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隆中对》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通假字 1、欲信大义 通 2、自董卓已来 通 3、将军岂愿见之乎 通 二、古今异义: 1、遂用猖蹶 古: 今: 2、此可以为援 古: 今: 3、此殆天所以 古: 今: 4、利尽南海 古: 今: 5、凡三往 古: 今: 6、此人可就见 古: 今: .7、至于今日 古: 今: 8、不知存恤 古: 今: .9、诸君勿复言 古: 今: .三、一字多义:

1、好:好为《梁父吟》( ) 与亮情好日密( ) .. 外结好孙权( ) .

2、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 ) .. 君谓计将安出( ) .

3、谓:君谓计将安出( ) 谓先主曰( ) .. 谓为信然( ) .

4、国:用武之国( ) 国险而民附( ) ..5、然:然志犹未已( ) 谓为信然( ) .. 秦王怫然怒( ) .

6、信:谓为信然( ) 信义著于四海( ) .. 欲信大义于天下( ) .

7、已:然志犹未已( ) 已历三世( ) ..

壮士不死即已( ) 已拥百万之众( ) ..

自董卓已来( ) .

8、欲:欲信大义于天下( ) 从民欲也( ) ..9、隧:先主遂诣亮( ) 遂用猖蹶( ) .. 然操遂能克绍( ) .

10、为:谓为信然( ) 好为《梁父吟》( ) . 以弱为强者( ) 贤能为之用( ) .. 此可以为.

援( 11、而:而.智术浅短( 而.不可图( 名微而.众寡( 12、之:时人莫之.许( 岂愿见之.乎( 孤之.有孔明( 因之.以成帝业( 帝室之.胄( 13、于:自比于.管仲( 曹操比于.袁绍( 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 14、以:以.弱为强者( 以.迎将军( 15、身: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16、比:每自比.于管仲( 17、善:元直与亮友善.( 18、因:因.屏人曰( 19、用:遂用.猖蹶( 20、犹:然志犹.未已( 21、许:时人莫之许.( 22、诚:诚.如是( 四、词性活用:

1、与亮情好日.密( ) ) 国险而.民附( ) 而.其主不能守( ) 挟天子而.令诸侯( ) 先主器之.( ) 已拥百万之.众( ) 贤能为之用( ) 天府之.

土(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 欲信大义于.天下( ) 信义著于.四海( ) ) 此可以.为援(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身.长八尺( ) 曹操比.于袁绍( ) 先主曰:“善.!”(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贤能为之用.( ) 犹.鱼之有水也( ) 高可二黍许.( 此诚.不可与争锋( ) 2、所以资.

将军( ) ) ) ) ) ) ) ) ) ) ) ) ) ) ) ) ) ) ) ) ) ) 3、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 )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 ) ..5、不箪食壶浆( )( ) ..

6、不可屈致也( ) 7、贤能为之用( ) .8、思贤.如渴( ) 五、重点字词 1、隆中对.( ) 2、躬.耕陇亩( )( 3、谓.为信然( )( )4、先主器.之( 5、此人可就.见( ) 6、不可屈致.( ) 7、枉驾顾.之( )( )8、遂诣.亮( 9、凡.三往( ) 10、乃见( ) 11、因屏..人曰( )( )12、汉室倾颓( 13、奸臣窃命..( ) 14、主上蒙尘( ) 15、度.德量.力( )( )16、名微而众寡( 17、君.谓计.将安出.( )( )( )18、非惟天时( ) 19、抑.亦人谋( ) 20、挟.

天子( ) 21、不可与争锋( ) 22、利尽..南海( )( )23、民殷.国富( 24、此殆.天所以资.

将军( )( ) 25、不知存恤( ) 26、总揽.英雄( )( 保其岩阻( ) 28、内修政理( ) 29、身.率益州之众( ) 30、情好日.

密( ) 31、遂用.猖蹶( )( )32、箪食壶浆( )( 而民附.( ) 34、屯.

