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牙膏工业 2007年第3期 ・综述・ 黄芩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李 宏 (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300400) 摘要论述了黄芩的资源、主要化学成份、提取方法、生物活性及其在化妆品中 的应用等。黄芩中的主要活性成份黄芩苷和黄芩素等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茵、抗 真茵、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紫外线、抗辐射和抑制酪氨酸酶等,可制备 防治痤疮、防晒、祛斑关白、抗皮肤老化和防皱等功效性化妆品,防治牙周炎等I2'腔用品 以及外用洗剂等。黄芩素和黄芩苷等黄芩中主要活性成份是集祛斑关白、防晒、抗敏、 消炎和抗衰老多效合一的天然高效多功能化妆品添加剂。 关键词黄芩芩素黄芩苷化妆品生物活性关白 祛斑抗衰老防晒 防晒剂 掏酷氨酸酶抗茵 抗真茵 抗氧化 消除自由基牙周炎 黄芩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 。性寒,味苦,具有 1黄芩的资源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属常用中药。黄芩含有 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 ,目前从中提取并鉴定出 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已有几十种,其中主要成份包 括黄芩苷(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苷 (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千层纸素A (oroxylin A)、和千层纸素A苷(oroxylin A 7一O— glucuronide)等。黄芩及其活性成份具有抗氧化、抗 黄芩属植物我国有100种左右,多为野生,南北 均产 。其原植物主要产于东北、河北、山西、河 南、陕西、内蒙古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产 的质量最好。主要品种有: 1.1 黄芩(Sf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历 代本草收载的正品黄芩,也是市场商品的主要来源。 以东北、华北资源最丰富,以河北北部产者为道地。 菌、抗病菌等广泛药理作用 。中药及其活性成 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顺应了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潮流 和消费心理,“绿色”将是21世纪化妆品的发展趋 势。中药化妆品毒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好,同时国内 中药化妆品业面临着技术相对落后、作用机理和对 药效作用物质研究不足等问题 。本文将论述黄 芩的资源、化学成份、提取方法、生物活性及在化妆 品中的应用等。 1.2滇黄芩(S.amoena C.H.wright):分布于 四川、云南和贵州,为我国西南地区黄芩的主要来 源。 1.3粘毛黄芩(S.Viscidula Bge):华北地区为 主产地。 1.4甘肃黄芩(S.rehderana Diels):主产甘肃。 1.5丽江黄芩(S.1ikiangenisis Diels):在云南 丽江作为黄芩使用。 1.6川I黄芩(S.hypericifolia Levi.):分布于四 川西部高原牧区。 OH n 黄芩苷(R =fJ}{.~R2=H) 汉黄芩苷(R =H.R2=()Me) 木蝴蝶苷A 7一。一葡萄糖醛酸(R =()Me,R =H) 1.7大黄芩[S.tenax W.W.Smith var patentip— ilosa(H.一M.)G.Y.Wu] 此外,黄芩在Et本、韩国和前苏联也作药用 , 同属植物共有300多种,广布世界各地。 2黄芩主要化学成份的含量 HO R OH 0 黄芩素(RI=()H R2 H) 汉黄芩素(RI=H.R2=()Me) 木蝴蝶素A(Rl=()Me.R2=H) 杨立新 为了评价黄芩的道地性,使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HPLC)对取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3期 牙膏工业 35 北、山东和陕西等省市的l6个产地以及俄罗斯贝加 尔湖的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 果表明,取自该l7个产地的25份样品中黄芩苷含 量变化在6%~19%,汉黄芩苷在2%~8%,黄芩素 在0.1%~0.6%。汉黄芩素在0.01%~0.3%等。 3.2溶剂提取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黄芩苷的提取率,黎万寿¨ 研 究了用醇提酸沉淀法代替传统的水提酸沉淀法,即 在提取时用60%乙醇作溶剂,与水作溶剂比较,大 大增加了黄芩苷的溶出率。