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复习大纲
第一章、 史前美术
重点掌握:彩陶的定义(第7页),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及其代表作。(第9—11页)
一、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是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仰韶文化彩陶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为代表.半坡遗址测定年代的数据,最早的距今六千多年。典型造型有圆底钵、圆底盆、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底瓶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朴实厚重。彩绘纹样,除几何纹以外,以人面、鱼、鹿等形象最引人注意。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等,形象生动,手法简练,笔触粗犷,变化单纯而特征鲜明。几何纹常见的有:并列折线和间以并列斜线同三角形面构成的二段连续装饰带,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
仰韶文化彩陶庙底沟类型: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年代测定距今五千多年。与此同类型的还有陕西扶风和华县等处。代表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口部有折沿。碗较小、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颖而稳重。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向变形发展,何花纹较多,通常由园点、勾叶、弧线以及曲线等组成单一的黑色的二方连续花纹,动物纹以鸟纹、蛙蚊为主。代表性器物:《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等。
二、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类型可分为四种类型: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这时期彩陶类型主要有盆、钵、瓶、瓮等。造型完美,纹饰严谨,具有鲜明特色。这一类型彩陶代表着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纹饰全用黑色,用粗细相等,排列均匀的线条组成同心圆,涡状纹、垂幛纹、水波纹等。装饰面积较大,往往遍布器物内外,有满、平、均的装饰特点。代表性器物:《舞蹈纹彩陶盆》等。
三、黑陶
龙山文化黑陶以黑灰陶土制成。外表磨成黑色,胎壁薄.陶器的型制比彩陶更丰富,造型别致秀美,纹饰极为简洁。主要以阴纹、阳纹或环型印花纹装饰。平底圈足和三足器是这个时期较多的型制.特别是三足器的出现表明了先民造型、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开了青铜鼎造型的先河。它给人以庄重、肃穆的审美感受。 黑陶文化为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奠定了基础。除了彩陶和黑陶外,还有大量的红陶和灰陶被发现。
第二章 先秦美术
重点掌握:青铜器的涵义、类型、形制与纹饰的发展、代表作
三代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延续了一千多年,其工艺精湛空前绝后。青铜器以他那华美的外表,丰富的内涵,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高超的技艺,显示出一种特殊的美感。她对中华民族审美习惯的形成和各种造型艺术的形态的变化,都起了一个奠基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三代青铜工艺是中国艺术传统之源。就如同古希腊雕刻是欧洲艺术传统之源一样。探讨中西艺术的差别和中国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应从研究三代青铜工艺开始。
一、主要器类及其特点
青铜器既是沟通皇权和人权的信物,又是区别等级名分的标志。每一件青铜器差不多都是将工艺、雕刻、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合于一身,但都服从器物造型和内容的需要,各自只有相对的独立性。
如按礼仪用途分,可分四大类;
(1)礼器:祭礼宗庙用;
(2)杂器:
(3)兵器:;
(4)乐器:祭祀必奏乐,故礼乐器不可分。
因为礼乐与美术关系密切,所以我们按礼乐分门介绍三代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及其审美特征。
二、型制特征及其时代审美差异
夏、商、西周的青铜工艺,由于社会体制和审美习尚的不同,造成了青铜器型制和艺术风格的差异。三代青铜工艺的发展变化,大体可分五个时期。
(1)滥觞期――夏至殷前期
(2)鼎盛期――殷中期至周初
此间青铜器型以鼎、方彝、无盖之簋、尊、卣、爵、斝、铎为多,鬲、钟则少见。装饰方面,或是全身纹饰,或是纯素无饰。花纹种类,大率为夔龙、夔风、饕餮、象纹、雷纹等。其中饕餮纹、雷纹占主导地位。殷器一般多富有原始风味,神秘威严,通身纹饰,华丽堂皇,表现出以瑰丽为美的时代风尚。西周初期基本沿袭商代传统,个别显示出朴实庄严的风格。铭文方面,文体简约,字体端严。制器方面,一般凝重结实,绝无轻率的倾向。此间出土的实物较多,如 “司母戊方鼎”、 “人面方鼎”、 “龙虎尊”、 “虎食人卣”、 “四羊方尊”、“三羊罍”、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人面、人像等为殷器的代表作。 “大丰簋”、“德鼎”、“盂鼎”、 “盝(音路)方彝”、 “淳化大铜鼎”等为西周早期的代表器物。
(3)开放期――西周中期至春秋中叶
此间器类鼎、簋、鬲、簠、钟、鎛之类渐多,方彝、卣、爵、斝、觚之类绝迹。盘、壶、匜、盨初见。纹饰方面,有纹饰者刻镂渐浮浅,多粗纹几何图案。前期盛行之雷纹几至绝迹,象纹也消失了。穷曲纹取饕餮纹的主导地位而代之。饕餮纹多施于鼎、簠的足部的不显著地位置。夔龙、夔凤等富有神秘色彩的纹饰化为变相的夔纹;蟠夔纹化为变相的盘夔纹,渐趋图案化。唯瑰丽洗练、朴实舒畅的风格,有别于前期之威严神秘气氛。铭纹方面、文体方面也都有些新特点,文体、字体渐舒散而多以任意出之,长铭纹习见。器制简陋轻率,已脱去原始风味及神话传统,而有自由奔放的精神含于其内。形成以朴素为美的周代风格。此间流传器物较多,“虢季子白盘”、 “大克鼎”、“颂鼎”、“毛公鼎”、“莲鹤方壶”等为此期的代表器物。
(4)新式期――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
此间器物,敦、盦新出,编钟之制盛行。在前期所有的鬲、甗(音眼)之类少见。盨
(音须)亦绝迹。装饰方面,纹饰刻划更浅细,前期之粗花一变而为工整的细花。由于印板的发明与使用,其上的纹饰多为同一印板的反复,纹样繁多,所附装饰多为现实性的动物。铭纹方面,文多韵文,多施于器表的显要位置,排列对称,讲求字数多少和对字的构图安排。铭纹不仅仅是书史性质,而且成为器身不可缺少的装饰成分。字体极求美化,鸟篆出现,甚至一字之外加鸟形以为纹饰,这种作风多见于南方的器皿,如“越王剑”、“越王钟”、“作用戈”等。此间的器物轻便、适用而形式翻新,质薄、形巧,明显趋于商品化。此间留存器物甚多。“铜方豆”、“鸟形铜尊”、“牺兽立人青铜盘”、错金铜器,制作均极华巧。
(5)衰变期――自战国末叶以后
此间青铜时代行将更易,一切器物复归于简陋,但更适于日用。器形轻便简朴,花纹几至全废。铭纹多刻人而非铸人,少有书史或格言训词的意义存在。多载斤两容量,或制器者自勒其名。此间铁器普遍使用,人们的注意力已转到其他工艺品方面,青铜让位于铁。青铜时代宣告结束。
就青铜工艺的时代风格来说,因社会风尚不同,审美理想不同,青铜工艺也呈现不同的形态。殷人以瑰丽为美,器物多通身纹饰,以兽面纹为主,装饰繁缛华丽,气氛威严怪异,颇富神秘色彩。西周以朴素为美,青铜器形多趋矮平,纹饰以几何纹为主,春秋以新奇为美。战国青铜器以华巧为美。
二、战国帛画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在湖南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幅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着一个垂髻,衣服和
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拱拜,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蜿蜒游动的龙.表现这一贵妇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盎然.有一定的装饰风。
《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5月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中是侧身直立的男子,腰长剑,身着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绳,驾驭着巨龙,龙形似舟,昂首向前.龙尾部屹立一鹤,龙身下有鲤鱼,人物头顶正中有华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作品的主题仍然是“升天”,把巨龙驾御脚下,更具积极意义。技巧上比较成熟,更注重揭示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这幅画以单线勾描、设色平涂、兼施渲染,画中人物加彩,而龙、鹤及华盖基本上用白描.线型屑“高古游丝描”,用笔因物象的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等多种变化。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美术
一、画像石与画像砖 (古拙与气势)
