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来自三溪沟村的民情日记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3月23日 星期三 小雪转晴

“春雨贵如油”。昨天刚降小雨,今天就放晴,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早上7:50,我和局其他几位同事一起从十堰出发,带着一台手扶拖拉机、两台微耕机、两台茶叶修剪机、两台机动喷雾器和两吨化肥等价值4万余元的农机装备物资,赶赴房县军店镇三溪沟村。

10:00,我们赶到村委会,将带来的科技政策、信息等资料和机械、化肥等农资交给村党支部书记高运海,高书记代表村两委及群众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三溪沟村是由原三溪沟村、高山旗、灯草沟三村合并而成,全村有村民小组20个,共616户2406人,党员55名。全村总面积3200亩,耕地面积2200亩,其中农机经营户13户。由于年轻人长年在外打工,村中现在只有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劳力非常缺乏。

随后我们入户走访。我们走到3组田头时,碰见一位用拖拉机耕地的老人,我上前与老人攀谈。老人原是个老牛匠(用牛耕地的老人),用牛一天耕1.2亩地,主人家管吃、管酒、管烟,一季下来,落得个肚儿圆(吃饱肚子),但挣不了几个钱。如今他用拖拉机一天耕4亩地,人很轻松,还能每天收入300余元。他对现在的农机购置政策很满意。

11:00,我到6组组长喻家胜家。喻家胜64岁,家中还有老父亲、老伴,他有一个米面、饲料加工厂,全年毛收入近万元,各种费用支出后纯收入4000元,生活水平比同村村民高出不少。

3组郭乐林属空巢老人,儿子在外打工,他一个人独自生活,因患肺气肿不能干农活,

生活比较困难,家里靠儿子打工挣的钱盖了两层200平方米的小楼,可没钱装修。我立即让工作队员给郭乐林送去100公斤化肥,以解其春耕燃眉之急。老人对我们给予的帮助很感激。

任世华今年55岁,家里现在只有他和爱人两人生活。他从1978年开始经营农业机械,现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和一部电锯,每年靠农机耕地和加工毛收入8万元,是农村第一代靠经营农机致富的带头人,现在他的3个子女都大学毕业了。

交谈中我问到:靠农机致富有什么感受?

任世华说:“党的政策很好,毛主席早就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我们村上下40多里,有高山、半高山也有平地,农机化很有发展潜力。我靠农机致了富,现在我还想要一台收割机,帮助农户收割小麦和水稻,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听了老人的话,我心头翻滚。老人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农民渴望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动方式中解放出来的强烈愿望。没有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将失去重要支撑。我深感肩上担子很重——重在全市250万农村人口的企盼,重在实现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光荣使命任重道远。

农机部门既是党的惠农政策的宣讲者,又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者,服务“三农”既是农机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党和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这就要求我们农机干部要心系农村、情系农民、热情服务,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好,把农机补贴实施好,尽可能满足广大群众购机用机的现实需求。

下午15:00,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三溪沟村,到房县农机局调研农机化工作情况。

16:00,在房县农机局会议室,房县农机局局长代全国汇报了房县农机部门“五抓五突破”打造竹房城镇带农机化示范亮点、给力“一城两带”建设的工作情况。

我对房县农机部门干部职工提出要求:要盘活资源、上挂下联、主动争取,抢抓国家强农惠农机遇、农机补贴政策机遇和水源区环境保护政策机遇,研究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农机化新机制,打好南水北调牌、“一城两带”牌、山区特色牌、水源区生态牌、有机农业牌和绿色环保牌,把房县农机化事业打造成山区特色农机化示范区,把房县农机项目工作打造成试验区,把房县农机科技创新打造成全市创新先锋模范区。(作者系十堰市农机局党委书记、局长 汪晓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