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程热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第一章 基 本 概 念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也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又称控制体积,简称控制体,其界面称为控制界面。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 单元系:由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单元系。

多元系:由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 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均匀分布的为均匀系。 非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非均匀分布,称非均匀系。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物理实质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宏观反映。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如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系统中工质的压力即为相对压力。

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

强度性参数: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如温度、压力等。在热力过程中,强度性参数起着推动力作用,称为广义力或势。

广延性参数:整个系统的某广延性参数值等于系统中各单元体该广延性参数值之和,如系统的容积、

1

内能、焓、熵等。在热力过程中,广延性参数的变化起着类似力学中位移的作用,称为广义位移。 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内部被破坏了的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内部的状态都非常接*衡状态,整个过程可看作是由一系列非常接*衡态的状态所组成,并称之为准静态过程。

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膨胀功:由于系统容积发生变化(增大或缩小)而通过界面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称为膨胀功,也称容积功。

热量:通过热力系边界所传递的除功之外的能量。

热力循环: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最后又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简称循环。

2.常用公式

状态参数:

21dxx2x1

dx0

状态参数是状态的函数,对应一定的状态,状态参数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值,工质在热力过程中发生

状态变化时,由初状态经过不同路径,最后到达终点,其参数的变化值,仅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 温 度 :

mw2BT 1.2式中

mw2—分子平移运动的动能,其中m是一个分子的质量,w是分子平移运动的均2方根速度;

B—比例常数; T—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2.T273t

压 力 :

2mw22nBT 1.pn323式中 P—单位面积上的绝对压力;

n—分子浓度,即单位容积内含有气体的分子数n分子总数。

2.pN,其中N为容积V包含的气体VF f2

式中

F—整个容器壁受到的力,单位为牛(N);

f—容器壁的总面积(m2)。

(P>B) (P3.pBpg

pBH

式中 B—当地大气压力

比容:

1.vPg—高于当地大气压力时的相对压力,称表压力; H —低于当地大气压力时的相对压力,称为真空值。

V m

m3/kg V—工质的容积 m—工质的质量

式中

2.v1 式中

热力循环:

qw 或u0,du0

—工质的密度 kg/m3

v—工质的比容 m3/kg

循环热效率: t式中

w0q1q2q12 q1q1q1q1—工质从热源吸热; q2—工质向冷源放热; w0—循环所作的净功。

制冷系数: 1q2q2 w0q1q2式中

q1—工质向热源放出热量;

q2—工质从冷源吸取热量;

w0—循环所作的净功。

供热系数: 2q1q1 w0q1q2式中

q1—工质向热源放出热量

q2—工质从冷源吸取热量

w0—循环所作的净功

3

3.重要图表

图1-1 热力系统 图1-2边界可变形系统 图1-3开口系统 图1-4 孤立系统 图1-5 U形压力计测压 图1-6 各压力间的关系 4

图1-14 任意循环在 pv图上的表示 (a)正循环 ; (b)逆循环

第二章 气体的热力性质

1.基本概念

理想气体:气体分子是由一些弹性的、忽略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不占有体积的质

点所构成。

比热: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1K(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比热。 定容比热:在定容情况下,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变化1K(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

物体的定容比热。

定压比热:在定压情况下,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变化1K(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

物体的定压比热。

定压质量比热:在定压过程中,单位质量的物体,当其温度变化1K(1℃)时,物体和外界交换

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压质量比热。

定压容积比热:在定压过程中,单位容积的物体,当其温度变化1K(1℃)时,物体和外界交换

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压容积比热。

定压摩尔比热:在定压过程中,单位摩尔的物体,当其温度变化1K(1℃)时,物体和外界交换

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压摩尔比热。

定容质量比热:在定容过程中,单位质量的物体,当其温度变化1K(1℃)时,物体和外界交换

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容质量比热。

定容容积比热:在定容过程中,单位容积的物体,当其温度变化1K(1℃)时,物体和外界交换

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容容积比热。

定容摩尔比热:在定容过程中,单位摩尔的物体,当其温度变化1K(1℃)时,物体和外界交换

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定容摩尔比热。

混合气体的分压力:维持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容积不变时,各组成气体所具有的压力。 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P等于各组成气体分压力Pi之和。

混合气体的分容积:维持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不变时,各组成气体所具有的容积。 阿密盖特分容积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容积V等于各组成气体分容积Vi之和。

混合气体的质量成分:混合气体中某组元气体的质量与混合气体总质量的比值称为混合气体的质

5

量成分。

混合气体的容积成分:混合气体中某组元气体的容积与混合气体总容积的比值称为混合气体的容

积成分。

混合气体的摩尔成分:混合气体中某组元气体的摩尔数与混合气体总摩尔数的比值称为混合气体

的摩尔成分。

对比参数:各状态参数与临界状态的同名参数的比值。

对比态定律:对于满足同一对比态方程式的各种气体,对比参数pr、Tr和vr中若有两个相等,

则第三个对比参数就一定相等,物质也就处于对应状态中。

2.常用公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pvRT

式中

p—绝对压力

Pa m3/kg K

v—比容

T—热力学温度

适用于1千克理想气体。 2.pVmRT

式中

V—质量为mkg气体所占的容积

适用于m千克理想气体。 3.pVMR0T

T 式中

VM=Mv—气体的摩尔容积,m3/kmol; R0=MR—通用气体常数, J/kmol·K

适用于1千摩尔理想气体。 4.pVnR0T

式中

V—nKmol气体所占有的容积,m3; n—气体的摩尔数,nm,kmol M适用于n千摩尔理想气体。

5.通用气体常数:R0

R08314

J/Kmol·K

R0与气体性质、状态均无关。 6.气体常数:R

R08314 J/kg·K MMR与状态无关,仅决定于气体性质。 R 6

7.比热:

p1v1p2v2 T1T2q1.比热定义式:cdT表明单位物量的物体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其值不仅取决于物质性质,还

