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区域PACS系统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市区域PACS系统

建设方案

第I页

2011年11月

第II页

一、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意见》中重点强调了“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在全国区域化医疗卫生改革浪潮中,影像医疗借助持续快速发展的PACS技术常常率先进入信息化行列。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国内若干区域PACS项目在实现互通、互联及数据中心建设目标之后,影像医疗业务依然滞留于机构内部模式,距离跨机构、跨学科、跨地域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优质均等服务等区域化医疗卫生改革目标尚有相当一段距离。

基于上述问题和《意见》中的要求,**市卫生局提出了“建立区域PACS系统”,即:以**市卫生局为监管单位,以**市人民医院为依托,建立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将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所属的放射、超声、核医学、病理及消化内镜在内的影像科室资源、业务、信息和服务纳入基于区域的管理体制,以实现区域资源优化、业务协同、信

第1页

息共享、均质和专业化应用/服务的管理目标。考虑到镇(街道)医疗水平与市区的差异,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将通过跨地域、跨机构、跨学科区域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建立与市区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镇(街道)医疗资源与市区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提高本地影像医疗诊断质量。

**市多数卫生院地处乡村,医疗优秀人才相对比较贫乏,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在所难免,而且耽误病人宝贵的就诊时间,全社会迫切希望解决这一难题。**市卫生局在保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体现追加投资的社会价值,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最终更好地服务于病人,降低病人医疗费用支出。

二、概述

(一)项目情况简介

项目名称:**市区域PACS系统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区域PACS系统)。

PACS是将图像信息以数据形式加以存储、通讯和显示,利用计算机的管理,实现存档、查询和诊断等功能。

项目实施范围:一期项目建设主要是以**市人民医院为中心,下

第2页

属**卫生院、**卫生院、**卫生院;二期项目建设主要是在全市推广,将全市各镇(街道)卫生院纳入区域PACS系统。

(二)项目建设的目的

1.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解决乡镇医院放射科低年制医生影像报告未审核问题,以提高报告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服务于人民。

3.规范影像诊断报告,统一报告格式,规范医学检查行为。 4.解决影像诊断的疑难问题。

5.便于影像诊断的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和业务交流。 6.便于居民查阅。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跨医院,跨部门,多系统的大协作。医疗影像的信息容量占据所有医疗信息总量的90%以上。更重要的是,数字医疗影像在国际上已经拥有公认的DICOM文件存储及传输标准,系统建设也有IHE规定的集成和工作流程规范,所以医疗影像信息化产品,例如PACS,是医疗信息产品里最具可实施性和投资保护的产品。

随着医院的不断扩展、医院之间信息交流的不断增加、远程会诊

第3页

的需求,以及社区医疗服务的不断推广,建立区域性、广域网范围的卫生医疗网络要求日益强烈。由此可见,区域性影像信息共享及协同平台并非建设一家医院PACS的范畴,而是跨地区,跨医院,跨部门,多系统的大协作,是医疗影像PACS系统建设的最高层次。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安全性、高效性和灵活性要求也更高。

2.减少重复检查和投资。区域PACS,利用网络系统把所有医院的患者就医信息链接起来,实现在某一家医院进行检验检查后,即可在区域范围内的其它医院调阅到相关的影像图像和报告,避免病人在多家医院的重复检验检查,从而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带来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共赢”。同时,可以对医学影像检查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与共享,从而节省医疗资源的重复设置,减少医疗设备投资浪费。

3.支撑远程图像诊断和远程诊断。国家正在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但各级医疗力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建立区域PACS系统可以快速共享专家资源,进行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和远程培训。

数字图像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它们能够被送达到放射科以外的地方进行浏览和远程会诊。

第4页

4.保护已有投资。减少患者重复检查和医院设备的采购量。减少整个区域内的胶片使用量。减少乡镇医院PACS建设和维护费用,改善医疗流程和质量。统一的影像存储平台,可接受所有类型的医疗图像的存储和传输任务,持续的客户化开发、升级和应用培训服务。开放的网络应用接口,能够根据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的要求与指定的HIS等系统自由集成,使得用户能够对原始的标准医疗影像进行浏览和操作。

三、需求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市公共卫生网络。**市公共卫生专网(简称:公卫网)为全市卫生系统的业务专网,可实现10M--100M的网络传输,已全面覆盖市、镇(街道)、村(社区)所有医院及卫生服务站,实现与宁波市公卫网的互联互通。

