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经典企业上市案例评鉴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最新经典企业上市案例评鉴

作 者: 邢会强 编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大型企业境内上市,大型企业境外上市,多地上市,红筹上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境外创业板上市,借壳上市。

在全球金融危机阴云的笼罩下,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受阻,内销不畅,竞争加剧,融资不顺,生意不好做,传统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出路在哪里?

想创业的年轻一代,你该如何起步,才能不重蹈传统制造业的悲剧? 已创业的企业家们,你的企业该怎样前进,才能最终插上资本的翅膀?

已上市的公司高管,你该如何和投资者打交道,才能使你的市值稳中有升? 愿本书能为你揭开资本运作的神秘一角,使你找到你要的答案。 前言: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造富运动 民营企业境外红筹上市

新东方上市:打破中国教育业在美国上市零纪录 无锡尚德上市:中国太阳能第一股

江西赛维上市:公司创办不到两年即成功上市 玖龙纸业上市:在低利润行业创造出了高利润率 碧桂园上市:缔造中国内地女酋富

阿里巴巴上市: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巨人网络上市:这是一个比房地产更能暴富的行业 携程、如家上市:他们在7年内制造了两家上市公司 锦江酒店上市:H股直接上市 百丽上市:搅动零售业一池春水 波司登上市:三十年磨一剑 小肥羊上市:中国火锅第一股 多地上市

中国工商银行A+H上市:有史以来全球最大IPO 国航上市:一波三折,三地上市 大型企业境内上市

金钼股份上市:成立不满3年,上市获特批 中国太保上市:未能连续3年盈利,特批上市 紫金矿业上市:0.1元面值惹争议 中小企业板上市

三全食品上市:三全与思念的资本较量 报喜鸟上市:一个温州民企的嬗变历程 粤传媒上市:中小企业板迎来首只传媒股 借壳上市

浪莎上市:借壳上市暴涨10倍

借壳上市之经典:国元证券借壳北京化二 借壳是个好选择:长江证券借壳石炼化

无锡尚德上市:中国太阳能第一股我们在一个合适的时机进入了一个好行业。——施正荣 案例简介

公司名称: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电力)。 选取理由:无锡尚德的上市是中国太阳能产业第一股、民企登陆纽交所第一股,给当地政府增加了极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上市时间:2005年12月14日。 上市地点:纽约证券交易所。 融瓷金额:3.95亿美元。 【案情回放】 施正荣创业史

施正荣,1988年留学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2002年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1991年以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获博士学位。后任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研究员和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个人持有十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由于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只是一家单纯的研发公司,施正荣一直希望能够在中国将其科研成果产业化。

一个偶然的机遇,无锡市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经理张维国发现了施正荣的项目。他认为,太阳能发电是个不错的想法,于是找到了施正荣。两人经过一番计议,决定共同成立一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在张维国的带领和劝说以及当地政府的动员下,无锡小天鹅集团、无锡国联、水星集团、山禾集团、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当地知名企业出资600万美元,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成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施正荣出任总裁,张维国担任副总裁。2001年5月,尚德取得科技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的支持。

即使如此,在成立的最初几年,资金不足依然是困扰尚德发展最大的难题。从2002年3月到2004年年底,施正荣甚至只拿1/4工资。在创业的艰难中,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终于在2002年9月正式下线。在艰难中生存下来之后,尚德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市场机遇。

“我们在一个合适的时机进入了一个好行业。”这是施正荣经常说的一句话。无锡尚德确实非常幸运,其成立之初,太阳能行业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点甚至连施正荣当初也未料到。

早在1979年,日本就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对于利用新能源实现节能达标的企业给予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之后,美国和法国先后颁布了类似的法律,但是光伏市场的真正启动则是在德国。

2004年,德国出台的《新能源法》规定,以每千瓦时0.5欧元收购市民利用太阳能发出的电。而德国当时的电价是每千瓦时0.12欧元,差价调动了居民用太阳能发电的积极性,德国人纷纷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发电和上网设备。在此推动下,2004年德国光伏发电市场增长了235%,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 随着德国市场的崛起,尚德的第二条15万兆瓦的生产线和第三条25万兆瓦的生产线相继投产。