与气体热力的过程和所处状态有关。

2.质量比热、容积比热和摩尔比热的换算关系:c'式中 c—质量比热,kJ/Kg·k

Mcc0 22.4c'—容积比热,kJ/m3·k

Mc—摩尔比热,kJ/Kmol·k

3.定容比热:cvqvdTduvu dTTv表明单位物量的气体在定容情况下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定压比热:cpdh

dTdT表明单位物量的气体在定压情况下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qp5.梅耶公式:

cpcvR c'pc'v0R

McpMcvMRR0

6.比热比: cpcvc'pc'vMcpMcv

cvR 1nR 1 cpn道尔顿分压定律: pp1p2p3pnpi

i1T,V阿密盖特分容积定律: VV1V2V3VnVi i1T,P 质量成分:

ginmi mi

g1g2LLgngi1n1

7

容积成分: riVi Vnrr1r2Lrnri1

i1摩尔成分: xi

ni n xx1x2LLxn

xi1ni1

容积成分与摩尔成分关系: 质量成分与容积成分:

rinixi ngiminiMiMMxiirii mnMMM

giri

MiRririi MRim折合分子量: Mn MnMii1nin1xiMiriMi

i1i1nngg1g2LLnM1M2Mn1 ngii1MiRnR0折合气体常数:R0MmRniR0i0nmmii1nR0MimgiRi

i1nR0R01rnr1r2Mr1M1r2M2LLrnMnLLR1R2Rn1rii1Rin

分压力的确定 piViprip VRMpigiggpgigpgiigp

iMiR混合气体的比热容:cg1c1+g2c2+LLgncngci1nii

混合气体的容积比热容:c'r1c'+r12c'2+LLrnc'nrc'

iii1n 8

混合气体的摩尔比热容:McMgcxMc

iiiiii1i1nn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 UUi1ni 或 Umiui

i1nHHi 或 Hmihi

i1i1nn SSi1ni 或 Smisi

i1n范德瓦尔(Van der Waals)方程

p对于1kmol实际气体

pavbRT 2vaVbR0T 2MVM压缩因子:

z

对比参数: Trvpv vidRTTpv, pr, vr Tcpcvc3.重要图表

常用气体在理想状态下的定压摩尔比热与温度的关系

Mcpaoa1Ta2T2a3T3(kJ/(kmolgk))

气体 空气 氢 氧 氮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分子式 H O2 N2 CO CO2

a0 28.106 28.10 25.177 28.907 28.260 22.257 a1103 a2106 a3109温度范围 (K) 273~1800 273~1800 273~1800 273~1800 273~1800 273~1800 最大误差 % 0.72 1.01 1.19 0.59 0.89 0.647 1.9665 -1.9159 15.2022 -1.5713 1.6751 59.8084 9

4.8023 -4.0038 -5.0618 8.0805 5.3717 -35.0100 -1.9661 -0.8704 1.3117 -28.7256 -2.2219 7.4693 水蒸气 乙烯 丙烯 甲烷 乙烷 丙烷 H2O C2H2 C3H4 CH4 C2H6 C3H8 32.238 4.1261 3.7457 19.887 5.413 -4.233 1.9234 155.0213 234.0107 50.2416 178.0872 306.264 10.5549 -81.5455 -115.1278 12.6860 -69.3749 -158.6316 -3.5952 16.9755 21.7353 -11.0113 8.7147 32.1455 273~1800 298~1500 298~1500 273~1500 298~1500 298~1500 0.53 0.30 0.44 1.33 0.70 0.28 几种气体在理想气体状态下的平均定压质量比热容

t(℃)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密度ρ(kg/m3)

O2 0.915 0.923 0.935 0.950 0.965 0.979 0.993 1.005 1.016 1.026 1.035 1.043 1.051 1.058 1.065 1.071 1.077 1.083 1.089 1.094 1.099 1.104 1.109 1.114 1.118 1.123 1.4286 N2 1.039 1.040 1.043 1.049 1.057 1.066 1.076 1.087 1.097 1.108 1.118 1.127 1.136 1.145 1.153 1.160 1.167 1.174 1.180 1.186 1.191 1.197 1.201 1.206 1.210 1.214 1.2505 H2 14.195 14.353 14.421 14.446 14.477 14.509 14.542 14.587 14.641 14.706 14.776 14.853 14.934 15.023 15.113 15.202 15.294 15.383 15.472 15.561 15.649 15.736 15.819 15.902 15.983 16.064 0.08999 CO 1.040 1.042 1.046 1.054 1.063 1.075 1.086 1.098 1.109 1.120 1.130 1.140 1.149 1.158 1.166 1.173 1.180 1.187 1.192 1.198 1.203 1.208 1.213 1.218 1.222 1.226 1.2505 空气 1.004 1.006 1.012 1.019 1.028 1.039 1.050 1.061 1.071 1.081 1.091 1.100 1.108 1.117 1.124 1.131 1.138 1.144 1.150 1.156 1.161 1.166 1.171 1.176 1.180 1.182 1.2932 CO2 0.815 0.866 0.910 0.949 0.983 1.013 1.040 1.064 1.085 1.104 1.122 1.138 1.153 1.166 1.178 1.189 1.200 1.209 1.218 1.226 1.233 1.241 1.247 1.253 1.259 1.264 1.9648 H2O 1.859 1.873 1.894 1.919 1.948 1.978 2.009 2.042 2.075 2.110 2.144 2.177 2.211 2.243 2.274 2.305 2.335 2.363 2.391 2.417 2.442 2.466 2.489 2.512 2.533 2.554 0.8042 几种气体的临界参数和范德瓦尔常数

物质名称 Tc (K) pc (MPa) 10

a103 (MPa.m6/kmol2) b103 (m3/kmol)

