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 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
1.某一时期,德国人宣称“我们的未来在海上”,法国人高唱“不要忘记色当之役”,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这些耸动的口号与下列哪一战争有关( ) 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C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德国“我们的未来在海上”反映了与海上殖民霸主英国的矛盾,法国“不要忘记色当之役”体现了与德国的矛盾,俄国“保卫斯拉夫兄弟”体现了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据此判断这些“口号”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 2.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各大国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C.俄国、奥地利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D.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解析:C 本题考查一战爆发前的国际形势。C项错在“奥地利”,奥地利是一战后新兴的民族国家,一战前和俄国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是奥匈帝国。
3.某同学在研究一战爆发的有关史实时找到了以下因素。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联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①→③→⑤→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①→④→③→②→⑤→⑥
解析:D 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原因。各个因素的逻辑关系可以这样表达: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想要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取得
1
地区乃至世界的霸权,使得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产生矛盾,为了在争霸和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获胜,帝国主义国家勾结起来,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最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一对应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4.1916年2月清晨,天气奇寒。7点15分,一炮群以每小时10万发以上的密度向对方阵地倾泻炮弹……最深的弹坑在地下有10层楼那么深……这次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战争进行了10个月,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这场大规模的流血厮杀被称为“绞肉机”,这个战场也因此有了“大屠场”和“地狱”之称。这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场战役的描写,以下符合这场战役情况的选项是( ) A.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B.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C.首次使用新武器——坦克
D.是一战中伤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战役
解析:A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16年2月”“绞肉机”等判断这场战役是凡尔登战役,A项与之相符;B项是马恩河战役的意义;C、D两项指的是索姆河战役。
5.1916年是“一战”关键性的一年。德国发动了凡尔登战役,试图迫使法国退出战争。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英法联军发动了(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阿拉曼战役
解析:B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1916年6月下旬,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 )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④色当会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根据所学可知,欧洲战场分成三条:西线、东线、南线。其中发生在西线的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因此B符合题意。
7.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对待一战要“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可是,1917年4月美国却参加对德作战,其主要原因是( ) A.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轮船损失惨重 B.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家 C.威尔逊为了竞选连任总统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2
D.害怕协约国失败使美国国家利益受巨大伤害
解析:D A项是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非主要原因;1917年4月俄国还未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B项错误;1917年4月威尔逊已是连任的美国总统,C项错误,美国参战主要考虑的是国家利益,故D项正确。
8.下列与一战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②苏俄退出大战 ③美国对德国宣战 ④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解析:C 本题为排序题,①发生在1914年6月;②是在1918年3月,标志是《布列斯特和约》签署;③发生在1917年4月,④发生在1918年11月,据此可知C为正确选项。
9.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下表中协约国在1914年到1917年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 (单位:百万吨) 生铁 钢 煤
A.美国加入协约国
B.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意大利倒戈
D.同盟国集团内部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影响了经济
解析:A 表格反映了1917年协约国一方实力大增。结合所学可知,这与1917年4月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的加入有关,故A项正确。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是在1918年3月,意大利倒戈发生在1915年(但其实力并不强大),同盟国集团内部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是在1918年,B、C、D三项均与表格内容不符。
10.《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 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 )
3
1914年8月1日 协约国 22 19 394 同盟国 22 21 332 1914年9月25日 协约国 16 16 346 同盟国 25 25 355 1917年 协约国 50 58 851 同盟国 15 16 340 A.1907年《英俄协约》 B.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 C.1918年11月一战停战协定 D.1904年《英法协约》
解析:B 从题干中放弃的地区范围和“新生政权”,判断是苏维埃俄国,苏俄为退出世界大战,1918年与同盟国集团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选择B项。
11.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中有:“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 ) 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一句分析,说明德国的军事工业拖垮了它的经济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解析:D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组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划分世界、争夺霸权和殖民地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而言都是非正义的,因此D项不是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13.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A.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C.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B.英国、法国、德国、奥匈 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解析:B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战场的大部分国家遭到战争的摧残,国家实力迅速下降,所以此处的“西方”指的是欧洲参加一战的发达国家,所以先排除带有美国和日本的选项;俄国在
4
1917年发生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日益成为欧洲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没落”不符,而奥匈帝国瓦解于1918年11月,所以选择B。
14.下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 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 )
A.法德实力难以与英国对抗
B.战争使西欧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 C.一战对英国打击很小,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D.战争带来了饥饿和灾荒,作为主战场的法国损失尤为惨重
解析:B 从图表中不难发现英、德、法三国1921年的工业生产指数明显低于1913年的水平,说明了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欧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所以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图表主旨不符,C项与史实不符,故均排除。
15.一本史学著作中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D 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即它动摇了欧洲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②③④与之相符,①和一战后欧洲政治地位的下降没有关系,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5
材料二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整个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7分)
(2)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3分) 解析:第(1)问,“火星”指引发一战的导火索,即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充分说明了战争的残酷。第(2)问,属于主观性问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7分) (2)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3分,言之有理即可)
17.追求和平始终是我们心中一个不灭的梦想,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努力创造出一个和平的环境,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是在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势必要发泄出来的”“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奥)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二 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边界虽因四大帝国的消失而不同,但就整个世界而言,欧洲的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不过,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茨威格认为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结合史实进行解释。 (4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对当时欧洲人精神状态的影响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战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并用史实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中的关键句子“是在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势必要发泄出来的”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战前30年欧洲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
6
“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三小问从经济、政治方面分析欧洲的相对削弱即可。
答案:(1)原因: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发泄的结果。(1分)
史实: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1分)
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趋势,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高潮。(1分)
两大军事集团的相互敌对和军备竞赛,使国际摩擦频频发生。(1分) (2)影响: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1分) 改变:社会主义、和平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任答两点得2分)
说明:经济上,英法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欧洲债主。(1分) 政治上,俄国十月革命给欧洲资本主义带来巨大冲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分)
殖民地人民在战后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打击了英法霸权。(1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