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南澳岛导游词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珠海凤凰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位于珠海市城区北面,属沿海丘陵地区,山地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注:概述图来源自

  凤凰山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凤凰山树木种类繁多,天然乔木树种主要有阴香、山乌桕、鸭脚木、小叶榕、高山榕、孔雀豆、山龙眼、猴耳环等,人工栽培的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湿地松、中国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按树类等,凤凰山区林地已经全部划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

  凤凰山一带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山岳峦峰较多,凤凰山海拔437米、海拔超过150米的大南山、小南山、大径顶、枇杷地、白鹤顶、望天狮、尖山、真子排顶、红花山、南锅神、周坑山、径东山、白沙岭、鸭贵门等。

  凤凰山水源充沛,区内溪流众多,现有珠海水库、大镜山水库、梅溪水库、正坑水库、青年水库。

  揭开凤凰山神秘面纱

  这座横亘在珠海主城区香洲中央偏北的大山如今还披着神秘的面纱,大多数珠海人都对它知之甚少,只有训练有素的探险者进入山中,出来时才能感叹凤凰山的无穷魅力,更多的游人则容易在山中迷路,甚至被困凤凰山。这座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大山,静静地看着珠海经济特区日新月异,自身却越来越成为珠海人心中神秘的境地。

  古老的官道。孙中山也许曾在此走过。

  孙中山在这里踏上学医路

  每次爬凤凰山,我们总会有怀古的心情,特别是当你走在一条已经被杂草掩盖了的古道上,不知年代的路基早已爬满青苔,断断续续地在脚下时隐时现时。珠海市政协文史委研究员梁振兴告诉记者,历史上凤凰山内一共修建过三条古径,解放前岐关公路和新中国成立后沿海国防公路修通后,这三条古径就渐渐荒废了。但从宋代到清末民初数百年的历史中,这些古径曾是广州、东莞等地通向珠海、澳门的必经之路。

  东线:宋代古官道 宋朝官员避难必经之路

  凤凰山的古径中,久负盛名的一条当数东线的宋代古官道。梁振兴说,这条路是古代凤凰山脉东路的"古道"、"官道",宋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宋末北方的官员避难以及明代官员审视澳门,都要从此路经过。由于此路连接今天中山的翠亨村和澳门,所以孙中山早年在澳门学医时,很有可能是从这里经过珠海。

  在这条古官道上,至今保存完好的设施只有"大观桥"。大观桥位于现今金鼎镇上栅村村东,桥的中部略高,东南面立一石刻,刻"大观桥"三个大字,落款为"光绪丙申二十二年孟秋,上栅敦化善堂倡筑"。此桥是古时唐家、上下栅等村通往翠亨、石岐必经的桥梁,建于1896年,至今依然完好。

  中线:长南径古道 清朝商贾往来此间

  这条古径可算是三条当中时间最短的一条,起于金鼎镇官塘村,终点在前山镇东坑村,南北贯穿凤凰山。全长约5公里,都是羊肠小道,险要之处劈山凿石成路,遇到陡坡便铺垫石板成梯级。中途一块石壁上,刻有"雍正三年佘非凡重修长南迳"字样的摩崖石刻。梁振兴说,长南古径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形成,后来随着中山石岐、珠海会同等地到澳门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在雍正年间,由当地的商贾集资重修了这条古径。除此之外,当时下栅、官塘等村民往来于前山、澳门之间,主要也走这条路。

  西线:古鹤古径 林则徐禁烟路经此地

  三条古径中,最不为人知的一条是起于香山县城(今中山石岐),经过三乡、雍陌、古鹤到达前山的古鹤古径。梁振兴说,这条古径也是起源于唐宋时期,是当时中山石岐到珠海的必经之路。道光十九年(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澳门禁烟,途经此道。据说他夜里住在香山县城,第二天一早赶路,到前山吃午饭。中午在前山的时候,曾有感而发,作《禁烟诗》和《十无宜》两首诗。尤其是《十无宜》,充满了经典的儒家学理,传唱至今。

  走过这条小桥就进入凤凰山了。小桥水阐也成为凤凰山的一道风景。

  文人墨客铸就石溪

  如果你不想为探访古迹而辛辛苦苦去爬山,那么你可以就在市区内,围绕凤凰山脚,走访其他的古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银坑和石溪摩崖石刻了。

  银坑:隐见宋代香山辉煌

  南宋珠海建县,与凤凰山香山崖出产银矿密不可分。香山崖就是现在的银坑。香山崖位于唐家湾银坑正西约1.5公里的风门凹岭。据《广州府志》记载:"北宋末,距香山横石矶(今中山市横门)偏南约百里之釜涌境,海偶有银矿,庶民争赴开采,至有举家迁徙者,皆聚于海边之渍地,村民晨昏轮番入矿,挖白镪甚多,皆运至府西之彩虹坊,由官窑鼓铸成银……"银矿的发现吸引了当时众多从北方迁移而来的居民,大家争相开采,香山的重要地位渐渐突出。

