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课工作总结范文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由于疫情,教育部要求各学校延期开学。为保证“停课不停学”,从2月10日起,我们很多老师都根据上级的工作布置,在线上进行教学。现将本人这三周的线上教学情况简单小结如下:

  一、教学平台的学习使用

  线上教学,没有熟悉的三尺讲台、方块黑板和小巧粉笔,只有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我该怎么上课呢?我该用什么教学平台上课呢?只有了解了这些,学会了平台的操作,我才可以去做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备课、上课、作业……我班的班级群有两个:钉钉群和微信群。平时,钉钉群全员禁言,用来发布比较正式的通知要求;微信群用来进行家校交流。为了不增加家长的负担,我跟数学老师商量,决定用钉钉群进行线上教学。那如何使用呢?我认真向孙晓虎主任请教,一步一步摸索,在正式线上教学前与家长们做好沟通工作,进行了三次线上测试。

  在正式线上教学开展之后,在教学平台的不断运用中,我也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地摸索改进。比如:

  1.孩子们暂时没有教材,对于低年级学生,长时间的听是会很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很容易走神的。所以,制作的课件必须尽可能多的呈现所讲授内容,画面尽可能的简洁清晰、重点突出。这样,在线教学“共享桌面课件”时,孩子们才能够更多地关注教师所讲的内容。

  2.为了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更好的让学生有参与感,教学中必须要有互动。但是,在使用中发现,钉钉群在线直播课堂的“连麦”有个缺点,网络正常连麦一个孩子需要5秒钟的等待,网络不太好等待时间更长,有时等到最后甚至还连不上。这样,整节课的时间明显拉长了,超过了规定的40分钟。后来,为了保证时间,我在教学中有意减少了连麦的次数。但是,这样缺少互动的课堂总是不得劲。因为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平时,我关注了网上很多关于线上教学的新闻资料,同时多次与同事同学交流他们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这一周,根据这段时间的钻研和交流学习,我决定使用钉钉群“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在决定换教学方式的前一晚,我在微信群与家长们进行交流,然后进行测试,摸索使用方法。第二天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我在讲课时全员静音,请孩子回答时关闭静音,此时杂声比较大,不能听得清楚。但是在课后,却收到了很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认为这样教学,老师能够看到对面孩子们的学习画面,孩子们态度更认真了。存在问题就要解决问题,第二天,在与朱静老师的交流中,我了解了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当天晚上,我赶紧在微信群请一部分家长进行测试:由家长控制静音,上课伊始,每位家长静音。点到哪位小朋友回答,哪个小朋友打开声音,回答完再关闭。通过测试,发现声音很清晰。在第二天的教学中,我先用前面的10分钟进行相关指导,并点名一个个进行操作练习,发现家长或孩子们上手很快,后面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开始采用的“在线直播”完后有数据反馈,可以查看班级学生在线学生时长,有哪些孩子没有参加学习,可以利用回放功能进行补学。但是“视频会议”模式下没有数据反馈,没有“回放”功能,也许有,只是这样的功能我还不知道在哪里,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摸索。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线上教学不同于常态的教学,从学习方式的不同,从保护学生视力出发,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选择和取舍,把朗读背诵放在了首选位置,把需要精细分析讲解、写作方法的学习留待正式课堂上去指导。于是,高港区教研室规定的二年级必背古诗文和《三字经》节选,绘本的阅读,语文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本是我们这段时间的学习内容。

  三、作业的批改和评价

  在线教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可能最辛苦最耗时的就是作业批改了。

  首先,就是简单的“交作业”,也在不断使用中不断变化。最开始,家长们将孩子的作业发在微信群,导致群内消息太多,查看不及,容易混乱。然后私发给我,我的微信下出现了太多家长的对话框,不能删除,担心遗漏。再后来,在钉钉群“家校本”布置和交作业,终于简明多了。

  其次,批改作业。平日简单的翻作业本,变成在手机上点开一页,放大查看,在最下面输入批改文字,再返回点开第二页……平时的一个“×”变成了一段文字:“烧”写错了,右边“尧”的右上角没有点。每每批完一个孩子的作业,还要在纸质表格中做好登记,了解班级整体完成情况,在第二天的在线学习前5分钟进行作业的评价和重点问题的指导。

  我们每一位普通的一线教师都知道,以往的常态一节课40分钟,但课前的准备工作和课后的作业批改、评讲、辅导却是好多个40分钟。对于从未涉足过的“线上教学”,更是多了更多的40分钟。虽说辛苦,最难受的是眼睛和腰背,但是,看到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和小小的孩子们的努力和取得的学习成绩,内心其实是倍感欣慰的。

  疫情之下,网络之上,三个星期的线上教学已经结束。对我来说,线上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它虽是初次尝试,却是对我们师生教法学法改革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教会了我和孩子们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在逆境中不断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