2.各医院PACS系统建设情况。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医院已经有全院级PACS系统,市妇幼保健院和**、**、**镇已有CR或DR设备,其余5家卫生院无CR或者DR设备。其中**医院目前已和**一院建立PACS会诊系统,11月份可完成。

第5页

(二)需求分析

**市卫生局以**市人民医院为中心,创建区域影像数据中心和影像会诊中心,连接**市各医疗机构,最终实现全市所有医疗机构间的PACS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1.卫生监管部门需求

(1)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由于各医疗机构所处的地区不同和各医疗机构所占有的医疗资源不同,导致了患者在就诊时经常出现重复检查、就诊流程繁琐和诊断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所以,如何有效地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和提高诊治效率等问题成为了卫生监管部门的迫切需求。

(2)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如何将区域内的各医疗机构根据影像业务类型进行定位,并且最大限度的将现有医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也将成为卫生监管部门所考虑的问题。

(3)统一诊断操作规范和质量考核标准。在区域内促进实行统一的影像技术、诊断操作规范和质量考核标准。为影像诊断管理制度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4)建立远程教学和医学再教育机制,提高协作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在区域内创建一种远程教学和医学再教育机制,通过区域内大型医疗机构先进技术和影像专家的丰富经验来帮助其他协同医院

第6页

的医生提高诊断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5)实时的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对于卫生监管部门如何能准确的获得辖区内实时的数据统计一直是日常工作的重点,通过对诊断结果和各项指标的数据统计和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及时做出疾病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干预等提供科学依据。

2.区域内医院需求

(1)病人信息共享和影像信息共享。医生在诊断过程需要方便快捷地查询到病人的历史检查和历史诊断结果,包括不同类型的检查,为医生的准确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

(2)远程会诊。在现有医疗水平和技术无法为病人提供诊断的时候如何借助计算机通讯技术来向更高级的医疗机构发出请求,对病情做出远程会诊。

(3)提高诊断质量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繁琐流程。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工作流程的简化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4)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公众需求。老百姓希望在全市只需检查一次,全市都能共享使用,同时,自己可以通过远程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

第7页

4.系统性能需求

该系统性能将随着客户端数量、数据库服务器性能、管理信息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以下的性能要求是在进行典型的关系型数据管理,以下为在总信息内容不超过10k(5千个汉字)情况下的测试数据。

数据入库操作:≤1秒。 数据修改入库时间:≤1秒。

数据按照指定的样式进行显示页面合成时间:一般单条信息合成时间少于1秒,一般复杂检索的合成时间少于3秒。

数据检索时间:采用全文检索模式进行关键字检索的返回结果时间≤3秒。

数据同步实时性(数据交换实时性):数据同步服务器的响应依赖于网络传输速度,在局域网内测试(即忽略网络速度的影响),一条数据(数据大小约为10k)同步的时间在2秒内完成。

5.信息量预测分析 X:表示信息日增量;

N:表示PACS影像数据全市医院日平均增长数量=500张(全市医院每天出片量);

M:表示每张PACS影像所占容量=10M/张(近一年的平均值);

第8页

X=N*M=10M/张*500张=5G。

则五年增长数据为:5G *365天/年*5年 =9.125T(注:数据保留5年)。

(三)流程分析

1.属地医院工作流程

(1)DR或CR扫描图像--进入技师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上传PACS工作点(同时上传申请单)--医生编辑报告--保存--等待审核--(审核通过)打印报告。

(2)如果审核没有通过(提示)--重新编辑--等待审核--(审核通过)打印报告。

2.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工作流程

(1)进入PACS(管理医院)--审核初步报告--通过审核--保存。 (2)如果审核通不过--注明原因即可。

(四)面临的困难

1.全市建设主体、建设体制和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2.市人民医院现有PACS系统能否正常接入区域PACS系统,还需要论证。

第9页

3.各乡镇卫生院的网络设备、部分影像专显设备老化或配置不足,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总体设计

(一)建设原则

针对区域各医疗机构情况,区域PACS系统的设计将采用成熟的、先进的、开放的及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结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来建设,以保证系统具有先进水平。区域PACS系统应遵从领先性、高性能、实用性、经济性、一致性、可扩展性等原则进行建设。