施正荣还请来德国人GrahamArtes担任首席运营官,负责营销。尚德的产品比其他产品便宜5%,质量又好,因此广受欢迎。2004年,来自德国的销售收入占到尚德总销售收入的

70%,总销售额更是以300%的速度增长。

紧接着,光伏市场的形势日益趋好,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补贴电价、规定电网企业收购比例等扶持方法,扶持光伏产业,如日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2004年,尚德70%的销售收入来自德国,17%的收入来自欧洲其他国家,只有8%的收入来自中国国内,而2005年1~9月,来自德国的销售收入已经下降至54%,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销售收入上升至25%,来自国内的销售收入上升至17%。尚德对德国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已经有所降低,而国内销售收入的增长,也让投资者看到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5年,尚德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经达到120兆瓦,仅次于夏普(ShaW)、京瓷(KyoceraSolar)、BP和德国Q—cell等世界光伏巨头,位居全球第五。 伴随产能的扩张,无锡尚德的业绩也突飞猛进。2002年尚德还处于亏损;2003年就实现收入388.8万美元,净利润92.5万美元;2004年营业收入8528.7万美元,净利润1975.7万美元;到2005年9月,尚德的收入达到1.37亿美元,净利润也达到2304.6万美元。 除了业绩,无锡尚德引起国际投资者强烈关注的还有另一个指标——太阳能转换率。通俗地说就是将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比率,它直接关系到公司毛利率的高低,决定市场竞争能力的高下。无锡尚德的这一指标让投资者非常满意:尚德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的转换率在2004年分别为16.3%和14.8%,2005年分别为16.5%和15.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伴随转换率的提升以及产业规模化优势的显现,无锡尚德的盈利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的毛利率仅为0.2%,2005年已提升到32.8%,市场竞争能力大大提高。

2005年,包括高盛、英联、龙科、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在内的国际投资者就投入8000万美元的资金入股,完成了对无锡尚德所有中国内地国有股股东的股权收购,使无锡尚德成为一个由外资百分之百控股的外商独资企业。施正荣也开始了他从产业传奇向资本传奇的演进。

复杂的上市前重组

2001年1月,施正荣博士回国创业,得到了无锡市政府的支持。在当地政府的动员下,江苏小天鹅集团、无锡国联信托投资公司、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水星集团、无锡市创业投资公司、无锡山禾集团等企业共出资600万美元,与施正荣共同组建了中澳合资的“无锡尚德”,并占75%的股权。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160万美元的技术人股,占25%的股权,施正荣名下股份通过他个人全资拥有的澳大利亚公司PSS(PowerSolarSystemPty.Ltd.)间接持有。到2004年10月,PSS又从其他股东手中购买了6.389%的股份,施正荣控制的股份上升到31.389%。如图1所示。

2005年1月11日,“尚德BVI”公司成立,该公司由施正荣持股60%,由“百万电力”(MillionPowerFinanceLtd.)持股40%,法定股本50000美元,分为50000股。“百万电力”同样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BVI),其拥有者叫DavidZhan9。 施正荣与“百万电力”在“尚德BVI”成立前的2005年1月6日签订了一份《过桥贷款协议》。根据这份《过桥贷款协议》,DavidZhan9等人通过壳公司“百万电力”向“尚德BVI”提供6700万港元的贷款,为“尚德BVI”收购“无锡尚德”国有股权的保证金之用。协议约定,“百万电力”对“尚德BVI”的债权可以转换成在“尚德BVI”的股权。转换比例分为两步:第一步,当“尚德BVI”收购“无锡尚德”全部国有股权后(当时国有股权占“无锡尚德”68.611%,PSS占31.389%),“百万电力”在“尚德BVI”的股权比例可以保持为40%;第二步,当“尚德BVI”从施正荣所控制的PSS手中收购“无锡尚德”其余31.389%的股份,也就是“尚德BVI”100%控股“无锡尚德”后,“百万电力’’持有“尚德BVI”25%,施正荣持有75%。

2005年5月,“尚德BVI”与海外投资者签订了一份《股份购买协议》,拟以私募的方式向它们增发34667052股A系列优先股,每股2.3077美元,合计8000万美元。拟认购优先

