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小城镇低碳发展的空间性路径研究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42 低温建筑技术 2012年第6期(总第168期) 大连小城镇低碳发展的空间性路径研究 顾巧泼,岳(1.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平 310058) 110168;2.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杭州【摘要】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大连小城镇的发展建设迅速,而在低碳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发展大趋 势的前提下,大连小城镇的低碳发展也显得迫切,而空间性路径是达成小城镇低碳发展中的最有效手段。因而文 中以大连小城镇的空间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大连小城镇空间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着手,提出其低碳化发展存在的 问题,并从小城镇的规模、交通、绿地等多个空间性路径来达到大连小城镇的低碳发展目标。 【关键词】小城镇;低碳发展;交通模式;小城镇规模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6864(2012)O6—0042—02 2009年l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 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地 屯的人口与用地规模来看都与成熟的小城镇相比显 得小,镇内的集聚效应不能发挥出来,当然大型的用 地项目也受限于用地规模不能进驻,此外小城镇减碳 措施也由于村电过于散布而不能很好的实行。另外 小城镇规模过小的结果是使小城镇的公共交通系统 球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哥本哈根协议》是广泛 国际合作框架下的集体承诺,将加速人类社会向低碳 型全球经济的转化。其中小城镇在我国具有面大量 广的特点,现状大多采用不低碳的发展模式,因而发 展低碳小城镇、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发展,不但对减缓 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而且对促进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小城镇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不能有效开展,小城镇居民个人小汽车和摩托车出行 数量的增多,使小城镇的交通碳排放也增大。 2.2小城镇交通混乱导致碳排放量大 对主要交通方式的碳排放比较可得小城镇交通 中公共交通的人均碳排放量要比小轿车和摩托车的 人均碳排放量小的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小城镇碳 1.1 交通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 在小城镇的交通模式上有别于大城市的交通模 式,受限于小城镇规模,不利于发展轨道交通,但大力 发展公共交通的的政策还是要全力贯彻。对于小城 镇的货运交通,主要做到货运交通与小城镇空间结构 的耦合,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小城镇货运交 通发展模式。 减排的有效手段。目前大连小城镇的居民主要依赖 的远距离出行方式还是摩托,占到总体的60%,公交 出行为10%,主要为公共交通条件较优越的小城镇, 另外步行和自行车分别为15%、10%,主要是以短距 离的出行为主,小城镇居民出行中公共交通的缺失是 制约小城镇低碳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公交出行的不 1.2小城镇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 便利上,首先体现在小城镇公交数量少,公交覆盖面 积有限上,在大连各县区里,只有瓦房店的公交线路 小城镇规模增长一定程度上对小城镇碳排放有 降低作用,主要有得益于小城镇规模增长后的规模经 济、集聚优势和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但小城镇空间 的蔓延对小城镇的碳排放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小城镇 的蔓延造成了小城镇半径增大,使出行的距离被拉 长。其次蔓延的小城镇空间会增加私人汽车出行,使 小城镇的碳排放增大。 2 大连小城镇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小城镇规模不合理导致碳排放量大 数量有27条,其余的都为20条以下,庄河的只有 7条。 2.3生态绿地的减少致使碳汇能力低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小城镇对土地的占有量 越来越大,小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有 限的土地资源下,建设用地的扩张也就意味着城市生 态绿化空间的被压缩,小城镇的碳汇能力被进一步削 弱。此外传统的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通常仅将其作 为总体规划的一项专业规划,主要针对建成区范围内 目前就大连的小城镇规模来说,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小城镇规模过小,村屯之间的布局过于散乱,产业 之间的系统性联系不强。