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恐龙的灭绝》说课稿
语文《恐龙的灭绝》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五种原因。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探究心理,是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丰富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所讲授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精神,以及实验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是在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基础上,孩子们能对书上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或者自己能提出别的猜想。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是朗读理解课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有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根据科学小品文特点和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我以“课内得法,课外受益”为指导思想,抓住文本解读和延伸拓展两大版块,通过环环相扣的流程,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有15个要求认识的字,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先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再给这个字组词就会有恐龙图片的展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写字指导中,我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对生字的重点笔画都用醒目的颜色标识出来,便于学生观察,在直观的演示中帮助学生写好字。
二、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引发想象,质疑探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前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一定感受与体会。我以“恐龙化石”为启发点,文中科学家向我们介绍了5中恐龙灭
绝的说法,那么你们分别赞同哪一种说法呢?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同时又启发学生发挥想象,“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还有哪些呢?”培养学生对恐龙灭绝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新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因此,在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认识后,使学生理解恐龙的灭绝与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有机结合,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让我们共同来保护自然环境。
在本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总之,我在尽量地尝试着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我的课还很稚嫩,由于自己从教时间短,在教学中有时有急噪情绪,不能耐心地听取完学生的发言,打断学生的发言,还有指导朗读不到位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
语文《恐龙的灭绝》说课稿2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第31课《恐龙的灭绝》,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中列举了几种有关恐龙灭绝的说法。像这一类的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说明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但由于这类文章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往往会被我们肢解得只剩下知识的条条杠杠;由于叙述简洁没有多少感染力,又会被我们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稍不留心还很容易上成了科学课或常识课。那么这类课文到底该教些什么,怎样教,才能使它的教学更具有语文味呢?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始终坚信着这么三句话:只要我多关注一些语言,学生就能多夯实一点基础;只要我多关注一些细节,学生就能多收获一点成功;只要我多关注一些方法的指导,学生就能多提高一点学习的能力。所以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体现科普文教学的语文味。
一、注重字词教学,落实初读目标
记得有位教学专家说:阅读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这对于低段的阅读教学更是重要。为此在这个板块中,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读:先请学生感知文本尝试读,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随后以检查词语和难句朗读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在这里,词语的呈现是精心预设过的。第一组的六个词语是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这样的构词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组其实是动宾结构的词组,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出示这样长长的词语不是让他们认识结构,而是给予一定的朗读指导,停顿记号的出现就是给学生一种意识,以后碰上这样的长词语也能学着停顿。讲到停顿,这里还有就是一个长句的停顿,特别是低段的学生,读长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予帮助,经常性地给予指导,相信对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见效的。
同时还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意。课题中的“灭绝”让学生猜意思,随后一个追问“一只恐龙死了可以叫灭绝吗?”从而让学生对灭绝的意思有了准确的理解;“孵”字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母鸡怎样孵小鸡,再告诉学生“孵”左边的“卵”字就是蛋的意思,通过理解构字特点理解字意;“哺乳动物”这一专有名词的解释,做的就更加感性了,像小狗那样一生下来就是小狗,小时候还要喝妈妈的奶水这样的动物叫哺乳动物,随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什么也是哺乳动物。相信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多关注一些语言,学生自然就能多夯实一些基础。
二、巧释说明方法,品味语言精妙
课标指出:在学习说明文时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但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不必作理性讲解,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有所领会即可。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类的历史和恐龙的历史进行比较,使恐龙灭绝之谜更是引起人们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关注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三四百万年”和“两亿年”。尽管学生知道两亿年要比三四百万年表示的时间长,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学生释没有概念的。针对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用了统计图的形式直观地将其进行对比,随后小结“把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么一比较,怪不得说人类历史跟恐龙的历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让学生齐读这两句话。这样就淡化了说明方法的传授,可在学生心中已经留下了痕迹。
同样,我们在教学科普文章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即怎么个准确,怎么个简明,怎么个科学等等。这篇课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语言,我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就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来品读。
“加上恐龙身上没有皮毛来保暖,它们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把“慢慢地”这个词语去掉,你再读一读,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就感受到如果真从句子中删去,就会与实际相悖。而且学生在对语言的比较和揣摩中,感知到了语言的'精妙,领悟到了文本中用词的准确性,长期以往,将会对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并滋养学生精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语言训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即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在听说中学习听说。可见,语文基本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科
普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了解某些科学常识,更要学习作者怎样表达说明这种常识,即说明的语言、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顺序。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都有严密的逻辑性,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课文第3自然段关于星球相撞引起恐龙灭绝的这一说法在表达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我抓住这个特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语文化的训练。 先标一标有几个句子,想一想每句话在讲什么;再师生进行对一对的游戏,知道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排一排5个句子的顺序,理清顺序;最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清其因果关系。就在这一步步精心的预设下,学生不仅读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对他们以后如何读懂一段话做了方法指导,授他们以“渔”。
以上三点仅是我针对这个文本的特点力图体现科普文教学时浓浓的语文味,设想总是美好的,也带有很多个人的主观意愿,很愿意接受在座各位的批评指正。如何让我们的科普文教学不再死气沉沉,不再单调枯燥,我想方法肯定还有很多,那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吧!
语文《恐龙的灭绝》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第四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中列举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详略皆有。纷纭的说法,大胆的推测引发了学生对恐龙灭绝这个谜的探索。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说法的合理性。教学时,结合低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语文“以读导读”为课堂的主要模式。读中,要把课文读懂、读通,理解课文的意思;读中要积累、感悟,内化课文的知识,读中,要思考质疑,提高认识水平。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恐龙灭绝这个谜有探索的强烈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合作学习、体味过程。
二说重难点
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本课时是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会写“迷”字。理解并积累“躲避”“耐不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恐龙灭绝的5种说法。能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有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朗读,课堂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经验积极参与交流、归纳、激活学生内在动因,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教学中并辅以“情景教学法”。
课堂上用音乐渲染,为学生创设情景,学生很快便能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本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总之,我在尽量地尝试着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复习字词,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读中促悟,悟中积累――激发兴趣,指导写字――回归主体,升华情感――课外链接,拓展视野。
1复习字词,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我指导学生从字词入手,温故而知新。复习环节中我将字词的认读和为词语选择正确读音一同复习。使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得到巩固,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恐龙片段的播放更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恐龙灭绝原因的欲望,从而直接进入主题教学。
2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光知道这5种说法是不够的,因为由此并不能了解恐龙灭绝的奥秘。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就是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
3读中促悟,悟中积累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读中积累词语,并进行了隐形的字词复习,从而也了解了恐龙灭绝之谜。 故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前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一定感受与体会。“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些呢?”培养学生对恐龙灭绝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4激发兴趣,指导写字
此环节中,让学生质疑恐龙灭绝的说法,自己谈谈对恐龙灭绝的说法中有哪些不让人信服的地方。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记住生字“谜”。
5课外链接,拓展视野
课堂40分钟的教学,并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恐龙的奥秘。故此,在最后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3条线索。分别是:推荐书籍、参观恐龙馆和介绍网址。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从而引导了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四说板书
板书的设计主要突出了恐龙灭绝的5种说法以上,“谜”字的加入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也就是直接揭示了教学重点,在难点上也有所含义的体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