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本周星期四,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被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样诗情画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样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样如水似镜;中秋的月最圆,充满浓浓的亲情。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就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吗?
“中秋”一词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现,而中秋节的盛行开始于宋朝。为什么叫“中秋” 呢?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而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八月半”、“月节”、等等。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过去,农民们在经历了春耕夏耘的艰辛之后,举行庆祝丰收的活动。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宋朝开始盛行过中秋节,到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主要庆祝仪式就是祭月。在先民们的心中,月亮是神秘而美丽的,温和柔美,充满诗情画意。传说嫦娥奔月、吴刚砍桂,唐明皇夜游月宫,得到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霓棠羽衣曲》。苏东坡“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宫胜似人间,美似仙境。古代帝王为感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春祭日,秋祭月,设月坛以祭月。民间中秋祭月,是八月十五的晚上在庭院内摆上桌子,用盘子装上月饼,上香跪拜。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月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则为他留上一份,表示合家团圆。文人骚客,不惜笔墨,对月抒情,既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豪放,更有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相思。
同学们,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你有何感想呢?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想家,想念爸爸妈妈。
是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同学们,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我们应当学会感恩和报答。此次回家团圆,欢度中秋,要充分的体验亲情,真诚地向父母说一声谢谢,帮助父母和家中的老人捶捶后背揉揉肩,帮助家里面涮涮筷子洗洗碗,递上我们充满感激之情的家书,用这最传统经典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父母对亲人深深的爱。演绎新时代的中秋故事,使我们对亲情的体验得到一次升华。
老师们,同学们,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的精神。蕴涵民族的价值取向,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最后,祝大家,合家团圆,中秋节快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