王小平¨ 研究出的醇 宋万志 测定了l4个地区7种黄芩的黄芩苷含量, 其中黄芩为3.60%~6.20%、粘毛黄芩为3.80%~ 4.92 9/5、滇黄芩3.42 9/6~4.00%、甘肃黄芩、丽 提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3h,回流2次,8倍量溶剂 和60%乙醇。除了乙醇常规溶剂外,人们还尝试使 用其他有机溶剂。北崎宏典 研究了三正辛基氧 江黄芩、川黄芩和大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为1.70%~ 2.50%。 化膦等提取剂用于从黄芩煎出液中提取黄芩苷和黄 芩素的溶剂提取行为,使用三正辛基氧化膦可选择 性地从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黄芩苷。 周晓宁¨ “测定了l4个不同种源、9个不同产 地黄芩中有效成份的含量,其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 芩素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平均含量分别为25.7%、 0.279%和0.076%。 北崎宏典所在的公司¨ 申请的世界专利公开了一 种用磷酸三丁酯和三正辛基氧化膦等溶剂选择性地 从黄芩中分离出黄芩苷的一种方法,提取过程在室 符洪¨ 使用RP—HPLC法检测了黄芩、粘毛黄 芩、甘肃黄芩、滇黄芩以及黄芩饮片等共34批样品 的主要化学成份,其中粘毛黄芩、甘肃黄芩和滇黄芩 等3种常见的黄芩日用品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 芩素的含量与正品黄芩在总体上并无明显差别。 3提取方法 温下进行,提取率最高可达90%。 3.3微波提取法 微波是一种超高频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作 用,可以住药材颗粒内外同时均匀、迅速地加热,极 大地促进了中药材有效成份的浸出¨ 川。传统的 热提取是以热传导、热辐射等方法由外向里进行,微 波提取与传统热提取相比具有质量稳定、速度快和 黄芩苷为黄芩的主要有效成份之一,具有显著 的生物活性。黄芩苷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酸沉淀 法、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酶水解 法等。李彤彤¨ 等人对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曾做过报道。本文将重点论述这一领域的最新进 展。 3.1水提酸沉淀法 提取效率高等特点。与水提酸沉淀法和溶剂提取法 相比,微波提取黄芩中的黄芩苷为提取效率高、操作 简便、省时的提取中药活性成份的新方法。 程存归 运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黄芩中的 黄芩苷,得出的最佳工艺为黄芩原材料粉碎粒度 200目、溶剂为60%乙醇溶液、微波辐射时间8min。 郭振库 经研究认为,在70%微波功率(微波炉的 利用黄芩苷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在酸性溶液中 析出的特性,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的一般工艺 为:水煎煮黄芩2次,过滤,加酸调pH=1~2,80 ̄C 保温,静置24h,过滤。沉淀物加水搅拌,使成混悬 液,用碱调pH=7~7.5至溶解,加乙醇搅拌,过滤。 最大功率850瓦)下,微波最佳提取条件为35%乙 醇作溶剂,溶剂倍量30,提取压力0.1 5MPa,恒压时 间30s,获得了较好的黄芩营提取率。 除了以上影响因素外,药材粒径和微波功率对 黄芩苷浸出的影响呈高度显著性 。表面活性剂 具有双亲结构,能降低表面张力并增强溶剂对物料 的润湿性和渗透性,且对天然产物有效成份具有增 再加酸调pH=1~2,80 ̄C保温,得到黄芩苷结品。 该工艺能耗大,操作繁琐,成本高。张新广¨ 对黄 芩苷提取工艺中的沉淀时间对黄芩苷得率的影响进 行了研究,结果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黄芩苷得 率随时间增加相应提高。此外,孔慧¨ 以黄芩苷的 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制备黄 芩苷的最佳工艺为:黄芩饮片加l2倍量水煎煮2次 溶作用。龚盛昭 通过实验筛选出对微波提取黄 芩苷具有明显协同作用的单烷基磷酸酯钾盐,并证 实了使用这种表面活性剂不但能降低提取所用的微 波功率、缩短微波辐射时间、提高提取速率,还能提 高黄芩苷的收率和纯度。从以上研究结果发现,微 (每次1.5h)的药液在90%下用盐酸调至pH=2,水 浴保温15min。 波提取法对黄芩苷的提取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煎煮 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6 3.4超临界提取法 牙膏工业 2007年第3期 较高的活性,且乙酸乙酯部位的活性大于正丁醇部 位。