1、画像石:汉代用于构筑地下墓室、地上祠堂、石阙以及制作棺椁葬具,其上绘有装饰画的建筑用石。
2、文化背景:重孝厚葬。“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3、时期:
产生期:西汉中叶;
发展期:西汉中期至东汉初;
鼎盛期:东汉中晚期;
衰落期:东汉末。
4、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阳刻减地、高浮雕等形式。
5、内容:生产劳动、 仕宦象征、日常生活、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植物纹饰。
6、 总体特征:构思、布局、技法的统一。构思:想象丰富,神秘浪漫。 布局:构图饱满,造型拙朴。
画像砖:秦汉时期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主要用于装饰宫殿或墓壁的建筑用砖。
二、各地画像石艺术
1、古朴浑厚的山东画像石 内容以描绘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宣扬儒家教义为主。代表作品有`《泗水取鼎》、《王陵母》、《荆轲刺秦王》。
2、泼辣豪放的南阳画像石。 河南南阳是汉画像石艺术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画像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历史故事之外,多取材于墓主人生前豪华生活场面(如出行、狩猎、舞乐)、奇禽异兽和神话传说以及天文星象等.充分反映了艺匠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3、清新明朗的四川画像砖。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抒情意味。清新、明朗、爽快的艺术风格。四川画像砖的表现技法有全用阴线刻画的作品,也有以浅浮雕结合凸线阳纹表现的作品,手法灵活多变.特别是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人物及车马动态表现及境界的追求上具有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代表作品有:《弋射收割图》、《播种田》。
三、汉代雕塑
霍去病墓汉代石雕
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循石造型”,刀法简洁洗炼,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露出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籍于单纯而自然的外部形式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
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人、真马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艺术成就:兵马俑阵容强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弘的气势是秦王朝国力和武功强盛的象征,是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高超的写实水平和对人物精神气质的成功塑造,充分体现了那一时代雕塑艺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
《马踏飞燕》东汉甘肃出土它昂首长嘶,三足腾空,一足超过飞燕,可见奔驰速度之快,它不是幻想中长有羽翼的“天马”,而是人间骏马。雕塑技巧上,艺术家精确掌握力学平衡原理,使动态大而平稳可立,是雕塑史上的杰作。
《长信宫灯》此灯外形是宫女跪坐执灯,灯盘中心可插蜡烛,灯盘外围可以转动,以改变灯光照射的角度,灯火之烟通过手升进体内而看不见。整座灯是一件完美的圆雕,头
部造型比例准确,眉线细长,分出了额面与脸庞,肌肉的起伏则显得含蓄,形成安祥的神态。通体鎏金,分外华贵,显示了高超的技艺。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一、 主要画家及其代表作东晋
顾恺之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完全摆脱了汉代的稚拙水平而进入成熟阶段。 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之妙,而关键在于阿睹(眼)中。因此他一反汉魏古拙之风,专重传神,点睛最妙。标志着作为画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高度。顾恺之之所作人物画,善于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陆探微 擅画道释,贵族,名士肖像,也画风俗花鸟画。“秀骨清像”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气势连贯称为“一笔画”,与顾恺之列为“密体”。
张僧繇 擅画佛像,人物肖像,禽兽等。较高的写实能力,“疏体”。人物丰腴。 张家样
曹仲达 “北齐最精工”的画家,擅画佛像。“曹家样”因其画以细劲的线描表现紧贴在身上的衣纹称为“曹衣出水”。这种风格影响到佛教造像,成为南北朝隋唐时期富有影响的佛教艺术中四大风格之一。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
二、画学论著
1,顾恺之《论画》通过对汉末魏晋以来的画家及作品的评论阐述了他的艺术主张,表达了他对画人物的要求。“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观点成为他术理论重要部分,对绘画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肚带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画云台山记》是他一幅山水画创作设想构思笔记,从中可了解早期山水画的部分面貌。
2,宗炳 《画山水序》中国绘画史上最早以画山水出名的画家。南朝时期画山水时,能够“以形媚道”,畅其神韵。并主张“畅神”之说,强调山水画创作是画 家借助自然形象,以抒写意境的一个过程,使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论述了远近法中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验证方法比西方早。
3,王微《叙画》书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并注意到季节的区别和情与景的联系。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奠定基础。
4,谢赫《画品》南朝齐谢赫品画艺术标准“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第五章 隋唐美术
1,隋山水画 展子虞是一位多才艺的画家,他画人物、道释、山水、台阁、鞍马都很精妙,在绘画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游春图》现今流传最早的山水画。在不大的娟上描绘士人游春的场景,青绿着色,笔致细腻,具有“动笔神似画外有情”的艺术效果,显示出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的历程。
2,初唐人物画 阎立本 出身贵族《步辇图》以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派文成公主人藏,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为背景,选择了唐太宗接见吐蕃迎亲使臣禄东赞的情节加以描绘,记下了这个历史性的场面。画家依靠神情举止、容貌服饰、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精神气质。唐太宗威严和睦,禄东赞敬畏谦恭,礼仪官肃穆,宫女顾盼,气氛亲切融洽。此图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制作简练而工致。勾线细劲坚实,松紧适度。设色浓重妍丽,并适当运用了晕染法。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不失魏隋以来的传统,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历代帝王图》是反映初唐绘画艺术水平的另一极为重要的作品。此画描绘了从汉昭帝到隋炀帝十三个皇帝及其侍从的形象。作者力图通过他们的不同相貌表情,来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和政治作为。作者对笔下的每个形象都包含着鲜明的褒贬,显示了作者对有建树的帝王的崇敬和对腐朽无能的亡国之君的否定。在艺术风格上,此画有明显的六朝余韵。
3,吴道子 尤其在宗教画上有突出的成就。他一生作壁画三百余。艺术形象千姿万态,有一定生活基础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吴道子的画以线条为主体,略加渲染来协助线,使形象有立体感。在张僧繇的基础上,肯定和发扬了民族传统中具有特色和优秀的部分,而又适当地吸收外来的营养,使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到此,崭新的民族化的宗教画以致整个人物画,已经完全成熟。他独具一格的“吴家样”被视为典范。
4,盛唐仕女画 张萱 擅画妇女婴儿,他画的妇女形象丰颠硕体,服饰艳丽,是盛唐以
后仕女风俗画的典型风格。现存的几件作品都是描绘盛唐贵族妇女的欢乐情绪.《虢国夫人游春图》描写天宝十一年杨国忠做了右丞相后,杨贵妃的三姐与一群侍女乘马结队郊游的奢华场面.画面中八个妇女和一个小孩,分乘八匹骏马,前呼后拥,骑步轻快。构图的聚散安排宾主有序,既有节奏又富于变化。人物表情微妙,神态从容;马匹漫步悠游,轻松舒缓;线条匀细,设色艳丽,充分反映丁杨氏姐妹的浪漫气扼和显赫声势。《捣练图》是表现妇女们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全图十二个人物,共分三组:画中人物动作联系自然合理,大家精神贯注,惟有捣丝之声可闻。若干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微生动,很富有生活情趣。
