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第十单元第20-24题及第30题。 教学设想:
组织学生根据提供的表格,自己整理、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掌握长、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底面积、表面积、不完全表面积和体积、容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会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体积,认识侧面积,会用侧面积加底面积计算表面积,并适当延伸推广到常见的圆柱体、多面柱体等。通过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运动形成体,初步感知点线面体等几何要素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应用表格法整理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知识,掌握长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正确进行长正方体的有关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1 / 8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3.沟通长正方体之间的联系,适当延伸推广到各种柱体。 4.初步感知点线面体等几何要素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沟通长正方体的联系及推广延伸。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出示:一个点,问:同学们猜猜,这个点运动以后会留下什么?
2.动画演示:点运动的过程和留下的痕迹。(直线、曲线、折线等)点运动成线。想象生活中点动成线的例子。(看到的喷气式飞机飞过留下的痕迹,流星、礼炮等的痕迹。) 3.问:点运动成线,线运动成什么呢?请看动画演示:线运动的过程和留下的痕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线运动成面。想象生活中线动成面的例子。(用粉笔擦擦黑板就是线运动形成面、甩动竹杆、甩动系着球的短线)小球这个点运动得到一条曲线圆周,这条短线运动得到一个面--圆面。(动画演示) 问:面的运动又该成什么呢?猜猜看。
生猜,师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动画演示:面运动的过程和留下的痕迹。面运动成体。想象生活
2 / 8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中面动成体的例子。(一枚硬币在桌子上竖起旋转形成一个球等)
4.师: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就是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要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地学习掌握知识。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板书: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希望大家能把这部分知识和前面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联系,也能和我们虽然没学过但生活中见到过的现象联系起来,梳理知识,把握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梳理知识
师:前面大家学的都不错,你能按照下面的表格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梳理一下吗?(出示表格)
学生可独立完成或者分组完成,小组交流,核对答案。 指名汇报,自由订正。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掌握的很好,我想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也一定是小菜一碟吧。 三、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练习课本第117页第20-2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算式。核对答案。有错订正。 第二层次:讨论
提问:刚才这2个同学做得非常好,你能告诉大家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可以结合我
3 / 8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们当时学习时的具体题目对大家说说。 讨论1:分清楚是计算表面积还是体积。
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清楚?根据题目意思或者问题单位来分清楚。(举例见前面第二单元中第32页第8、9题和第34页第5-7题。)
讨论2:是计算底面积还是计算表面积。
讨论3:如果是计算表面积还要注意是算几个面及计算哪几个面。
教师小结:是的,计算表面积有时是算6个面的,我们通常称为计算表面积;对于没有6个面的,我们通常说不完全表面积,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是哪几个面,分别该怎样算。(第二单元第17 页第6题和第P18页第7、8题。) 第三层次:分析
谈话:看来很多同学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掌握得不错,对下面这个实际问题你准备怎么解决呢?第118页第23、24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写出方案或者算式,组内交流。 加强联系。
提问:现在再回头看这张表格,从这份表格你还能发现长方体正方体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交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增加一行,填写在特征栏目)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写在体积栏目)
4 / 8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拓展练习
1.出示第120页第30题。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找一张硬纸照题中的要求做一做,然后思考:剪去的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几厘米?做成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2.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长、宽、高分别是8分米、5分米和4分米。如果把它加工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木块,木料的利用率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利用率后再解答。
3.把8个棱长都相等的正方体木块黏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大正方体木块。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原来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小正方体的体积必须先求出它的棱长,要求小正方体的棱长又可以根据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来求。 4.一个正方体玻璃缸,棱长6分米,用它装满水再把它倒入一个底面积为30平方分米的长方体水槽中。水槽里的水面高多少分米?
引导学生分析根据正方体的棱长可以先求出水的体积,再求
5 / 8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水面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
1.课内作业:第117、118页第23、24题、第120页第30题。
2.课外作业:补充相关练习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知识的掌握应该是深入浅出,刚学的时候是由简单到难,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最简单的着手,通过知识的衔接,一步步慢慢的深入,从而掌握知识的重点及难点,并且会把新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来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头脑沉淀,这一步是深入。那复习这一步就是浅出学完一个阶段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其中的练习也很多,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概念之间错综复杂,这时学生很容易就会混淆不清。我想,怎样才能使学生不把知识混淆在一起呢?既然是复习课,关键就是要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的网络,使所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纵向、横向的联系。怎样把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的网络,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点列出来,写成提纲,或者制成表格,这样学生就很清楚的知道,这个阶段主要学了些什么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对照着这些知识点,学生就可以回忆起里面的内容,也有利于知识之间的比较。
6 / 8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课后反思:
今天是元旦假期后的第一天,从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看,休息得不错。所以,我赶紧抓紧时间给学生们复习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因为进入总复习阶段,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是较明显的,但教学仍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我在组织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时,还是采用了学生自主复习的形式,即要求学生先复习第二单元内容,然后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后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再与同桌进行交流。应该说,学生们对老调重弹没有流露出厌倦心理,课堂上都能积极参与交流。一节课的时间还是相当紧张,备课中我补充的几道题都来不及让学生练习,只能利用其他时间进行练习了。 课后反思: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把这单元的知识汇成了一张表格。边提问,边填写表格,这样有利于学生把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并且联想到其中的概念和公式,以及要注意的地方。把知识串连到一起,也有助于区分知识间的区别。只要一看表格,知识点就会清清楚楚。这种方法如果能让学生用于自己的复习中,那么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会更加牢固。 课后反思:
7 / 8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孙老师复习整理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我班大部分学生对长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掌握很好,也能正确计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部分学生没有将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挂起钩来,相互之间的转化不灵活。
课堂复习时,更多的时间是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生,课堂上要关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外要关注学生独立、自觉完成作业的情况,争取提高复习效率。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