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和诗以歌,歌以咏诗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诗以歌,歌以咏诗

作者:陈培乐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12期

摘要:文章重点阐述在常规教学和课后兴趣小组的教学中将经典诗词引入音乐课堂的策略,希望可以打破音乐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辅以诗词、歌词诵读,让学生在体验歌词美的同时,掌握旋律的韵律感,从而提高初中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经典诗词 音乐教学 跨学科 实践研究

中华五千年文化灿若星河,经典诗词就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从诗经到楚辞,从乐府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无一不是中华文化之精髓。这些诗词不仅遣词造句美,而且在音韵这一方面更美,且内涵深刻、意蕴深远。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音乐教师,在学生对经典诗词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我尝试将经典诗词融入日常教学,进行以音乐课为主体的跨学科综合课题研究。 一、和诗以歌之,文脉宜涵泳

*总书记指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经典诗词吟诵是前人的一种唱读方式,但因为年代久远,文字部分虽保存了下来,音律却因记录载体的限制而失传。因此,现在我们听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古诗新唱,即后人谱曲重新演绎。这种“转化与创新”为古诗赋予了新的生命,其旋律也更符合现代的审美观,颇受学生喜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创作的50多首《新学堂歌》,主要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唐诗为主,结合汉乐府、三国、明清时期的作品,谱以朗朗上口的旋律,学生易于演唱,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乐感。 我根据《新学堂歌》这本书,向七年级的学生推荐了一个明代诗人的作品——钱福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学生对此喜爱有加。在教唱这首作品的过程中,我适时对歌词加以解析,引导学生思考:“刚刚读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使生命的每一天都充实而有意义呢?”学生纷纷举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和诗以歌,即为融合创新之法于音乐课。如此一来,经典诗词更贴近生活的本质,更接近学生的心灵。整一节课,学生通过吟诵诗词、习唱旋律、拓展演练,深入地了解歌曲的内涵,充分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进而产生共情与迁移,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向上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奠定基础。同时,这种形式的“转化”及“发展”有助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使先人的“自强不息、兼容并蓄、厚仁贵和”等传统美德得以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二、心田常泽润,经典永流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8年初春,中央电视台一档名为《经典咏流传》的节目迅速蹿红。它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利用电视媒介的传播手段表现出来,将传统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借此让人民品味经典。渐渐地,一些鲜为人知的作品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如清代诗人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仅20个字,却让我们关注到阴暗潮湿之处生长的一种低级植物——苔藓。它虽极不起眼,可也有着强大的求生本能和强烈的生长意愿,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节目组请到了为这首小诗谱曲的原作者——贵州乌蒙山区苗寨支教的青年代课老师梁俊,并邀请了他的学生小梁。我通过节目了解了他们的故事,聆听他们的演唱,对这首“古诗新唱”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开学第一课就把这首作品介绍给了学生。我们一遍遍地吟诵着这首作品。在这首经典诗词的浸润下,学生的心中也有一朵苔花正骄傲地绽放。

一节音乐常规教学如何让学生喜欢,让其习得,并引发其思考,这是音乐教育实践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处于容易迷失自我的阶段,他们缺乏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价值引领。因此,我们应利用音乐学科的优势和魅力,用心寻找合适的作品,让音乐与诗词的魅力润泽学生的心田,引导他们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 三、教学做合一,诗乐总相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过“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他指出教、学、做不是三件事,是一件事。教师要在做上教,学生要在做上学,否则教自教,学自学,教学分离了,连做也不是真做了。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要将“做”放在第一位,使学生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我深深感到“做”的重要性,因此每一节课中除了教授音乐基础知识之外,我还结合课题研究,把课程实践的重点放在了“做”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体验空间。 1.做好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完整而优秀的课必有一个精巧的导入环节,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才可能有效进行。我有时特意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文作为导入。学生熟知这些作品,甚至可以背诵出来,这样就能大概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求知欲。 2.课前进行配乐诗朗诵

每节课授课前,我预留10分钟作为“课前诗朗诵”时间。学生根据我预先布置的主题,选择最喜欢的诗词美文,以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充分展示自己。这个环节不仅考验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对音乐律动的感知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3.巧用流行音乐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流行文化大行其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作为授课内容,或许是很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当今流行歌曲质量良莠不齐,但也有一些适合中学生欣赏的优秀作品。对此,音乐教师适当引导、大方面对,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古典诗词和音乐的根源是相通的,除了古诗新唱外,近年来很多富有中国古典美的流行音乐作品也可以被选为教学内容。如林俊杰的《江南》《曹操》、周杰伦的《千里之外》《青花瓷》《烟花易冷》等作品,都有如经典诗词般隽永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中国韵味浓厚。只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兴趣为导向,以经典促发展,学生定能有所收获。

4.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除了常规教学,我在课后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尝试以经典诵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配乐诗朗诵的基础上,给兴趣小组的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我对每学年活动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编创,选择经典的诗文,配以音乐舞蹈、动作队形、舞台道具、灯光音响和化妆造型,让学生进行排演。近两年打磨的两个节目《木兰诗》《相和——〈诗经〉名篇选诵》在市里举办的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中均获得奖项。学生通过活动展示,品味到诗乐相和的美妙,提升了信心,获得了珍贵的记忆。

只有真正“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并一以贯之,音乐教学才能少走弯路。这也给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确保音乐与经典诗词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和谐共生。

音乐基础教育不应仅限于理论的知识性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融合需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小心求证,让学生在音乐和经典诗词的熏陶下渐渐长成健康、阳光的少年! 参考文献

[1]吴宇.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音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谷建芬.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新学堂歌[M/CD].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4]官思渡.有效教学——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韩德森,孙莹.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6]王涛.激发音乐兴趣的有效途径分析[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