5,周 昉 擅画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所画仕女具有“衣纹劲简,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周昉对上层社会有较多的了解,他笔下的妇女形象也由张萱作品中的欢愉转向挖掘她们在封建束缚下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在反映生活的深度上前进了一步。《簪花仕女图》取材于宫中妇女的生活:华艳的嫔妃们在庭院中散步,各自做着拈花、拍蝶、戏犬、赏鹤等无所事事的消遣活动,反映了她们精神空虚,生活乏味的苦闷心情。画家以极其谨慎细腻的画笔,成功地塑造了宫中妇女的典型形象。面部的晕染,着力夸张肌肤的娇嫩丰腴,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衣褶、薄纱的轻柔透亮,见形见质。可以说明周的“绮罗人物”在张萱晕染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挥扇仕女图》,人物安排,疏密相间。用色有朱、紫、绿、白、黑等。线条秀劲,转折方硬。“周家样”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并列“四大楷模”。
山水画的两大体系――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已孕育成熟。
李思训( 651-716 年),开元初官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善画山水、楼阁、佛道等,尤以金碧山水著称。其山水继承展子虔的青绿山水并加以发展,形成意境隽永奇伟,用笔遒劲、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具有装饰味的工整富丽的金碧山水画风格。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这一画派的继
承。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把他列为“北宗之祖”。
《江帆楼阁图》 传为李思训所作。此图在色彩、取景、山石树木的表现方面较《游春图》有了进步,是中国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之作。特别是在赋彩染色上,着色浓烈沉稳,画面富丽堂皇,显示出盛唐艺术的辉煌气象,确定了青绿山水的风格面貌。
李昭道是李思训的儿子,盛唐时人,善画山水,继承家学而有所创新,他的设色用笔更为精巧细密“变父之势,妙又过之”,造诣精深。继承和发展了以展子虔为始的青绿山水画派。在画史上与乃父并称“大小李将军”。《明皇幸蜀图》
王维是水墨山水的创始者,可惜其山水画真迹今已无存。今天能见到的《伏生授经图》、《雪溪图》,虽传说是他的作品,也只能作为研究的参考。
唐中期的道王维曾学李思训大青绿金碧山水,但是他为了适宜在画中表达空寂清静的禅理,大力倡导“水墨为上”,这是一种单纯地以墨色作画的技法。所谓“墨分五色”,一般是指以墨色的“枯、湿、浓、淡、焦”的多层次的变化象征性地表现所画对象。显然水墨画比之重彩画,更适合文人对典雅、平淡、自然的追求。他首创“破墨法”,就是趁墨色尚未干时,用浓墨破淡、用淡墨破浓,相互渗透掩映,以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雪溪图》可以称得上运用这种墨法的杰作。水墨画在唐代因文人画家之倡导而兴起,一千三百年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轨迹。唐宋画山水以绢为画本,多用湿笔,显现“水晕墨章”的效果;元人始用干笔,“干笔皴擦”,在纸本上留下的墨色变化更丰富多彩。王维也因为倡导“水墨渲淡”,“援诗入画”,而被明代董其昌推崇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释人物画极兴盛,名家辈出,创作活跃。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开创了编写绘画通史的完备体例。
第六章 五代两宋
1、 五代花鸟画
徐、黄异体:1 .师承关系不同;黄筌师承唐代的薛稷、滕昌等所谓“正统派”.徐熙的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2.题材不同:黄筌多取材于宫庭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熙善画自然中禽鸟、花竹,草虫、蔬果.3.表现技法不同:黄筌画派画花鸟,“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谓之写生。徐熙花鸟画的主要特点是“落墨为格”,先用墨勾出花或鸟的内外轮廓,然后用不同墨色分阴阳凹凸,量后在某些部分略略加一点颜色,整个画面以墨占主要地位,色彩占次要地位.画面“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4.格调不同:黄筌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徐熙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徐、黄异体,实则为两种美学风格.而这两种美学风格之形成,是基于徐、黄二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接触环境和事物不同,反映的思想意识,以致人生态度不同上的.
2、五代山水画 荆浩 关仝
荆浩 生长在北方,擅画北方的崇山峻岭,较强的写实技巧,北宋的李成、范宽都与荆浩的山水画有师承关系.《匡庐图》探讨理法的山水画论——《笔法记》,为中国水墨山水画建立丁完整的理论体系.全文的主题要求山水画要达到“真”,为山水传神.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手段是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关仝人称“关家山水”.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他的画风与荆浩相仿,构图以巍峨、雄奇、深远见长.《关山行旅图》
董源 宫廷画家,以水墨淡彩创造性地图绘出江南秀丽风光,他取王维和李思训之长,水墨和着色并用,画面苍润、清淡、幽雅、天真,表现出风雨晦明。四时朝暮的变化.他画山用点子皴或披麻皴,笔墨繁复而含蓄,给人以气候润泽,草木繁茂的感觉。《潇湘图》。
巨然,是董源画风的最好继承者,擅画江南野逸之景,笔墨秀润。《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
2、 五代人物画
周文矩 宫廷画师,擅画仕女、人物、道释。仕女比周昉更纤丽。而且重刻画人物的仪态神情。人物娴静略带倦怠寂寥的神情跃然绢上。《重屏会棋图》描绘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与其三个弟弟下棋的情节性肖像画。神态与人物性格极贴切,画中还有一白居易《偶眠》诗意的屏风,“画中画”安排巧妙。
顾闳中 善于描摹神情意态。《韩熙载夜宴图》整幅画面主要人物反复出现,可以说是一幅长卷式的连环画。画面第一段之间的连接,处理得当,完全没有生硬和重复之感,使人感到若在其中。正如长卷山水画一样,把人带到了画卷之中,可望、可行是也。其这种非同凡响的构图方式,使画面段落分明而统一,结构完整而灵活,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3、宋代人物画
道释 武宗元他的宗教人物画受吴道子画风影响,曾被同时人认为可以与吴道子相提并论。他的道教壁画稿本《朝元仙仗图》,以卷轴画的形式流传至今。
白描 李公麟人物画大师、文人士大夫画家。他在绘画上最大的贡献是在人物故事画中
注入了文人的意趣,对作品主题的挖掘和内容的表现有深刻的见解。他大力探索“白描”这种艺术语言,以浓淡、刚柔、粗细、虚实、轻重的线型作为造型媒介,以达到明洁、轻快、朴实、精美的格调。《维摩诘图》、《五马图》、《免胄图》、《临韦偃放牧图》等。
减笔画 梁楷他擅画人物道释和山水,人物画经常取材于禅宗著名和尚的轶事。他还有一种泼墨大写意画法,放弃了历来以线绘形的方式,用饱含水墨的阔笔侧锋渲刷,大面积的水墨自然分出浓淡,含蓄地显示出衣纹的折迭形态。《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六祖图》
北宋风俗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4北宋山水
李成 擅长用幽淡丰富多层次的水墨寒林平远之景,“惜墨如金”。《读碑窠石图》,表现文人墨客在旅途中怀古的主题.从此图的意趣和技巧中可体会到李成作品“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鲜明风格特色.
范宽 祟山雄厚气势逼人.《溪山行旅图》.
郭熙 细腻精致,大幅。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气候季节等特点。《早春图》描绘了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时的自然景象.重视在山水画中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林泉高致集》,是我国画论中一部重要著作.他强调要精确地表现山水在不同地理,气候、时间条件下真实的特殊面貌,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发现和塑造山水优美达的艺术形象。“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5、文人画 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形成于北宋,明清高潮。他们重视文化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式的追求等。表现生活狭窄(山水、花鸟)与工匠形成对立以及人生观某些消极因素限制了其发展。在技法上注重于“写意”,追求笔墨形式本身的感人力量和作品的天然意趣.
