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与家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企业与家

当整个城市的霓虹开始迷离的时候,人们又一次踏上了寻找各自安歇之地的归程。无论他们到抵的是一床一桌一椅一人的斗室,抑或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大宅,都无法抑止人们回归及守护此地的渴望。我们将这个归返和守护的地方称作:家。

我们之所以对这个被称作“家”的地方有着如此的渴望,大概是因为自来到世上开始,这个地方充满了我们尝试到的所有味道,酸、甜、苦、辣、咸;承载了我们经历过的所有情感,生之欢、逝之悲、离之苦、合之喜,我们能在这里咀嚼不复返的过往,发现自己的存在,这一切决定了家的不可替代,我们必须依恋此地,必须将人的最真挚热烈的情感给予此地。因而许多人说,人类最深邃最伟大的情感是对家的爱恋。

某种意义上,人的脚步是为了寻找归属而不断前行的。我们从小到大,都生活在一个又一个的组织当中,未上学时,由父母亲人组成的家庭是我们的归属;上学后,由老师同学组成的学校也是我们的归属;再往后,毕业参加工作了,由领导同事组成的企业又成了我们的归属,因而,家也是一种广义的家。在关于建设企业文化的许多论述当中,学者们都力求诠释和解决一个问题:如何让狭义的家的文化融汇到企业这个广义的家中,让员工切切实实地对企业有家的感觉。因为我们都清楚,如果能让员工们如同爱家一样对待企业,那么这个企业必定可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的。真若如此,何患不强!

当一个人处于一种无法在现实和他所渴望的和谐中找到平衡,他就会陷入一种迷茫状态中。这就引出了两个现实的问题:如何帮助员工在现实和渴望的和谐中找到平衡?如何让员工“乡愁”的对象是自己的企业?

在对个体和组织这两者的关系研究中,存在着一种观点即正式组织总会要求它的员工

适应组织,而不是组织适应员工,这决定了个体的成熟总会被组织所阻碍,个体和组织的矛盾是尖锐对立的。但如果让每个个体按照自己的喜爱和偏好设计组织的话,组织却会变成由一片片补丁拼缀起来的“百衲衣”。之所以介绍这个理论,也是因为它的观点反映出了个体在现实和渴望之间的矛盾。的确,在现实中,我们活在太多的一致和命令当中,担负的角色很多时候更像是只能靠别人按纽才能运作的机器,从而产生的厌恶感反馈到工作行为上,总有懒管春夏与秋冬的敷衍。此时,若果企业能正视问题,在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上变革,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创造力,让员工承担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自我领导的责任,员工在工作中能发现自我,证实自我,那么作为个体必定也会将此地作为自己的归宿。因为,家就是一个可以让人安放自我的空间。

家作为人触发乡愁的对象,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根在此地。那么,对于一个在企业里的员工来说,什么是他的根呢?很多人或许觉得自己的根在过去已经深扎下去了,但在企业中,未来才是员工的根。对于这个“未来”,我们可以解释为职业前景,自我实现等,如果能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始终在尊重、关注并正切实为自己的未来实现有所行动时,那么员工的“根”就会扎在这里,或许到时,离职的念头便会犹如死亡般可怕。

孔夫子说过这样的一句: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如果在企业中,我们感觉到了安,那么企业便真的成为了家,成为了我们漫漫未来中的归返和守护之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