新野( ) 35、豪杰并.起( ) 36、然志犹.未已.( )( 六、翻译句子: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2、时人莫之许也。 3、谓为信然。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5、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 ) ) ) ) ) )27、 )33、国险 ) 6、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7、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8、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9、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10、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11、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2、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1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4、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6、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17、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8、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 19、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七、问答题: 1、诸葛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2、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3、诸葛亮在对刘备集团前途分析过程中反复强调“人谋”,这有何作用?再联系实际,谈谈这种思想方法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 ,最终的战略目标是: ,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外交方面的方针是 ,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在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 ,另一路是 。 5、这篇文章以 的回答和 的咨询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示了(人物) 的卓越才能。

6、“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被称作“卧龙”,而刘禹锡的《陋室铭》也有“ ”的诗句。

7、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答:对曹操——( ),对孙权——( ),对刘表、刘璋——( ),对诸戎、夷越——( )。 8、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列顺序。 ①礼贤下士,收罗人才; ②抚边境各民族; ③广布“仁义”; 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 ⑤巩固荆、益基地; ⑥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 ⑦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 ⑧搞好内政。 9、请说出下列对联中画横线的词语所指代的事件。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答:⑴八阵图: ⑵初对策: ⑶再出师: ⑷三分鼎: ⑸东连吴: ⑹北拒魏: 10、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23、隆中对 一、通假字 1、欲信大义 信 通 伸 伸张 2、自董卓已来 通 以 ..3、将军岂愿见之乎 通 其 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遂用猖蹶 古: 失败、倾覆 今: 凶猛而放肆 2、此可以为援 古: 可以把 今: 表示可能,能够,许可 3、此殆天所以 古: 用来 今: 因果关系连词 4、利尽南海 古: 南方沿海地区 今: 南中国海 5、凡三往 古: 总共 今: 凡是 6、此人可就见 古: 接近、趋向 今: 就是 .7、至于今日 古: 到 今: 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 8、不知存恤 古: 抚恤、爱惜 今: 存在 .9、诸君勿复言 古: 又、再 今: 重复 .

三、一字多义:

1、好:好为《梁父吟》( 喜欢 ) 与亮情好日密( 友好 ) .. 外结好孙权( 友好 ) .

2、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将领 )( 率领 ) .. 君谓计将安出(应该 ) .

3、谓:君谓计将安出( 说 ) 谓先主曰( 对……说 ) .. 谓为信然( 说 ) .

4、国:用武之国( 地方 ) 国险而民附(地势 ) ..5、然:然志犹未已(然而 ) 谓为信然( 这样 ) .. 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 .

6、信:谓为信然(确实 ) 信义著于四海( 通“伸”,伸张 ) ..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用 ) .

7、已:然志犹未已(停止) 已历三世( 已经 ) ..

壮士不死即已( 罢了) 已拥百万之众( 已经 ) ..自董卓已来(通“以”) .

8、欲: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 从民欲也( 心愿 ) ..

9、隧:先主遂诣亮( 就 ) 遂用猖蹶( 于是、就 ) .. 然操遂能克绍(终于) .

10、为:谓为信然(是) 好为《梁父吟》( 唱 ) .. 以弱为强者( 变为、成为 ) 贤能为之用(被、给) .. 此可以为援(结为、作为) .

11、而:而智术浅短(然而,表转折) 国险而民附(表并列) .. 而不可图(表转折) 而其主不能守(表转折) .. 名微而众寡(表并列) 挟天子而令诸侯( 表承接 ) ..12、之:时人莫之许( 指这件事) 先主器之(代他,徐庶 ) .. 岂愿见之乎(代他,诸葛亮) 已拥百万之众(的 ) ..

孤之有孔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贤能为之用( 代他 ) . 因之以成帝业(代它) 天府之土( 的 ) ..

帝室之胄(的) 将军宜枉驾顾之( 代他 ) ..

13、于:自比于管仲(和、与 ) 欲信大义于天下(在、向 ) .. 曹操比于袁绍(和、与) 信义著于四海( 在 ) .. 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从 ) .

14、以:以弱为强者(由 ) 此可以为援( 把 ) .. 以迎将军( 来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而 ) ..15、身: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亲自) 身长八尺( 身体 ) ..

16、比:每自比于管仲(比拟,和……一样 ) 曹操比于袁绍(比较 ) ..17、善:元直与亮友善(友好) 先主曰:“善!”( 好 ) ..

18、因:因屏人曰( 于是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凭借、依靠 ) ..19、用:遂用猖蹶(因此) 贤能为之用( 使用 ) ..20、犹:然志犹未已(仍、还 ) 犹鱼之有水也( 如同 ) ..21、许:时人莫之许(承认、同意 ) 高可二黍许( 左右 ) ..