文同画墨竹尤为突出,被称为“湖州竹派”.为了求得生动自如的表现,他对于月光下的竹影进行过认真的观察,并用熟练的行草书法的笔势尽情挥扫.借水墨的淋漓酣畅和竹枝的挺拔潇洒来抒发自己的意兴心绪,《墨竹图》
苏轼 美学思想导致元以后文人画靡然风行.(1)他认为“诗画一律”的基础是“天工与清新”,即一种自然,纯朴,清美的境界.绘画的诗化是一种美学境界面不是一个诗象画或画象诗的浅薄命题.(2.)“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庄子所说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是一脉相承的,它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平淡.(3).“寓意于物则乐,留意于物则病”:这个观点和苏轼的个人遭遇有关.在坎坷中,他既有超然物外的意愿,却又难以摆脱对物的怀恋.这使他的创作思想即有现实的,豪放的精神,又有超现实的,虚无的倾向.这是苏轼内在的深刻矛盾.抛开这些不论,“寓意”与“留意”之分,对于灵活运用创作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5).成竹在胸,从这个观点看,苏轼是非常重视构思的,这是“意在笔先”的另一种表述方
6宋宣和画院 宣和画院指宋代宣和年间的翰林图画院。宋代的画院成为全国绘画创作的中心。
7、“米点山水”米芾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自称“墨戏”。不拘形色勾皴形成了含蓄、空蒙的神韵之趣.儿子米友仁,水墨淋漓表现江南烟雨迷蒙的景色
“米家山水”。《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
青绿山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赵伯驹代表作《江山秋色图卷》。
8、南宋山水四大家
李唐 山水、人物、畜兽的高手。《万壑松风图》北方山野的壮秀。构图严谨,用深沉厚重坚实的笔触精确的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仿佛身临其境。《清溪渔隐图卷》晚期绘画飞跃。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马远 “马一角”他的构图常给人想象的空间,注意藏露,多取局部,有诗的意境。《踏歌图》《寒江独钓图》
夏圭 “夏半边”《溪山清远图卷》《长江万里图》。
第七章、元代美术
1赵孟頫
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赵孟頫的才华也表现在诗文、书法等方面,但最受推崇的是他的绘画。《秋郊饮马图》画了马的多种动态,造型坚实,在构图上疏密的布置能收到表达主题的效果,还不失传统的旧规范。他的山水竹石,多是用了简率的水墨法,富于笔墨趣味。《鹊华秋色图》画面上的稚拙的风致为后人推崇。
他的主张:标榜复古和提倡笔墨的书法趣味
2、元四家
黄公望 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富春山居图》经过黄公望的努力,开拓了一个学董为风的时代,使这个本来不大受人重视的画派发扬光大,彻底变革了南宋院体的画风。
吴镇 画师承董巨,笔墨雄秀苍润,喜作渔父图,内容常常为在江南水乡的江湖里,一叶钓舟悠然于烟江清波之上,景幽意远,又往往题诗于画上大抵以景抒怀,自写胸中散逸、清雅之气度,寄寓他向往自然的“避世”思想。
倪瓒 主要表现太湖一带的风光,多用淡墨和折带皴,构图上近处是平坡瘦树,间或点缀以茅亭,远处则是低矮的山峦,远近景之间大片空白,是为湖水,如《渔庄秋霁图》等。这种三段式的构图既是太湖风光的写照,也是传达他天真平淡心境的有力手段。倪瓒的画意境清幽空寂,这与他受佛道哲学思想影响有关。他也是以画自娱而不苟同于世的鼓吹者,更注重表达主观情绪。
王蒙早年学画受赵孟頫影响,后学董巨而能变,形成解破皴。其画多写他隐居的黄鹤山,章法上以密见长,运笔多变,层次丰富。其代表作品《青卞隐居图》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特色。该画描绘浙江吴兴卞山的风景,成功地表现了江南林茂景深的郁秀景色。
元代的文人画家借书画寄托情趣,他们除了借画抒情外,还往往题诗于画上,甚至直接题句跋文,图文互补,进一步阐释自己的情感。题画诗句后来被有意识地当成整个作品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与绘画的线条互相配合,相得益彰,鲜红的印章来配合、补充
画面,为一片水墨增添了沉着、鲜明的力量,增强了绘画的审美因素。诗书画印结合的风气被后代画家继承,成为传统文人画的重要艺术语言。对明清两代文人画势力的扩张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八章 明清时期美术
1明初浙派(院体)与戴进、吴伟
明代院派在山水画方面主要继承了南宋刘、李、马、夏传统,笔墨苍老、简练而规整,多用水墨,略施色彩。戴进是“院体”画派的代表,善山水,也工人物和花鸟。但是他对传统不是“专攻一家而出于一家者”,而是吸取众家之长,自成体系。他继承古人传统,而不被成法所拘,能够自创新意、多作斧劈皴,笔墨灵活多变,风格以挺健苍劲取胜。在宋人画法的基础上稍有放纵,但在奔波中不失法度,严谨中又富有潇洒隽逸的格调。传世作品《风雨归舟图》,以兼工带写的方法,挥写出风雨交加中的树石峰峦,渔夫逆风归舟,樵夫冒雨赶路,环境气氛与人物情态,都有声有色。人物、花鸟画方面,较多继承北宋“院体”的面貌,用笔工整细致,一丝不苟,所施色彩浓丽而沉着,格调清新雅致。《春山积翠图》《钟馗夜游图》
2明中期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吴门画派属文人画体系。沈周、文征明是吴派开派大家,而唐寅、仇英是“吴派”的友军。在画史上一般把他们四人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
沈周 山水画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沧州趣图卷》等,前者是沈周早期的代表作,表现庐山山峰叠岭,垂泉瀑布,草木繁茂,郁郁苍苍,景象变化万千,气魄雄伟。山水木
石仿王蒙笔法,细密繁重,从题画诗可以看出来画家豁达的性格和对精神上的自由追求。分“粗文”和“细文”两种。早年作品多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粗细兼备,富于变化。
文徵明 山水画内容多表现幽雅深静的自然境界,反映了他作为“文人雅士”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如此的题材内容,加上平稳构图,苍润秀雅的笔墨,使其山水画显示出秀丽典雅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认为有“翩翩文雅之趣”。《真赏斋图》
唐寅 绘画创作以山水画为主,取法李成、范宽和南宋四家,兼采元人画法,集众之长而自成一家。《孟蜀官妓图》、《秋风纨扇图》唐寅的写意花鸟画,更劲秀、潇洒、精丽。
仇英 临古功深,他在艺术上受到文人画家和民间画师的双重影响,并深受传统、特别是南宋院体画风的熏陶。所以,在其艺术作品里,也显示出这三方面风格相融合的特点。他的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刻画谨严,形象生动,笔法工整,设色艳丽,但并非一味细谨刻画、炫耀富丽,而是比较含蓄蕴藉,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因而无匠俗之气,却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他的山水画以细笔青绿最为出色,所画丘壑泉石、烟云竹树、亭台楼阁、人物景点,皆精描细染而又不失清秀文雅的气韵。《春夜宴桃李园图》、《柳下听琴图》,仇英在这些作品的画法上,把其擅长的工笔人物和重彩山水画技法融合起来加以表现,人物形象流丽生动,布景娴雅,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创作才能和高超的技艺。
3董其昌在书画两方面造诣都很高还精通书画鉴赏。擅画山水,以董、巨、米、黄、倪为宗,笔墨上追求秀雅蕴藉的趣味和效果。他借禅宗南北二派“顿、渐”的修行方式,以喻画法,把我国唐以来的山水画中的文人画(利家画)、水墨画和院体画两大体系划出了一个轮廓。文人画体系似禅之南宗,院体画似禅之北宗。北宗是注重功力的,犹如神秀的渐修,南宗是注重天趣的,犹如慧能的顿悟。自晚唐以来,山水画中文人独多,绘画中遂注入文学的意趣,注意个性的发挥、气韵的超逸,用水墨渲染形成一种文人画,并日渐发
展,成为画坛主流,也好像禅宗的南盛北衰。董其昌等人不仅是以禅宗的分宗来比喻山水画表现方法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把以表现“禅境”、“禅味”的高低深浅来划分山水画的南北宗。禅宗的明心见性,摆脱形迹的思想与文人画的“复归于朴”,追求自然之性的清高气息是一致的。在董其昌看来,山水画中必须有禅意才是最高境界,而这种禅意在王维的画中已露端倪。他的画一变钩斫为渲淡,渐近自然、意境幽深、颇有天趣,故把王维列为南宗之祖。此后,在董、巨、二米的画中逐渐发展,到元季四大家画中遂达到了最高峰。所谓的禅意、禅境,就是以简代繁、以拙代巧、以虚代实、以少胜多等手法表现出含蓄、宁静、空疏、平远的境界。 南北宗论的产生有当时的政治、宗教、经济、社会风气的根源,更主要的是与当时的绘画界的情况有密切关系。盛行于明初期和中期的浙派和吴派山水画,到了董其昌生活的年代已经到了陈腐或烂熟的时期。南北宗论的创立者想通过对从唐至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准。由于他们都是文人画家(利家),自然要站在“利家”的立场上,以文人画家的美学观和艺术观来评价画史,贬低南宋以上的院画和青绿山水画体系以及浙派,竭力抬高文人画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画派。南北宗论具有片面性。从唐至明,山水画风格几经演变,画家对自然持的态度,审美情趣,表现手法也有种种差异,这么长的历史时期,只用两个流派去归纳,难免有自相矛盾,牵强附会,评价不当之处。历来有人对此进行了反驳、批判。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画山水画毕竟有两种风格与画法,这是事实。董其昌作为对山水画艺术流派进行研究的先行者的作用还是应肯定的。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由于崇南贬北的思想,导致了以后画坛宗派繁兴、画家门户之见的加深。于是有了“正宗邪派”之分,缩小了画家的眼见,沉滞了画法的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理论的混乱。