  沿今天银泉花园的小路穿过一个采石场,再趟过一片广阔茂密的芦苇地,追随"哗哗"的流水声,一路攀爬到溪径的尽头,便身在"银坑"了。这条坑道宽不过三四米,两旁的石壁却高至十余米,峻峭异常。此处曾是一个热闹的矿工场,工人们长年累月在此开采淘砂,风餐露宿,用血汗生产出的银矿却全部"上贡广州官禄场"去了。

  石溪:荟萃近代文人墨宝

  凤凰山脚下梅华西路中段的山场车站后面,有一处集清代至民国众多珠海文人墨客留下墨宝的高雅之地,这就是珠海著名的摩崖石刻群--石溪。远远望见山巅的松林掩映中隐现一条狭长的白石峡谷,溪水从峡谷的石缝里潺潺而下,清脆悦耳。顺溪边的嶙嶙怪石迤逦而上,在两旁的松涛竹海中石溪的"石门"已矗立眼前。

  珠海市博物馆杨长征老师说,石溪原名"水门",就是因为这两块山溪落瀑处的大石形似门户,故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间,香山场的一位书法家鲍俊在"石门"左侧的巨石上镌刻"石溪"两个大字,从此,人们便把此地叫做"石溪"。

  可以这样说,因为凤凰山养育了鲍俊这样的一代才子,才有了石溪的发现,才有可能在以鲍俊为首的文人雅士的倡议下,有了石溪的摩崖石刻,也才有了今天我们仍能鉴赏的一批书法墨宝。

  凤凰山烈士陵园。该陵园为人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新场所。

  珠海在宋代建县时就与凤凰山密不可分。其实早在唐朝的时候,珠海这块地方就有了香山镇,属东莞管辖。史书上说,作为五桂山分支的凤凰山,当时盛产"异花神仙茶",当地人常上山采摘,其中"异花"指的是"王者之香"的兰花,当时从凤凰山的香山崖到现在吉大的香炉湾,漫山遍野山花烂漫,故得名"香山"。宋初,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和政治格局逐渐形成,同时香山场产盐也渐渐闻名珠三角。到了南宋时期,围绕着凤凰山,香山东部沿海产鱼,西部平原产粮,中部香山场产盐,而现在的银坑又是当时中国南方较大的银矿产地,正是因为这里有了鱼、米、盐和银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香山县正式设立。

  由于南宋晚期北方战乱,北方的贵族、商贾不断南迁,给香山县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香山县从此繁荣起来。从当时香山县的管辖范围来看,包括了五桂山区的各个村落,也就是现在中山、珠海绝大部分地区,而凤凰山脚下的山场村,也就成了当时该地区的核心。由此看来,没有凤凰山怀抱中的资源和它对这一方水土的保护,也就不会有香山县的设立。

  据《珠海志》记载,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段,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开辟了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次年,又派珠海人罗章友、谭生进入东坑调查,开辟凤凰山根据地。1943年7月,由谭生任游击队中队长兼党支部书记,率领唐森、李郁军、杨维学等8人,共7支枪,开赴东坑展开抗日游击战,这支队伍被人们称为抗日"白马队"。

  如今,在东坑坑尾村仍保存着当年游击队宿营、训练的场地、堡垒户和捻子坑反扫荡遗址。凤凰山区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凤凰山南麓的东坑村,占地5300平方米,由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老游击战士与香洲区等地的群众集资100多万元,于去年兴建,现已初步建成。陵园碑记铭刻着1937年至1949年间在凤凰山地区为革命牺牲的127位烈士的英名,记录了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该陵园为人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新场所。

  被困凤凰洞六天七夜

  凤凰洞位于凤凰山主峰东北面,从现在美丽湾后面上山,沿着古官道一直走到杨寮村遗址,凤凰洞就掩藏在一片茂密的灌木丛中。这里山高林密,怪石嶙峋,如屋如洞。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抗日游击队的宿营地和联络点。解放战争时期,凤凰山区武工队经常在石洞里宿营、学文化、谈形势、研究行动计划,开展锄奸反霸。1948年1月18日,国民党军队出动300多人,后增至600多人,以"网形战术"把凤凰洞重重包围,用扫射、火攻、爆破、劝降等手段,企图消灭武工队。当时隐蔽在石洞内的有吴当鸿、梁泰蝤、周棉、阮通、周仔、蔡保等6人,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坚持战斗六个昼夜,终于在1月23日半夜突破重围,与战友重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