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 .

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乡,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除了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也一天天好转,一步步迈进了小康的美好岁月。 我们这个小镇也和全国一样,历经了这一段由穷到富的难忘历程。

一、穿着的变化

计划经济时,人们穿的衣服,大多灰兰白三色。四个兜的服、军干服。热天能穿一件短袖白衬衫,也算是很“操”的操哥了。女装也十分简朴,在农村,几乎找不到一人穿裙装的。衣裤普遍是打着补丁,甚至补丁重补丁。衣服补丁最多的是肩,裤子补丁最多的坐的那一方及膝盖部分。衣料洗得褪色,仍是舍不得丢弃的。一般人常是十年难添置一件新衣服。大人穿旧的衣服,剪去损坏部份,东拼西凑又改成小孩的服装,凑合一下又是几年。

冬天,穿着自制的棉袄,一件棉袄常常穿十多年还在穿。棉花往往成了板状,棉疙瘩硬硬的,依然用它御寒。穿在身上冷冰冰的。出门裹着袖筒,冷来缩着颈项,勾着背。就这样,打发着一年复一年的严冬。

人们常调侃说:“有钱的人,大不相同,身上穿的是灯草绒”。能穿一件灯草绒的衣服,那可不是一般的豪华。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才玩得起,农民能玩灯草绒布料的则是凤毛麟角。

常常看见一些人,针织了一件毛线衣,冬天本当用于

. -可修编- .

- .

御寒,而他们却将衣服搭在背肩上,招摇过市。大约太珍贵了,搭在面上显示一下而巳。就尤如孔雀喜欢开尾翎炫耀是同一道理。仅仅是一件毛线衣,都会有此风景。那时的衣着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农村有个别在城市有亲戚的人家,有时去一趟,则会带几件旧衣服回家,尽管旧,穿在身上也仍不失城市的那一点洋气。

家庭最高挡、最适用的物件是:“三转,一响”。三转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是收音机。家庭有缝纫机,则可自巳修补衣服。人们常在口边的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有能力购买并有关系弄到三转一响的家庭,是极其稀少的。日子俭朴,人人省穿顾嘴。

那个时代,人们的穿着,无论从色彩,款式,成色看,普遍十分单调,并多显出几分清贫。老年人若穿着稍讲究一点,前卫一点,人们总是在背后指责为“老妖精。”

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时代一天天改变,人们的衣着也不断随经济的好转演变着。用布票的时代早巳成了历史。从八十年代初起,西服巳风靡城乡,穿西服打领带,着皮鞋。以往认为了不起的西装革履,巳是太寻常的装束。中国人也“洋”盘起来了,我们太平农村的人也同样洋盘起来了。

90年代初,妇女才时兴穿健美裤时,开初人们还觉新奇,有人还认为是妖冶,可是很快也就习惯了,并迅速普及。牛仔裤,袜裤、裙裤、长裤、短裤,使人眼花缭乱。女装的品种更是众多,城市赶时髦,农村也赶时髦。穿衣巳不再仅

. -可修编- .

- .

是御寒,人们追求衣着的合身和美。城市、农村巳无什么区别,城里人“操”的,乡下人也“操”。春夏秋冬,全身上下各种时装奇装,衣裤鞋袜都在追赶潮流。中老年穿着也新颖鲜艳,拼着去“妖精”,不妖精则被斥为“土。除了着装,男女各种发型也花样百出,染各种颜色的,本色的,卷曲的,飘逸的,扬的,舒展的,城市流行什么,农村也紧跟流行,不慢半拍。

凭衣帽取人这句话巳毫无意义。到处衣服店铺林立,布料品种不计其数。各种料子,商铺,网店,各型服装,花色品种琳琅满目,由你尽兴挑选。如今要找到一个穿补丁衣服的人,反倒成了难事。时装制成旧貌,留有烂孔穿着还成了新颖。城乡市场活跃,价廉物美。路边卖鞋的在喊:“快点,快点,来叼,来选!”。那边卖衣的在吆喝:“走过,路过,好机会不要错过”。铺面这里是的广告是:“搬迁大处理”!那里又是:“换季大减价”!货物丰富,要有尽有。

回想起当年“开后门”,求别人买一截免布票的确良布时的情景,是何等寒酸和凄凉。两相对比,恍若隔世。

二、饮食的变化

进入七十年代,生活虽好一点。但粮食仍是不够,家家省着吃。在农村,口粮多是玉米,有少量小麦和黄谷。玉米的吃法常见有几种:玉米做成馍馍吃。也有头一天和水后,发一夜,第二天做出的馍有一点酸甜味,称为发馍馍。加上薤子混在一起叫薤子馍馍,加上酸菜,豆腐做馅叫包心馍馍。加上水楂子叫水渣子馍馍。(水楂子,芦山一带叫豆姑娘)玉

. -可修编- .