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是以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 作为溶剂,利用该状态的流体所具有的高渗透能力 和高溶解能力提取分离混合物的过程,具有提取时 间短、提取率高、操作温度低而有利于热敏性、易氧 化生物活性成份的保留以及环保等优点。但是,一 次性设备投资费用与传统工艺设备投资相比仍较 大,这也是影响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在中药提取工 产美英 选用黄芩等l6种中药制备成含生药 1g/mL的药液,对l0株阴道加得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以管蝶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黄芩能稳 定对阴道加德纳菌出现23mm的抑菌环,为高度敏 感。此外,Kubo 和李仲兴 等人也对黄芩的抗 菌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 业化生产应用推广的主要原因。 Lin 使用超临界提取和超声法分别提取黄 芩,所得到的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分别 为137.6mg/g、8.6mg/g和2.2mg/g以及113.5m# g.5.7mg/g和2.3mg/g。所用超临界条件为:超临 界CO2一MeOH—H20(20:2.1:0.9)、温度50℃和 压力200bar。Tsumura公司 钊申请的专利公开了一 种使用梯度洗脱剂从超临界色谱上黄芩提取物中分 离并提纯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方法。从以上数据看超 临界提取法优于超声提取法。 3.5酶水解法 黄芩中黄芩素含量较低,直接从黄芩中提取黄 芩素很困难,但是黄芩中富含黄芩苷,因此可以使用 酶水解黄芩苷制取黄芩素。Zhang 从粘毛黄芩新 鲜根中提取并纯化黄芩素一p—D一葡糖苷酸酶再 水解黄芩苷的p—D葡糖苷酸键生成黄苓素。Ikeg— ami和Sasaki 从黄芩中提取p一葡糖苷酸酶并研 究了其分子性质。韩颂 在利用纤维素酶提取黄 芩苷的研究中发现,经纤维素酶进行酶解后,黄芩苷 的收率反而下降,其原因是纤维素酶在提取过程中 水解了黄芩苷。 4黄芩主要化学成份的生物活性及功效 4.1 抗茵及抗真菌作用 黄芩具有广谱抗菌性,体外试验证明,其煎剂对 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肺炎球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 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淋病双球菌等 亦有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如白念球菌 有一定抑制作用 。 任玲玲 将黄芩用乙醇:水=70:30进行提取 后,将提取物按极性大小分部位进行抑菌活性的研 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主要含黄芩素和汉 黄芩素)和正丁醇部位(主要含黄芩素和黄芩苷)有 白念球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是常见的深度感 染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也是阴道炎、内腔粘膜病等免 疫功能低下病人的主要感染性微生物。熊英 采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芩苷对白念球菌的最低抑菌浓 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表明黄芩苷在体外有较好 的抗白念球菌作用,而且黄芩苷较黄芩对白念球菌 有更强的抗菌作用。马廉兰 用琼脂平板扩散法、 琼脂平板连续稀释法探讨6种中药对白念株菌的抑 菌作用,发现黄芩对白念球菌体外试验具有较强的 抑菌作用。周立刚 从滇黄芩巾分离出黄芩素,发 现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mm)和白念球菌 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 12g/L 和0.264g/L。 吕小迅 分别提取了黄芩水溶性部分和醇溶 性部分,并进行了体外抗新型隐株菌、白念球菌、红 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等真菌实 验。结果表明,黄芩醇溶性部位对红色毛癣菌作用 较强,黄芩水溶性部位对5种供试真菌有较强抑制 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在1.56mg/mL~25mg/mL之 问,证实黄芩抗真菌作用的有效成份主要存在于其 水溶性部位中。此外,杨得坡 研究了黄芩素和黄 芩苷对皮肤真菌和细菌的抑制作用。 