He H2 N2 O2 CO2 NH3 H2O CH4 CO 5.3 33.3 126.2 154.8 304.2 405.5 647.3 190.7 133.0 0.22901 1.29702 3.39456 5.07663 7.38696 11.29830 22.12970 4.64091 3.49589 几种气体的临界压缩因子

3.5767 24.9304 136.8115 137.6429 365.2920 424.3812 552.1069 228.5001 147.5479 24.05 26.68 38.63 31.68 42.78 37.30 30.39 42.69 39.53 物质 He 0.300 H2 0.304 N2 0.297 O2 0.292 CO2 0.274 NH3 0.238 H2O 0.230 CO 0.294 CH4 0.290 zc

图2-5 通用压缩因子图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而其总量保持恒定,这一自然界普遍规律称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把这一定律应用于伴有热现象的能量和转移过程,即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任何能量而能连续不断作功的循环发动机,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热力学能:热力系处于宏观静止状态时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外储存能:也是系统储存能的一部分,取决于系统工质与外力场的相互作用(如重力位能)及以外界为参考坐标的系统宏观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宏观动能)。这两种能量统称为外储存能。 轴功:系统通过机械轴与外界传递的机械功称为轴功。

流动功(或推动功):当工质在流进和流出控制体界面时,后面的流体推开前面的流体而前进,这样后面的流体对前面的流体必须作推动功。因此,流动功是为维持流体通过控制体界面而传递的机械功,它是维持流体正常流动所必须传递的能量。

11

焓:流动工质向流动前方传递的总能量中取决于热力状态的那部分能量。对于流动工质,焓=内能+流动功,即焓具有能量意义;对于不流动工质,焓只是一个复合状态参数。

稳态稳流工况:工质以恒定的流量连续不断地进出系统,系统内部及界面上各点工质的状态参数和宏观运动参数都保持一定,不随时间变化,称稳态稳流工况。 技术功:在热力过程中可被直接利用来作功的能量,称为技术功。 动力机:动力机是利用工质在机器中膨胀获得机械功的设备。 压气机:消耗轴功使气体压缩以升高其压力的设备称为压气机。

节流:流体在管道内流动,遇到突然变窄的断面,由于存在阻力使流体压力降低的现象。

2.常用公式

外储存能:

1.

宏观动能:

Ek2.

12mc 2重力位能:

Epmgz

式中

系统总储存能:

1.EUEkEp

g—重力加速度。

12mcmgz 212.euc2gz

2或EU3.EU 或

eu(没有宏观运动,并且高度为零)

热力学能变化:

1.ducvdT,ucvdT

12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 2.ucv(T2T1)

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用定值比热计算) 3.ucvdtcvdtcvdtcvmt100t2t2t1t20t2cvmt10t1

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用平均比热计算) 4.把

cvfT的经验公式代入ucvdT积分。

12适用于理想气体一切过程或者实际气体定容过程(用真实比热公式计算) 5.UU1U2UnUimiui

i1i1nn 12

由理想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等于各组成气体热力学能之和,各组成气体热力学能又可表示为单位质量热力学能与其质量的乘积。

6.uqpdv

12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7.uq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定容过程

21 8.updv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绝热过程。

9.U0

适用于闭口系统任何工质绝热、对外不作功的热力过程等热力学能或理想气体定温过程。

10.UQW

适用于mkg质量工质,开口、闭口,任何工质,可逆、不可逆过程。 11.uqw

适用于1kg质量工质,开口、闭口,任何工质,可逆、不可逆过程 12.duqpdv

适用于微元,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13.uhpv

热力学能的变化等于焓的变化与流动功的差值。 焓的变化:

1.HUpV 适用于m千克工质 2.hupv

适用于1千克工质

3.huRTfT 适用于理想气体

4.dhcpdT,hcpdT

12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一切热力过程或者实际气体的定压过程 5.hcp(T2T1)

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一切热力过程或者实际气体的定压过程,用定值比热计算 6.hcpdtcpdtcpdtcpmt100t2t2t1t20t2cpmt10t1

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一切热力过程或者实际气体的定压过程用平均比热计算

7.把

cpfT的经验公式代入hcpdT积分。

1213

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一切热力过程或者实际气体的定压过程,用真实比热公式计算 8.HH1H2HnHimihi

i1i1nn 由理想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焓等于各组成气体焓之和,各组成气体焓又可表示为单位质量焓与其质量的乘积。

9.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

2Qh2C2gz2m2h1C12gz1m1WSdECV

1212

适用于任何工质,任何热力过程。

10.dhq12dcgdzws 2 适用于任何工质,稳态稳流热力过程

11.dhqws

适用于任何工质稳态稳流过程,忽略工质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12.hqvdp

12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稳态稳流过程,忽略工质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13.hvdp

12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稳态稳流绝热过程,忽略工质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14.hq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稳态稳流定压过程,忽略工质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15.h0

适用于任何工质等焓或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熵的变化:

1.s2qT

1 适用于任何气体,可逆过程。 2.ssfsg

sf为熵流,其值可正、可负或为零;sg为熵产,其值恒大于或等于零。 3.scvlnT2(理想气体、可逆定容过程) T1T2(理想气体、可逆定压过程) T1

4.scpln

5.sRlnv2pRln1(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 v1p2 6.s0(定熵过程)

14

scvln

cplnT2vRln2T1v1

T2pRln2T1p1v2pcvln2v1p1cpln 适用于理想气体、任何过程 功量:

膨胀功(容积功): 1.wpdv

或wpdv

12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2.w0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定容过程 3.wpv2v1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定压过程 4.wRTlnv2 v1 适用于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 5.wqu

适用于任何系统,任何工质,任何过程。 6.wq

适用于理想气体定温过程。 7.wu

适用于任何气体绝热过程。 8.wCvdT

12 适用于理想气体、绝热过程 9.

wu1p1v1p2v2k11RT1T2 k1k1RT1p2k1k1p1适用于理想气体、可逆绝热过程 10.

