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篇文章中啊,我们学习了摄影正确入门的三招,还有我们需要掌握的取景构图方法以及如何成为识图高手,在今天这篇文章咱们来学习如何审美,形式美的基本原理都有什么,正式行文之前先来看看何藩先生的这张照片。
光影下的市井人物
你觉得这张照片美吗?那你为什么会觉得这张照片美呢?是不是觉得画面舒服,光影很美?你有没有想过照片中的哪一部分击中了你的心灵?又是照片中的哪一部分,让我们产生美的感觉呢?
何藩先生的这张照片,其思想之美在于对于市井人物的坚韧向上的特质的展现,而其形式之美,则在于通过光影的几何分割,形成了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美好的照片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关于摄影审美我们需要知道它由什么构成、是什么让我们觉得美,接下来分别介绍。
摄影审美由什么构成?
摄影审美由以下4个元素构成,即: 主体:拍摄者和观看者
客体:拍摄对象 载体:摄影作品
关系:拍摄者和拍摄对象的关系,拍摄者和观看者的关系。观看者和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
通俗的讲,摄影审美过程是这样的:拍摄者(主体)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客观事物(客体)进行拍摄,得到一件传达自己想法的作品(载体),当观看者(主体)看到这幅作品后(发生了关系:观看者和载体),再根据自己的认知“重新创造”了一副作品(再次发生关系:观看者和客体)。
我们主要从“主观感受”上去探讨摄影审美。但我们要承认对美的认知离不开“客观存在”。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美呢?
对于任何艺术作品,我们都可以把它的美分为三种,形式美、内涵美、观看美,这三者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造就了一副伟大的作品。
那么如何理解摄影审美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理解:形式美、内涵美、观看美。
1、形式美
主要是指: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包括线、形、色、光、质等外形元素,和将这些因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以表现它的内容。
2、内涵美
什么是内涵美?主要是指拍摄者想通过作品传达的个人情感、观念、思想,甚至是价值观,它是一种审美输出。
3、观看美
主要是指观看者根据自己获取到的作品信息,以及自己的认知对作品进行审美的过程。
综上,拍照,绝对不是凭感觉需要掌握美的规律;当我们的照片暗含了这些规律的时候,就会显得美;否则就会平淡无奇,很多摄影师,就是懂得用审美学规律来突出主题,所以照片才拍的好看。
美的规律有哪些呢?
我们要讲的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并不是高深的内容,因为这些原理,都是从最最日常、最最普通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先来看重复与变异。
1、重复与变异
重复,顾名思义,就是相同的物体多次、反复出现。它表现的是一种有秩序、连续的美。
我们刚刚讲的线条的重复就是其中一种,再来看这张:
2016年IPPA Food组获奖作品(拍摄者Daniel Kafalas) 这个蓝莓盒子的基本形在照片中不停地出现,形象的重复起到了一种视觉上的强化作用。你不会割裂地去看单个的蓝莓的盒子,而是感受到一种整体的秩序感。
这张照片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些集装箱排列得非常整齐,颜色和质感都比较一致,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上面这张是一个艺术展览中的装置,展品的作者有意识地运用了
重复的美学规律,一朵朵的白色小花,在黑暗中,形成了一片无声的美。
其实我们平时生活中都有很多重复的美,只不过我以前不知道叫重复。但当你知道了重复这个抽象的概念之后,你就更能挖掘出我们身边的重复之美。最后,再来看这张作品:
有没有觉得这张照片,好像并不怎么美诶,会觉得有些压抑,画面太满了。如果你有这种感觉就对了。事实上,这张照片的作者,著名的德国摄影师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Wolf)就是专门拍摄香港密集的高楼的。
他的照片就是运用重复这一美学规律来表现香港城中人们蜗居、狭窄的生活状态,所以才会这么拍。
由于太过密集,我们就不再放更多的照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搜索。
沃尔夫的作品也提醒着我们,一切的美学规律也是为了强调照片的主题。他并不想单纯地表现建筑之美,而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主题,所以产生了这一系列高楼照片。
在这些照片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摄影师的温柔和人文情怀,思想和形式的美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双重的统一,说完重复,再来说说【变异】。
