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康复功能的运作模式研究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康复 运作模式
康复医学的发展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提高生存质量的希望,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在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中已经达成广泛共识。在我国目前人口多,医生少,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社区康复无疑是最佳的一种方式。因此,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康复功能,建立完善的社区康复运作模式十分必要。
本文探讨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康复功能的运作模式,并对社区康复进行实践和对策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者“六位一体”的功能,其中康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康复的发展和完善符合现代社区医疗发展方向和医学教育发展需要,在我国目前人口多,医生少,需要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社区康复无疑是最佳的一种方式。
整合社区资源,推广社区康复工作,形成整合的社区康复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将残疾人的社区康复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扎实落实包括社区康复在内的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功能,要基于社区将其融为一体。因此,整合的社区康复模式是指将残疾人社区康复中的各项服务内容整合到社区建设的各个项目之中,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该模式既符合卫生事业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要求,又符合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具有更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资料表明,我国社区康复目前已形成了大发展的趋势,而这大发展的特色将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开拓社区康复的新局面[1]。
建立“医学-心理-社会”社区康复模式,构建社区康复网络
现代医学区别于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医学与心理学、社会工作的有机融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的视角进行有效整合,在技术上多方面提供弱能人士在日常生活、工作、社交、休闲、治疗、护理、心理及人际支持、政策关怀等诸多方面支持。建立起“医学-心理-社会”社区康复模式。
借鉴香港社区复康网络,采用高校培养、机构培训、义工加盟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建立社区康复支援网络。其服务目标是帮助慢性病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及自助互助能力,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争取平等机会,促进社会融合[2]。
推行自我管理模式
自我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患者教育中心于1993年提出的一个患者教育课程。课程的目标是让患者学习如何积极正面地面对长期健康问题,并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与医务人员合作。2005年,自我管理在国际会议上被定义为“任何有长期健康问题的人士可以通过自我管理制定目标或方针去面对及处理因健康导致的处境并与它共存”。
实行分类康复服务,拓宽康复服务对象
有统计称,近90%的脑卒中患者患病后无职业或者离退在家[3],脑卒中的病后康复必将成为肢残康复指导中心调整后的主攻方向。同时有资料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社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康复的推广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病患者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实行分类康复服务,针对脑卒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科及精神疾患等开展信息化管理,健全康复管理网络和技术指导,实现预防、治疗、康复、回归社会的一体化管理。推动康复服务对象的扩展,在制定具体政策以及实施过程中,将目标人群的范围拓宽,在重点服务残障群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涵盖了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把他们的康复需求与服务纳入社区康复的总体规划中,对潜在的服务对象提供预防性服务。
规范双向转诊制度,提高转介服务质量
双向转诊制度是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的转诊。在康复过程中,康复对象需求的多样性,康复诊断的复杂性及康复对象参与社会生活的全面性,决定了康复目标的实现需要社区内外多部门和多专业的横向及纵向转介。据资料显示急、危重及抢救患者社区上转率为100%,而术后或恢复期下转社区继续治疗的患者只占5%[5]。因此在我国,慢性病患病率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促使双向转诊制度的加强尤为必要,所以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要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灵活拟订康复计划和目标,承担各类病伤残人的康复治疗训练
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改善社区卫生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社区康复治疗方案,灵活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和目标。社区康复治疗方法要注重康复实用技术,注重技术的普及化、简化,在家庭许可范围内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不需要很复杂的康复器械,利用家庭中可获得的装备进行改造后完成基本的康复训练。创立适合社区应用的实用的社区康复治疗方案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符合我国的国情[6]。
加大康复知识培训及康复技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开展康复医学的教学和培训,与医学院校联合(定向)培养康复技术实用型人才,以补充康复技术专业人才的不足。同时为全科医师开展康复医学和社区康复知识培训,明确全科医师在社区康复中的职责范围。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已明确要求熟悉社区康复的概念和要素、工作任务、组织结构、社区康复与机构康复的关系,熟悉社区康复的模式,工作程序与制度,社区康复工作与人员的培训。
讨 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的国策,我们都要积极开发这一机遇,积极研究和探讨
社区康复的运作模式,有效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已有的优势,推动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构建和谐的社区康复环境,社区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群众自发的集体健身运动和日益重视的残疾人合法权益等,这些都是康复医学发展最强有力的动力,也预示康复医学发展的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社区康复与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全科医学,2002,5(5):337-339.
2 王榮丽,谢斌,王宁华.香港社区康复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9):897-898.
3 田然,陈立典,陶静.福州市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现状调查分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6):46-48.
4 励建安.康复医学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4):1-3.
5 俞晓利.双向转诊“梗阻”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2010,14(3):52-53.
6 于健君,胡永善.从上海市社区康复的经验谈社区层面康复治疗服务模式的建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72-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