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读书心得
为了能跟上课改的步伐,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这学期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后的课标虽大体上没有很大变动,但小变动还是为数不少。反复学习后,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我就其中的阅读教学来谈谈我的体会。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和发展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1、要重视朗读
在阅读的过程以及阅读的方法上,《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将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可见,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必须要朗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读、评读。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
2、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由此可知,阅读兴趣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换句话说,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也可以用畅谈读书感受激发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写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更可以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创设情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引导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愿望。再次就是教给读书的方法,如精读法、选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 等。还有就是重视各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坚持多表扬鼓励,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是完成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引导学生从最根本、最普通的事情做起,严格按照良好阅读习惯的要求,循序渐进,不放松任何细节,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探究意识。
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责任应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收获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以知促情,知情交融,必定会促进教与学。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教材”,然而教师对书本知识的传授是课程实施的一个方面,决不是全部。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要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单靠课本不可能达到这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阅读资料,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所以,阅读教学也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萨特 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要多多鼓励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5、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还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 人,学生才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也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 总而言之,我觉得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新的一条道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