股的投资者包括高盛、龙科、英联、法国Natexis、中国台湾Bestmanage和西班牙普凯。《股份购买协议》中规定,“尚德BVI”通过向这些外资机构增发A系列优先股所得到的8000万美元收入将主要用于公司“重组”,而“重组”的完成也是外资机构认购优先股生效的前提。这里所说的“重组”,其实就是指将“无锡尚德”从一个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转变为由“尚德BVI”100%拥有的子公司,一个外商独资企业。

重组完成后,无锡尚德的股权结构如图2所示。 “尚德BVI”成立之初的股权结构是:法定股本和已发行股本都是50000美兀,分为50000股面值1美元的股份。为了方便投资者的入股,在《股份购买协议》生效前,“尚德BVI”首先进行了一次拆股和一次送红股。拆股是现有股本由5万股、面值1美元拆分成500万股、面值0.01美元;送红股是普通股股东每1股获赠17股,这样,已发行股本就达到9000万股。

那么,投资者的34667052股A系列优先股是怎样确定的呢?首先。

在对“尚德BVI”进行估值的基础上,投资者确定了入资金额是8000万美元,占股权比例的27.8%[“尚德BVI”的价值被投资者确认为2.87亿美元(8000万/27.8%)]。按9000万股对应72.2%(100%-27.8%)的股份计算,“尚德BVI”的已发行股本确定为l24667052股,外资投资者的持股数确定为34667052股。

外资投资者持股数的确定也就决定了最终的股权结构:“尚德BVI”法定股本扩大到500万美元,拆分为面值0.01美元的5亿股,包括普通股465332948股和A系列优先股34667052股;已发行普通股9000万股,优先股34667052股,其余股份未发行。

外资投资者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要求A系列优先股必须享有超越所有普通股股东的大量优先权:

(1)定期分红权。每股优先股每年可收取红利为初始发行价格(即每股2.3077美元,8000万美元/34667052股)的5%,而普通股只有在A系列优先股股利支付后才有权获得分红。

(2)换股权。在公司IP0后,每股A系列优先股可自动转换为一股普通股,公司需保证IP0前的公司估值不低于5亿美元,公司通过IPO募集的资金不低于1亿美元。

(3)赎回权。如果发行A系列优先股满37个月,或者不低于2/3的优先股股东要求公司赎回全部已发行的优先股,则A系列优先股股东可以在任意时间要求赎回,在赎回任意A系列优先股的时候,公司的赎回价应为初始发行价的115%。

(4)清算优先权。如果公司发生清算、解散、业务终止,A系列优先股享有优先权,优于公司普通股股东接受公司资产或盈余资金的分配,接受金额为A系列优先股初始发行价的115%加上截至清算日全部已宣布未分配红利,如果全部资产不足A系列优先股初始发行价的115%,则全部资产按比例在A系列优先股东之间分配。

公司上市案例评析

作 者: 饶宏斌,曾艳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本书的编写方式是以境内及境外各个资本市场板块为章节,认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予以讲解,总结它们成功的具体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详尽地分析了这一成因,从而启发广大公司管理人员、公司法务人员以及律师等各个不同群体的相关读者,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上市公司在上市过程和公司管理方面所涉及的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董事诚信责任,审慎关联交易等各个环节的问题,妥善处理好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投资者,证券公司,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多元主体的关系,认真做好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公司财务会计工作、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相信本书能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些借鉴和参考。 上篇 境内上市

第一章 上市的优势及上市程序 第一节 上市给公司带来的好处

案例1 以企业申报上市为契机推动财务管理上台阶 案例2 金融街成功借“壳”上市 第二节 公司股票上市的条件 案例 甲公司士市计划搁浅 第三节 中介机构 案例 红光实业案 第四节 上市保荐

案例 琼花事件考验保荐人制度 第五节 中国证监会在上市中的监管 案例 康美药业上市案剖析

第六节 投资者关系管理和财经公关

案例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A股上市公关传播 第七节 股票的停牌、复牌和退市制度 案例 PT水仙退市案 第二章 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 第一节 上市公司治理

案例1 天通股份持续稳健发展的奥秘

案例2 山东某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上市案 案例3 业绩股票激励模式案例分析

第二节 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及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的监管 案例1 SJYY公司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 案例2 新宇案东窗事发——违规炒股