王丽丽 u以生活环境巾常见的霉菌为试验菌 选取中药进行抑菌试验,发现黄连的抑制作用最强, 其次足丁香和黄芩,其中黄芩的抑菌浓度下限为 0.25mg/mL。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黄芩及其主要活性 成份黄芩苷和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抑制作 用可以制成防治痤疮的疗效型化妆品;对淋球菌、白 念球菌和霉菌的抑制作用可以配成外用洗剂。用来 防治性病以及霉菌性阴道炎等;对细菌和真菌的抑 制作用使其具备化妆品的防腐功效,从而减少防腐 剂的加入量。 4,2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3期 牙簧工池 37 4.2.1抗炎作用 关 。黄芩苷能对ICAM一1进行调控,抑制异常 情况下ICAM一1的表达 。黄芩苷浓度在1× 10~mg/mL一1 Ixg/mL时明显增加人牙周膜细胞增 殖,且浓度在1×10~mg/mL一1Ixg/mL时明显增加 黄芩的甲醇提取物、黄芩素、黄芩苷和汉黄芩素 等均能抑制用醋酸诱导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增加,减 少由合成多胺诱导的大鼠急性足跖肿胀;黄芩苷对 二甲苯致水肿模型有抑制作用,说明黄芩对急、慢性 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机理与其抗组胺 释放及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 。黄芩苷可显著 抑制白细胞内白三烯B (LTB )和白三烯C (LTC ) 人牙周膜细胞总蛋白的合成 川。黄芩苷对IL一1B 刺激人牙周细胞膜合成和分泌PGE:有显著抑制作 用 ,即黄芩苷明显促进牙周膜细胞增殖及增加细 胞总蛋白。王国芳 引发现,淫羊藿、大黄素和黄 的生物合成,其Ic50值分别为0.48Ixmol/L和 3.15ixmol/L_4 。黄芩苷的抗炎作用机理可能和其 抑制LTC 的生成有关 。Shenl 通过试验证实, 黄芩苷清除活性氧中间体、黄芩素损抗配体诱导的 can内流,两者共同抑制Mac一1依赖的白细胞粘 附作用,从而达到抗炎活性。 4.2.2抗过敏作用 杨新建 研究了黄芩苷局部皮肤给药对磷酸 组胺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豚鼠离 体回肠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苷皮肤局部给 药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并显著 拮抗由磷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说明黄 芩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止过敏反应 介质释放、稳定细胞膜而起作用的。 透明质酸酶是一种粘多糖裂解酶。它的强抑制 剂具有抗过敏作用。Kakegawa 钊则证实了黄芩素 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具有抗过敏作用。 4.2.3抑制牙周炎作用 致病菌激活宿生免疫细胞,产生分解组织的各 种炎性介质。包括白细胞介素一1p(IL一1p)、前列 腺素E:(PEG:)和LTB ,它们与牙龈炎和牙槽骨吸 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牙龈炎是局部致病因子导 致牙周组织破坏的过程,牙槽骨吸收是其主要病理 变化和临床特征之一。 Chung 测试了黄芩中的黄酮素化合物对炎性 过程的抑制作用。结果浓度为1Ixg/mL的黄芩甲醇 提取物以及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索对脂多糖诱 发的IL—IB的合成降低了50%。这三种黄酮类化 合物对炎症的抑制作用与作为标准的抗炎类崮醇强 的松龙结果相近。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通过 降低IL一1 p和花生四烯酸的水平抑制牙周病原胶 原酶的活性。 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ICAM一1)在成纤维细胞 上的过表达与炎性细胞向病损区转移和滞留有 芩苷联合用药可能通过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抑制炎痛 反应以及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从而抑制牙槽骨的吸 收。 黄芩及其活性成份具有的抗炎、抗过敏和抑制 牙周炎等生物活性,使得赋予化妆品或口腔用品以 防治化妆品皮炎、抗敏以及防治牙周炎等功效。 5抗氧化作用 自由基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在正常情况下, 它的产生和消除是趋于平衡的。但在空气、水污染、 食品添加剂、农药、重金属、辐射等影响下会造成自 由基的大量积累,造成生命大分子的氧化损伤,从而 引发多种疾病 引。