充分利用各医院现有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资源,保护各医院原有投资,体系架构考虑可伸缩性。遵循硬件、应用软件及用户界面的整体设计原则,实现各医疗机构现有PACS与区域PACS系统的无缝融合,以实现医学影像信息区域内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区域PACS数据共享既要考虑满足当前区域内复杂的业务需求,又要考虑适应区域持续的发展,考虑未来区域的医疗业务和技术发展方向。为满足各级医疗机构的要求,在系统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和先进性。当今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因此要求选择的方法、技术、工具、设备不仅要保证具有先进性,而且要保证技术

第10页

方向的正确性。方案要结合考虑实用和兼顾今后发展的目的,不论在服务器、软件及中间件等软硬件产品方面,还是在方法论、工具方面,都会选择当今国际上成熟的、主流的并领先的产品和技术来适应更高的数据处理要求,以满足区域PACS系统实施后未来3--5年的需求发展,并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2.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多种安全技术和防护手段,保证系统自身的安全性,保证服务不会中断。关键设备或设备核心部件应当采取冗余设计,能够避免单点故障导致系统整体或重要功能的丧失,保证系统平稳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时间而且包括便于故障排查、恢复和日常的运行维护的机制。

3.开放性、互连性和标准化。系统建设必须采用国际、国家标准、协议和接口,能实现区域内异构PACS的互连与集成。在区域PACS系统中,最重要的是DICOM和HL7标准和卫生部关于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数据标准。区域PACS系统不但应满足这些标准,还应设计对非标准的PACS接入和转换。实现标准化后才能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以及满足下一步健康档案系统对接的需求。

4.经济性与投资保护。方案所选用的技术和产品全部遵循通用的国际或行业标准,各系统模块之间有良好的兼容性和较高的性能价格

第11页

比。从长远来看,也便于系统的升级和移植或运行其他应用软件,实现整体效益,而且能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护系统运转,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的医疗信息服务。

5.易管理和易操作性。系统支持全面、完善、便捷、统一的系统管理和应急处理预案,保证一旦发生问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解决。而且,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用户操作界面。集成完备的运行监视系统、良好的管理界面工具或远程控制台,易于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系统参数的维护与管理通过操作界面实现。

(二)建设目标

1.为**市医疗机构之间的数字化医学图像信息的互通和共享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其最终目的是为病人及时就近就医,降低医疗支出起到积极的作用。

2.以**市人民医院为影像中心构建集成化的影像会诊中心,实现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影像设备及医疗资源整合。

3.通过影像会诊中心建设,实现实时会诊功能,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提升社区医院和乡镇低端医院的影像诊疗水平、缓解大医院的影像就诊压力。

4.建立区域PACS 架构,连接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影像设备,实

第12页

现影像数据采集和传输自动化、业务流数字化以及数字化阅片。

5.建立图像及文字信息的长期、大容量存储体系,即:数据存储中心。

6.实现系统与HIS/电子病历的无缝连接。

7.创建面向居民的全程电子影像档案查询网站,通过注册查询的方式向居民提供服务,采用权限控制、认证、加密等信息安全手段,确保个人隐私安全,为居民提供整合多方信息的个性化服务。

8.制定统一的影像技术、诊断操作规范和质量考核标准,从信息源头确保信息质量。

(三)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总体框架是以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为保障,以公卫网和影像数据中心为支撑,以影像数据为应用对象,实现全市影像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1.区域PACS数据中心。建立一个影像数据中心,连接区域内所有医院,用于存储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文字信息和影像,存储设备部署在**市人民医院。各医院生产的数据存储在本地,同时,为影像数据中心提供一个备份数据。

2.区域PACS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建立一个区域PACS信息共

第13页

享与交换平台,采用Web方式发布到各个医院临床工作站,可以与医院HIS或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嵌入式集成,方便医护人员使用。在该平台上,医生可以完成会诊和转诊业务。同时,也可以借助此平台实现患者在各医院之间的影像信息共享和调阅。

3.应用系统及接口。遵循IHE技术框架,采用国际标准的HL7接口和DICOM接口与各相关系统进行通讯。区域PACS信息交换平台可支持多个接口组的方式,每个接口组按照医院数据量的大小来确定连接一家或者多家医院,避免由于数据量过大而对接口吞吐量造成影响。

4.服务对象。区域PACS系统可以为多种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如:政府职能部门、卫生监管部门、医院和病人等。

5.安全保障体系。从技术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构建安全防范体系,切实保护系统的可用行、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可审计性、可控性。