15

1p1v1p2v2n11RT1T2 n1n1RT1p2n1n1n1p1w 适用于理想气体、可逆多变过程 流动功:

wfp2v2p1v1

推动1kg工质进、出控制体所必须的功。 技术功:

1.wt12cgzws 212dcgdzws 2 热力过程中可被直接利用来作功的能量,统称为技术功。 2.wt 适用于稳态稳流、微元热力过程 3.wtwp1v1p2v2

技术功等于膨胀功与流动功的代数和。 4.wtvdp

适用于稳态稳流、微元可逆热力过程 5.wtvdp

12 适用于稳态稳流、可逆过程 热量:

1.qTdS

适用于任何工质、微元可逆过程。 2.qTds

12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3.QUW

适用于mkg质量任何工质,开口、闭口,可逆、不可逆过程 4.quw

适用于1kg质量任何工质,开口、闭口,可逆、不可逆过程 5.qdupdv

适用于微元,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6.qupdv

12 16

适用于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121gZ2m2h1C12gZ1m1WSdECV 7Qh2C222 适用于任何工质,任何系统,任何过程。 8.

qdh12dc2gdzws

适用于微元稳态稳流过程 9.qhwt 适用于稳态稳流过程 10.qu

适用于任何工质定容过程 11.qcvT2T1 适用于理想气体定容过程。 12.qh

适用于任何工质定压过程 13.qcpT2T1 适用于理想气体、定压过程 14. q0

适用于任何工质、绝热过程 15. qnkn1cvT2T1n1 适用于理想气体、多变过程

3.重要图表

17

图3-1 轴功 图3-2 流动功 图3-3 闭口系统的能量转换 图3-7 技术功 图3-5 开口系统

18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1.基本概念

分析热力过程的一般步骤:1.依据热力过程特性建立过程方程式,p=f(v); 2.确定初、终状态的基本状态参数;

3.将过程线表示在p-v图及T—s图上,使过程直观,便于分析讨论。 4.计算过程中传递的热量和功量。

绝热过程: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情况下所进行的状态变化过程,即q0或q0称为绝热过程。 定熵过程: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情况下所进行的可逆热力过程,称为定熵过程。 多变过程:凡过程方程为pvn常数的过程,称为多变过程。 定容过程:定量工质容积保持不变时的热力过程称为定容过程。 定压过程:定量工质压力保持不变时的热力过程称为定压过程。 定温过程:定量工质温度保持不变时的热力过程称为定温过程。

单级活塞式压气机工作原理:吸气过程、压缩过程、排气过程,活塞每往返一次,完成以上三个过程。 活塞式压气机的容积效率:活塞式压气机的有效容积和活塞排量之比,称为容积效率。

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为了安置进、排气阀以及避免活塞与汽缸端盖间的碰撞,在汽缸端盖与活塞行程

终点间留有一定的余隙,称为余隙容积,简称余隙。

最佳增压比:使多级压缩中间冷却压气机耗功最小时,各级的增压比称为最佳增压比。

压气机的效率:在相同的初态及增压比条件下,可逆压缩过程中压气机所消耗的功与实际不可逆压缩过

程中压气机所消耗的功之比,称为压气机的效率。

热机循环:若循环的结果是工质将外界的热能在一定条件下连续不断地转变为机械能,则此循环称为热

机循环。

19

2.常用公式

气体主要热力过程的基本公式

过程 过程指数n 过程方程 定容过程 ∞ v=常数 定压过程 0 p=常数 定温过程 1 pv=常数 к定熵过程 к pv=常数  p1v1p2v2多变过程 n pv n =常数 n p1v1np2v2P、v、T关系 T2p2 T1p1T2v2 T1v1p1v1p2v2 T2v2T1v11 T2v2T1v1p2p1n1 p2p11 n1n ucv(T2T1)ucv(T2T1)u、h、S计算式 u0 ucv(T2T1)hcp(T2T1)h0 SRlnRlnp1p2v2v1 ucv(T2T1) hcp(T2T1) hcp(T2T1)T2vRln2T1v1 Tpcpln2Rln2T1p1Scvlncplnv2pcvln2v1p1hcp(T2T1)TScvln2 T1ScPlnT2 T1S0 膨胀功 2wpdv 1w=0 wp(v2v1)R(T2T1)wRTln RTlnv2v1 wu1(p1v1p2v2) 1p1p21R(T1T2)11RT1P211P11 (p1v1p2v2)n11R(T1T2)n1n1RT1P2n1n1P1w热量 2qcdT12 qu cv(T2T1)qhcp(T2T1) qTs wq0 nn1cv(T2T1) q(n1)Tds1比热容 cv cp  0 cnncv n1备注 表中比热容为定值比热容

多变指数n:

z级压气机,最佳级间升压比:

20

=z

pi+1 p13.重要图表

图4-1绝热过程p-v图 图4-2绝热过程T-s图 图4-3多变过程p-v图 图4-3多变过程T-s图 图4-6单级活塞式压气机 图4-7理论压气过程示功图 21

图4-8三种压缩过程p-v图和T-s图 图4-11为两级压气机工作过程图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二定律:

开尔文说法:只冷却一个热源而连续不断作功的循环发动机是造不成功的。 克劳修斯说法: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第二类永动机:从单一热源取得热量,并使之完全转变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循环发动机,称为

第二类永动机。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任何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只能沿着使孤立系统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定熵过程: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情况下所进行的可逆热力过程,称为定熵过程。