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是皮肤衰 老的原因,临床试验证实,抗氧化应激治疗可有效改 善皮肤的衰老状态 。 许多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抗氧化活性,如 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单线态氧、过氧自由基 以及烷氧自由基等活性氧。黄酮类化合物通过酚羟 基与自由基反应生成较稳定的半醌式自由基,从而 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这是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 基的主要机制 。体外过氧脂质的生成由两大类 自由基诱发,即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黄芩苷对这 两种自由基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谭廷华 用 荧光法研究了黄芩苷对Fenton反应生成的羟自由’ 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黄芩苷的清除作用特别显 著,其EC 。为0.039mmol/L,强于羟自由基特异性清 除剂甘露醇(EC 。=6.7 mmoL/L)。此外,黄芩水提 液在3.3mg/mL实际作用浓度时,对超氧自由基有 显著清除作用,抑制率高达98.96%1.58j。 Gao 使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黄芩中4 种主要活性成份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和汉黄芩 苷在不同体系内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结果显 示,黄芩素和黄芩苷清除羟自由基、DPPH游离基和 烷基游离基,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汉黄芩素和汉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8 牙Jf,工业 2007年第3期 芩苷对上述游离基作用甚微或几乎没有清除作用。 高中洪 使用ESR法和自旋捕获技术得出了相似 结论,即黄芩中4种主要黄酮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 活性为: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 刘玉萍 也得出了相近结论。蔡中丽 通过研究 皮肤新陈代谢、防止皮肤干燥,延缓皮肤衰老的成份 制备了一种防晒营养霜,具有使色素沉着、黄褐斑消 失的功效。 6.2抗辐射作用 利国威 使用小白鼠完成的动物抗放射作用 的实验表明,黄芩水提物有显著的放射损伤防护作 用,而且对受辐射损伤的白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显著 的保护作用。张援 制备了黄芩V 防护乳膏,用 N O饱和黄芩苷水溶液的辐射机理,发现黄芩苷和 羟自由基反应生成了四种产物。说明黄芩中的黄酮 类活性成份具有很强的化学反应性,特别是高效俘 获自由基的能力。 苏亚伦 从甘肃黄芩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出 黄芩素和甘黄芩苷元,这两种成份具有较强抗氧化 活性,明显高于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 醚(BHT)的抗氧化活性。Chen 研究了黄芩在芥 花子油中的抗氧化活性,发现黄芩素为黄芩中的抗 氧化活性成份。 根据哀老的自由基学说,老化是自由基产生与 清除状态下失去平衡的结果。从以上各种研究结果 看,黄芩素和黄芩苷可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或有效地 清除已生成的自由基,并有效减慢皮肤的衰老和皱 纹的产生。 6抗紫外线、抗辐射和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 6.1 抗紫外线作用 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主要因素,而紫外线是皮 肤自由基产生的主要来源。此外,它还会引起日晒 伤等皮肤急性应激反应,甚至出现红疹和皮炎等。 紫外线分为三个部分,UVA(320nm~400nm) 可达皮肤的真皮深处,但经表皮部位黑色素作用 (皮肤晒黑)起到了防御紫外线的效果。虽然UVA 对皮肤的作用缓慢,但对皮肤的长期作用可使皮肤 产生皱纹等老化症状,并增加UVB对皮肤的伤害。 UVB(280nm~320nm)穿透表皮照射到人体真皮表 面,对皮肤可产生强烈的光损伤,使被照射的真皮血 管扩张,长久照射会出现红斑、炎症、皮肤老化,严重 的可引发皮肤癌。UVC(200nm~280nm)几乎都被 大气层滤掉 。 黄芩中提取的黄芩诱导体在190nm~400nm范 围内都有强烈吸收 ,说明它是一种广谱防晒剂。 何西利 o 制备了芦丁一黄芩苷防晒霜,并测定在 320nm~400nm范围内有显著紫外吸收性。