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4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刺穴位、口服中药、西药输液、肌注、弱激光穴位照射综合治疗面神经炎40例,与纯西药治疗40例比较疗效。结果 综合治疗组治愈率85%,对照组治愈率52.5%,差异显著。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面神经炎治愈率高,较单一方法效果好。
标签:面神经炎;针刺穴位;弱激光;中药;西药
面神经炎是一种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感染所致的面神经炎和周围组织水中导致神经纤维受压迫而出现的神经麻痹、临床以突然出现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1],现将本人2009~2013年收治的80例面瘫患者分组对照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住院及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男性50例、女性30例。病程1~30 d。病患部位左侧面瘫45例,右侧面瘫35例,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综合治疗组40例、西药组40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患病部位疗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发病突然,患者往往于清晨起床洗脸漱口时发现口角歪斜、面肌瘫痪。少数患者在起病前几天有同侧可后、耳内、乳突区或面部轻并疼痛,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重、面部被牵向健侧、病侧不能皱额、蹙眉、吹口哨等动作,闭目自睛露出、进食常滞于齿颊间隙。
1.3方法
1.3.1急性期 地塞米松10 mg配5%葡萄糖250 mL、静滴、2次/d、阿昔韦洛500mg配5%葡萄糖500 mL、静滴、1次/d、肌注维生素B1 10 mg、1次/d、用药1 w。
1.3.2中药口服 以牵正散加减:白附子10 g、全虫8 g、僵蚕10 g伴发热恶风、自汗,口微渴风热表证者加桑叶、菊花、银花各10 g,伴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风寒表实证者加荆芥、紫苏叶各10 g。伴恶风、汗出、脉浮缓表虚证者加桂枝10g,伴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红里热证者加大黄10 g、生地黄10 g。10 d后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基本方:黄芪40 g、赤芍10 g、川芎10 g、当归10 g、红花5 g、桃仁5 g、鸡血藤15 g、白芍20 g。
1.3.3针刺治疗 取穴:印堂、阳白、四白、太阳、下关、颊车、迎香、地仓、曲池、人中、承浆、合谷、大冲、足三里、风池、辩证取穴,发病7 d内轻刺浅刺、头面部取3~4穴、平补平泻、远端用泻法。1 w后、针刺得气后用G6805-
Ⅱ电针仪,通疏密波、留针25 min、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次/d、10次为1疗程,间隔5 d进行下1疗程。
1.3.4半导体激光疗法 采用曼迪森半导体激光机(波长810 nm)照射翳风、下关、太阳、迎香、合谷、地仓穴、每穴5 min、1次/d、10次为1疗程。西药组:单用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2结果
2.1疗效标准 痊愈:双侧额皱纹、鼻唇沟恢复正常、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欢笑时口角无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双侧额皱纹、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明和欢笑时口角同略有歪斜。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角仅有轻微运动。
2.2治疗结果 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作疗效统计治疗结果,见表1。
将两组患者2个疗程内治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3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男、32岁,某公司职员,2010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自述3 d前感冒,但感冒已愈,今日清晨起床后,刷牙漱口时自觉面部不适,右口角漏水,舌尖稍麻,流淚畏光。查:见右侧眼裂不合,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侧歪斜,鼓腮漏气,不能蹙额、皱眉。诊断为右侧面神经炎。治疗:给予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药7 d,同时配合口服中药牵正散、针刺穴位、弱激光穴位照射治疗10 d痊愈,口服中药巩固治疗1 w,1年随访无复发。
3讨论
面神经炎与病毒感染和寒凉刺激有关,西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为局部神经血管受炎症刺激导致面神经组织的缺血性水肿,尤其是在面神经管及茎乳突孔中的神经干容易发生缺血水肿导致神经变性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而使局部表情肌瘫痪、急性期 ,给予西药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去除病因,维护神经正常功能,弱激光穴位照射直接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促使面神经的水肿消退、且不易损伤面部脉络,不仅没有痛苦而且操作简便,提高疗效。面神经炎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又称”面瘫”、”吊线风”、”口眼歪斜”等[2],祖国医学认为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调、筋肌弛缓不收而发病,给予口服中药祛风化痰通络、温经散寒、针刺穴位具有调整阴阳、疏风通络、活血化瘀、恢复期加脉冲电、可加强刺激、提高局部肌肉组织的兴奋性、疏密波能促进新陈代谢和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中西结合治疗弥补了单一疗法的不足之处,疗效叠加、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方美善,冯桂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J].中国针灸,2007,21(7):405.
[2]高有安.面神经炎48例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3(5):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