22、诚:诚如是( 果真 ) 此诚不可与争锋( 确实、的确 ) ..四、词性活用:

1、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 名作状 ) 2、所以资将军(资助、给予 名作动) ..3、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向西 名作状)(向南 名作状) ..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对内 名作状 )(对外 名作状) ..5、不箪食壶浆(用箪装)(用壶盛 名作动 ) ..6、不可屈致也( 使……屈,委屈 使动用法) .7、贤能为之用( 贤能的人 形作名 ) 8、思贤如渴( 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形作名 ) . 五、重点字词 1、隆中对( 回答、应对) 2、躬耕陇亩(亲身、亲自 )(田地) ..3、谓为信然(说 )(却是这样 ) 4、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 ..5、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 6、不可屈致( 招致、引来 ) ..7、枉驾顾之(屈尊)( 拜访 ) 8、遂诣亮(拜访 ) ..9、凡三往( 总共) 10、乃见( 才见到) .11、因屏人曰(于是、就此 )(名人退避)12、汉室倾颓(崩溃、衰败) ..13、奸臣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14、主上蒙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 ..15、度德量力(估计) (衡量) 16、名微而众寡(兵力薄弱) ..17、君谓计将安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 计策 )(产生 ) ...18、非惟天时(不仅) 19、抑亦人谋(而且 ) .20、挟天子(挟持、控制) 21、不可与争锋(争强、争胜) .22、利尽南海(物资)(全部取得 ) 23、民殷国富(兴旺富裕) ...2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资助、给予 ) ..

25、不知存恤(爱抚、爱惜) 26、总揽英雄(广泛地罗致 )(招致 ) .27、保其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28、内修政理(政治) 29、身率益州之众(亲自) 30、情好日密( 一天天 ) ..

31、遂用猖蹶(因此)( 失败) 32、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装酒) .33、国险而民附(归顺) 34、屯新野(驻扎) ..

35、豪杰并起(同时、一起) 36、然志犹未已(仍、还) (止) ...六、翻译句子: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唱《梁父吟》。 2、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一般的人没有谁同意这种比附。 3、谓为信然。 说是确实这样。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5、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汉朝(的统治)崩溃,奸诈臣子盗用政令,皇帝遭难出奔。 ★6、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在天下人面前匡复汉室,消灭奸臣。 ★7、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但是由于智谋差,办法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8、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将采取怎样的办法? ★9、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但是曹操终于战胜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10、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同他较量。 ★11、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德有才的人被他所有,(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12、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荆州北面凭据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质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会稽郡,西面直通巴郡,蜀郡,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1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14、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是一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汉高祖刘邦凭着这个地方建立了帝业。

★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老百姓谁不用箪盛着饭,用壶装酒水来欢迎将军您呢? 16、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诸葛孔明是躺着的龙。 17、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我有诸葛亮,就如同鱼儿得到水一样。

18、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

信用在天下闻名,广泛地招致英雄人物,如饥似渴地想得到优秀人物,如果再兼有荆州、益州,守住险要地方。 19、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七、问答题:

1、诸葛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最终战略目标) 答:“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答:战略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是从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上推论出来的。

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其可能性:“其主不能守。”

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其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3、诸葛亮在对刘备集团前途分析过程中反复强调“人谋”,这有何作用?再联系实际,谈谈这种思想方法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1)、这就表明,尽管刘备目前处境艰难,但只要“人谋”得当,成霸业、兴汉室的愿望还是可以实现的。 (2)、这是一种重视人才的观念。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4、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 跨有荆、益 ,最终的战略目标是:成霸业、兴汉室,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修明政治,外交方面的方针是跟西、南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跟孙权结为同盟,等到形势发生变化,在兵分两路出击:一路是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另一路是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5、这篇文章以诸葛亮的回答和刘备的咨询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示了(人物)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卓越才能。 6、“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被称作“卧龙”,而刘禹锡的《陋室铭》也有“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诗句。 7、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答:对曹操——抗,对孙权——联,对刘表、刘璋——夺,对诸戎、夷越——和。 8、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列顺序。 ①礼贤下士,收罗人才; ②抚边境各民族; ③广布“仁义”; 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 ⑤巩固荆、益基地; ⑥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 ⑦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 ⑧搞好内政。 答: ⑥——③——①——⑤——②——④——⑧——⑦ 9、请说出下列对联中画横线的词语所指代的事件。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答:⑴八阵图:八卦阵 ⑵初对策:隆中对 ⑶再出师:出师北伐 ⑷三分鼎:天下三分 ⑸东连吴:外结好孙权 ⑹北拒魏:联吴抗曹 10、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答: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