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15*1%=15%)
《宏微观经济学》考试类型及复习范围
多项选择题 这三个题型的考试范围都在《导学》的各章综合练习题内,答案见网上
判断题(10*1%=10%)
名词解释(配伍题)与计算题都在以下范围之中; 简答题与论述题也在以下范围之中,但一要注意题目的变形,二要注意简答题与论述题的互换,三是有阴影的题目为重点之重点
四、名词解释(配伍题)考试范围(5*2%=10%) 五、简答题考试范围(1*8%+1*7%=15%)
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需求量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②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曲线的移动。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化规律(画图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0801考简答)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在连续地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见期末辅导24页, 用图表示为
根据基数效用论的观点,消费者按照以下条件进行消费时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PxQx+PyQy=M (1) 限制条件(限制收入是即定的)
MUxMUy
==MUm (2) 均衡条件
PxPy
3、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画图说明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效用
TU 0
MU 物品的数量
①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物品Y
0
I 物品X
从图上可知,无差异曲线有四个基本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是负值; 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条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②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
消费可能线是用来表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一条线。
0
Y
X
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限制支出或收入一定,即M消费可能线随着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改变而改变。 价格不变,收入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收入不变,价格同时成倍上升,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PXQXPXQX。
一种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水平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绕着某点转动。
③消费者均衡
4、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去时,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产品的边际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的。
②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
物品Y
I3 0
I2 I1 物品X
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相切点是消费者均衡点
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MP>0时,TP上升;MP=0时,TP最大;MP<0时,TP下降。 AP与MP相交于AP的最高点,相交前,MP>AP;相交后,MP 从图上可知,等产量曲线有四个基本特征: 等产量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是负值; 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在同一条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6、等成本线的特征 (0907考) 等成本曲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TP AP 0 MP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K 0 Q L K C=PLL+PKK 0 L 等成本线随着厂商的成本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改变而改变。 价格不变,成本上升,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成本不变,生产要素的价格同时成倍上升,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7、.画图说明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成本 SMC SAC 短期各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SAC、SMC均是先下降后上升的; 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 SMC与SAC相交前,SAC下降且SMC 8.结合图形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0807考论述) P P1 P=AR=MR LMC SACSMC LAC C 0 Q 如图所示,边际收益即产品价格,当边际收益二边际成本时,厂商实现利润量大化。 Q1 在长期中,如果产品价格商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则厂商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就会有新的厂 商进入该市场,市场供给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如果产品价格低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则 厂商亏损,一部分厂商就会退出市场,市场供给减少,产品价格上升;只有当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最低点时,市场才达到了均衡状态。 9、结合图形分析完全垄断的长期均衡条件。 (0807考论述) 见期末辅导45页(五)标题中的“竞争”写错了,应改为“垄断” P P1 C1 解:在长期中,完全垄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取得规模经济,所以广商总会使自己获得超额利润,厂商的超额利润是可以而且应该长期保持的,如果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经营中总收益不能弥补其经济成本,那么,除非政府给予长期补贴,否则它势必会退出此行业。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 在长期中,完全垄断企业处于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 SMC LMC SAC LAC MR P=AR=D Q 市场价格偏高,厂商按照MR=LMC点进行生产,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最大利润为阴影部分的面积。 0 Q1 10.我们经常看到商场各类服装降价促销,却很少看到酱油、食盐等生活必需用品采取类似的促销手段,这是为什么?结合弹性理论简要说明。 根据弹性理论,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降低才能扩大销售收入,而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并不能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 服装这类商品弹性较大,因而可经做到降价促销;而酱油等生活必需品弹性很小,需求量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小,因此很少采取降价的办法促销。 11.说明正常商品与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期末复习指导书26页 12.结合图形说明总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 第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 图形参见教材P89 13、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 ①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有许许多多生产者和消费者,且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都很小。这意味着每个生产者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在整个市场上占很小的比例,从而某一个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买卖行为不可能影响市场的价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因此,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 P0 P S P AR=MR=P D Q Q 0 0 整个市场 单个厂商 ②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构成了一个市场,因此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行业的需求曲线是同一条曲线。