4花鸟画 徐渭在绘画上以写意花卉为主,在艺术上敢于冲破藩篱,大胆创新,把水墨写意花鸟画在前人的基础上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墨葡萄图轴》、《牡丹焦石图》徐渭绘画总的特点是情胜于景,意胜于形,不拘泥枝节,讲究整体的气势,笔墨大胆泼辣,淋漓酣畅,
款书多行草书,书法一气呵成,使画面气势倍增。徐渭绘画艺术风格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5人物画
陈洪绶号老莲。在19岁那年,他就创作出《离骚·九歌图》这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陈洪绶擅长人物、花鸟、山水。他的绘画艺术中数量最多、最有特色的是版画人物。《西厢记》、《九歌图》、《水浒叶子》等。陈洪绶绘画独特的艺术面貌对清代的人物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影响着后世。
曾鲸 在肖像画艺术上继承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和以墨为之的表现技法,能通过对人物面貌、特别是眼神的细微刻画以及服饰衣纹的处理,揭示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年龄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具有形存神生、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具体画法是先用淡墨勾出轮廓和五官,然后按结构层层烘染,多至数十层,待墨骨充分地表现了人像的神气后再傅以淡彩。这种画法既能准确刻画人物形象,又能得笔墨之情,不同于“分出阴阳、凹凸”,重光影、重色彩的西洋画法和受西洋影响全用粉彩渲染的画风。其画风成为明末以至整个清代肖像画法的主流。《张卿子像》等。这些画无不是“俨然如生”,妙得传神之作。笔法谨劲流畅,依结构晕染,以助勾描,虽渲淡无数次,略有明暗对比效果,却仍浅淡明快,不失骨法用笔的国画传统。
第九章 清代美术
1、清初“正统派”之“四王吴恽”
王时敏 擅长山水,是清初“正统派”山水的首领人物。少时得董其昌指授,法“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而偏于摹拟,画风虚灵松秀,墨气醇厚,然而气势薄弱。主要作品有《仿黄子久秋林图》、《溪山楼观图》、《雅宜山斋图》等。并著有《王烟客集》。
王鉴 在清初山水画兴盛、派系形成时,他属“虞山派”,且是首领。其山水“临摹董、巨尤为精诣”,也学黄公望、吴镇笔法,传统功力深厚。在山水画创作上讲究布局,笔墨处处有传统、有来历。他大量临摹古代作品,但缺乏从写生中获得创新的精神,因而,作画时是依照临摹所得的经验进行山水创作,有很明显的“程式”。作品显得四平八稳,缺乏来自自然的生动。代表作有〈长松仙馆图〉《夏山图》等。
王原祁 曾主编清代收集书画著作最多的《佩文斋书画谱》,在画史上影响很大。
王翚 “四王”中最杰出的画家。现存《江山纵览图卷》、《太白观泉图卷》等,都是壮观的鸿篇巨作。画家以丰富的题材,变化多端的笔墨和灵活运用空间的本领,展示了河山逶迤,氤氲万态的山川气象。繁简相辅,虚实相生,决非拼凑砌合而成。并且每幅的章法、笔墨趣味都不雷同。但是他的有些作品描绘琐屑,显得气魄韵致不足。
吴历 他的山水画重于实景取材,尤其是晚年作品,多用枯笔皴短,风味醇厚,总给人一种质朴厚重、安静、肯定的感觉。其代表作《柳树秋思图》、《江南春图卷》、《湖天春色图》等都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技术功力。
恽格
2、“四僧”
弘仁 绘画受其师萧云从影响,注重以线条构造形象,笔墨瘦劲简洁,疏淡意境与他身世凄凉的遭遇每每共鸣。弘仁的传世作品有《黄海松石图》、《梅屋松泉图》、《晓江风便图》等。弘仁在画坛的地位很高,作品流传日本最多。又称“新安画派”领袖。
髡残的传世作品有:《报恩寺图》、《苍翠凌天图》、《雨洗山根图》等。
朱耷 特殊的生活经历、思想状况决定了他绘画创作的基本倾向,即用高度强烈的笔墨效果和象征手法,抒发他高傲、冷漠、苦痛、仇恨、轻蔑等种种对现实不满的感情。朱耷的花鸟画粗壮秃扁的笔调、阴沉惨淡的湿墨,不计自然常态的形象,冷寂孤僻的环境处理以及不拘成法的构图布局,没有以往文人画那种优雅文静之意,而有几分粗乱、生硬、狂猛,从而造成一种生冷、苦涩、带刺的美,足以触人心弦。八大山人作山水画数量不多,但极富个性。荒寒、孤寂是他作品的总的艺术格调。现存的《荷兰水鸟图》、《牡丹孔雀图》、《湖石翠鸟图》、《安晚帖》。
石涛 他师法自然,在写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他的山水画十分着重形式美,在笔法、墨法、布局等方面独成见树,决不拘于一种形体,而是配合了多种多样的笔势墨韵来抒发自己的艺术激情。他的笔墨有粗的、细的、光洁的、沉郁的、明净的、泼辣的、墨重处精神杰灿,墨淡处意气华滋。石涛非常善于用点,他的点来得随意,将浓淡大小意味变化多端的点分布于画幅各处,形成强烈的形式感。使绘画和明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采取了同步运动。除山水外,石涛还擅长兰、竹、花果,其功夫在手,信手写来,独有一股沉着痛快之气。石涛在艺术上有很深刻的见解,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题画诗跋》等。石涛强调“有我”,并非不要“师造化”。石涛的绘画艺术和美学思想,对扬州画派和近代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龚贤长于山水,师董源,得其墨法,但在丘壑经营上又有北方山水画的磅礴气度。他
的山水画风格分为两点:一是“墨龚”,一是“白龚”。以前者最富特色。他画山树,采用多遍的“积墨”方法,浓烈的墨色不是一团漆墨,而是黑中透明,垒垒落落,形成深沉华滋的意境。从构图上看,他的山水画有较强的平面感和装饰味,整体效果醒目、强烈。凝静感。《千岩万壑图》、《江村画卷》等。《千岩万壑图》烟岚横生,林木挺劲,笔法粗壮,墨色浑厚而润泽,画面突出地表现了湿润浓重之感。另一类“白龚”山水画,不着晕染,简略淡雅,具有逸雅之致。龚贤的山水画是中国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近代日本和国内一些画家的作品上,可以看到他的影响是深远的。
3扬州画派 是清朝雍正到乾隆年间活动在扬州地区的著名画派。因为这个画派的主要成员有金农、郑燮、黄慎、李蝉、罗骋、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等八人,又因为这些画家大胆地突破了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所谓“正统派”崇尚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所以有人称之为“扬州八怪”。我们看来,这些人的艺术态度和政治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在他们的绘画中又有某些共同特点,所以把这些画家统称为“扬州画派”为宜。扬州画派的绘画主要是写意花鸟,人物次之、山水较少。内容主要是梅、兰、竹、菊、花鸟枯石、仙佛鬼趣等。
扬州画派的成员大都是失意的官吏和隐居文人。他们的诗、书、画结合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面镜子,具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意义。
扬州画派的画家们在艺术上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他们对中国画的传统技法非常重视,能自立门户,借古以开新。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他们都能把自己的书法艺术有机地融合到绘画中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之都能具有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
郑燮号板桥道人,郑燮一生坎坷,形成他孤高倔强、不落时俗的性格,流露于诗画并茂的各种艺术品中。所著《郑板桥全集》流传甚广,集内诗词、小曲和画上的题跋,多有
愤郁不平之气,对当时现实中的黑暗与丑恶,也多作揭露。郑在艺术思想上主张革新,师法自然,摆脱了清初以来的摹古风气,而能独树一帜,成为扬州画派中著名画家之一。他的画多写兰、竹、石。他非常重视观察、写生,把描绘对象与主观感受熔铸为动人的艺术形象。郑板桥善于将诗、书、画三者凝集成完整的艺术整体,写兰竹用行草笔法,多不乱,少不疏,秀劲潇爽,生机勃勃。款题也特立独行,是他作品构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借此阐述他的人生观、艺术观。书与画在其作品中互相交融,达到了一种内在的统一。现存《兰竹图》多幅,笔墨简劲疏朗,构图变化多端,题识更多奇趣。
李鱓最擅长写意花鸟,突破明丽端庄的正统之风,对晚清影响。
李方膺 梅竹《萧湘风竹图》、金农《玉壶春色图》、《梅花图册》
罗聘《鬼趣图》、黄慎大写意人物〈渔父图〉
