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已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城市。“污水河流里,垃圾随风走”等垃圾污染和垃圾违规处理现象随处可见,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损害。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在我国农村的逐渐开展,全国实行精确垃圾分类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根据已实施分类的农村成果现状来看,垃圾分类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居民分类意识薄弱、农村设施不完善等,农村环境污染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其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因此本文对农村的垃圾分类模式进行调查及改进,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垃圾分类;问题及对策 引言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多数城市现已逐渐面临“垃圾围城”的局面。由于经济条件,生活方式,工作和休闲时间,意识环境等因素,我国农村地区的整体责任感一般较低。此外,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是种类繁多,组成复杂,有害产品种类也多。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置面临着沉重的负担,所以在早期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以更加系统化的标准化管理理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 1.1生活垃圾分类机制不健全

农村各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跟风现象”。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来看,许多村都是照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那一套,不能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情制定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机制,盲目开展,导致大量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严重打击

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之后的垃圾分类工作陷入僵局。根据调查,东部地区由于开展垃圾分类较早,处于先行探索阶段,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时并没有制订从源头(家庭自行分类)、中端(收集运输)到末端(分类处理)一整套垃圾分类机制,很容易造成前端垃圾分类不完全、中端垃圾混合运输,导致末端垃圾混杂不能有效处理。

1.2缺乏差异化的分类模式

因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质量的差异,城乡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也会大有不同。总体来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无机物的含量持续下降,有机物含量不断增加,可燃物增多,其中厨余垃圾又占有机垃圾的90%左右。不同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基本无厨余垃圾,农村多养家禽,其剩食可在自身的生态圈循环消耗,不需要外力的介入帮其处理。以上案例表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不能完全复制城市。但现实执行过程中,很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并没有依据自身地区或自身生产生活习惯而进行合理设定,完全是沿用上级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直接照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来应对农村的环境问题。

1.3全过程分类处理技术与设备有待提高

生活垃圾分类在执行过程中不仅仅要靠宣传教育的支撑,还需要分类设施等硬性条件到位。想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良好的运转,需要很大的设施设备建设投入力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在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都很有限,例如分类垃圾桶、分类运输车、分类处理设备等配置严重不足。相关人员配置上也比较缺少,尤其是基层街道或社区专职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一线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垃圾分类还是以人工分拣为主,居民每天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进行垃圾分类,不仅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还会因为人主观判断的不同造成分类错误。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策 2.1加大投入,改善服务

尽管公众普遍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也可能无意识的进行一些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而环保行为的转变需要对外部控制和服务进行认真的监控,推动环保行为的普遍实施,同时农村垃圾分类管理改革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事实上,农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而分类知识的可用性,分类储存设施等公共环境服务的安排是不够仔细的,这将不可避免地阻碍共享治理和自觉分类目标的实现。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如果他们积极保护环境,愿意在绿色行为上花费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而调查显示,农民并不热衷于建设垃圾基础设施,包括垃圾处理,所以要积极鼓动他们愿意参与垃圾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费用主要来自公共资金。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量不足,历史债务较高,农村家庭用于农业的垃圾总量不足,各级政府迫切需要加大综合投入。

2.2加强监督考核,健全农户参与机制

(1)以农户家庭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作为首要环节,由保洁员对农户家庭清洁程度及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扫码打分,监督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自主投放责任意识。同时,各村每周1次不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指导员分组入户交叉检查,按比例纳入考核评比,营造生活垃圾分类赶学比超的浓厚氛围。(2)各乡镇督考办每月不定期2次对各村的环境卫生和村民入户评比等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并且将日常监督整改情况直接作为月度考核依据,使用月度排名和季度通知系统进行排名,并通过季度奖惩,充分发挥垃圾分类治理和评分的作用。(3)各村通过“红黑榜”按季度张榜公布垃圾分类先进户与后进户,村级广播同步播放,以增强农户的荣辱感。

2.3全面建立垃圾资源化标准体系

生活垃圾通过合理的处理处置可实现资源化利用,创造一定的经济及社会价值。但当前垃圾资源化的体系有待进一步落实。“易腐垃圾由专业处置单位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进行资源化处理”,推进再生循环体系建设,设立便民回收点,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网购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努力实现回收方式多元化”。可见,我国相关政策目前只侧重资源回收,而在资源化利用上有所欠缺,关于垃圾

资源化利用的标准体系有待落实,如垃圾衍生燃料质量控制和制造设备的规范标准等。

2.4“治”与“用”相结合,实现生活垃圾绿色处理

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不仅需要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还要注重乡村的绿色发展,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是地方政府所要思考的问题。河南的未来能源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公司将农村秸秆、生活污水和不可饲养家禽的厨余垃圾等收集,通过沼气发酵,形成沼气用于发电,将剩余的固体沤成有机肥,用于有机水果蔬菜的种植,大大增加了水果蔬菜的品质,还将剩余废料做成可燃碳。这样不仅达到了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还将生活垃圾进行绿色处理。把生活垃圾作为可再利用价值的“资源”,是现代农村所有探索和学习的方向,真正实现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即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有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多注重单方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将各因素置于统一框架之下的讨论与分析。其次,学者们在研究时大多只注重了内外部的影响因素,而忽略了文化、战略等背景的影响。文化背景不同,对村民的垃圾分类认知、知识、态度、习惯等均会产生影响。战略背景的不同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环境改善要求等也不同。未来可基于特定的背景条件下,将各影响因素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研究,甚至可以针对不同的地区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金霞,仇焕广,中国农村生活污染与农业生产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4):101-102.

[2]蒋蓓,胡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治理对策[J].学术交流,2021(2):147-148.

[3]高栋,潘振华,农村生活垃圾问题调查与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13(2):11-12.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