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开渠引水”利用教材,让学生参与教学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开渠引水”利用教材,让学生参与教学

作者:周 玲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0年第04期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参与和参与多少。教师利用现有的教材作示范,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积极地参与老师的教学,其收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教师采取什么手段使得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哪些设计,才会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必须学会“开渠引水”利用教材,设计能让学生有“大合唱”式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人人开口,个个要“唱”。在学生逐步养成了这“合唱”式参与教学之时,学生自然就积极参与教学。

有这样的一节课,为了让学生明确乘法与除法的概念,精确算出所出题目的结果,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第一步,复习。

出些学生能算出结果的试题,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回答,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大合唱”,烘托课堂气氛,(教师出题)口算: 4×6 12÷3 8×5 72÷9 7×3 20÷4 6×6 56÷8

教师一边写算式,一边念,学生跟着就算出得数。这样掀起了学生的兴奋波澜,每位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 第二步,教师出示题目。

( )里最能填几?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找好朋友共同完成。 3×( )﹤22 4×( )﹤14 ( )×2﹤11 ( )×5﹤38

学生自己组合一组并讨论起来。(2分钟后) 老师:谁来汇报? 生1:第一题是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2:第二题是3。 生3:第三题是5。 生4:第四题是7。 师:他们回答得对不对? 学生齐答:对!

第三步,教师总结并再引发。

在生活中,有时候有些东西可以分完,有时候有些东西分不完,还有剩。同学们想一想,在你身边发生过这种事吗?请举例说明。 生1:没有。我都分得完,没有剩下。

生2:我遇到过。我家有3口人,爸爸、妈妈和我。三个果就可以分完,但是妈妈买果总是多买一个果,就有4个果,我总分不完,我说4个果分给3个人,还剩一个果,这个果给谁呀?爸爸妈妈便异口同声地说:“给苗苗吃。”这样,我总是得吃两个果。 生3:老师,刚才王民做的第二题就有题目是分不完的数字。 师:那组题?谁发现了。

生4:我发现22÷3分不完。21÷3=7可以分完。 生5:还有14÷4。 生6:11÷2。 生7:38÷5。

老师:他们说得对不对?为什么?请互相讨论,同时计算。(2分钟后)谁来汇报? 生1:22÷3=7......1,22除3是分不完,还剩下1。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揭课题),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把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里,你是怎样分的?能分得完吗?(接着师生共同探讨这一道题列竖式的计算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然后口述算式和计算过程,并说出竖式中个数表示的意义。学生始终处在寻找除不尽的题目和能算出结果的成就感的氛围中。

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师生双边互动作用的过程。教师的“开渠”引导极其重要,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就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学生在学习上的需要,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接受深浅的程度、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偏离了这些,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中来,无法启动师生的互动机能,无法完成教学。

在上述案例中,我很巧妙地利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例子进行教学,比效直观。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确了教学的意义,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节课,我注意到课堂问题设置的连贯性,利用复习作铺垫,并注意细节的衔接、紧凑,并给学生动口动手的时间。复习时,为上新课打下埋伏。这种铺垫很重要,是因为教师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如登高远望,梯形上升,越高越好看,越来越精彩,为讲授新课赢得了学生集中精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缩短了学生把握知识的时间,明白了一个知识点。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得以锻炼的机会,引起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生活,懂得了数学来自生活,而去收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如上述的一个学生说,他妈妈每次都是买4个果回来,这个孩子都能吃到两个果的例子,说明学生具备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自己学习上的需要选择信息,检索已有知识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引导和给了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机会而达到的较好的教学效果。

“渠”开的深浅,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要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环节上把握精确的尺度,提供学生在学习上所需要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教师设置的问题,如挂在稍高于自己头上的果子,踮一踮就能摸到或摘下。因此,教师应逐步地引导学生不停地踮踮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感情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责编黄桂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