完全垄断市场中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它可以通过改变市场价格来改变自己商品的销售量(即人们的需求量),所以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0 MR Q D=AR=P P 14.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并比较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长期均衡有什么不同? 在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虽然可以实现均衡,但由于不能调整生产规模,厂商在短期均衡时可能会有亏损。但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使超额利润为零,实现新的均衡,即长期均衡。 具体过程如下: 1.如果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高,即存在超额利润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规模或行业中有新厂商加人,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增加,市场价格下降,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下移,使超额利润减少,直到超额利润消失为止。 2.如果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低,即存在亏损时,则厂商可能减少生产规模或行业中有一些厂商退出,从而使整个行业供给减少,市场价格下升,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上移,直至亏损消失为止。 3.供给等于需求,实现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由于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并可以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所以供给小于需求和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都会自动消失,最终使价格水平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4,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 (2分)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相比,其区别在于: ①长期均衡的条件不同。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条件是:P= MR = SMC= LMC= LAC=SAC。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 LMC= SMC, ②长期均衡点的位置不同。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产生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而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不可能产生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③获得利润不同。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完全垄断厂商由于 其他厂商无法进人该行业,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图见期末复习辅导45页 15、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与产品市场的价格决定相比特点 ① 供求主体不同: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厂商,供给 来自个人。 ② 需求性质不同:产品市场的需求是直接需求,而生产要素市场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厂商购买生产要素 的,不是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生产产品以获得利润。 ③ 需求特点不同:产品的需求往往是孤立的,而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有机 的组合才能生产出我们需要的商品或劳务。 16、结合图形简要说明在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属于完全竞争时,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决策依据。 企业要素决策的原则是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的边际收入。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要素的价格即要素的边际成本为常数。要素的边际销售收入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要素的边际产量呈递减规律在完全部分的产品市场,产品价格为常数。 如图所示,边际销售收入(MRP)和要素边际成本(MRC)交点所对应的X1最优投入量。 W W0 ACL=MFC=W0 VMP-d L 0 L0 其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发生变动时,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也发生了变动。工资和劳动需求量的组合点均在VMP线上,因此,VMP又是单个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17、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为什么?(0707考 0901考) 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供给是由工资率和闲暇决定的。 这是因为在工资率较低时,闲暇的效用较小,工资率的提高对人们的诱惑很大,人们愿意放弃闲暇去工作,以提高生活水平,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闲暇的效用增加,闲暇的诱惑变大,而工资率的连续增加导致工资率的诱惑不断下降,工资率的增加会使得劳动者放弃部分工作时间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而去享受闲暇,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减少。 W S 即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 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18.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 但同时垄断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缺乏效率,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二是缺乏公平,厂商长期可以获得垄断利润;三是和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垄断时产晶价格高,产量低,抑制需求不利于增加供给.所以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19解决外部性的对策(外部效应对经济的影响): 有这样一些现象:上游的造纸厂污染下游的养渔场,炼钢厂污气的排放损害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同寝室同学放录音机听歌影响其他人的休息,等等。请问经济学上是如何定义该类现象的?经济学上有什么解决该类问题的办法? (0801考简答) (1)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对外带来的好处是无法得到回报的。因此外部经济说明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收益小于它应当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也就是说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成本高于它应当支付的成本(社会成本)。外部经济导致具有外部经济的物品供应不足。 外部不经济对外带来的危害是无法进行补偿的。因此外部不经济说明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收益大于它应当 得到的收益(社会收益);也就是说物品的消费或生产的成本低于它应当支付的成本(社会成本)。外部不经济导致具有外部不经济的物品供应过多。 (2)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这无疑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当。 (3)解决的对策:基本思路是外部影响内在化,主要政策手段包括:税收和补贴、企业合并和明 确产权等,前两个政策强调政府的作用,后一个政策则强调依靠市场本身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20、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是由弗里德曼(Friedman)提出来的。其观点简单地说,就是当前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水平。 他认为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的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的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例如彩票收入,加班收入。 弗里德曼认为:决定人们消费支出的是他们持久的、长期的收入,而不是短期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 说,消费主要并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更多地取决于一生总收入,即收入高的年份与收入低的年份的平均数。 