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县第二高级中学 满亚秋
高三(2)班组建不知不觉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有两个多月了,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充实,这一点可能是所有班主任的共同心声。管理班级,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的创造力。因为,我们是一群与心灵打交道的人,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充满创造力的高三学生。下面是我在教育中的几个小案例。
案例一:不厌其烦地、多管道进行教育
我们高三(2)班是个普通班,大部分学生不但学习成绩不好,而且还有一些比较差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有几名学生总是爱违反纪律,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像郭东岳、司马鑫、邵一航等人,开始时,我对他们除了说教,就是让他们写认识、写检查,但收效甚微。后来我通过我们学校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与他们的言行一一对照,明确指出其所犯错误,并与其约法三章,如果再犯给他的机会不是无限制的,这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另外,我还进行电话家访,而重点就是常常犯些小错误的这几个同学,通过与他们父母的交流与沟通,教育效果越来越明显了。在开学之初还通过学校德育处举办的“爱心教育”主题对他们加强教育,把写得比较感人的关于 “爱心教育”的征文,在班级的“学习栏”进行公开展示,配合主题班会在班上进行有表情的朗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到开学一个月后我们班级出台了“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考核办法”,对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细致的量化考核,这样用明确的条文对每个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有前期的教育工作作铺垫,这时候的量化考核同学们能基本适应,而且不会出现大数量的扣分,学生们对自己的考核分数也非常在意。
案例二: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我们班的一个叫赵健的同学,开学的那天我留意到陪他来报名的几个社会青年打扮样子的人,过了几天我找他谈话,首先肯定了他的朋友很多,会交朋友,而后告诉他我们学校的规定,以后在校期间是不容许社会青年到学校来找他的,这点他后来也做的不错,直到现在也没发现他的那些社会青年朋友来学校找他。他的学习基础很差,在分班考试成绩花名册中看到他排名属于班级的末尾几个。所以他学习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上课的时候多半以睡觉为主,找他谈了几次话也没什么多大的效果。到后来他越发厌学,有一次竟然私自跑回家和他的父母说不上学了。我及时地和其父亲联系上了,其父说他是个很阳光的孩子怎么会突然不想上学了呢?父亲又把他送回了学校。我从他父亲那里得知他酷爱篮球运动,而现在我们
高三的学习环境使他的爱好一时不能得到满足,再加上基础较差,所以产生了厌学情绪。我在找他谈话的时候,首先肯定了他对篮球的爱好,但同时也指出现在高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考大学,千万不能主次不分,爱好可以是一辈子,考大学的机会不是很多。
对于他的错误我从来没有大声呵斥或谩骂或其它的严厉处罚,可是效果还是不错的,现在的他正在不断的改变,上课睡觉越来越少了。对于他,除了在犯错误的时候帮助他,在困难的时候还去关心他。在暑假,我们学校安排了六个半天的军训,一天他身体不是很舒服,有轻微中暑的现象,我把他领到有空调的教师办公室里休息。等我回办公室的时候他却一瘸一拐地向我走来。原来他刚才去厕所时,在厕所里滑了一下,脚踝骨处被撕了一个一寸多长的裂口,鲜血已经把他的白色袜子染红了。我仔细查看了他的伤情,然后把他送到校医处处理。我对他的关心完全是出于一个教师一个班主任的本能。事后他回家和其父母也谈到了我对他关心的事,我知道后觉得很平常,但也觉得能得到学生的肯定也很满足。现在的他不能说已经变成了多么爱学习多么守纪律的一个好学生,但他却是在不断的改变自己,我相信他会变得越来越好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在中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学生是人,即使学生犯有错误也只能以教育为主,训斥与谩骂都无济于事,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学生,鼓励他们,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