6.管理标准体系。为了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及与后续建设系统有效的集成,在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必须遵循和制定相关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和运行管理规范。

第14页

(四)技术体系

1.工作流设计。病人在各医院影像科室登记的病人信息和检查信息将通过HL7接口发送至影像会诊平台。患者信息将通过病人主索引系统在平台中进行身份确认和定位,确保患者无论在哪个医院就诊都可确认身份并共享检查信息。各医院的影像科室所产生的影像数据、诊断报告首先上传至本医院的PACS系统,然后区域影像中心进行存储。不同医院间互相调阅病人影像分为诊断级和非诊断级两种方式(调阅方式与账号绑定):

(1)非诊断级。该级别的临床医生可直接通过web方式调阅浏览,主要供临床医生参考所用。

(2)诊断级。该级别的调阅方式分为本地调阅和异地调阅两种方式。

本地调阅。如果需调阅的图像存储在医院本地,可直接向本地PACS存储调阅PACS图像、诊断报告和专家评审意见,在客户端中浏览。

异地调阅。如果调阅的数据存储在区域影像中心,该级别可以通过影像会诊中心调阅PACS图像、诊断报告和专家评审意见,可直接在会诊中心客户端里来调阅图像。

2.影像存储。在区域医疗中,当前医疗影像存储的方式包括两种:

第15页

集中式存储和分布式存储。集中式存储就是把本区域内各医院的影像数据保存在一个影像中心,而分布式存储是指影像数据分散地保存在各医院本地。集中式存储和分布式存储的优劣对比在后面的存储方案章节有详细论述。

3.影像调阅

(1)影像调阅的技术瓶颈。在区域医疗中,影像的调阅主要解决的是影像的异地调阅问题。事实上,影像的传输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技术难题。与其他网络信息不同,医疗信息包括海量的医疗影像数据(CT,DR,MR,MG等)。为了医疗诊断,这类数据又不允许进行任何有损压缩。有的影像数据量巨大,一个检查可能达到几十兆至几百兆字节。比如,有的多层螺旋CT几秒钟内即可产生上千张影像,约500兆字节。由于医疗诊断的要求,这些数据作为一个检查必须完全传输。这样,即使在医院内部的高速局域网内传输都是技术难题,更不用说跨医院,并利用速度相对较慢的互联网进行传输。因此,影像数据的传输是医疗信息共享的一个严重瓶颈。国际上虽然有DICOM传输协议,但对于跨医院传递则不能满足速度要求。有的厂家采用先传输粗略影像后传输精确影像的方法,也有的厂家采用先传输并显示第一副图像,然后后台传输其他图像的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无法避免大量的数据传输,除了造成影像调阅的延迟。在带宽

第16页

相对较低的网络上,即使是在宽带的网络上,如果很多用户同时操作某个数据源(例如影像中心的PACS)的影像,也将会造成网络堵塞。

(2)影像服务。不传输原始的影像数据,只传输处理后的用户视图供客户端显示。此技术看似简单,但实现起来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利用最新的Web服务技术,并结合稳定高效的影像处理引擎,实现了在原始影像的本地调入并处理影像,并把结果传输到客户端(浏览器),从而占用极少带宽就实现了实时、连续、高质量调阅影像的结果。

(3)远程影像诊断。对于需要高分辨率灰度竖屏,影像功能更加丰富(例如三维等)的专业影像诊断,运行于互联网上的诊断级阅读器,满足灰度竖屏诊断要求,并包括PACS工作站的各种二维、三维功能。对于有影像但无PACS的小型医院或社区卫生中心,它可以暂存影像,并可以把影像转发托管到影像中心。利用远程影像诊断,大医院的影像专家可以即时地远程诊断小医院或社区卫生中心所产生的影像检查。

五、建设方案

(一)区域PACS数据中心建设

区域PACS数据中心托管在市人民医院数据中心,通过虚拟方式

第17页

建立,网络拓扑如下图2所示。

图2 区域PACS系统网络拓扑示意图

1.网络系统

(1)局域网。区域PACS数据中心托管在市人民医院数据中心,存储设备和服务器通过交换机汇聚, 本次人民医院需采购2台三层交换机,在市公卫网网络边界处部署防火墙,保障区域PACS数据中心安全。

(2)骨干网。区域PACS数据中心与各个医院通过市公卫专网进行互联互通。

(3)部分乡镇医院或卫生院核心网络。考虑到PACS系统数据

第18页

传输量较大,全市其他医院需要采购12台三层交换机。**否要?