21、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是由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其观点简单地说,就是当前消费取决于全部预期收入。 具体来说,每个人都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他会在工作年份进行储蓄,以便退休后不必减少消费,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 这一假说有两个前提,第一: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他们会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己的收入,进行消费;第二:消费者行为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样,理性的消费者会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使用一生的收入,合理的安排一生的消费和储蓄,使一生的收入等于消费。 22、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 (0901考论述) 投资乘数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当某一个部门投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使其他部门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这些部门投资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最初自发投资增加量的数倍。同理,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也成倍减少。 乘数发挥作用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总的来说就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否则乘数就会相应的缩小。 也就是说,在各个轮次上产出出现梗阻,则乘数的大小会减小,梗阻的程度越严重,乘数相应就越小。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K YdY1 IdI1b在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K=1/1-b(1-t)。 23、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均衡点(即总供给曲线的特征) (0807考简答 0907考简答) 总供给曲线是表明在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总供给曲线如下图所示: 价格P AS d c a 0 b 国民收入Y ①未充分就业的总供给曲线——ab线,平行于横坐标,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 由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总供给。 ②短期总供给曲线——bc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由于资源接近于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因此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③长期总供给曲线——cd线,垂直于横轴,表明价格变动,总供给量不变。 这是因为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这条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24、总需求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解:分三种情况分析: 价格P AS d c a b 国民收入Y (1)未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曲线,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不变,均衡收人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不变,均衡收入减少. (2)iE常总供给曲线,也就是短期总供给曲线,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衡收人都增加,如果需求减少时.则均衡价格—F降,均衡收入减少. (3)长期总供给曲线,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收人不变,如果需求减少时,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收入不变。 25、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见期末辅导65页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所致。 导致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 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提高产品的价格,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造成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引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6、财政政策的内容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等。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劳务和物品的支出。如购买军需品,科技、教育开支,机关购买公用品、政府公务员报酬及维持治安支出。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投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和增加转移支付,以及减少税收(主要是降低税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投资,减少政府购买和减少转移支付,以及增加税收(主要是提高税率)。 R 之亦然。 0 Y1 Y2 R2 R1 IS1 LM IS2 Y 财政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如图所示;反27.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 解:(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人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人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人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人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2>在这两种支出增加额相等的情况下,转移支付乘数效应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原因在于政府购买支出是全部用于消费,而政府转移支付一部分用于消费,而另一部分有可能用于储蓄。 28、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弗里德曼主张货币量的变动是决定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政策主张上看,他们崇拜市场机制,提倡自由竞争,主张经济自由发展;强调“货币重要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影响因素有:收入与财富的变化,收入是指持久收入;货币与其他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如社会支付习惯等。 注意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区分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根据动机不同分为交易与预防的货币需求,它们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与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动;投资的货币需求,它与利率有关,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即L=L1(Y)+L2(i)。 29.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如何采取货币政策。(能套用“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如何采取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和放松贴现条件以及降低准备率。 30.消除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的方法(期末复习指导72页) 六、计算题(1*8%+1*7%=15%) 弹性问题 1.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10,求P=1时的需求弹性。若厂家要扩大 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0807考类似) 重点 解:已知:P+3Q=10, P=1 将P=1代入P+3Q=10求得Q=3 Ed=-(⊿Q/Q)/ (⊿P/P)= -(⊿Q/⊿P)*(P/Q)=(1/3)*(1/3)=1/9 当P=1时的需求弹性为1/9,属缺乏弹性,应提价。 1.