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认识’史铁生是在读他的文章《我与地坛》的,那时我还在念高中,一次偶然的语文课让我读到了他的文章。或许真的是因为‘缘’吧,初读《我与地坛》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他的文章,总感觉有一种熟悉的默契感,或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把我的内心深深地牵制住。史铁生是一位有着悲痛命运的人,从他青年开始就注定他这一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曾好几次他一度彷徨在生与死的边沿上,又反反复复思考着人为什么会活着,为什么而活,要怎么活。这些问题不是三两天就能想得出来的,或者是根本没有人会去想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是为生活而活,但史铁生他用残缺的身躯说出了最完美最健全的答案!轮椅上的生活注定是孤独,是悲痛的。他又何曾不这样,每一次他都是把心中的悲愤发泄到母亲身上,而幸运的是他有个很好的母亲,母亲理解儿子所有心中的痛苦,只恨老天不把这样的厄运降临在自己身上,这样一来,儿子就不会活在残缺的生活中。年轻的史铁生并不理解一个母亲对一个残疾的儿子的痛苦,“然而我却不知道自己的痛苦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史铁生后来才明白做一个母亲该有多不容易。我不知道一个残疾人对生活的看法,更不知道做为一个母亲内心里会有怎样创伤,或许那种刻入内心的伤口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地坛是史铁生常要去的地方,就像一个人总要上下班一样,他推着轮椅一个人静静地‘走’到地坛,因为他不喜欢有人陪着他(或者说跟在他后面),母亲也了解他,没有说任何半句话,只是说出去散散心也好。说是没有陪他出去走走,其实每一次母亲总放心不下他,总是偷偷地走到地坛,看看儿子是否安然地在地坛里,地坛很大,有好几次母亲总是找不到他,但他却发现了母亲,看见母亲心急的样子,然而他还是没有叫住母亲,等母亲发现了他,他也没有再望母亲了。我总以为世上最美好的爱必须用言语来支撑,但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是自己错了,有一种母爱,是没有言语的爱。地坛也是史铁生写作和思考的地方,那里很安静,只有几个人会常来地坛。“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可以说是一种缘分,仿佛地坛是专门为我的到来而设立的”史铁生认为也许这是一种宿命,与地坛共同的宿命,他一如既往地在地坛思考着生与死,思考着时间的存在,思考着人生一个必然的结局,他用残缺的身体,找到了生活的所在。“看来差别是一定要有的,正如没有丑陋该怎样来表现美丽?没有残缺该怎样反应健全?没有…”他道出了所有像他一样的残疾人真正的心声,鼓励了无数个后人勇敢地面对生活!史铁生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对于他来说,生命的意义很特别,在他的作品《务虚笔记》和《病隙碎笔》中,进一步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他告诉着我们应该如何在生活中活出意义来,他的文章一直激励着后人,鼓励着后人,我想,我也算是其中一个吧!“死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我还是带着可惜,带着悲愤的心理,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史铁生因脑溢血逝世了,从此以后他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我想我是再也看不到一张坐在轮椅上的纯真的笑脸在我脑海挥之不去了,再也看不到他的文字里折射出来的最完美的灵魂。不知身在另一个世界的他会不会想到有一个正值年少的我一直想像着他的身影,一直细细地读者他的故事。呵呵,也许是自己想太多了,听说在另一个世界的人会将过去永久封存。但愿,但愿,在另一个世界的他和他的母亲会生活得很好,会一直幸福……288995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