4 “海派” 鸦片战争后上海辟为商埠,各地画人流寓上海日众,成为绘画活动中心,有“海派”之称。其特点:在传统基础上能破格创新,流派自由,个性鲜明;重品学修养;和民间艺术有联系,能达到雅俗共赏;善于借鉴吸收外来艺术;画会兴起,切磋成风。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花卉图》、虚谷、任颐《群仙祝寿图》、吴昌硕、黄宾虹。尚有任熊、张熊、吴友如、任薰等。
5岭南画派
第一章 原始美术
(一)原始陶器艺术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
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陶绘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
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 先秦美术
(一)先秦青铜艺术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
2、青铜器的分类 :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
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
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
(二)先秦雕塑艺术
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
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b、表现于器物的耳、盖、扣、嘴等附件上的立体雕塑。
2、简述先秦时期的雕塑艺术
就制作材料来看,大致可分为青铜雕塑、玉石雕塑、陶雕三类。
青铜雕塑主要指青铜器上的立体雕塑附件,可分为动物形象造型和器物附件立体雕塑。
玉石雕塑历史悠久,商代的成就最为显著,有大型大理石立雕,也有表现动物的小型雕塑
陶塑相对青铜玉石,为数较少,商代中期内容逐渐增加,商代后期以后由于玉石雕塑显著增多,陶塑大为减少。
(三)先秦绘画
1、三幅先秦帛画的名称、内容、性质
《龙凤人物图》长裙细腰女子,双手向前合掌,前上方画一龙一凤。有引魂升天的性质。
《人物御龙图》危冠长袍侧身贵族,驾驭巨龙飞天的景象
《缯书》以文字为主,四周画有神及动物的形象。最为突出的是三头人物形象。
2、战国帛画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
用笔用色等绘画创作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墨线勾画人物的技法为后世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三章 秦汉美术
(一)秦汉绘画
1、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帛画的主题、特点
主题:乞求灵魂归天;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机的将三部分贯穿起来,罕见的表现手法,画面突出了墓主的高贵身份。
2、西汉长沙马王堆3号墓帛画的绘画技巧
绘画技巧: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应用正侧半侧等多种手法。
3、山东金雀山西汉帛画的绘制方法
灵活运用淡墨线与朱砂线起稿,然后分别用各种色彩平涂。(没骨画法的先驱)
4、秦汉墓室壁画兴起的原因
受壁画盛行风气的影响。
5、汉代墓室壁画的重要代表、主要表现题材
重要代表:河北望都1号东汉墓壁画,汉代帛画主要反映墓主企望升天以及表现死者生前的显赫生活。题材有80多项,如城池幕府,乐舞百戏,庄园生产,孝子列女等等
6、汉代宫廷绘画的主要职能
出于宣传或政治目的
7、汉代文人画家代表人物
张衡,刘褒,蔡邕,赵歧等
(二)秦汉雕塑
1、秦代陶塑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
皆为手塑,风格写实,形象纯朴,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重复,气势雄伟。
2、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手法及代表性的石雕
手法上采用因材施雕的技巧,代表性的石雕是《马踏匈奴》
3、汉代陶俑的主要分类
王侯兵马俑,民间日用俑
4、汉代青铜塑像的杰出代表作品:《马踏飞燕》
(三)秦汉画像石、画像砖
1、画像石、画像砖的概念
画像石: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
画像砖:秦汉时代的建筑装饰构件
2、秦汉画像石、画像砖的两种制作方法
3、秦汉画像石、画像砖兴盛的原因
兴盛的原因: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其奢侈生活或出于辅助政教的需要。
4、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分布地区及艺术表现特征
画像砖西汉以洛阳、郑州为中心,东汉以湖南四川、江浙为多;
画像石大致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的北部等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
艺术表现特征。。。。。。
5、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题材与表现内容
a、反映劳动与生活的情景:如农民劳动场面、统治者奢华生活等。
b、反映历史故事与宗教神话传说的
(四)秦汉工艺美术
举例说明秦汉金属工艺、漆器工艺与染织刺绣工艺的艺术成就
如有名的“长信宫灯”,将人物造型、通烟、照明灯相结合,是审美与实用完美的统一。
P66未整理。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南传佛教美术
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的风格特点
源于秣莵罗风格,抽象、脸型短圆、眼球框较大,发型有螺状肉髻、螺发、肉髻三种。
(二)北方佛教美术
北方佛教造像几大石窟的艺术成就及造像风格特征
云冈石窟:造型气势雄伟,内容丰富,继承发展秦汉传统,吸取融合外来精华。
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延续,风格汉化,表现手法更加纯熟,精巧。
巩县石窟寺:脸型方圆、体型丰腴,注重内在性情刻画。
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泥塑
南北响堂山、天龙山石窟:脸型圆浑、衣褶贴身、线条柔和、造型写实等
(三)魏晋南北朝绘画
1、魏晋南北朝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风格特点、代表作品
曹不兴(较早的佛像知名画家)
卫协(曹不兴之徒,《史记伍子胥图》、《张仪像》等等)
戴逵(三马伯乐图、孔子弟子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陆探微:风格秀骨清像,从师顾恺之
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
将少游、杨子华、曹仲达
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
《女史箴图》:绢本、墨画淡彩,横卷十二段,每段有葴文
《洛神赋图》:以连环画的长卷形式表现曹植《洛神赋》,采用勾染的表现手法
《列女仁智图》:用笔刚劲,强调晕染
3、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状况
三水画在晋代成为了独立的画科,南北朝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成熟和完善,开启了隋唐山水画的繁荣局面。
(四)绘画理论
1、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几篇画论著作
顾恺之《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谢赫《古画品录》,宗炳《画山水序》,王薇《叙画》
2、山水画形成期宗炳、王微的两篇山水画论著作
宗炳《画山水序》,王薇《叙画》
3、顾恺之的三篇画论及主要论点
a、传神论,b、强调以形写神,c、迁想妙得。
4、谢赫的六法论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五章 隋唐五代美术
(一)隋唐五代人物画
1、阎立本及其代表作品
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贡图等
2、吴道子的作品、风格特征、艺术成就
送子天王图、地域变相图、伏生授经、鬼伯图
用笔遒劲神速,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就最著
3、尉迟乙僧的绘画特点
佛教画为主,西域特征。
4、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及画风
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画风:工整而妍巧,肥硕而浓丽。
周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
风格: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5、孙位及其作品
孙位《高逸图》
6、南唐著名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
周文矩:《宫中图卷》《重屏会棋图》等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王齐翰:《勘书图》
卫贤:《高士图》《闸口盘车图》
7、中国人物画的“四家样”及各自的风格
四家样:张僧繇、周肪、吴道子、曹仲达
风格。。。。?