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方程为P=8-Qd,厂商对该商品的供给方程为Qs=-40+7P,试求该商品 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以及在均衡点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解:P=8-Qd即Qd=8-P,于是有Qd=8-P=Qs=-40+7P,P=6,Q=2; 在均衡点,Ed=|dQPP6||(8P)|3 dPQQ2 Es= dQPP6(407P)721 dPQQ2 效用问题: 2.某消费者收入为120元,用于购买X和Y两种商品,X商品的价格为20元,Y商品的价格为10元,求:(1)计算出该消费者所购买的X和Y有多少种数量组合,各种组合的X商品和Y商品各是多少? (2)作出一条预算线。 (3)所购买的X商品为4,Y商品为6时,应该是哪一点?在不在预算线上?为什么? (4)所购买的X商品为3,Y商品为3时,应该是哪一点?在不在预算线上?为什么? 解:(1)因为:M=PXX+PYY M=120 PX=20,PY=10 所以:120=20X+10Y X=0 Y=12, X=1 Y =10 X=2 Y=8, X=3 Y=6 X=4 Y=4, X=5 Y=2 X=6 Y=0 共有7种组合 (2 ) Y 12 6 A 3 B O 3 4 6 X (3)X=4, Y=6 , 图中的A点,不在预算线上,因为当X=4, Y=6时,需要的收入总额应该是20·4+10·6=140,而题中给的收入总额只有120,两种商品的组合虽然是最大的,但收入达不到。 (4) X =3,Y=3,图中的B点,不在预算线上,因为当X=3, Y=3时,需要的收入总额应该是20·3+10·3=90,而题中给的收入总额只有120,两种商品的组合收入虽然能够达到,但不是效率最大。 3、作业3第3题 解:根据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知, MUXUU2XY2,MUY2X2Y XY 2X+5Y=500 (1) MUXMUY X=125,Y=50 25MUXMUY X=250,Y=50 15MUXMUY X=200,Y=40 15由于总效用U=X2Y2增加了,所以应该加入该工会。 (2) X+5Y=500 (3) X+5Y=400 4.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X和14单位Y,试求: (1)消费者的总效用 (2)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4个单位X产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产品? (3)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10个单位Y商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消费 多少单位X商品。 TU=4X+Y=4*16+14=78 78=4*4+Y Y=78-16=62 78=4X+10 X=68/4=17 4.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解:总效用为TU=14Q-Q2 所以边际效用MU=14-2Q 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即MU=14-2Q=0 Q=7, 总效用TU=14·7 - 72 = 49 即消费7个商品时,效用最大。最大效用额为49 成本问题 5.已知生产函数Q=LK,当Q=400时,PL= 4,PK = 1 (0801 0901考类似) 求:(1)厂商最佳生产要素组合时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多少? (2)最小成本是多少? 解:(1)因为Q=LK, 所以MPK= L , MPL=K 又因为;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MPK/ MPL=PK/PL 将PL= 4,PK = 1 代入MPK/ MPL=PK/PL 可得:K=4L和400=Q=KL 所以:L =10,K=40 (2)最小成本=4*10+40*1=80 利润问题 6.已知一企业总成本函数为:TC=5Q+20Q+100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140—P,求 (1)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2)最大利润是多少。(3)厂商是否从事生产? 解: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则Q=140-P得: 2 TR= P Q =140Q - QMC=10Q+20 2 MR=140-2Q 140 -2Q=10Q+20 Q=10 P=140-10=130 22 最大利润TR-TC=140Q- Q-(5Q+20Q+1000)= = -400<-1000 (3)因为经济利润-400,出现了亏损,是否生产要看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的关系。平均变动成本AVC=VC/Q=(5Q2+20Q)/Q=5Q+20=70,而价格是130大于平均变动成本,所以尽管出现亏损,但厂商依然从事生产,此时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少。 23 7·设完全市场中的代表性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20+240Q-20Q+Q,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15元,试问: (1)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2)该厂商的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 (3)该厂商停止营业点 (4)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解;(1)因为STC=20+240Q-20Q2+Q3 所以MC=240-40Q+3Q2 MR=315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得Q=15 把P=315,Q=15代入利润=TR-TC公式中求得: 利润=TR-TC=自己算 (2)不变成本FC=20 可变成本VC=240Q-20Q2+Q3 依据两个方程画出不变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 (3)停止营业点应该是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所以 AVC=VC/Q=(240Q-20Q2+Q3)/Q=240-20Q+Q2 对AVC求导,得:Q=10 此时AVC=140 停止营业点时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相等,所以只要价格小于140,厂商就会停止营。 (4)该厂商的供给曲线应该是产量大于10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投资乘数问题 (0907考) 9、设有下列经济模型Y=C+I+G,I=20+0.15Y,C=40+0.65Y,G=60求(1)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2)Y,C,I的值(3)投资乘数为多少 解:(1)边际消费倾向为0.65,边际储蓄倾向为0.35。 (2)Y=C+I+G=40+0.65Y+20+0.15Y+60 均衡国民收入Y=600 消费C=40+0.65Y=430 投资I=20+0.15Y=110 (3)KY15 I1(0.150.65) 政府支出乘数 10.假定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o.9,边际税收倾向为o.2的情况下,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 (0801 0901考类似) 113.61b(1t)10.9(10.2)解: YkG, Y60005500G140k3.6k11.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o.8,边际税收倾向为o.15,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各增加500亿元的情况下, 求(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0807考类似) (2)转移支付乘数 (3)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 (4)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 113.11b(1t)10.8(10.15)b0.82.5 解: KTR1b(1t)10.8(10.15)YGGKG5003.11550KGYTRTRKTR5002.51250 0807试题重点 七、论述题(一题,共15分)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10、16章) 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影响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及其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谈谈如何扩大总需求。 答案要点: 1.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国民收入Y=C+I+G+(X—M),主要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构成。 2.影响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收入增加一般消费也会增加,还包括利率、消费政策、消费者的预期等。 3.影响投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利率,投资一般与利率成反向变化 4.净出口因素中,出口主要决定于本币汇率,一般来说本币贬值可以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而进口与国民收入同向变化 5.联系实际略(6分)。 2.通货膨胀理论(第13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几次通货膨胀。但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我国消费价格呈基本稳定态势。 请问什么是通货膨胀?