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毫针针刺疗法加用足三阴经腧穴针刺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毫针针刺疗法加用足三阴经腧穴针刺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

椎病临床观察

汤昌华;罗钰莹;陈永锋

【摘 要】目的 观察毫针针刺疗法加用足三阴经腧穴针刺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毫针针刺疗法联合牵引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阴经腧穴针刺.2组均连续治疗6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疗效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68.00%,对照组32.00%,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症状与主诉、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及手的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毫针针刺疗法加用足三阴经腧穴针刺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常规毫针针刺疗法联合牵引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16(038)005 【总页数】4页(P746-749)

【关键词】脊神经根;颈椎病;针灸疗法;牵引术 【作 者】汤昌华;罗钰莹;陈永锋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广西防城港538021;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广西防城港538021;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广西防城港53802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274.058;R681;R245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中尤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多见,它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占各型颈椎病的60%~70%[1]。临床上大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无需采用手术治疗。针刺与颈椎牵引疗法是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方法,疗效可靠,患者痛苦少,操作简单,因此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针刺取穴是影响该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刺穴位多集中在颈椎局部、颈椎邻近部位及上肢分布的腧穴。2013-01—2014-07,我们在常规毫针针刺疗法联合牵引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阴经腧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并与常规毫针针刺疗法联合牵引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100例均为我院针灸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1~64岁,平均(39.4±13.6)岁;住院32例,门诊18例;病程最长16年,最短20 d,平均(59.5±18.5)个月。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19~62岁,平均(42.7±15.3)岁;住院30例,门诊20例;病程最长11年,最短15 d,平均(53.3±16.5)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颈痛,上肢放射性麻木或(和)疼痛;②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可有上肢肌肉萎缩及肌力减退;③臂丛神经牵拉

试验或(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④颈椎正位与侧位X线摄片可见椎间隙变窄,斜位X线摄片见椎间孔变小,颈椎CT、MRI检查见颈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且变小的椎间孔或(和)突出的椎间盘其节段与临床症状、体征所表现出来的神经支配区域一致。其中第①、④项为确切诊断标准,第②、③项为辅助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愿意接受针刺及牵引疗法治疗。

1.2.3 排除标准 ①正在使用其他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方法者;②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物较大致病情较重而需要手术治疗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脏病及严重骨质疏松症者,合并有结核与肿瘤者,妊娠期妇女;④对针刺疗法敏感、有晕针病史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毫针针刺疗法联合牵引治疗。

1.3.1.1 毫针针刺疗法 取穴:①风池、第3~7颈椎(C3~7)的颈夹脊穴(均双侧);②天宗、肩中俞(均患侧);③上肢麻至拇指及示指者取鱼际、合谷,麻至示指及中指者取外关(针刺时外关透内关),麻至小指者取后溪。针刺方法:患者以骑马式坐位反坐于有靠背的木凳上。上述各穴按其常规针刺方法进针后缓慢捻转,将针捻入相应深度,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捻转针法(风池穴不可捻转)行针30 s,留针15 min左右,每5 min行针1次。

1.3.1.2 牵引 取坐位颈椎牵引,患者坐在颈椎正骨牵引椅(JZQY型,广州德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上,头部稍稍向前倾斜,牵引力60~80 N,采用间歇牵引模式,每牵引5 min后放松1 min,牵引总时间30 min[3]。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阴经腧穴针刺治疗。取穴:太溪、太冲、太白、三阴交,均为双侧。患者仰卧平躺于治疗床上。太冲用泻法,太溪用补法,太白与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

1.3.3 疗程 2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1 d,共治疗3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采用日本田中靖久等所采用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分方法[4]。其评分项目包括症状与主诉、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手的功能和体征4个方面,总分20分,称为“可能全分”,患者得分为“实得分”,最后则以患者的“实得分”与“可能全分”的百分比来评价疗效,百分率愈高,功能状况愈佳。81%~100%为正常或基本正常,定为Ⅴ级;61%~80%为轻度功能减退,定为Ⅳ级;41%~60%为中度功能减退,定为Ⅲ级;21%~40%为重度功能减退,定为Ⅱ级;0~20%为丧失活动能力或卧床不起,定为Ⅰ级。治疗后达Ⅳ级及以上者为优,进步2级为良,进步1级为可,未进步为差。以优+良+可统计总有效率,优+良统计优良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疗效评分比较 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症状与主诉、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及手的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 从现代医学来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引起颈椎间孔变小及颈椎间盘突出等压迫颈脊神经根所致[5]。颈脊神经根受压及其继发的局部炎症、水肿与循环障碍是引起颈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主要临床症状的直接原