2.主机系统。考虑到当前全市将有12个点接入区域PACS系统,同时,市人民医院及相关中小型医院都共享使用该区域PACS系统,因此,配置两台中高端PC级服务器,一台部署区域PACS应用系统,一台作为数据库服务器,两台互为热备。

3.存储系统。区域影像中心作为区域PACS数据中心的核心,采用分布+集中式存储。各家医院保存生产的影像和诊断数据实现分布式存储;再上传到区域影像中心,进行集中存储。

区域影像中心的影像存储在技术上可以采用和大医院的影像存储类似的方法,用来接收来自市直医院、乡镇(街道)医院或卫生院上传来的影像和诊断报告。在建设时既要考虑影像的存取速度,也要考虑影像在不同生命期的使用率以及要求的精度,从而实现最大效率、最经济的存储方式,例如可以设置时限,对既往影像压缩保存到近线或离线状态等。在PACS系统建设中,根据医疗影像的访问频度,影像的生命期一般可以包括如下阶段:

(1)3个月之内。这些影像检查被访问的频度最大,在PACS中需要在线存储,存储在光纤存储区域中。

(2)3个月至1年内。这些影像检查有时也被访问,在PACS中需要在线存储,存储在STAT2存储区域中。

第19页

(3)1年之后。这些数据访问频度极小,在PACS中一般采用近线存储的办法。为了节省空间,这些数据可以采用压缩存储。

在建设区域影像中心的PACS系统时,通过标准化的连接技术和统一的复制、镜像、快照等存储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移动、简单管理和无缝集成,从而为提供标准化存储服务打下坚实的架构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考虑到投资等因素,一期暂时配置1台支持SAN+NAS的综合存储,另外1台存储及离线备份设备建议在二期建设时配置,一期配置可用容量50T,配置光纤硬盘15块600G 15K,30块2TB 7.2K STAT2硬盘,SAN区域部分重点存储诊断报告等关系型数据,NAS区域部分重点存储图像等非关系型数据。

4.工作站及其它

(1)影像专用显示器。用于影像专业诊断,根据调研,3M需配置11台(用于11家医疗机构),5M需配置1台(用于中心诊断)。

(2)普通工作站。用于普通查阅,采用普通商务PC电脑,需配置12台(人民医院2台)。

(3)打印机。用于打印诊断报告,采用A4幅面的激光打印机,需要12台。

(4)高拍仪。为了拍摄下PACS申请单,然后传到上级医院,协助诊断,计划对全市约12个诊断点和接入终端的PACS申请单进

第20页

行视频设备建设,要求拍摄的申请单的像素不低于300万。

(二)区域PACS系统建设

区域影像中心下设1个诊断报告工作点,设在市人民医院。区域影像中心从影像数据中心调阅相关数据(影像和诊断报告)进行评审,并可以方便地获取检查诊断结果和状态。系统可实现中心和下属医院之间病人影像和其他检查数据的共享。各镇(街道)卫生院的区域客户端本身也具备PACS的基本功能,可以同时与本院的医院信息化系统连接获取病人基本信息,如果区域网络连接出了问题,也可以作为本院的PACS而独立工作。镇(街道)卫生院配置的区域客户端可以将检查影像通过区域网络连接转发到区域影像数据中心。

功能描述如下表所示:

序号 功能描述 一、区域PACS共享与交换软件 1 2 工作流程管理实现自动的、可配置的,基于规则的管理。 支持区域影像集中归档、管理、调阅。 支持的DICOM3.0影像类型包括:CT、MR、CR、DR、RF、XA、NM、US、SC。 服务器软件提供DICOM 的SOP Class:Storage SCU/SCP,可直接接收所有符合DICOM3.0标准的影像数据。 3 4 第21页

