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水稻高产创建 增强科技兴农效果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滦河上游燕山北麓接坝深山区,全县总面积5479 km2,常用耕地面积67.2万亩,粮食总产量在30万t左右,是河北省54个粮食生产大县之一。
按照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活动要求,2011年隆化县继续在张三营镇建设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在总结过去高产攻关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圆满完成了高产创建任务目标。
一、基本情况
项目区选择在隆化镇张三营镇的5个村,该镇是我县水稻主产区,农业生产基础较好,主要稻区位于河流两岸,地势相对开阔,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农田水利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良。平均海拔750m,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冀北山地气候,≥10℃积温2200~3400℃,无霜期110~145d,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和多雨,秋季天高气爽,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相对的低纬度,高海拔,更适宜水稻生产。 二、取得成效 1.增加了水稻产量
2011年9月26日,河北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张三营镇实施的水稻“百、千、万”高产创建示范田进行了产量验收,东风村6670㎡高产攻关田产量714.8㎏,河东村千亩示范片平均产量709.6㎏,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产量为709.4㎏/亩,比前三年平均产量每亩
增产35㎏,增产幅度4.9%。 2.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水稻高产创建千亩示范方的农户提供水稻良种补助30元/亩,测土配方肥100元/亩,通过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每亩减少农药投入10元,以上各项,每亩减少投入140元。通过综合技术措施的集中应用,高产创建示范方比其他水田增产水稻 35㎏,增加产值70元,每亩可增收节支210 元。示范区内农户数量2155户,共可减支增收21万元。
3.推动了水稻传统种植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隆化县结合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将主推技术有机集成,强化入户,引导农民进行规范化旱育稀植,科学进行水稻本田管理。通过先进实用栽培管理技术的普及,隆化县水稻育秧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隆化县的水稻丰收奠定了基础。 4.带动了全县水稻生产
通过在张三营镇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典型带动,2011年隆化县的水稻喜获丰收,全县水稻平均产量为551㎏/亩,总产量12.7万t,平均产量比2010年亩增加494㎏,增产10.3%。 三、主要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管理
为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任务,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
吸收财政局、张三营镇镇长、县农牧局农技、土肥、植保、执法大队等站(队)长为成员,负责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资金筹措与落实和使用的监督管理、检查督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技术和财务管理两个小组。由植保植检站站长任技术小组组长,负责水稻高产创建技术规程的制定和落实、良种引进示范和推广、技术指导培训、项目总结等工作;财务管理小组组长由财务审计股股长任组长,负责落实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资金使用合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各小组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共同努力,确保高产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2.制定实施方案
隆化县农牧局制定了《隆化县水稻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和《2011年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测土配方示范方案》,针对各个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育秧、栽培和施肥技术规程。 3.整合项目资源,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改善项目区的排灌条件,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物质装备升级。将高产创建示范片与标准粮田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统筹安排,进行规模开发,强化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沟、渠、路、桥、涵、闸、井、泵“八配套”,为水稻高产创建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4.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一是推广水稻机械化收割,配套齐全机械设备,调动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提高秸秆的利用率。二是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
术,增施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不断培肥地力。 5.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建立农业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体制,做好关键技术的推广普及,通过绩效考评,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组织专家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做好田间会诊、技术会商和技术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指导。 6.强化技术服务,全面提高水稻产量
项目区水稻品种以五优四、富源四、长选12为主,高产攻关田品种为长选12。项目区结合良种补贴,实行“六统一”服务,即统一机械化耕地、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全层施用农家肥、统一机械化插秧、统一病虫害防治。优质粮食实现了订单回收,优质优价、增产增收。 7.大搞科技培训
围绕主导品种和栽培技术,在项目区采取梯次式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媒体讲座、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层层开展技术培训,于2010年11月和2011年3月份分别进行了有机集成的主推技术的培训。于2011年4月份邀请省水稻专家曹刚研究员对科技示范户和农民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此外,2011年5、6月份,还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分别深入高产创建项目村对853个重点户进行了“四个一”技术服务活动,即:每户发放1张明白纸;每户发放1本技术手册;开展1次技术培训;进行1次现场指导,受到农户的欢迎
和好评。 四、几点启示
1.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良种良法标准化操作规程
尽管近几年通过大力推广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些科技措施在落实中,往往存在单一性,不系统,如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水平,显然后劲不足,缺乏科学技术支撑的整体效能。而实行高产创建,可以把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技术、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行之有效的技术,找准最佳结合点,通过技术整合,有机集成起来,使增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找到出路。
2.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缺项目、缺资金,农业科技人员在科技推广工作中,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方式,大都是依靠一张嘴、两条腿,停留在只讲、会跑,不能很好的把综合技术落到实处。而实施了高产创建,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科技推广平台,他们真正铺下身子,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也为高产创建积累了经验。
3.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 实践证明,通过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可以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有效的把项目区的广大农民组织起来,课堂建在田间地头,采
取现场培训、现场指导的形式,为广大农民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与技术服务,实现了技术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也解决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到位的问题。 4.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有利于促进“统”的功能
就目前看,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对于粮食生产大县来讲,不利于科技推广措施的落实,也制约了生产水平的提高。而通过高产创建活动,可以强化”统”的功能,改变生产方式,使成方连片的耕地,达到统一品种、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标准化种植、统一管理时间、统一病虫害防治,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