(二)隋唐五代的山水画
1、隋展子虔的代表作品及其在山水画史上的意义
展子虔《游春图》,今存最早的一幅完整的三水画。
2、唐青绿山水画派画家李思训、李昭道及其作品
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父< 江帆楼阁图> 子<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图>
3、唐代水墨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王维、张璪、王洽等等
4、王维的山水画及技法特点
水墨渲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涉古今。南宗画派鼻祖
5、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荆浩、关仝及其作品、风格
荆浩:北方山水,《匡庐图》
关仝:师法荆浩 传《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6、五代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董源、巨然及其作品、风格
董源:《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擅长用披麻皴
巨然:董源弟子,其画轻岚淡墨、烟云流动。
(三)隋唐五代山水花鸟鞍马画
1、鞍马题材画家及代表作品
曹霸(作品今皆不存)
陈闳《八公图》
韦无忝(记载《习马图》《散马图》等皆不传世)
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
韦偃《双骑图》
2、画牛名家及存世作品
韩滉《五牛图》、
戴蒿《斗牛图》
3、唐代花鸟画代表画家及艺术成就
薛稷:擅长画鹤、
殷仲容:擅书画
边鸾:花鸟画祖师
4、五代花鸟画“徐黄异体”指哪两种风格,各自有何特点
黄筌 “黄家富贵”;首创没骨法
徐熙 “徐家野逸”;线条为主 色彩为辅
(四)宗教墓室壁画及石刻线画
唐代宗教壁画和墓室壁画与当时绘画的相互影响 。。。。
(五)隋唐五代雕塑
1、唐代陵墓石雕艺术的代表
唐太宗的昭陵、高宗及武则天的乾陵、武则天母亲的顺陵
2、隋唐重要的雕塑家
韩伯通、宋法智、吴道子、杨惠之、张阿乾、王耐儿等。
3、唐代雕塑艺术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雕塑艺术到盛唐时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主要表现在陵墓石雕、宗教雕塑、陶塑等。
宋代画家郭熙受杨惠之启发,创造了塑绘结合的“影壁”艺术。
(六)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唐代陶瓷美术的代表作品
唐三彩:低温釉陶
第六章 宋元美术
(一)宋元山水画1、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
1. 李成:多写寒林平远风光,《读碑窠石图》气象萧疏 烟林清旷
2. 范宽《溪山行旅图》,重山叠岭,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
3. 郭熙《早春图》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巧妙,变化多端。山石如“乱云”。树如“蟹爪”
4. 赵伯驹和赵伯骕兄弟:《江山秋色图》《万松金阙图》精工之极,又有士气。
2、郭熙山水画论《林泉高致集》的主要观点
提出“三远”构图置景法;即“高、深、平” 提出山水画价值论
提出山水画学习方法 提出对山水美的观照 提出山水画对修养的积炼和对精神的涵摄作用
3、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李唐《万壑松风图》《清溪鱼隐图》 大斧劈皴、水墨苍劲 刘松年:《四景山水》斯文 细腻
马远《踏歌图》一角构图、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 夏圭《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
4、两宋其他的山水画家
许道宁、翟院深、王诜等,燕文贵,赵令穰,米芾父子,王希孟
萧照、马和之、江参等
5、元初赵孟頫的代表作品及画风
《鹊华秋色图》;倡古排宋、清雅朴素、书画结合。
6、赵孟頫倡导的“复古”的含义
提倡古意,力排南宋画风。
7、元四大家的代表作品、风格特征
黄公望《富村山居图》水墨或浅绛设色,表现江浙风光 吴镇《渔夫图》重用墨,多湿染。
倪瓒《渔庄秋霁图》多瘦树平坡 王蒙《青卞隐居图》千岩万壑、茂密高峻,构图多为高、深远
8、元代山水画的其他代表人物
钱选、高克恭、赵雍、曹知白、唐棣、朱德润、盛懋
(二)宋元人物画
1、北宋宗教人物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艺术特点
武宗元、师法吴道子,《朝元仙仗图》
2、南宋减笔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梁楷《布袋和尚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斫竹图》等
3、宋代风俗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张泽瑞《清明上河图》
4、元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
1钱选和赵孟頫古意画风 2张渥的白描人物 3王绎的肖像画 5、元代宗教壁画的代表
佛教的莫高窟3号窟和西藏寺庙壁画
道教的永乐宫壁画
(三)宋元花鸟画
1、宋代画院机构名称《翰林图画院》
2、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作品及风格
《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柳鸦图》
微宗以工整细致色彩绚丽见长,重写实。
3、宋代画院的其他花鸟画家代表人物
赵昌(善用色)易元吉(善画猿)、崔白(多才多艺)、李迪(脱离黄家富贵,向荒疏淡逸方向发展)林椿(工整细腻)
4、宋代文人花鸟画家的代表人物
文同,擅长画竹《墨竹图》、僧仲仁和赵孟坚,都以画梅著称,
5、元代花鸟画的两大风格
体院风格花鸟,工笔设色,代表有钱选、赵孟頫、任仁发和王渊。
文人花鸟,代表有:李衎、赵孟頫、柯九思、王冕、王渊等。
6、元代擅画竹、梅、墨花墨禽的代表人物
李衎(kàn) 画竹、王冕画梅、王渊张中墨画墨梅
(四)宋元雕塑
元代宗教雕塑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元代雕书最大特点是宗教题材与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趋势。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居庸关过街塔的天王像;杭州飞来峰的摩岩造像;洛阳白马寺十八罗汉像和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像。
(五)宋元工艺美术
1、宋代五大名窑及各自特色
”定、汝、官、哥、钧“是闻名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
1汝窑:釉质莹厚滋润,葱绿或深灰色,有印花、刻花。 2钧窑:胎骨为羊肝色、厚而不透明,窑变色斑美丽无比。以紫、红、青、白闻名。 3定窑:白釉瓷器为主,坚细轻巧、花纹图案风格典雅
4官窑:釉色有月白、粉青、大绿等 哥窑:百圾碎、鱼子纹,釉色有月白、粉青等。
2、元代瓷器产地及各自特点
南方的景德镇、龙泉窑和北方的钧窑
景德镇:白瓷得到发展,釉里红装饰,粗大、厚重、朴俗
龙泉窑:釉色青中带绿、供应出口。
钧窑:粗。
第七章 明清美术
(一)明清山水画
1、明代浙派山水画家及作品
明早期山水代表,师承南宋院体。
戴进(浙派创始人)《风雨归舟图》《渔舟伯月图》《春山积翠图》《溪堂诗意图》等
吴伟:《踏雪寻梅图》《长江万里图》《雪景山水图》《灞桥风雪图》 等。
蓝瑛:《山水册》《秋壑霜林图》《溪山曳杖图》
2、吴门四家的作品及风格特征
明中期,吴派兴起,始创于沈周,成于\"文徵zhǐ明\",另有唐寅、仇英等,沈文唐仇合称“吴门四家”
1沈周:早期谨细,师法王蒙,后期粗简,师法吴镇。《吴门十二景》《庐山高图》
2.文徵明:也分粗细风格,以细见长《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等
3唐寅(唐伯虎):题材处理方面更重思想性。《骑驴归思图》《春山伴侣图》
4 仇英:青绿水墨均有,《桃源仙境图》《停琴听阮图》
3、明代后期华亭派的代表人物
明代后期,上海松江一代。代表人物为董其昌:扭转了吴浙两派的颓风。他提倡摹古,师法董源、米芾等
4、董其昌的画风及代表作品
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的表现力。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追求画面的含蓄性。
画风有两种格调:一是枯笔水墨,一是没骨或浅绛
《仿米氏水墨山水图》《仿唐代扬升没骨山水图》《秋兴八景图》
5、明代其他著名的山水画家及作品
较有名的还有早期的王履《华山图》、王绂fú《山亭文会图》《凤城饯咏图》,中期的周臣《田家图》培养了唐寅和仇英。
6、清初“四王”、吴历的艺术风格
王时敏:师法董其昌,“画不在形似,而在笔墨之妙”。早期淡雅温润,工整精细,晚年作品较为粗疏,荒率苍莽之气。《夏山飞瀑图》等
王鉴: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浮岚暖翠图》等