案例3 兰州黄河的家族控股集团与外部经理人的股权斗争 案例4 亿安神话

案例5 从猴王事件看完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 案例6 补贴收入

案例7 伊利与公司治理结构缺陷 第三节 对上市公司的处罚 案例 蓝田股份案

第三章 上市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案例1 WJL公司长期隐瞒为大股东提供的巨额担保 案例2 QQHY董事对信息披露未勤勉尽责 第二节 上市公司收购

案例 大港油田入主上海爱使股份买壳上市 第三节 债转股上市

案例 石岘造纸厂债转股及推荐上市案例 第四节 借壳上市

案例 托普发展借壳川长征上市案例 第五节 上市公司收购

案例 南钢联合要约收购 第六节 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案例 由新兴铸管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下篇 境外上市

第一章 境外证券市场概述 第一节 境外直接上市

案例 现代新农业美国直接上市 第二节 境外间接上市

案例1 比克电池美国借壳OTCBB上市

案例2 四方信息——境外反向收购上市案例 第三节 境外上市的特点和优势 案例 中国联通资本运营之路 第二章 美国

第一节 纳斯达克市场

案例1 中华网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案例2 E龙曲线纳斯达克上市

案例3 新浪剥离ICP业务在美上市历程 案例4 Intermost上市案 案例5 百度上市

第二节 纽约证券交易所

案例 上海石化成功上市纽约证交所 第三章 香港

第一节 香港主板上市

案例1 上海实业在香港成功上市

案例2 正中药业上市资格被联交所取消 案例3 北青传媒香港上市 第二节 香港创业板上市

案例1 同仁堂分拆上市内幕

案例2 复旦微电子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秘诀 案例3 北大青鸟环宇香港创业板上市案例

案例4 金蝶软件香港创业板上市 第四章 新加坡

第一节 新加坡上市

案例 佳杰科技三步跳 第二节 上市后续发展

案例 中远投资新加坡上市 第五章 英国股票市场

第一节 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

案例 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启示 第二节 AIM市场

案例 南京擎天科技伦敦上市 第六章 意大利股票交易市场

案例 和黄分拆意大利3G上市 附录 最新法规及上市规则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说明书》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上市公貢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的通知

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实施细则》的通知

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与上市指引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公告书内容与格式指引 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通知 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通知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会议事示范规则

LCP企业上市规划师教程——战略分析、战术设计与实施

作 者: 《企业上市规划师教程》编委会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本书以股份制企业组建、改组和公司上市为主题,适合作为《企业上市规划师专业培训证书》的考试专用教程,也适合作为企业上市的实用工具书。对于了解股份公司组建实务,进行股份公司组建会有所助益,对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具有实用价值。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基本点:基于企业战略视角,展现理论深度;阐述企业上市的适时性、必要性、风险性及利弊,帮助企业家、上市规划师以及投资者对企业上市的各种行为、上市的各类股票、上市的时间及地点等方面的知识从战略的角度上有所把握,帮助投资者、企业家正确理解和把握公司制企业组建、改组及股票上市。

下篇基本点:基于培养“会工作的企业上市规划师”,重点突出实务操作,清晰描述企业上市规划师的工作业务范围和工作详细程序,在与企业沟通洽谈中的注意事项,在企业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的工作范围流程。列举企业上市成功和失败的典型事例,帮助读者理解理论知识,讲述不同行业企业上市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序 前言 导论

上篇 战略分析

第一部分 上市目的:企业转型与发展 第一章 企业、竞争和监管 第一节 企业起源的动态分析

第二节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起源 第三节 民营企业的复兴和产权变迁 第四节 创业投资在中国