周润 枝 利用黄芩提取物对紫外线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吸收范围广的特点,辅以V 和月见草油等能促进 于放疗患者的辅助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对预防和 减轻放射线对肿瘤病人的皮肤损伤起到一定保护。 6.3抑制酪氨酸酶作用 决定人体肤色最重要的因素是黑色素,它是由 表皮基底层中黑素细胞内的黑素体生成的;存在于 黑色素细胞组织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等酶的作用 下经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等中问体 逐步转化为真黑色素。皮肤黑色素细胞组织将黑色 素转移到表皮基底层细胞中,随着细胞的新陈代谢 而被带到角质层中,最后随角质化细胞脱落。酪氨 酸酶在这一系列反应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 此,通过抑制酪氧酸酶活性或者阻断酪氨酸酶生成 黑色素的氧化途径就可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而达到 美白皮肤的作用 。 方冶 从黄芩中提取了黄芩素诱导体,经纯 化后测定其抑制酪氨酸酶的C卯为0.06 L。黄芩 素诱导体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是竞争性抑制,其 k 为0.058mmol/L,清除作用和作为竞争性底物是 黄芩素诱导体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两个重要机 制。 7应用 龚盛昭 制备了黄芩苷美白霜、黄芩苷抗粉刺 睹喱膏和黄芩苷防晒乳液,经测试其有效率分别为 84.6%、85%和吸光度1.65,说明具有良好的祛斑 美白、抗粉刺和防晒作用。 有地泉 申请的日本专利中公开了皮肤外用 制剂配方(如黄芩提取物0.02%、红砂糖的色素提 取物0.02%、d一樟脑0.02%、L一薄荷脑0.05%、 1,3一丁二醇5.0%和乙醇15%)用于防治异位性皮 炎等。该发明人 申请的另外一份日本专利公开 了美肤配方(黄芩提取物0.02%、因陈蒿提取物 0.02%、d一樟脑0.02%、L一薄荷脑0.05%、1,3一 丁二醇5.0%、乙醇15.0%、香精适量和精制水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3期 牙膏工业 39 量)用于杀灭皮肤深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防治青 春期粉刺和异位性皮炎等。 8结束语 2004,26(21:156 15黎万寿,陈幸.黄芩苷提取工艺研究[J].中草药,2000,31 (2):107 16王小平,毛友昌,钟瑞建.黄芩苷醇提工艺优选[J].江西中 医学院学报.2003.15(4):49 随着科学技术的13新月异,当今化妆品领域的 发展逐步趋向生物化和功能化。天然功能性化妆品 顺应了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潮流和消费心理。“绿 色”将是本世纪化妆品的主要发展方向。黄芩及其 17 Kitazaki H,Ishimaru M,Inoue K,et qf.Separation of baicalein from baiealin by solvent extraction[J].Kagaku Kagaku Ron bunshu, 1996.22(2):287 18 Inoue K,Yoshizuka K.Kitazaki H,et a1.Method of separating 主要化学成份黄芩素和黄芩苷等具有抗菌、抗真菌、 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紫外线、抗辐 射和抑制酪氨酸酶等生物活性,可制备防治痤疮、防 晒、祛斑美白、抗皮肤老化和防皱等功效性化妆品、 防治牙周炎等口腔用品以及外用洗剂等。更为可贵 的是,黄芩及其主要化学成份具有众多的生物活性 使之成为集祛斑美白、防晒、抗敏、消炎和抗衰老多 效合一的天然、高效、多功能化妆品添加剂。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D].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2:4145 2郑虎占,董泽宏,余靖主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第四 卷.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3943 3李作平,卫恒巧.黄芩属植物化学成份的研究概况[J].国外 医药・植物药分册,1994,9(4):147 4张曦,李宏,侯茂君,等.黄芩及其有效成份的药理学研究进 展[J].天津药学,2000,12(4):8 5胡世林,冯学锋.黄芩研究的某蝗新进展[J].中国药学杂 志,2001,36(H):728 6高中洪,黄开勋.徐辉碧.黄芩中黄酮类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12):705 7胡羽添,汪学军.