就以青堆镇为例看,各个村 的绿地进行分类、规划,其内容少、深度浅,难以对生 态环境建设起到指导与规范作用,也是大大弱化了小 顾巧泼等:大连小城镇低碳发展的空间性路径研究 43 城镇绿地碳汇能力的一项原因。 3大连小城镇低碳发展的空间性路径研究 3.1 合理规模打造小城镇低碳发展 3.1.1适当合村并屯 适当的合村并屯,可解决目前小城镇规模过小引 起的人均不经济性,使目前小城镇普遍规模过小的问 题有所缓解,能让低碳技术与设施能进驻小城镇,减 少小城镇碳排放的强度。要对小城镇内的村庄进行 合并,需对村庄做一个基本的分类,然后再提出相应 的合并处置措施,合并后村屯的集聚效应也更容易体 现,整体的人均碳排放量将大为降低。 3.1.2防止小城镇蔓延 尽管目前大连小城镇离蔓延还相距甚远,但规划 策略上应对小城镇蔓延做出适当的控制,对小城镇发 展持有一定的远见。对小城镇的蔓延控制主要可以 通过外围的绿环控制来实现,通过外环绿环的布局, 限制小城镇向外“摊大饼”式的扩张与蔓延,绿环的设 置不仅能对小城镇的蔓延有很好的控制,而且能作为 小城镇的碳汇,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 3.2便利交通强化小城镇低碳发展 3.2.1 构建村镇间的绿色交通体系 建立小城镇整个区域范围内绿色交通体系,使小 城镇内的村庄分布适当集中,减少交通的无谓通行距 离。从区域角度协调各镇的交通建设,打破各自为政 的简单行政藩篱,整合周边小城镇的快速交通道路, 减少交通设施的重复建设。另外要打造好区域内的 绿色交通体系,需重点处理好各港口、火车站、汽车站 这些重要交通节点的货运与客运交通,方便衔接货运 交通道,使之与小城镇的客运交通不相混杂。 3.2.2建立公共交通体系 公共汽车运行系统的完善、提高将对城市低碳交 通系统的建立带来不容小视的推动作用。针对现在 许多小城镇存在的公交运行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 覆盖面不够等问题,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改 善。如小城镇可以划定公交专用道,建立有独立路权 的公交行车网络;加强公交运营管理,提高发车时间 的准确度;根据城市情况降低公交票价;加大财政投 入扶持公交公司的运营;定时检查公交线路设置的覆 盖面和站点设置的合理性,如此一来,便能吸引更多 市民选择公交出行,达到交通碳减排的效果。 3.3保护生态绿地保障小城镇低碳发展 3.3.1 保护农业系统的碳汇 小城镇农业系统对碳的吸收均大于排放,总体上 表现为碳汇功能。农业系统是全球碳汇库的一个最 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 只有农业土壤碳库是受人为干扰强烈而又可在较短 的时间调节的碳库。因此,合理的农业措施和生产模 式可以提高农田土壤碳储量,发挥农业系统碳汇功 能。转化提高农业生态碳汇要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为目标,不断创新农作制度,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和低碳农业技术,强化农业系统的碳源转化,发挥农 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碳汇功能。 3.3.2保证绿色空间的碳汇 生态绿化空间是碳循环中的最后一道背景,作为 碳汇在整个碳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绿色空间在 小城镇中主要由公共绿化和防护绿化构成,绿地碳汇 的能力不仅表现在绿地的数量上,更主要的还得关注 绿地的质量上。其次绿化空间的碳汇能力与其所承 载的植被品种有着莫大的关系,为切实加强小城镇的 碳汇能力,在小城镇绿化空间设计上要尽量减少“见 缝插绿”的模式,而多选用碳汇能力高的植被作为植 物造景元素。 4结语 气候的变化已经使人们认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 的重要性,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一环就是小城镇低碳 发展。小城镇作为“城之尾、村之首”,尽管目前对发 展低碳还存在不少的现实问题的不足和发展中的困 境与阻力,但小城镇低碳化的潜力是巨大的。而且通 过小城镇的空间规划手段是能较好的达到小城镇低 碳化发展的目的,因此在规划的时候应考虑使用空间 上的规划措施来促使小城镇的低碳发展,同时促成整 个城市的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 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4—136. [2]Weidema B,P Thrane.Carbon footprint:A Catalyst for Life Cycle Assessment[J].J.Ind.Eco1.,2008,(1):3—6. [3] Fong Wee—Kean,Hiroshi Matsumoto,Ho Chin—Siong,et a1.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considerations in the urban planning process in Malaysia[J].Joumal of the Mal— aysian Institute ofPlanners,2008,(6):101—130. [4]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中国2050年低 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o9:54—57. [5]顾朝林.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9:9—11. [6] 叶祖达.城市规划:从“碳足迹”开始[J].建设科技,2009, (15):46—48. [收稿日期]2012—02—13 [作者简介]顾巧泼(1984一),男,浙江舟山人,硕士,研究方 向:城市设计、低碳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