第五节 市场、竞争和业绩改进 第六节 企业与监管

第二章 企业成长与公司上市 第一节 企业生命周期

第二节 企业成长中的瓶颈与突破 第三节 企业可持续成长与资本战略

第四节 企业上市:资本之外的其他战略考虑 第三章 企业转型与价值实现 第一节 企业转型和制度成本

第二节 集体决策成本、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 第三节 股东和公司的价值实现

第四章 中国企业改制重组为上市公司的特殊设计 第一节 我国企业的特殊性与企业改制重组

第二节 改组模式:资产注入、分拆剥离、整体上市 第三节 上市地:境内、境外及先后次序 第四节 外力借助:战略投资者 第五节 未雨绸缪:收购与反收购

第六节 管理层收购(MBO) 第七节 退市

第二部分 实现上市:多种矛盾与冲突协调 第五章 上市公司的股东与股权结构 第一节 股东权利和收益

第二节 股权结构差异与成因

第三节 控股股东行为与控制权私有收益 第四节 金字塔持股结构和交叉持股结构 第六章 股东异质性、信息披露和法律保护 第一节 股东的异质性 第二节 管理层持股

第三节 机构投资者持股 第四节 家族持股

第五节 金融机构持股 第六节 国家持股

第七节 战略投资者持股 第八节 职工持股 第九节 信息披露

第十节 法律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第七章 决策与监控机制 第一节 公司内部治理 第二节 董事会 第三节 监事会

第四节 专业委员会

第五节 “老三会”与央企董事会制度 第八章 高管层激励

第一节 提名、选择与任命 第二节 报酬与激励机制

第三节 董事薪酬和D&O保险 第九章 内部控制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论

第二节 内部控制体系框架

第三节 内部控制评价和自我评价 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作用与局限 第十章 公司的社会责任

第一节 “三重底线”与社会责任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报告 下篇 战术设计与实施

第一部分 上市前的准备

第十一章 中介机构选择及上市费用 第一节 选择中介机构

第二节 上市费用规划

第十二章 企业的公司化改组 第一节 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

第二节 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第三节 企业的股份制改组 第四节 企业重组的模式 第五节 案例

第十三章 公司的账面价值及调整 第一节 资产评估与价值调整

第二节 财务会计调整与审计事务 第三节 法律事务

第四节 我国公司及资本市场法规制度同境外的差异、必须进行的会计调整 第五节 案例

第十四章 上市准入条件 第一节 主板上市条件 第二节 创业板上市条件 第三节 中国公司的国际化 第四节 案例

第二部分 上市过程中的事务与问题

第十五章 国内主板IPO的准备和推荐核准程序 第一节 IPO前辅导

第二节 IPO申请文件的准备 第三节 IPO条件和推荐核准 第十六章 公司IPO的操作 第一节 路演与询价 第二节 发行方式

第三节 发行准备和后期工作 第四节 上市保荐

第五节 国际推介与分销

第十七章 公司IPO的信息披露 第一节 IPO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招股说明书 第三节 股票发行公告 第四节 股票上市公告书

第十八章 境外上市的发行与承销

第一节 美国NYSE、AMEX与NASDAQ的申请和核准程序 第二节 香港联交所主板与创业板的发行与承销

第三节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与凯利板的发行与承销

第四节 欧洲证券交易所EUROLIST与ALTERNEXT的发行与承销 第五节 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发行与承销 第六节 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发行与承销

第十九章 上市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节 募集资金的运用 第二节 发行和上市的时机

第三节 确定发行股数和发行价格的考虑因素 第四节 IPO危机的应对处理 第三部分 上市后的重要新课题 第二十章 信息披露

第一节 上市后的公司信息披露概述 第二节 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 第三节 发行债券的信息披露

第四节 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信息披露 第五节 案例

第二十一章 投资者关系 第一节 投资者关系概述

第二节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形式 第三节 危机公关

第四节 投资者关系制度建设 第五节 案例

第二十二章 董事会秘书 第一节 董事会秘书的职责

第二节 董事会秘书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三章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 第一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标准选择与基本构建 第二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及制度设计 第三节 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第四节 萨班斯法案与中国公司的内部控制 第五节 案例

第二十四章 市值管理与资本运作 第一节 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第二节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

第三节 上市公司的并购与重组

附录一 上市规划师工作要点(以A股为例) 附录二 A股新股上市流程示意图

附录三 案例:中国网通重组及上市过程 参考文献

境外上市公司的治理改进与价值提升

作 者: 李志杰 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境外上市,越来越多的境外资本市场也向中国企业敞开了大门。在此背景下,公司价值的增长动力从何而来,产生这种驱动力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理性看待境外上市,善用理财决策,是本书的应有之义。 本书的鲜明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提炼境外上市提升业绩的成功关键要素、理财决策的场景分析与重点策略、公司治理的成熟模式与行为准则,以及生动实用的案例,对实务中的融资、投资和分配决策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序 前言 理论篇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视角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结语

