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写 者 执教时间 版 本 册 数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执 教 者 年 月 日 星期 语文 出版社 五年级 上 册 学 科 第五单元 语文 第 2 课时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2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会认本课生字和部分词语。. 德育目标: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课件 (一)诱思导学 1.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二十二课《“心正笔 正”的柳公权》,感受他的“心正笔正”,理解他 那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自学提纲: 1、精读第二部分,感悟柳公权的“心正” 2、学习第三部分 3、总结写作特点 (二)合作互学: 二、精读第二部分,感悟柳公权的“心正”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文中哪个自然段点明这个意思? 2.(展示课件第六屏)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由写他的书法作品过渡到写他怎样做人。) 3.“不仅„„也„„”是表示什么关系的关联词?(递进关系)在句子中,它强调的是哪一层意思?(柳公权怎样做人) 4.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怎样做人——“心正”。 用文中的一个词形容他怎样做人——“铁骨铮铮”。 (二)学习3~8 自然段。 教学流程 1.课文用两件事例具体地表现了他的这种铁骨铮铮的品格。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第3~8 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件事。 2.汇报交流:课文写了哪两件事?(展示课件第七屏) 3.读课文第一件事(3、4 自然段) 1.(1)默读思考: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品格?画出来,多读读,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 (2)交流画出的句子。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句子(展示课件第八屏):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①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 ②柳公权只是在谈论书法吗?他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③“毫不犹豫”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不考虑个人的得失,这正是他“心正”的表现。) ④对这件事,作者发表了哪些议论?为什么说“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教师引读这段话。 ⑤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做人的铁骨铮铮,他才敢于直言答对,说明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这一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围绕中心,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探究、品析,分析人物的神态、语言,丰富人物的形象,拾级而上,步步深入,披文入情,使学生在读、画、批、议的教学活动中去感受人物的形象。诚,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这正是一个刚正不阿的 良臣形象。 (4)分角色朗读3、4 自然段,体会柳公权刚直不阿的品质。 4.读议第二件事(5~8 自然段) (1)小结学习第一件事的方法:读读、画画、写写、议议。 (2)学生运用方法自学第二件事。 (3)反馈自学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展示重点句进行点拨。(展示课件第九屏)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①指名感情朗读后,问:柳公权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②听了文宗自夸的话,柳公权的表现与在场众人一样吗?这里作者用什么方法描写了当时的情景?(对比)通对对比说明了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不逢迎附和,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而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③为什么说这是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 言?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5、6 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十屏)读句子,想象说话: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 ,看到了 。 四、总结写作特点 课文在写作上运用了哪些基本的表达方法? (一)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二)有点有面,由点到面。 (三)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四)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述来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 (三)总结延伸 (一)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柳公权的形象铭记在大家心中。让我们都像他那样,用自己的“心正”练出一个个骨力秀挺的字,做一个“心正笔正”的人,堂堂正正的人! (二)延伸:课后,同学们可搜集柳公权的其他书法作品,阅读《语文同步练习》(五年级上册)中的《书圣王羲之》和《颜真卿》,这两篇文章分别讲述了我国古代两位大书法家的经历。 (四)反思促学 1.达标检测 想想用自己话说一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含义。 2.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惑? 书法 骨力秀挺 板书设计 “心正笔正” 的柳公权 柳骨” 做人 铁骨铮铮 反思创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