- .

米调少量水后,蒸熟吃称面饭,混少量大米蒸吃,叫蚂蚁子钻沙。用水调少许玉米面粉加干盐菜煮面糊叫面汤。芦山叫面茶。太平一带山区农村,小麦产量少,一般农户吃一顿灰面(面粉)馒头或面条也是很少的。磨小麦面普遍是不去麦麸,磨出的面做的馍是棕色的,不叫馒头,叫麦子馍馍。黄豆则泡后,用手磨磨成浆,加上蔬菜或南瓜嫩叶煮吃,叫粗豆花。若要做成豆花、豆腐;一般是招待客人的,日常很难如此享受。平常的蔬菜,则是自留地自产。青菜、白菜、莲花白,萝卜、苦瓜、南瓜、冬瓜、土耳瓜等。用鲜蔬菜混煮豆腐,则叫白牛困水。多数吃菜是水煮盐飨,少许菜油而巳。

其实,在八十年代,温饱问题巳经解决,吃饭巳不再是人们的追求。如今,人们见面问候是:“您好”。但在以往,人们成天关心的就是能吃饱,希望亲朋同事也能吃饱。见面问候,开口就是:“吃饭没有”?现在听来,觉得似乎有一些俗气,而那时却是最实在,最关心的问候。除了吃饭,还有什么能超出人们的追求?吃饱是人的第一需要,也就成了人们的第一关心。中国人饱尝饥饿之苦,历经数千年之久。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彻底走完了之前那么漫长的苦难历程。步入了人人吃饱吃好的小康岁月。

三、住房的变化

1949年解放后,进行土地改革,重新分配房产、家具、农具。穷人分得了地主的房产,终于有了居所。那时,面对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首先是发展生产,力争人人有吃有穿。

. -可修编- .

- .

由于工农业产能薄弱,国家要进行基础建设。说不上,也顾不了住房问题,进入八十年代,人们的住房逐渐发生了变化。我的家,当第一户人修起两楼一底三间砖混结构房时,曾轰动全乡。不少人认为,太吓人了,私人胆敢如此铺,修出超过国家单位标准的房。似乎太扬,太大逆不道。时光流逝,逐渐的,私人建房越来越多,巳就不足为奇了。新修的木房,砖混房在农村巳成普遍。但凡新住房,普遍增添钢筋,抗震性能加强。就是农户,房屋的外装修也越来越考就。房安有地砖,墙砖。卫生间,厨房也趋向城市的潮流。床上席梦思床垫等一应铺新色。油灯早巳被人们遗忘。电灯,LED节能灯,彩灯进入家家户户。电热毯,台灯、书拒、灯拒时尚。客厅的沙发、液晶电视、、音响、饮水机、茶几处处透露出现代的气息。不少人家还安装了电脑、WLAN,互联网迅速拉近了乡村人民与外界的交流。在农村,厨房告别了烧柴禾的日子。以往逢场赶集,集市上常有人背着竹稿,柴禾去销售。如今,这一商品早已绝迹。电、煤、燃气、太阳能成了主要生活能源。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冰箱,冰柜,电风扇,取暖炉,热水器,洗衣机等电器成了家庭必备之物。自来水进了每户人家。单位职工的住房也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住房面积增大,家具设新颖。除了电视机顶盒,在山区,你还可看到户户房上、屋前,都安有卫星电视接收天线。一口口的朝天大“锅”小“锅”,成了独特的景观。

手机已近乎人人拥有。微信短语,迅速传递天下大事,沟通亲情友情。

. -可修编- .

- .