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根据通货膨胀的有关理论,你认为中国近期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为什么? 即通货膨胀的成因是什么? 答: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需求拉动引起的通货膨胀,即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二是成本推动引起通货膨胀,即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引起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三是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混合作用引起通货膨胀,即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其他通货膨胀的原因,如结构型通货膨胀,在供求基本平衡条件下,个别关键商品供求比例失调等引起的通货膨胀。 (联系实际分析略) 3.财政政策理论(第14章): (0907考论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扩大总需求,我国政府连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但目前关于是否应该继续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理论界争论不一。请问: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什么局限?你认为我国政府是否还应该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什么? 答案要点: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财政收人政策包括税收和公债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水平来扩大社会总需求。 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局限是挤出效应,即增加政府支出会使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减少。 4.财政政策理论:(第14章): 从1998年开始,为了刺激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我国连续4年发行5100亿元的特别长期国债,请问什么是公债?政府增加公债的发行对经济有什么影响?你如何看待我国近几年实行的赤子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应该淡出,还是继续实施。 解:(1)公债就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所以也是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2)发行公债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是西方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发行公愤可以扩大政府支出,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3)发行公债对经济的发展也有不利的—·面:第一,挤出效应,当发行公债过多时,政府占用资金越大.会有越来越多的私人因借不到资金而被挤出货币市场。同时,财政赤字增加促使利率上升.必然会挤出部分私人企业的投资,这就是挤出效应. 第二,公债利息支出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公愤是要按期付息的。随着公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债利息支出日益增加,成为财敢的沉重负担。 第三,给子孙历代造成负担。 5.财政政策理论(第14章): 什么是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它有哪些作用?请举例说明要想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等宏观目标,仅仅依靠自动稳定器是否可以,为什么? (0807 0901考简答) 解:(1)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2)在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人们的收人增加,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增加,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农产品支持价格 等转移支付会减少,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减少,各项转移支付的增加,又助于缓和经济的衰退。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 (3)但是,由于自动稳定器仅仅是对经济波动动作稳定性反应,在波动产生之前并不能发生作用。同时,它也不能充分调节社会需求,从而不能消除经济危机。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以及物价稳定等目标,还必须依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 6.货币政策理论:(第15章): 2007年我国提高利率水平6次,请问什么是货币政策,指出西方货币政策的一般工具及货币政策种类?结合我国实际,根据货币理论知识,分析提高利率的理由。 即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率)的含义,如何运用 要点:1、货币政策:一般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2、货币政策的工具。 ①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②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再贴现就是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到中央进行再贴现。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再贴现利率和贴现条件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及放宽再贴现条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③存款准备金率的含义及应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就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调节准备金率可以调节货币的供给量。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3、货币政策种类。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的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和放松贴现条件以及降低准备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货币的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和苛刻贴现条件以及提高准备率。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和放松贴现条件以及降低准备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货币的供给量,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和苛刻贴现条件以及提高准备率。 R1 R2 0 Y1 Y2 IS Y R LM 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如图所示;反之亦然。 4.本次提高利率,是由于投资需求增长过快,引起总需求的膨胀,导致通货膨胀压力与经济的过热。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货币的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体平衡。 7.有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丰富而廉价的国家应该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国家应该生产劳动 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但也有人认为只要是本国能够生产的产品,就用本国生产的产品而绝不进口,这才是爱国主义者。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根据资源察赋理论,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具体国情加以分析说明。 即资源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1)第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2)资源察赋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来的,所以义称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也称H一O模型。 (3)他们认为由于各国资源察赋的差别,即各国所拥有的资源不同,每一个国家都应该主要出口由本国丰富资源所生产的产品,进口本国稀缺的产品,这对各国的贸易是互利的。贸易使资源配置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最优化,会增加世界各国的福利。 (4)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发展一定要强调自己的比较优势,用自己的优势资源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有可持续发展。 8.分析失业的种类与影响:导学103页 (0801考论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