王翚huī:对古人激发涉及面最广。作品虽多仿古,却具清丽深秀风致,功力深厚,但有时过于圆熟或刻露。晚年脱落,转有苍茫之致。《溪山渔乐图》
王原祁:王时敏孙子,自称笔端“金刚杵”。擅长枯笔焦墨,层层皴擦,不厌其烦,韵味厚重,“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
吴历:集各家之长,创立自己的面貌,创造了“阳面皴”
7、清代三画僧的艺术风格
弘仁:“敢言天地是吾师”,画布局奇兀,近景大岩壁立,远山缥渺朦胧。
髡kūn残:他的绘画分两部分,即师法前人和师法造化。传统与造化相融合,形成了自身风范。
石涛:大胆的革新与创造精神,力倡革新,打破前人巢臼,扫除当时萎靡之风。
8、“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
龚贤、樊圻qí、高岑cén、邹喆、吴宏、叶欣、胡慥和谢荪
龚贤成就最高,其风格分为黑龚、白龚两种,“白龚”指其简笔无皴或少皴的作品,“黑龚”即为晚期作品,《溪山无尽图》《挂壁飞泉图》等等。
(二)明清花鸟画
1、明代宫廷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及风格特点
边文进:擅长画果翎毛,取法“黄家”,代表作有《竹鹤图》
林良:擅长水墨花鸟,造型准确,法度森严,用笔粗阔有力,用墨豪放。对文人花鸟画的真正确立起到了开启作用。代表作《雄鹰八哥图》
吕纪:有工笔重彩《桂菊山禽图》 也有水墨淡色写意《残荷鹰鹭图》;
2、吴派文人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吴派花鸟画反映了文人花鸟(题材和技法)在明代的发展,
沈周《枯树八哥图》《墨花图》《慈乌图》
文徵明:兰竹题材较多《墨竹图》《寒香仙伴图》
唐寅《春雨鸣禽图》《墨梅图》
3、明代大写意水墨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与影响
陈淳《葵石图》开启水墨大写意花鸟风格。
徐渭《杂花图卷》真正完成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画家。笔势狂逸,墨汁淋漓,是写意花鸟画成熟的标志。
4、清代恽寿平、朱耷花鸟画的风格特点
恽yùn寿平:或纯色作画,寓色于笔,明丽清润,造意精微;或墨色并用,相映成趣,点染雅淡,疏秀飘逸。朱耷dā:简括、夸张、变形
5、“扬州八怪”的代表性画家与风格
汪士慎、黄慎、金农、李鳝、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1郑燮xiè:以画竹来表现它的思想情感,提出艺术应心摹手追以气韵为先,代表作有《丛竹图》 2李鳝:用笔奔放自如,在题材、笔墨上,大胆地创新。代表作:《芭蕉睡鹅图》《松石牡丹图》
3.金农:构图别有意境,形象古拙,笔墨凝重,风格高古,擅画竹
4.黄慎:人物为主,山水花鸟为次。 5.汪士慎:以画梅著名,密蕊繁枝,清淡秀雅。
6.高翔:也以画梅著名,还能山水肖像 7.李方膺:画梅兰竹菊,落笔磊落飞动,晚年专工画梅,以瘦硬见长。 8罗聘:金农弟子,八怪中唯一能画壁画的。见多识广。
6、“海上画派”的代表性画家
海派求变化,喜创新。生机勃勃,不守成规。
三任(仁熊、任薰兄弟,徒弟任颐)、赵之嫌(创立海派基调)、虚谷、吴昌硕。
(三)明清人物画
1、明代浙派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人物
取法南宋院体,笔墨以粗放苍劲为特色,画面注重气势
代表人物有:郭诩,吴伟,戴进(三人均有工整粗放两种风格)
2、唐寅、仇英的人物国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吴派唐寅:水墨写意和工笔重彩。《秋风纨扇图》(兼工带写)为其水墨作品代表。工笔代表为《孟蜀宫妓图》(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
仇英:也有细工设色和粗简水墨两种画法。工笔重彩《捣衣图》;粗笔水墨《柳下眠琴图》
3、“南陈北崔”的代表人物及画风
陈洪绶:人物成就最为突出。夸大、变形的风格特征,人物奇古艳雅;《仕女图》细秀清淡,具古典之趣。《笼鹅图》;
崔子忠:画风也以高古变形为特色,但比陈洪绶温和。《云中玉女图》《杏园夜宴图》
4、明代肖像画的代表画家及技法特点
丁允鹏:擅人物,早期用笔文秀细腻,晚年变得粗厚苍劲、自成一家。《漉洒图》《洗象图》
曾鲸:受西洋人物画影响,并将其融入传统肖像中而别开生面。《张卿子像》
5、清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
清代人物画家前期以禹之鼎、焦秉贞、改琦、费丹旭等盛名于世,晚期以“三任(仁熊任薰任颐)”为代表。
陈洪绶体系:高古雄伟,笔力劲健(前期高其佩〔创“指头画”〕苏六朋苏长春,晚期“三任”);
仇英体系:精密工丽,灵秀艳逸(禹之鼎〔以白描取胜〕、郎世宁、焦秉贞、冷枚)
(四)明代壁画、版画和年画
1、明代版画的代表作品
较有名的有:西厢记插图、水浒传插图、青楼韵语插图、牡丹亭插图、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jiān谱
2、明代年画的产地及各自的风格特点
天津杨柳青年画:受北京版画和院体画影响,精细生动,设色鲜雅,题词讲究。追求绘画效果,彩色套印与彩绘结合,具有悉尼辉煌效果
苏州桃花坞:受南方版画影响,严谨精致,人物作微笑表情。着重描绘日益繁荣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
山东潍县杨家埠:造型夸张,完整饱满均衡有装饰,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善于表现农村生活风俗和民间戏曲故事。具有很强的民俗特色。
(五)明清雕塑
明清雕塑的特点
其中的仪卫雕刻(如明代石狮形象)与宗教雕塑,特别是在朝廷官府直接控制下所产生的作品,规模大,材料贵重,制作精细,但大多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
而一些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较密切关系的小型玩赏性雕塑,则有显著的发展,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着这一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新成就(如天津的“泥人张”)。
(六)明清工艺美术
明式家具的特点与主要产地
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线条流利,装饰适度。重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产地主要有三处:北京皇家的“御用监”;民间声场中心苏州与广州。
第八章 近代美术
(一)近代中国画
1、近代中国画的三大分期?
近代美术可分为三个阶段:
1、中国美术的近代化(1911-1927);2、中西美术混流(1928-1937);
3、现实主义美术鼎盛和向现代转型(1938-1949)
近代中国画的三大流派:
1、北京画坛(绘画风气趋于保守,陈师曾);
2、海上画派(继承扬州画派的创新精神,一定程度接受外来文化艺术影响);
3、岭南画派(受外影响,大胆融合西洋画法以革新国画,高氏)。
近代中后期杰出国画家有张大千,溥心畲,黄宾虹,齐白石。
2、北京画坛的代表性画家及各自特点
陈师曾:主张中国画革新,率先反对“四王”的复古陋习,努力恢复中国绘画师造化的优秀传统;吸收西洋画对景写生之长,形成他开创的写生法。
金拱北:博物馆事业奠基人,民国前期画坛上力倡传统的主帅。
还有萧俊贤、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
3、“画坛三重臣”指哪三位画家及他们各自的风格特点
徐悲鸿:远洋功习油画,回国主要精力放在艺术教育和改良中国画上,浑厚扎实的写实功力,作品蕴含着深刻思想,作品分西洋画和中国画两类,以人物为主,动物风景为次;
刘海粟:创办中国第一所美术学院——上海图画美术院,注重个性发挥,气度豪放、笔势奔逸、敢于创新。
林风眠:认为一年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其绘画感情色彩浓郁,线条流畅奔逸,色墨
浓重大胆;方形构图不留白,画面浓重饱满。以富于哲理性的主题和新颖的形式刷新了中国画坛。
(二)近代西洋画
油画在中国近代是如何发展的
启蒙时期,出现了李叔同、李铁生等赴日赴欧学习近代美术的先驱。李叔同成为了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传播西洋美术的第一位启蒙者,
启蒙时期的重要画家还有周湘、陈抱一等。
西洋画传入中国后曾兴盛一时,之后开始动摇,期间出现了颜文梁、陈抱一、潘玉良等西洋化阵地的坚守者。
之后又出现了李毅士、汪亚尘等中西绘画合璧的佼佼者,以及出现了油画民族化的代表唐一禾、董希文、吴作人等。
(三)近代版画的代表画家及风格特点李桦、黄新坡、古元、彦涵、力群、胡一川、江丰、陈烟桥等。
中国近代版画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发展与战争相伴。具有它特殊的意义。
(四)近代雕塑在写实造型方面的突破及代表人物
以20-30年代江小鹣、李金发和40年代的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为代表,他们相
继出国学习西方雕塑观念和艺术技巧。
20年代上海美专等学校设立雕塑科造就了中国第一批雕塑人才,
近代雕塑曙光显现于1929年教育部第一届全国美展,展出雕塑作品50多件。具有深远意义。
30年代南京各界成立了孙中山铜像委员会
经过这些先行者的努力,给中国近代雕塑带来了新气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