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言学的新领域_语用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_吴哲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2002年第5期黑龙江高教研究No.52002

                     

总第109期HeilongjiangResearchesonHigherEducationserial.No.109

语言学的新领域:语用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吴 哲

(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语言学中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语用学,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简要阐述其主要研究内容,并指出这一学科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语用学;言语行为;会话含意;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2)05-0105-02  语用学,也称语言实用学,是语言学也是符号学的组成部分。它的兴起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但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前沿与重心,是语言科学中一个富有生气的领域。语用学的兴起是有其原因和背景的。其一,我们知道,语言现象包含两大部分———语言和言语。从本体上看,这两部分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把语言与言语行为、言语活动分开是认识语言本质的需要,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需要。但是,要全面地认识语言现象,还必须从言语行为和言语产品的角度来分析把握。因为“言语不是作为个人的现象与语言对立,而是作为语言存在的现实形式,是语言的活生生的体现。两者的对立是体系与运作发挥功能的对立,同时也是体系与其不断发展的环境的对立。”为了研究言语行为,研究语言单位在言语中的功能或作用,语用学的形成、确立并发展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其二,结构主义学家和生成语法学派在研究语言时把语言符号体系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加以研究,不考虑语言使用者的特点,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语言使用者的因素;或者把语言使用者仅仅当做一些没有任何社会需要、没有七情六欲的机械的人,当做抽象的社会代表。至于交际过程参与者的个人特点,包括说话人的身份、社会地位、所处的时间条件、交际意图则完全被排斥在研究之外。事实证明,上述因素在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抛开它们不谈,在研究运用语言单位时就会遇到许多解释不了的问题。因此一些学者提出应从语言研究转向言语研究,认为应该结合交际参与者、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来考察言语行为。可以说,原有语言观内部的矛盾为语用学跻身于语言学领域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其三,在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提出符号学理论后,另一位哲学家莫里斯提出了符号学三分说: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他把句法学解释为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

的关系”,而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从此,“语用学”这一术语就被哲学家、语言学家所共同采用。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对语用学的研究范围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有人认为语用学就是研究词、短语在上下文中和特定说话场合的含义的科学;有人则认为语法、语义研究不了的内容都属于语用学;更有人给语用学下了“新定义”,即“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这一表述虽不够精练,但倒也大致解决了语用学究竟是做什么的问题。

语用学始终关注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言语交际行为的结构。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言语交际行为的结构包括说话人、受话人、交际环境、双方背景知识等因素,其中前两者是结构的核心。

说话人是语用学研究的首要因素。语用学要研究作为言语行为主体的说话人与述谓主体、信源主体的关系,从而使话语内容获得明确的针对性和定位性;要研究说话人如何通过语义和句法实现自己的意图;要通过对说话人的意向、情态评价的挖掘弄清话语的目的性和情态性。

受话人也是言语行为中必不可少的结构要素,它普遍存在于言语行为之中,只是显现的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地说,说话人是在受话人无形的压力下组织言语活动的,在这个过程中说话人要考虑受话人的身份、话语角色的协调,如上下级之间、父子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进行交际时要选择适当的语言,不能有悖于自己的身份;要考虑受话人的信息量,同样一句话Мама-женщина(妈妈是女人)对成年人讲显然是多余的、不必要的信息,而对初学说话的儿童而言则是一个有用的新信息;要考虑话语的透明度,即希望对方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事情的真相;另外还要考虑话语的生动性、效益性,即在什么样的场合下选择哪

收稿日期:2002-06-01作者简介:吴 哲(1972-),女,安徽临泉人。199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获硕

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讲师,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06HeilongjiangResearchesonHigherEducation              No.52002

解释的语言现象。它不是研究孤立的脱离语境的句子,而是研究实际运用中的活的语言。它不仅要考虑语法手段,还要考虑语义、语调、修辞、伴随语言(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态动作)以及交际环境等因素,因而它的研究是具体的、多层次的。