热机循环:若循环的结果是工质将外界的热能在一定条件下连续不断地转变为机械能,则此循环称为热

机循环。

制冷:对物体进行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维持这个低温称为制冷。 制冷机:从低温冷藏室吸取热量排向大气所用的机械称为制冷机。 热泵:将从低温热源吸取的热量传送至高温暖室所用的机械装置称为热泵。

22

理想热机:热机内发生的一切热力过程都是可逆过程,则该热机称为理想热机。

卡诺循环:在两个恒温热源间,由两个可逆定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的循环,称为卡诺循环。 卡诺定理:

1.所有工作于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可逆循环,其热效率都相等,与采用哪种工质无关。

2.在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不可逆循环,其热效率必小于可逆循环。

自由膨胀:气体向没有阻力空间的膨胀过程,称为自由膨胀过程。

2.常用公式

熵的定义式:

s2qT J/kg K

1工质熵变计算:

ss2s1,ds0

工质熵变是指工质从某一平衡状态变化到另一平衡状态熵的差值。因为熵是状态参数,两状态间的熵差对于任何过程,可逆还是不可逆都相等。 1.scvln

T2vRln2 T1v1理想气体、已知初、终态T、v值求ΔS。 2.scPlnT2PRln2 T1P1 理想气体已知初、终态T、P值求ΔS。 3.scPlnv2Pcvln2 v1P1 理想气体、已知初、终态P、v值求ΔS。 4.固体及液体的熵变计算:

dsTmcdT,smcln2 TT15.热源熵变:

sQ T克劳修斯不等式:

QTr0

任何循环的克劳修斯积分永远小于零,可逆过程时等于零。

ni1闭口系统熵方程:sisossysssur或sisosi

式中:ΔSsys——系统熵变;

ΔSsur——环境熵变;

23

ΔSI——某子系统熵变。

开口系统熵方程:

sisossysssurm2s2m1s1

式中:m2s2——工质流出系统的熵;

m1s1——工质流入系统的熵。

不可逆作功能力损失: WT0SISO 式中:T0——环境温度;

ΔSISO——孤立系统熵增。

3.重要图表

图5-4卡诺循环的p-v图和T-s图 图5-4 逆卡诺循环的p-v图和T-s图

24

图5-7 任意可逆循环 图5-7 熵变、熵流与熵产

第六章 热力学微分关系式

1.基本概念

自由能:F =U-TS,F称为自由能,或称亥姆霍兹(Helmholtz)函数。 自由焓:令G = H-TS,G称为自由焓,或称吉布斯(Gibbs)函数。

2.重要公式

热力学能的基本关系式:

QdUWdUpdV

dUTdSpdV

焓的基本关系式:

dHdUpdVVdp dHTdSVdp

自由能基本关系式:

dFSdTpdV

自由焓的基本关系式:

dGSdTVdP

麦克斯韦关系式:

(

TVSVTpSp)s()v ()s()p ()T()v ()T()p

VTpSpTVS25

热系数:

1p()vpT1v()p

vT1v()Tvp式中

——压力温度系数;

(pT)v——物质在定容下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 ——容积膨胀系数,或称热膨胀系数;

(vT)p——物质在定压下比体积随温度的变化率;

——定温压缩系数,或简称压缩系数;

(vp)T——物质在定温下比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表示物质在定温条件下受压后的压缩性。个偏导数为负值,加负号后,仍为正值。

熵方程:

dscvTdT(pT)vdv dscpTdT(vT)pdp dscvT(TcpTp)vdpT(v)pdv

焓方程:

dhcpdT[vT(vT)p]dp 热力学能的微分方程式:

uuT2v2p21TcvdTv[T(11T)vp]dv 热量的微分方程式:

qTdscpvdTT(T)vdv

qTdscTT(vpdT)pdp上述两式适用于任意物质的任何可逆过程。

比热容与状态方程式的关系:

26

1cp2v1cv2p)T(2)p ()T(2)v (TpTTvT(cp2cp1)TT比定压热容与比定容热容的关系:

p2p12v(2)pdp TcpcvT(cpcv克拉贝龙方程:

v2p)p()T TvTv2

dpsh()h() ()()dTsT(vv)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

1dpsd(lnps)r2

psdTsdTsRTs

第七章 水蒸气

1.基本概念

未饱和水: 水温低于饱和温度的水称为未饱和水(也称过冷水).

饱和水: 当水温达到压力P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s时,水将开始沸腾,这时的水称为饱和水。 湿饱和蒸汽:把预热到ts的饱和水继续加热,饱和水开始沸腾,在定温下产生蒸汽而形成饱和液体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称为湿饱和蒸汽,简称湿蒸汽。

干饱和蒸汽:湿蒸汽的体积随着蒸汽的不断产生而逐渐加大,直至水全部变为蒸汽,这时的蒸汽称为干饱和蒸汽(即不含饱和水的饱和蒸汽)。

2.常用公式

干度:

干度x湿蒸汽的参数:

湿蒸汽中含干蒸汽的质量

湿蒸汽的总质量vxxv(1x)vvx(vv) vxxv(当p不太大,x不太小时) hxxh(1x)hhx(hh)hxr

27

sxxs(1x)ssx(ss)sxr Tsuxhxpvx

过热蒸汽的焓:

hhcpm(tts)

其中cpm(tts)是过热热量,t为过热蒸汽的温度,cpm为过热蒸汽由t到ts的平均比定压热容。

过热蒸汽的热力学能:

过热蒸汽的熵:

水蒸气定压过程:

水蒸气定容过程:

水蒸气定温过程:

水蒸气绝热过程:

uhpv

TssrdTrTTTcpscpmln

ssTTsTsqhh2h1 uh2h1p(v2v1)

wqu或wp(v2v1)

wptpvdp0

TssrTcdTrTpTsTcpmln

sTssTswvvpdv0

qu

uh2h1v(p2p1)

wp2tpvdpv(p11p2)

qT(s2s1)

wqu wtqh

uh2h1(p2v2p1v1)

q0

wu

wth

28

uh2h1(p2v2p1v1)