第二章 境外上市背景下的治理机制与公司价值 2.1 引言

2.2 文献回顾

2.3 中国香港与大陆资本市场外部环境的对比 2.4 研究设计

2.5 实证结果及分析 2.6 结语

第三章 治理机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3.1 引言

3.2 文献回顾

3.3 治理机制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 第四章 治理机制、融资决策与公司价值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4.3 样本的选取和研究方法 4.4 实证检验

4.5 研究结论及启示

第五章 治理机制、投资决策与公司价值 5.1 引言

5.2 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5.3 样本的选择和研究方法 5.4 实证检验

5.5 研究结论及启示

第六章 治理机制、分配决策与公司价值 6.1 引言

6.2 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6.3 样本的选择和研究方法 6.4 实证检验

6.5 研究结论及启示

第七章 中国电信境外上市的案例分析 7.1 中国电信概况

7.2 中国电信上市前后公司治理的对比分析

7.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后的理财决策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理财决策的中介效应检验 8.2 基本研究结论

8.3 主要贡献及研究发现 8.4 政策建议及启示 8.5 研究局限 8.6 研究建议 实务篇

第九章 境外上市提升业绩的成功关键要素 9.1 股权改革和资产重组

9.2 境外上市中介机构的聘请 9.3 构建财务模型 9.4 上市定价 9.5 企业家精神

9.6 其他难点和重点

第十章 境外上市公司的理财决策 10.1 境外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 10.2 境外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 10.3 境外上市公司的股利决策 第十一章 境外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11.1 境外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 11.2 境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要求 11.3 境外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激励机制 11.4 引进战略投资者策略 11.5 投资者关系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理论和实证研究

作 者: 胡国晖 著

出 版 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1 字 数: 165000 版 次:

在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金融现象,一些特大型国有企业陆续在境外上市(比如:中国电信、中国石化、中国人寿等)、特别是正在酝酿中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境外上市,引发了众多证券业内和理论界人士的强烈关注。但是,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动机和合理性还远未得到充分论证,在2001、2002年争论激烈的“海归股”和中国存托凭证 (CDR)问题,以及不久前关于优良企业海外上市对国内股票市场是否不利的争议,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分歧。此外,理论界对境外上市利益的研究一般性议论多,定量分析和提出事实依据少,不能说不是一种缺憾。这种研究状况与我国企业境外上市历史短、公司数目不多、资料数据缺乏有关。但是,企业境外上市现实的发展已迫切要求理论研究尽快跟进并应该有所超前。

公司海外上市动机十分复杂,总的来说可分为两类:一是财务动机,即海外上市可降低资本成本,或者更容易获得资本。二是商业动机,海外上市可以提高公司在供应商、雇员和顾客中的声誉,加强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根据公司财务原理,管理层在进行上市决策时最关心的是境外上市对股东财富的影响,他们用股票价格效应作为衡量股东财富的主要指标。许多研究者考查了境外上市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总的来说,现有的证据表明,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上市之前和上市后短时间内价格显著上升,说明境外上市会导致股东财富增长(Karolyi,1998)。境外上市的确有许多潜在的财务利益。但是,这些利益的实现是有条件的,我们看到,不同的理论假说中都隐含一些特定的前提,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些理论向我们揭示了什么样的公司适合境外上市。综合上述假说,一般而言,符合下列条件的公司最有可能从境外上市中获益:(1)处在投资障碍很高的市场中(与国际资本市场分割)。(2)拥有好的投资机会和成长前景,但国内融资有困难。(3)具有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潜力,但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知名度不够。(4)公司治理不完善,但愿意通过境外亡市承诺加强公司治理,接受更高标准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内容和学术创新

第二章 世界范围的企业境外上市现象分析 一、股票市场国际化与企业境外上市发展 二、企业境外上市程序和规则

三、美国存托凭证(ADR)的由来及发展

第三章 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假说和经验证据 一、研究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的理论基础

二、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的各种理论假说和经验证据评述 三、国际文献中的重要实证结论

第四章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 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起步——买壳上市

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历程:以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为线索 三、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企业境外上市的收益 二、企业境外上市的成本

三、企业上市成本与收益的实证分析意义 四、关于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的争议

第六章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的实证研究:以ADR为例 一、中国ADR项目概况

二、中国ADR的发行定价及后市表现研究 三、ADR公司为什么要回归国内市场 四、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特殊性的解释