序号 功能描述 提供DICOM3.0 的SOP Class:Patient Root Find/Get/Move、Study Root 5 Find/Get/Move,允许客户端工作站根据患者编号、患者姓名、检查设备、检查部位、检查编号、检查时间日期等多种查询条件的组合形式查询与调阅影像。 6 7 8 可以同时接受多个不同影像设备发送的数据,并提供影像资料的存储。 支持影像预取和影像自动路由。 支持采用集中式数据库及独立影像储存管理机制,记录所有影像的储存位置。 数据库将会自动记录所有病人及检查的相关文字资料、所有检查影像的属性资料、PACS所有的系统参数设置,包括所有用户的个性化参数设置。 安全日志:提供影像数据的各种状态记录日志(影像存档、影像调阅、影像传输),并提供相应分析工具。 支持DICOM JPEG有损及无损压缩算法的传输和存储。 支持通过内部网络在整个医院内访问和通过因特网/广域网从外部访问,支持无线访问技术。 实现和RIS数据同步。 教学科研影像记录的存储及管理功能。 病人隐私信息及影像资料的加密权限管理。 支持将设备的影像归档前严格的质量控制。 支持同一病人影像归并和检查序列的拆分。 支持数据库的维护、备份和恢复。 影像操作、数据更改都会被系统保留,以LOG的方式记录在数据库中并备份。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第22页

序号 功能描述 二、区域PACS存档管理软件 1 2 3 支持DAS、SAN、NAS、CAS各种存储技术。 在线存储与备份存储之间的数据实现自动迁移和统一数据管理。 实现图像磁盘存储控制器对庞大文件系统的智能优化。 存档服务保存所有存储在长期介质上的检查的记录,并包括卷标识、卷容量、卷位置和离线卷等信息。 自动将影像按照预定策略写入长期存储媒介进行管理。预定策略可配置可以选择在系统空闲时间进行备份操作或者实施备份。 检查长期存储区的数据是否与短期存储区的原始数据一致。 长期归档存储设备实现多种冗余配置,并可以自动媒体检测、自修复。 长期归档存储设备支持无缝升级,升级无需停机,升级时现有存储继续使用。 支持影像存储的生命周期管理功能。 三、影像诊断处理软件 可根据患者编号、患者姓名、检查编号、检查描述、检查日期时间等组合查询,4 5 6 7 8 9 1 2 3 4 5 方便医生针对多种条件下获得影像资料的工作;可同时调阅同一患者不同诊断序列、体位、时期、成像设备的影像对比显示和诊断。 支持MR和CT影像的定位线显示,并可以在定位线上直接定位到对应的断层。 支持测量与批注功能 , 单点灰阶,长度、角度测量及文字标记。 具备MPR功能。 多分格打印,在打印预设中可以任意删除、某个影像。 第23页

序号 6 7 8 功能描述 支持多幅排列显示方式,自动窗宽窗位优化调整。 将DICOM影像格式转换成JPG/BMP等常用格式,也可以转换为DICOM格式。 可使用中文接口,且可处理中文数据,并可在胶片上打印中文姓名。 支持CD、DVD和BD影像刻录功能,可在光盘上自动建立DICOMDIR索引文档,刻录的影像及索引文档可在其它DICOM工作站上回放。 支持灰度(4-32bit)和24bit真彩色图像。 可配置的图例目录和窗口排列,交互式窗口、优化设置、灰度反转。 智能ROI工具,可快速、自动调整窗宽、窗位,感兴趣区调节窗宽窗位。 多幅动态回放(可同步回放)。 支持DSA减影。 图像锐化和加强边界过滤功能。 支持切面显示,固定显示图像,可配置的预设方案。 支持多张显示设定功能,可依据不同的设备类别设定不同的影像显示安排。支持影像信息显示设定功能,可依据不同的设备类别设定显示区域上的信息。 同一窗口内多序列图像多定位线交叉引用。 同一窗口内同一检查或不同检查的多序列图像同步滚动对比。 支持心胸比测量。 支持对CT、MR不同序列之间的三向联动显示功能。能实时显示鼠标指定位置在其他序列反映的准确位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24页

序号 功能描述 四、报告软件 内置报告模板和常见词组(症状和检查所见数据字典)。采用单选和多选方式,1 鼠标点击便可完成病历报告书写。报告模板和常见词组可根据医生需求随时添加、修改。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初步诊断报告和确认报告的权限。 报告出具时间控制功能,未写报告超时报警。 报告状态颜色标记。 能够导出报告内容到XML, RTF, Html。 文件可进行报告诊断质量管理(报告评分)。 诊断符合率,在既往报告中添加标记诊断符合率的功能,主治医师以上可以操作。 具有完整设备类型的报告诊断术语、可自定义修改。 报告模板支持导入和导出功能,支持导入导出为XML和Excel文件。 支持公有模板和私有模板。 可以设置多级模板结构。 能够灵活制作、设置打印报告的模板,可以由医院自己定义报告模板,自定义打印格式,自定义病人基本信息及检查信息显示格式,自定义条码打印格式。 诊断报告管理(放射科医生根据权限具有管理诊断报告的权限,可以修改、审核,拒绝,退回、删除报告)。 支持灵活选择报告打印机,报告的预览和打印,支持默认打印模板记忆和选择。 输出规范化的图文报告。 12 13 14 15 第25页