3.重要图表

7-1 凝固时体积膨胀的物质的p-t图 图7-2 凝固时体积缩小的物质的p-t图 图7-4 水蒸气定压发生过程示意图 图7-5 水蒸气的p-v图 图7-6 水蒸气的T-s图 29

图7-7 水蒸气的T-s图 图7-8 水蒸气的h-s图 图7-9 水蒸气的定压过程 图7-10 水蒸气的定容过程 图7-11 水蒸气的定温过程 图7-12 水蒸气的定熵过程 30

图7-13 水蒸气的不可逆绝热过程 图7-14 例7-3 第八章 湿空气

1.基本概念

湿空气:干空气和水蒸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 饱和空气:干空气和饱和水蒸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 未饱和空气:干空气和过热水蒸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 绝对湿度: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气质量。

饱和绝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达到最大值,称为饱和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湿空气的绝对湿度v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饱和绝对湿度s的比值 含湿量(比湿度):在含有1kg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混有的水蒸气质量 饱和度:湿空气的含湿量d与同温下饱和空气的含湿量ds的比值

湿空气的比体积:在一定温度T和总压力p下,1kg干空气和0.001d水蒸气所占有的体积湿空气的焓: 1kg干空气的焓和0.001dkg水蒸气的焓的总和

2.常用公式

湿空气的总压力p:ppapv 湿空气的平均分子量:

MraMarvMvpapBpvp MavMvMavMvBBBBppMav(MaMv)28.97(28.9718.02)vBB湿空气的气体常数:

31

R83148314287 pvpvM28.9710.9510.378BB

绝对湿度:

vmvpv VRvT饱和绝对湿度s: sps RvT相对湿度: v s相对湿度反映了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接近饱和的程度。在某温度t下,值小,表示空气干燥,具有较大的吸湿能力;

值大,表示空气潮湿,吸湿能力小。当0时为干空气,1时则为饱和空

气。未饱和空气的相对湿度在0到1之间(01)。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

vpv spsmvv maa含湿量(或称比湿度) d: dd622ps(g/kg(a)

BpspvBpvBpsd 饱和度D: D pds622BpvsBps622饱和度D略小于相对湿度,即D≤,如ppvpps,则D。 湿空气比体积: vVva(m3/kg(a)) maRgTRVa(1v0.001d) mapRa v vRagT(10.001606d) m3/kg(a) p湿空气的焓:hha0.001dhv (kJ/kg(a))

h1.01t0.001d(25011.85t)(kJ/kg(a))

32

3.重要图表

干空气的组成表

成分 分子量 容积成分(摩尔成分) 组成气体的部分分子量 O2 N2 32.000 0.2095 0.7809 0.0093 6.704 21.878 0.371 28.016 39.944 44.01 Ar CO2

0.0003 1.0000.013 28.966 图8-3 干、湿球温度计 图8-4湿空气的h-d图 33

图8-5 hd图四个区域的特征 图8-6露点在hd图上的表示 图8-9 湿空气的加热

34

图8-10 湿空气的冷却 图8-12定温加湿过程 图8-11 湿空气的绝热加湿过程 图8-13 湿空气的混合过程 图8-14 冷却塔示意图

第九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35

1.基本概念

稳态稳流:稳态稳流是指开口系统内每一点的热力学和力学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流动,但在系统内不同点上,参数值可以不同。为了简化起见,可认为管道内垂直于轴向的任一截面上的各种参数都均匀一致,流体参数只沿管道轴向或流动方向发生变化。

定熵滞止参数:将具有一定速度的流体在定熵条件下扩压,使其流速降低为零,这时气体的参数称为定熵滞止参数。

减缩喷管:当进入喷管的气体是M < 1的亚音速气流时,这种沿着气体流动方向喷管截面积逐渐缩小的喷管称为渐缩喷管。

渐扩喷管:当进入喷管的气体是M > 1的超音速气流时,这种沿气流方向喷管截面积逐渐扩大的喷管称为渐扩喷管。

缩放喷管:如需要将M < 1的亚音速气流增大到M > 1的超音速气流,则喷管截面积应由df < 0逐渐转变为df > 0,即喷管截面积应由逐渐缩小转变为逐渐扩大,这种喷管称为渐缩渐扩喷管,或简称缩放喷管,也称拉伐尔(Laval)喷管。

节流:节流过程是指流体(液体、气体)在管道中流经阀门、孔板或多孔堵塞物等设备时,由于局部阻力,使流体压力降低的一种特殊流动过程。这些阀门、孔板或多孔堵塞物称为节流元件。若节流过程中流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称为绝热节流,常常简称为节流。在热力设备中,压力调节、流量调节或测量流量以及获得低温流体等领域经常利用节流过程,而且由于流体与节流元件换热极少,可以认为是绝热节流。

冷效应区:在转回曲线与温度纵轴围成的区域内所有等焓线上的点恒有j > 0,发生在这个区域内的绝热节流过程总是使流体温度降低,称为冷效应区。

热效应区:在转回曲线之外所有等焓线上的点,其j < 0,发生在这个区域的微分绝热节流总是使流体温度升高,即压力降低dp,温度增高dT,称为热效应区。

喷管效率:是指实际过程气体出口动能与定熵过程气体出口动能的比值。

2.常用公式

连续性方程:

m1m2......m常数f1c1f2c2fc ......常数v1v2v&&& ——各截面处的质量流量(kg/s)式中m; 1,m2,mf1,f2,f ——各截面处的截面积(m2); c1,c2,c ——各截面处的气流速度(m/s); v1,v2,v ——各截面处气体的比容的(m3/kg)。 对微元稳定流动过程,连续性方程可表示为