中药化妆品[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 (2):162 8宋万志.药用黄芩的资源研究[J].药学学报,1981,16(2): 139 9杨宅新,刘岱,冯学锋.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黄 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3):166 10周晓宁,杨滨.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黄芩中3 种有效成份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47 11符洪,肖新日,张南平,等.药用黄芩中主要化学成份分析 [J].药物分析杂志.2003,23(1):33 12李彤彤,李宏,侯茂君,等.黄芩化学成份及黄芩苷提取方法 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2,14(3):7 13张新广,王冬梅.黄芩苷提取工艺中沉淀时间的研究[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4,7(3):12 14孔慧,倪键,刘瑾,等.黄芩苷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 and recovering flavone compound having glycoside structure and flavone compound not ha ̄ngglycoside structure[P].wO:96 02 5281996—2— 1 19金钦汉,戴树山,黄卡玛.微波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0曾昭君,李香文.微波有机化学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 报,1999,16(4):304 21程存归,金文英,吴兰菊.从黄芩中微波辅助提取黄芩蛩的 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25(1):81 22郭振库,金钦汉,范国强,等.黄芩中黄芩仟微波提取的实验 研究[J].中草药,2001,32(1):985 23张瑞忠.微波技术在黄芩苷提取中的应用[J].现代中药研 究与实践,2003,17(3):47 24龚盛昭,程江,杨卓如.表面活性剂对黄芩昔微波萃取的影 响[J].日用化学工业2005,35(1):23 25 Lin Mc.Tsai MJ,Wen KC.Supereritieal fluid extraction of fla— vonoids from Seutellariae Radix_.JI.J.Chromatogr A,1999,830(2):387 26 Tsumura&Co.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baiealin and baiea- lein from medicinal plant extracts by supemrltical Chromatograph[P]. JP:09 59,170,1997—3—4 27 Zhang CZ,Zhang YF,Chen JP,et a1.Puriifcation and eharaete ization of baiealin一口D—glucuronidase hydrolyzing baieaiin to baica- lein from fresh roots of Scutellaria visdula Bge[J].Process Biochem, 2005,40:1911 28 Ikegami F,Matsunae K,Hisamitsu M,eta1.Purification and pro— pefities of a plant beta D—glucuronidase from Seutdlaria root[J].Bio1. Pharm.Bull,1995,18:1531 29 Sasaki K,Taura F,Shoyama Y,et a1.Moleculra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e-glueuronidase from S.balcaleinsis Ge0 [J].J.Bio1. Chem.,2000,275;27466 30韩颂,李晓晖.纤维素酶在黄芩提取工艺中应用的初步探索 [J].黑龙江医药,1997,10(6):339 31沈映君主编.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7 32任玲玲.张春枝,陈吉平,等.黄芩的抗菌活性及HPIC分析 [J].精细化工,2005,22(8):589 33产美英,程惠娟,东红霞.黄芩等16种中药对阴道加德纳菌 的抗菌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5,20(4):222 34~79参考文献见网上相关文章摘要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