如果说重复是一种有秩序的美,那么变异就是一种突破旧秩序的美。“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都是如此。
在这片重复的陶罐中,你最先注意到的不是陶罐,而是这位弯腰劳作的老妇人。由于这个人物打破了原来的秩序,你的视觉中心自然地转移到了她的身上。重复中的变异,能让画面变得活跃、丰富。
这幅照片中如果没有左上角的人物,光是重复的圆形的话也不错,但是因为这个背影的加入,让照片有了人气儿。是变异让画面变得活
泼,有了主题。
这张照片简直可爱满分,坐在西瓜上的男人,手里举着切开了的西瓜,清爽又不失生活气息。来看下面的照片,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大堆原木前的背影,在剧院一排排椅子前的背影,都突破了画面原来的单调格局,形成了视觉焦点。
而且两张照片的元素都非常少,除了人,就是统一的木头或座椅,画面简洁干净,观众绝对不会有不知所云的感受。
小提示:重复中变异形象的面积不宜太大,否则容易失去变异的美感。
除此之外,变异原理还很适合运用在拍建筑和人上面。
2017年IPPA 获奖作品(拍摄者Chaotong-Den)
2017年IPPA 获奖作品(拍摄者Xiaoyang-Wang) 了一种新的、活跃的美感。这就是重复和变异原理了。
2、对比与调和
建筑本身的样式有重复,再加上一个小人,就跳脱了出来,形成
对比也是一种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将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东西放在一起时,各自的特性会比它们单独存在时更加突出。来看这个图:
一般而言,红、黄、橙色属于暖色调,绿、篮、紫色属于冷色调。暖色调和冷色调就形成了一种冷暖对比关系。比如,红和绿,黄和紫,还有橙和蓝就是对比色。但这不是绝对的,红(暖色调)和蓝(冷色调)也可以形成对比关系。
这张照片就是蓝色和黄色的冷暖对比。在阳光下,画面给人一种明丽的、活泼的感觉。
这张照片里,由于对比的原因,这把小红伞一下就跳出来了,观众的视线也都被引向了小红伞,好奇着伞下的人正在干什么。再来看这张:
整个画面基本都是暖调的橙色,只有右边的三扇蓝色窗户是冷调的,也是一种对比。现在,大家已经比较熟悉对比了,那么调和是什么呢?
【调和】强调的是——颜色的和谐、安定与相似性。在上面的第一张图片里,整个画面颜色是相近的,基本都是白、浅灰、深灰,是非常统一的,这就是色彩的调和。再多看几张:
2017年IPPA 获奖作品(拍摄者Richard-Chambury)
注意标出来的几个色卡,它们接近而且协调,画面的主色调一致。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多去寻找这样色彩调和的场景,或者通过后期去做调整。
再多欣赏几张照片,感受色彩调和的赏心悦目。再看这张拍摄于京都的照片:
照片中既有调和,又有对比。对比是大家一眼就能看到的,夜幕
降临,华灯还未完全初上之时,红色的铁塔在都市中显得特别亮眼。
而背景的天空和地面的城市又形成了色彩的调和,看起来十分地舒服、统一。
其实,很多出色的电影,也常常用到对比与调和的美学原理。大家有没有看过《布达佩斯大饭店》呢?
这个电影获奖无数,而且结局还特别的感人。这是截取了一些电影画面,让大家感受其中的色彩的调和与对比之美。
你看电影的每一帧,色彩都很有讲究。上面最大的这张,带有复古色调的粉红、粉白、粉蓝,犹如奇异斑斓的万花筒一般,向我们展示着时代的华美。
再看左列中间那张,是运用了对比,蓝色衣服的人一下就从画面里跳出来了,好多张都是对称的构图。
由此,这个导演还被人称为“对称狂魔”呢,很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部电影的。除了情节本身,同学们可以多去欣赏和思考这些电影画面中的色彩之美。
再来看看去年上映的电影《银翼杀手2049》。而且,它还斩获了奥斯卡的最佳摄影奖,电影的光影效果惊人,属于“每帧都可以作为壁纸”的类型。
来看上面最大的一张,画面是比较调和的,主人公落寞地行走在废墟式的大地上,荒凉孤独。
因为电影里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没有了植物,到处都是尘沙、废墟式的未来,整个环境都沉重不已、缺乏生机。这个电影的主题还是比较灰暗、冷峻的,有一种模模糊糊,很不清爽的感觉。
再从构图上去看电影,也是出现了很多对称的,三分法这样的经典构图。除了这部,再推荐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也是学习摄影构图的好电影。
以上内容选自《平面构成》。
关于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本篇主要介绍了重复与变异、对比与调和,下篇在继续介绍形式美的平衡与对称,节奏与韵律,相信大家在
掌握了形式美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律之后,我们就不再是一个拿起手机随意就拍的小白,因为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就会变得不一样,开始懂得如何去欣赏一张照片,并逐渐用摄影的视角去看世界,希望经过一定的刻意训练之后,我们的审美眼光会有一定的提升,能够发现比凡俗的美更吸引人的美好事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