36

d(dmfc)0v

dcdfdv0cfv绝热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

c22c12h1h2 2对于微元绝热稳定流动过程,可写成

c2ddh 2定熵过程方程式:

pv常数

对于微元定熵过程有

dpdv0 pv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κ为常数(定比热容)的可逆绝热过程。对于变比热容的定熵过程,

κ应取过程范围内的平均值。

可压缩性流体音速的计算式:

p2pav vss理想气体的音速计算

apvRT

马赫数

Mc ac是给定状态的气体流速,a是该状态下的音速。根据马赫数的大小,可以把气流速度分为三档:当M<1,称为亚音速,当M=1,称为音速,当M>1,称为超音速。

气体流速变化与状态参数间的关系:

cdcvdp

在管道内作定熵流动时,dc与dp的符号相反;即气流速度增加(dc0),必导致气体的压力下降这就是喷管中的气体流动特性;而气体速度下降(dc0),将导致气体的压力升高(dp0),(dp0),

这是扩压管中的气体流动特性。

管道截面变化的规律:

37

dfdc(M21) fc理想气体的当地音速:

acRTc 3.重要图表 图9-1 喷管中个参数沿轴向变化的示意图 图9-2 定熵滞止过程 图9-3 质量流量随压力比的变化 图9-4 水蒸气h-s图上的定熵过程 38

图9-6 渐缩喷管中的变工况流动 图9-7 渐缩渐扩喷管中的变工况流动 图9-9 蒸气引射器示意图 图9-8 定熵过程与实际的绝热过程 39

图9-10 绝热节流前后参数变化 图9-11 气体绝热节流过程 图9-13 焦耳-汤姆逊绝热节流试验装置 图9-12 水蒸气绝热节流过程 图9-14 绝热节流的T-p图

40

喷管和扩压管流速变化与截面变化的关系 表9-1

第十章 动力循环

1.基本概念

热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叫做热力原动机,简称热机。

动力循环:热机的工作循环称为动力循环。根据热机所用工质的不同,动力循环可分为蒸汽动力循环和燃气动力循环两大类。

奥托循环:定容加热理想循环是汽油机实际工作循环的理想化,又称为奥托循环。 狄塞尔(Diesel)循环:定压加热理想循环是柴油机实际工作循环的理想化。

燃气轮机:燃气轮机装置是一种以空气和燃气为工质、旋转式的热力发动机。燃气轮机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燃气轮机、压气机和燃烧室。

2.常用公式

朗肯循环的热效率:

t收获w0ws.tws.pq1q2=消耗q1q1q1(h1h3)(h2h3)h1h3

常水泵消耗轴功与汽轮机作功量相比甚小,可忽略不计,因此h3h3,于是可简化为

t二级回热循环热效率:

h1h2

h1h3t

0q1h1h61a1h6h81a1a2h8h2

h1h741

式中 h1、h2——汽轮机入口蒸气与乏汽的焓;

h6、h8——第一、第二次抽汽的焓;

h7、h9——第一、第二次抽汽压力下饱和水的焓; h3——乏汽压力下凝结水的焓。 再热循环热效率:

tq1q2h1h3h1'h6h2'h3 q1hhhh131'6

th1h6h1'h2'

h1h3h1'h6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

t,v1T1111 11111TT22v1vT12式中,

v1

称为压缩比,是个大于1的数,表示工质在燃烧前被压缩的程度。 v2

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

1 t.p111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

1 t,c11111燃气轮机的理想循环热效率:

t13.重要图表

1(1)

42

图10-1 朗肯循环 图10-2 平均吸热温度 图10-3 提高初压的T-s图 43

图10-4 提高初温的T-s图 图10-5 降低放热温度的T-s图 图10-6 极限回热循环 图10-7 抽汽回热循环 44

图10-8 再热循环 图10-9 背压式热电循环 45

图10-10 调节抽汽式热电循环 图10-11 四冲程汽油机定容加热循环图 图10-12 柴油机定压加热循环 46

图10-13 高速柴油机的混合加热循环 图10-14 燃气轮机装置理论循环(布雷顿循环) 图10-15 具有回热的燃气轮机循环及其装置 47

图10-16 两级压缩、膨胀、回热燃气轮机循环装置及其T-s图

第十一章 制 冷 循 环

1.基本概念

制冷:对物体进行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并维持这个低温称为。 空气压缩式制冷:将常温下较高压力的空气进行绝热膨胀,获得低温低压的空气。 蒸汽喷射制冷循环:用引射器代替压缩机来压缩制冷剂,以消耗蒸汽的热能作为补偿来实现制冷的目的。 蒸汽喷射制冷装置:由锅炉、引射器(或喷射器)、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和水泵等组成。吸收式制冷:利用制冷剂液体气化吸热实现制冷,它是直接利用热能驱动,以消耗热能为补偿将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环境中去。吸收式制冷采用的工质是两种沸点相差较大的物质组成的二元溶液,其中沸点低的物质为制冷剂,沸点高的物质为吸收剂。

热泵:是一种能源提升装置,以消耗一部分高位能(机械能、电能或高温热能等)为补偿,通过热力循环,把环境介质(水、空气、土壤)中贮存的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能量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能。 影响制冷系数的主要因素:降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即热源温度)和提高蒸发温度(冷源温度),都可使制冷系数增高。

2.常用公式

制冷系数: 1收获q2 消耗w0空气压缩式制冷系数

11T21T11p2p11

1或 1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T1

T2T11,c

T1

T3T13.重要图表

48

图11-1 空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图11-2空气回热压缩制冷循环 49

图11-3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图11-4 制冷剂1gp—h图 图11-5 制冷循环1gp—h图 图11-7蒸发温度对制冷系数的影响 图11-6 冷凝温度对制冷系数的影响 50