网购活跃,邮政、申通、、圆通、韵达、百事、天天、顺风等快递物流往来货运繁忙。微信、支付宝收付款十分方便。足不出户,即可买遍天下奇珍万物,无须开店,就能销售本土农付产品。

四、行路的改变

七十年代前,仅我们家乡而言,交通十分闭塞。路又窄,又陡,又弯,又烂。来往车辆一月难得几辆。没有货运和客运。公路对多数百姓利益不大, 人们出行大多靠步行。穿上草鞋,雨天则脚上加穿“脚码子”(防滑的铁脚扣),身背背夹子,(背运物资的劳动工具)打起“拐子”(一种用于杵在地上支撑背夹子歇息的丁字拐把)就上路。

山区小道,历经千年,弯曲泥泞,十分难行,出门就是一脚稀泥。公路上行走的多数是牛拉架架车或人拉架架车和“鸡公车”(人推独轮车)。远行,则是人们调侃的:坐11号车。所谓11号车,是指双腿步行。年复一年,一步步,人们就这样用脚去丈量地球,一直走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拥有一辆自行车在路上兜风,也是令人羨慕的高挡消费。结婚结亲,若有一溜烟自行车送亲,那简直十分抢人眼球,是无比提劲的事了。

当改革的号角吹响,要致富,先修路。党和政府的意志,很快成了民众的共识。近三十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异常迅猛。铁路、公路、航空,轮船,高铁、高速公路建设,捷报频传。就连被西方工程专家视为铁路禁区的,也修通了青藏铁路。

. -可修编- .

- .

八十年代初,个别人有了手扶式拖拉机,用于跑运输运物并搭乘人员。那时的司机是何等的威风。1980年,我们家乡也有了客运班车。1984年,打通了公路,从此结束了外出翻山的历史。 如今,交通运输便捷,道路平坦,路面宽阔。现在又修成了水泥路,从此外出再不翻山,眼前一马平川,安全快捷。

农村通村、组的公路全部修通,许多人户直接将水泥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公路网络密布,便捷的交通,促使私家小车,货车,摩托车数量不断增长。婚礼接亲,常是几十辆小车陪送,场面壮观。山上人行小路,各村组由政府牵头,适当补贴,农民投劳自建,也修成了水泥路。台阶步步,蜿蜒在山间林涛,直达各户门前。出门一脚泥的情况巳成了往昔的回忆。

五、感慨

当我们开启三十年前尘封的记忆,再阅读那段过去的时光。我们会发现,那时的日子是如此的单调和枯燥。衣、食、住、行、生活用度和休闲是那样暗淡无光。如今,人们的思想观念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人群文化水平大大上升,城乡生活巳再无那么明显的差异,农民和职工也无多大的对比落差。

九十年代初,记得一个商品广告词唱道:“城里的人啦,乡下的人啦,都漂亮”。这不仅是人们穿着和打扮,也是人们追求美的意识的上升,生活质量和标准在同步看齐。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面貌与往昔巳不可

. -可修编- .

- .

同日而语。除了部份企业家和先富起来的人群更走在前,大多数人都巳跨进了小康生活门栏。人们主人翁自豪感普遍增强。发奋努力,勤劳致富的意识浓厚,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只求平平淡泊的心态在改变。农耕为本的观念不再那么浓厚,农村粮猪结构单一经济生产模式巳经打破。竞争意识增强。穿的新了、美了。吃的不愁了,好了。住的舒适了,出行便捷了,玩的时尚了。我们正欣逢历史最幸福的时代。

党中央十分关心农村、农业和农民,制定落实了很多惠农政策,先是免交农业税,免交公粮,后来又实行农村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新农保,低保,残疾人补贴,养老保险,政府的各种补贴容繁多,从各个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了农民医疗健康。义务教育使每个儿童都有获得教育的机会,,使了农村无失学儿童。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村青壮年学得一技之长,获得更多打工挣钱的本领和机会。国家电网改造后,农民用电更安全,实现了不断电的希望。扶贫正抓紧施行。贫困村、贫困户的经济状况正在逐渐好转。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农村再无贫困之人。农村孤寡老人都进了养老院,养老院建筑漂亮,环境舒适,老人们起居生活有人负责,生病医疗全费报销。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带给全世界的是惊奇。眼下,世界经济萧条,中国却是独荣。我们务必珍惜自巳优秀的社会制度。热爱党和自已的政府,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只要全党全民一条心。我坚信,我们的

. -可修编- .

- .

生活会更加美好。我们将乘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在新的时代,踏上新的征程,紧密团结在为主席的党中央周围,再接再励,艰苦奋斗,谱写中华民族更加壮丽的篇章,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重视和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们党对改革实践进行理性反思的成果,和“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具体体现,三者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渗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首次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列提出,深化了对改革目的和发展归宿的认识。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必将成为衡量改革发展成败得失的基本指标。

. -可修编-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