总的来说,语用学的研究是以解决言语交际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人们进行有效的交际行为为目的的。语言是交际工具,只有在交际过程中才能发现它的真实存在。那么,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应用语用学理论无疑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长期以来,外语学习者乃至外语教学者的认识中始终存在一个误区,即外语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单词和语法知识的过程,这种认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外语时只会死记硬背,学得辛苦却往往效果不佳,即便能在书面测试中获得高分,其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常常不尽如人意,错用、误用者比比皆是。事实上,我们学习一门外语的根本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它,更重要的是为了应用它,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外语知识,又要有外语熟巧,即正确、得体、恰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外语熟巧必须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在反复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在语境中才能获得。应用语用学原理,可以解决外语教学中如何理解和使用所学语言的问题,即如何理解说话人的语用含义,如何用合适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它还有助于解决因社会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用失误问题,对于把教育的注意力引向语言的使用方面、注意培养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语用学理论将会有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华 邵.说话人与受话人:从语用角度分析言语行为[A].华邵论文选[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倪 波,顾柏林.俄语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孙夏南.交际语法的重要课题———句子语义内容内隐性初探[J].中国俄语教学,1995,(4).

〔4〕张绍杰,杨 忠.语用学的形成、确立与发展[J].外语学刊,1990,(4).

〔5〕刘光准.言语交际的交际意图和紧缩现象[J].外语学刊,1989,(3).

〔6〕倪 波.论行事行为与行事词语[J].中国俄语教学,1988,(5).

〔7〕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些有效手段才能使话语生动、影响受话人的思想感情,达到预期效果。

(二)言语交际行为的类型。传统的语言研究往往只注重根据语义、语法结构来划分句子类型,而语用学则研究如何根据话语的意向来为话语分类。从语用的角度看言语交际行为可以分为三类:

1.非信息言语行为,即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传达信息,而是用于调节交际、引起对方注意、启动或结束谈话的言语行为。如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应酬话语Всеговамдоброго(祝您一切都好)!Счастливогопути(一路顺风)!等及表达感情的表情用语Чёртстобой(见鬼去吧)!Божемой(上帝啊)等。

2.信息言语行为,即言语行为的目的是传达一定的信息。这种言语行为用来陈述、复现某事件、行为,或用来表示祈使、命令,如:Вчерабратприехалкомне(昨天哥哥到我这儿来了)。Передайтезапискудиректору(请把便条转交给校长)等。信息言语行为在言语交际行为中占有很大比重。

3.施事行为,又叫做行事行为,指词语与行为完全相符,即说话人说话的本身就等于在做事的言语行为。这种言语行为的有效条件是说话人要有相应的身份,而且动词的词义受一定的限制,多表示通告、宣告、承认、允诺、请求、命令等意义。如:Прошунекурить(请不要吸烟)。Яутверждаю,чтотакделатьнельзя(我肯定,这样做是不行的)。

(三)言语交际情景中的会话含意。从语用学的观点看,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而是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如请求、命令、感谢、道歉、肯定等。同时,研究某一行为时,关注的重点不是表达的形式,而是表达的内容、目的。如:Вынемоглибыпередатьмнекнигу(您能把书递给我吗)?此句形式上是疑问句,但其实际意义是用于请求。再如:

———Завтравыбудетесвободны(明天您有空吗)?———Будусвободентолькопослезавтра(我后天才有空)。

对话中的答句看起来是一个一般的陈述句,但实际上除了其字面意义之外还隐含着另一层含义,即Завтранебудусвободен(明天我没空)。这层意思仅从我们所习惯的句子形式结构的切分、词的搭配关系等角度来分析是无法得出的。因而语用学把话语本意之外的各种含意、用意全都纳入了其研究范围。这里的“本意”即通过词语手段直接表达出来的用意,而本意之外的各种含义即是隐蔽的、推导出来的间接言语用意,是语用学讨论最多的问题。

由上可见,语用学解释了很多用传统的语法分析难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