第七章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动态、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企业双重上市与企业溢价研究

作 者: 沈红波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近年来,大量的中国企业选择到境外上市,双重上市问题也受到了监管层、学术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书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双重上市的“溢价”效应,并进一步从信息环境和盈利质量的角度检验了“溢价”存在的动因。本书既丰富了现有的理论,也对实务界和监管层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中国国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荷兰银行风险管理讲席教授 张春

公司治理对企业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从外部治理环境角度研究公司的治理的著作较少。本书从法律保护和信息披露的角度研究了双重上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视角新颖,论证严密,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公司金融教授 廖理 本书研究的思路是先检验境外上市的溢价效应,即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在A股市场有更好的估值,然后从信息环境和盈利质量分析溢价可能存在的原因。全文共分六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提出了研究问题,指明了研究意义。本书首先以境外上市动因为主线,对西方境外上市融资理论进行了系统介绍,包括:市场分割理论、捆绑理论和熟悉偏好假设等。同时,简单回顾了我国学者对境外上市的相关研究。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书的研究方向和主要构思。 第二章在分析全球境外上市背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现状并系统总结了H股的发展历程及作用,包括H股与A股市场在外部环境上的差异。最后深入分析了企业境外上市的动机。 第三章是企业双重上市的溢价效应研究。本书首先提出并实证检验了“溢价”的存在性,即到境外上市的AH股公司由于面临更加严格的外部环境,因此本土市场的投资者对其有一个更高的估值。本书借鉴Doidge、Karolyi和Stulz(2004)的捆绑理论(Bonding Hypothesis)研究了双重上市的溢价现象。为了控制内生性问题,我们分别采用Heckman检验和AB股上市前后的比较分析。鉴于企业价值有多种形式,我们除了采用PB、PE等指标外,还采用Ohlson-Juettner模型研究了境外上市对预期资金成本的影响。 提出中国企业双重上市“溢价”现象之后,第四章先研究了公司双重上市对提高企业信息环境的作用,然后进一步分析信息环境的改善对提高企业价值的影响(我们用证券分析师人数、证券分析师的准确度来计量信息环境)。研究发现,AH股公司的证券分析师人数显著高于A股公司,即使控制了内生性问题以及采用两阶段回归之后,这种结论依然成立,而信息环境的改善能够使企业有更好的估值。

第五章从盈利质量角度研究了溢价存在的动因。实证检验的思路是境外上市提高了盈利质量,而盈利质量的提高提升了企业估值。盈利质量包括盈余管理、会计稳健性和价值相关性。我们主要采用截面调整后的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来衡量盈余管理,同时采用收益平滑和线下项目作为补充。在会计稳健性上,我们以Basu(1997)模型为基础,结合Ball等(2001)的研究方法,研究境外上市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在价值相关性上,本书借鉴Eli Amir(1993)的价值相关性方法,用会计收益相关模型研究了相对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发现,境外上市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进一步讲,盈余管理的抑制能够增加企业的估值。但是对于会计盈余稳健性和价值相关性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

第六章总结全文,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并指出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各章的相互关系是:第一章主要是提出研究问题,界定研究范围;第二章是对企业境外上市的背景和现状的分析,目的是介绍企业境外上市的制度背景,为第三章的实证研究作铺垫;第三章是本书的核心,主要从境外上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以及境外上市对预期资金成本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验证境外上市的“溢价”效应;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从信息环境和会计信息质量来探讨“溢价”可能存在的原因;第六章总结全文,得出研究结论,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并指出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基本范畴的初步界定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企业境外上市的背景和现状 第一节 企业境外上市的背景分析 第二节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现状

第三节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动机分析 第三章 企业双重上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双重上市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双重上市与预期资金成本——来自Ohlson-Juettner模型的经验证据 第四章 企业双重上市的溢价动因——来自信息环境的经验证据 第一节 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与信息环境 第二节 境外上市后企业信息环境的变化

第三节 中国企业双重上市与信息环境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双重上市的溢价动因——来自盈利质量的经验证据 第一节 双重上市、盈利质量与企业价值

第二节 双重上市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双重上市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第四节 双重上市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发现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发现

第二节 对企业境外上市和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