序号 16 功能描述 根据用户的权限、角色显示工作列表。 支持阅片、审核、修订、打印,支持多级医生审核和会诊。上级医生可批准或驳17 回下级医生的初步诊断, 并加注评语最后由放射科医生打印报告。留下历史修改/审核记录内容和修改/审核者。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历史报告对比浏览功能: 在显示和浏览当前报告时,显示历史报告。 可以在报告编写时进行ACR编码,并保存。 支持将兴趣病例材料保存为教学、个人收藏、分类收藏等功能。 支持报告医生书写备注。 支持报告的数字签名,确保报告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支持报告内容合理性的自动验证:可自定义验证规则,如男性对应子宫等。 支持报告内容左右自动验证。 传染病自动报卡。 病理结果自动定时获取,有病理结果不同颜色显示。 支持读片、示教、病历追踪。 支持医生记事本。 支持实习医生/报告医生/审核医生/修订医生多级报告书写模式。 危机情况短信发布平台。 支持建立区域集中患者病例库。 支持区域集中质控管理。 第26页

序号 33 34 35 功能描述 支持区域集中的病例学习与示教。 支持区域诊断会诊流程。 支持区域在线学习流程。 五、统计管理软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综合查询,支持自定义组合查询条件。 设备工作量统计。 登记工作量统计。 医师工作量统计。 技师工作量统计和摄片质量评定。 开单统计。 要能查询统计检查的胶片数、图像数或曝光数。 检查费用统计功能。 根据ACR代码统计疾病。 阳性率统计。 诊断符合率统计。 统计一段时间的报告诊断质量A等百分比,B等百分比,平均值等。 符合条件的统计结果可以以图表方式显示(柱状图、曲线图、饼图),并可浏览及打印。 统计结果生成相应的报告,并可以进行浏览及打印。 13 14 第27页

序号 15 功能描述 所有统计结果都支持EXCEL文件导出。 六、系统管理软件 1 系统用户的添加、删除、修改等,与相关人员管理的信息关联。 通过不同级别用户各自的口令保护,包括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服务工程师,控制系统的使用。 通过系统管理员的授权,控制普通用户访问某些功能的权限。 根据用户的选择,可以支持通过机器安全保护机制禁止普通用户操纵计算机。 根据配置计划自动执行数据归档,如申请单,图文报告等。 提供对过时数据(如预约和登记后超过3个月没有做检查的数据, 某些教学科研纪录)的手动删除工具。 系统配置、模板的导入导出,快速恢复系统的备份数据。 排班管理(支持定义岗位、人员和时间的坐标变换)。 提供紧急报告,科室通知等短信单发或群发服务。 七、教学科研软件 提供自定义疾病代码归类。可根据解剖部位代码及病理疾病代码进行归类及查询。 在报告书写中,采用疾病分类方法,支持ACR-INDEX方式4位解剖,6位病理的分类方式,在患者管理的界面中支持ACR-INDEX方式检索。 提供教学科研案例的查询模块,方便医院的教学及科研。 查询出的案例可直接调阅报告及图像。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第28页

序号 5 6 7 8 9 功能描述 支持报告的随访记录,并可以查询。 支持报告的导出,包括文字和图像。 提供感兴趣病例的收藏和追踪功能。 支持手术记录的录入。 支持分析讨论结果录入。 (三)服务机构建设

服务机构设置。采取“统一管理,分片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模式。市放射诊断中心主体挂靠在市人民医院。中心建设管理由市卫生局为主负责,市人民医院和临床放射质控中心负责具体事宜。

(四)标准体系建设

区域PACS系统建设需严格遵循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区域PACS系统建设的行业信息化标准,同时,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市实际情况,对标准和规范进行细化和扩展,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规程和细则,最大程度的体现信息化建设的共性。项目涉及的标准建设内容:

1.行业标准。包含卫生名称缩写、信息编码、数据元、目录体系元数据以及部级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的技术要求和接口规范等标准。

第2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