因。因此,保守治疗应以解除或减轻神经根卡压、消炎消肿、改善局部循环及代谢为治疗切入点。

颈椎牵引疗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其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扩大变窄的颈椎间隙与椎间孔来减轻骨刺与椎间盘对受卡压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和刺激,有利于神经根局部炎症与水肿的消除[6];②通过解除或缓解颈肌痉挛达到解痉止痛目的[7];③通过牵拉解除可能存在的滑膜嵌顿,还可能通过降低椎间盘内压来促进突出椎间盘的部分回纳以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8-9];④使失稳的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与脊柱平衡[10]。

毫针针刺疗法也是目前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其取穴方法多在现代医学思维模式指导下,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相结合,即在颈椎局部及邻近的头、肩、背部,及颈神经支配区域的上肢穴位取穴。毫针针刺颈椎局部及相邻部位的腧穴,既可放松相应的紧张的肌肉,缓解痉挛,又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有益于炎症和水肿消退[11-12]。颈夹脊穴受华佗夹脊穴其定位启发发挥而来,这些穴位对于颈局部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作用,主要用于颈局部病变的治疗[13]。

中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痹证之骨痹,其发病与肾关系甚为密切,原因在于肾主骨生髓。事实上,除了与肾关系密切外,还与主筋之肝及主肌肉之脾有重要关系。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大,反复劳损暗耗气血,肝肾日渐不足,脾胃渐虚,则筋骨肌肉日渐不坚,加之复感风寒湿等外邪,致局部经脉、气血闭阻不通而发为痹证。肝肾亏虚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关系密切[14],当筋骨失于濡养则颈椎的骨关节就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肝血不能养筋则肢体麻木、疼痛、曲伸不利,肾精不足造成髓不养骨则颈椎增生、项强。因此,著名骨伤科专家施杞教授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颈椎病时亦十分重视健运脾胃、补益肝肾,认为在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其

瘀血、痰浊、湿热等诸多病理改变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无不密切相关[15]。基于上述原因,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亦应重视健运脾胃与补益肝肾,重视对肝、脾、肾三脏功能的调节,在针刺取穴上应重视肝、肾、脾经及肾经腧穴的应用。本研究中所取的太白穴,为足太阴脾经原穴,又为五输穴的“输穴”,而“俞主体重节痛”,既可健运脾胃,又可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的颈及上肢的“体重节痛”症状。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补之能益肾生髓坚骨。三阴交为脾经穴,是足太阴、少阴、厥阴的交会穴,刺之既能补益气血,又能行气活血。太白、太溪与三阴交三穴合用,使气血旺而气血运行通畅,痹阻之经络得以通畅则痹阻除,肌肉与筋骨得以充养则肌肉实、筋骨坚。临床观察发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有肝肾不足及肝肾亏虚,常伴头晕等肝阳偏亢症状,少数患者除有上肢麻木外甚至有震颤症状,基于这一临床现象,再取厥阴肝经原穴太冲针刺并施以泻法,意在平调肝阳,以抑可能存在的肝阳偏亢,协同太溪穴的补法增强补益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 2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主诉”“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及“手的功能”疗效评分(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但2组均不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征评分(P>0.05)。从总体临床疗效上看,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及颈椎牵引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及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征改善不明显,这是由于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炎症起到治疗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神经根的受压这一解剖学结构改变。 综上所述,毫针针刺疗法加用足三阴经腧穴针刺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除按照现代解剖学知识取颈、上肢等部位的穴位外,还从中医学理论出发,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出发,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重视远部取穴的应用,较常规毫针针刺疗法联合牵引治疗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至于其现代医学理论依据如何,有待

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发现。

【相关文献】

[1] 朱立国,于杰,高景华,等.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麻木观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4):3.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3] 王和鸣.中医骨伤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47.

[4] 姜宏,施杞.介绍一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6):381. [5] 罗兴文.推拿微调手法加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6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2):123-124.

[6] 钟大勇,姜金玉,丁晓宁,等.脉冲射频配合针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1):1015-1017.

[7] 周凯,周德文,黄格朗,等.穴位注射臭氧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115-116.

[8] 朱荣光,朱小俊.推拿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6例[J].中医研究,2013,26(1):47-49. [9] 薛金,薛丽莉.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2):18-19.

[10] 项咏梅.针灸、推拿及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2):3165.

[11] 胡艳.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7):26-28. [12] 孙桂花,牟峰,孙肖雷.针灸推拿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4):44-45.

[13] 吴美倩.同神经节段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7):497-499. [14] 吴平.补肝强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7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5-116.

[15] 叶秀兰,谢兴文,李宁,等.从肝、脾、肾论治颈椎病:施杞教授治疗颈椎病学术思想之一[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4):46-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