图11-11蒸汽喷射制冷循环 图11-12吸收式制冷循环 51

图11-13 热泵示意图 图11-14 使用相同制冷剂的两级串联制冷系统 52

图11-15 带有闪蒸室的两级压缩制冷系统 图11-16 单级压缩机对一冷藏室一冷冻室的系统图和T-s图 53

图11-17 林德-汉普森液化系统

第十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基本概念

系统:对具有化学反应的热力系统而言,此时的系统是指参与化学反应物质的总和,在化学热力学中也称为物系。

理论空气量:保证可燃成分完全燃烧所需的最小空气量。

的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或称空气过剩系数)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m与理论空气量m,用

符号α表示。

空气燃料比:燃烧或气化时空气量与燃料量的比值称为空气燃料比(或称空燃比),用AF表示。 燃料空气比:将燃料量与空气量的比值称为燃料空气比(或称燃空比),用FA表示。 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反应热效应:在反应过程中,系统不做有用功,生成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等时系统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热效应,或简称热效应。

标准反应热效应:当系统在标准状态下进行定温化学反应,或反应前后系统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温度均为298K,又不产生有用功,则此时的反应热称为标准反应热效应,又简称标准热效应。

热料的热值: 燃料在完全燃烧过程中所能释放出的热能称为燃料的热值,也称为的发热量或燃烧热。标准状态下的热值称为标准热值(标准燃烧热)。燃料热值在数值上与反应热效应相等,但符

54

号相反,热效应为负值,热值为正值。

盖斯定律: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途径无关,不管这个化学反应过程是通过一个阶段完成,或经过几个阶段完成,只要反应前系统的状态与反应后系统的状态相同,那么它们的反应热效应必然相等。

生成焓:生成反应中,生成1kmol的化合物的反应热效应称为该化合物的生成焓,用符号hT表示,其单位是kJ/kmol。

标准生成焓:如生成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进行,则所测得的标准反应热效应称为标准生成焓,用符号

0h298来表示,其单位是kJ/kmol。

0理论燃烧温度:燃料如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完全燃烧,则可以得到最高的燃烧温度,称为理论燃烧温度。

热力学第三定律: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凝聚系统(即固体和液体),在可逆定温过程中熵的变化等于零。

2.重要公式

过量空气系数:

mn m0n0式中n,n0——实际空气量及理论空气量的摩尔数。 闭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Q=(U2-U1)+W=(U2-U1)+Wex+Wa

Q=(Up-UR)+W=(Up-UR)+Wex+Wa

式中 Q ——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称为反应热。反应热Q的符号仍和以前一样,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U2=Up——化学反应系统中生成物的总内能,即指化学反应所有生成物的内能总和,U2=Up

=∑npup,np指某一种生成物的摩尔数,up是指某一种生成物的摩尔内能;

U1=UR——化学反应系统中反应物的总内能,指参与化学反应所有反应物内能的总和,即U1

=UR=∑nRuR,nR指某一种反应物的摩尔数,uR是指某一种反应物的摩尔内能;

W——化学反应系统与外界交换的总功。总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系统容积变化所做的膨胀功Wex;另一部分是系统所做的有用功Wa,如燃料电池中产生的电能等。因此,总功W=Wex+wa。 开口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HP0HiWt

R式中Q和Wt分别为开口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反应热和技术功,系统的总焓。

55

Hi和HRP0分别为反应前后进出

生成焓计算式:

00hT0=h298+hT

任意温度下反应热计算式:

Q=(HT)P-(HT)R

或 Q= =

000(h)(h-nnTPTPR)R

00nP[(h298)P+(hT)P]-

00nR[(h298)R+(hT)R]

00式中 (HT)P——全部生成物在标准压力及T下的生成焓(kJ);

0(HT)R——全部反应物在标准压力及T下的生成焓(kJ);

0 (hT)P——系统中某一种生成物由298K变化到T时,1kmol物理焓的变化(kJ/kmol);

0(hT)R——系统中某一种反应物由298K变化到T时,1kmol物理焓的变化(kJ/kmol);

非定温下反应热计算式: Q=

00-n(h)n(hPT2PRT1)R

0nP[(h298)P+(hT2)P]-

00nR[(h298)R+(hT1)R]

00式中 (hT2)P——系统中某一生成物温度为T2时,1kmol的生成焓(kJ/kmol);

(hT1)R——系统中某一生成物温度为T1时,1kmol的生成焓(kJ/kmol);

00 (hT2)P——系统中某一种生成物由298K变化到T2时,1kmol的物理焓的变化(kJ/kmol);

01kmol的物理焓的变化(kJ/kmol)。 (hT)——系统中某一种反应物由298K变化到T1时,1R理论燃烧温度计算式:

n化学平衡常数:

P00)R(hT)P=nR(h298n-P0(h298)P

Kc平衡常数:

cB1cB2cA1cA2

Kp12pBpB2121ppA1A2

式中pA1、pA2 、pB1、pB2表示在化学平衡时各种气态物质的分压力。

56

第十三章 溶液热力学基础

1.基本概念

溶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所组成的均匀混合物称为溶体。溶体分三类:气态溶体(即气体混合物)、液态溶体(或称溶液)及固态溶体(或称固溶体)。

理想溶液: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任一种物质在任何浓度下均遵守拉乌尔(Raoult,F. M. )定律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

共沸溶液:平衡时液相与气相的浓度相同的溶液称为共沸溶液。在共沸成分下,溶液的性质像纯物质一样,它在定压定温下沸腾。

2.常用公式

拉乌尔定律:表达式

00pi=pixi=pini n式中pi――组分i的蒸气分压力;

pi0――在溶液相同温度下,组分i单独存在时的饱和蒸气压力;

xi――组分i在溶液中的摩尔浓度。 相律的数学表达式:

F=C-φ+2

式中 F――独立变数的数目,即自由度数目;

C――系统中组分的数目; Φ――平衡系统中的相数目。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