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浅析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浅析

校园流行语的心理分析

摘要:校园流行语作为校园这个社会区域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方言,是流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对现代校园生活及社会的反映,有其特定环境及特点,主要来源于校园生活,并受大众传媒影响,同时通过语言间的接触接受外语。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广泛,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思维和用语方式。

关键词: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

Analysis of the source with the popular university campus language

Abstract: As a product of the social area of campus,the popular campus language is a social dialect essentially,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pular language. Popular university campus language is a reflection of modern campus life and society,it has own particular environment and features.Its mainly from the campus life, and affected by mas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language contact to accept other language. Popular university campus language extensive sources,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nking and language style.

Keywords: university campus;popular language;origin

第 1 页 共 1 页

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浅析

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浅析

引 言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校园中出现的、主要流行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的词语。它作为校园这个社会区域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方言,是流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方言“一般说来没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结构系统,它的变异主要表现在一部分特殊的、使用范围较窄的词语方面。它必须依托于全民语言,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1]。大学校园流行语其实就是一种语言的变异,是由阶级变异、行业变异和年龄变异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校园流行语是对现代校园生活及社会的反映,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思维和用语方式,有其产生来源及特点。[2]当前,校园流行语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审美倾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构造的重要参数。校园流行语是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更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3]

一、源于校园生活

由于学生生活在校园里,所经历的大都是学校的人和事,因此其语言交际也必然以校园生活为主题,最大限度地反映校园生活。大学校园流行语围绕校园生活,主要反映学习、工作、生活等息息相关的主题。 1、学业方面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在日常学习方面孕育出一些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语言现象。上课方面如:“翘课”意为逃课,在大学校园里全面取代了“逃课”,成为当代大学生叛逆精神的一种体现。“蹭课”源于北方方言“蹭饭”,意思是旁听。“特困生”指早上第一节课就打瞌睡的同学,“教(觉)皇”指嗜睡的人。 与考试有关的如:“挂科”指考试不及格。“挂”本指挂彩,即流血受伤。后引申为死亡,常出现于一些黑帮片中。与直接说某门考试不及格相比,说“挂”显得更有英雄般的悲剧色彩。“裸考”指不复习直接上考场考试。说明当事人完全没有作任何准备,也暗示了这样做的危险性,带有强烈的幽默和自嘲意味。

第 2 页共 2 页

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浅析

同时,大学生们也从自己的学科出发,以学科术语延伸创新词语,表示一些对校园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感悟。有的词语是从一些学科中曲解、仿拟得来的,如:“金钢钻”借用金属称谓来比喻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学生;“软着落”借用飞行术语来形容某同学补课后成绩稳定了或安然度过了某一难关;“潜水艇”物理术语比喻低水平的人、低于水平线的;“内切圆”数学术语,表示正好合乎某人心意;“绩优股”经济术语,意为理想的有发展潜力的恋爱对象;“286”计算机术语,表示某人行动迟缓;“花间派”文学术语,表示交友不专的人。对于专业有关用语的加工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融合。

2、工作方面

如:“就业”;“毕业即失业”部分学生对未知前途的无奈表达;“猪一般的生活”形容成功保研的大四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状态;“狗一般的生活”形容拼命找工作的大四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状态等。同时,大学生崇尚简捷、方便,将原来复杂的文字简化,在语言表达方面显示出快节奏的风格。如:“青协”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管办”学生综合管理办公室等。[4]

3、两性方面

如评价异性的外貌:“长得难看不是你的错,可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长得安全”不怕他人横刀夺爱;“长得有创意”等等。

将晨练称为“早练”,将傍晚锻炼身体称为“黄昏练”,皆取“恋”的谐音;将同班同学的恋爱对象称作“家属”,因此也有了“有情人总成家属”一说;要好的女生会互称“老公”或“老婆”以示亲密等等。

4、个人情绪方面

大学生大多心理尚未成熟,情绪波动比较大,所以表达情感、情绪的流行语也比较多。如“烦死了”、“有毛病”、“白痴”等等,表现说话人郁闷的心情和无处排解的无奈,同时反映了大学生心态的沉重。“有没有搞错啊”、“我靠”等则在发泄不满的同时展现出大学生血气方刚、大胆质疑、不屑一顾的反叛精神。

大学生校园流行语较之高中生、初中生校园流行语及其他人群的流行语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这种特点集中体现在大学生群体对日常生活和当今社会一些时尚问题、热点问题等社会现象的特殊反映上。[5]如:河北某官二代肇事后的一句“我爸是李刚”;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协新闻发言人一句诙谐幽默

第 3 页共 3 页

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浅析

的“你懂的”引发网民热捧效仿,表示双方心领神会无需多言,或因涉及敏感话题不便说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波音777-200飞机事件,则让“失联”一词应运而生。

二、来源于大众传媒

校园流行语言的产生与时代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网络、影视、杂志等是当代社会文化潮流的主要推动者,也是大学校园流行语的重要来源。[6]

1、来源于网络媒体

大学生是网络语言创造和运用的主体。大学生通过网上聊天、 网络游戏、 网上论坛等途径可以轻松地表达和传递思想与信息 ,且容易得到网友的共鸣和模仿。“我也是醉了”最早源自DOTA游戏的解说,LOL也开始沿用,后来被微博段子手沿用并从网上开始流行,表示对人物或事物,无法理喻、无法交流和无力吐槽。“为什么放弃治疗”,用来调侃周围的朋友奇怪搞笑的行为。“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源于动画台词,广泛流行于各大社区、论坛甚至主流媒体,意为没事找事,结果倒霉。

网络上有很多时尚用语是由英文字母或汉语拼音缩写拼合而成,流行语有时直接将它们吸收过来,如“TMD”原是美国开发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英文缩写,被网民借来代替国骂;“BT”变态的拼音缩写;“BMW”原是著名的汽车品牌“宝马”,后被网民借来指“别摸我”。

除了字母缩写,还有利用汉语拼音的谐音,用汉字紧缩或扩张构成的流行语。如“表酱紫”意思是“不要这样子”;“高大上”作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缩略词,往往被用于含蓄表达对某事、某物、某人的向往崇拜之情;“弓虽”指“强”。同样是谐音作用,网友们用搜狗拼音输入法打“什么啊”时,常常漏掉分隔符“'”,致使系统认为“ma”是一个字的拼音,于是便出现了“神马”这一词。

2、来源于电视媒体

影视作品对学生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当代校园流行语吸收了不少周星驰式的表达,如“I服了U”即我服了你,出自《大话西游》;“小强”指蟑螂,出自《唐伯虎点秋香》,之后出现引申义比喻像蟑螂一样难缠的人。冯小刚导演的电

第 4 页共 4 页

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浅析

影中如“打死我也不说”表明坚持原则,出自《甲方乙方》;“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讽刺胡乱花钱买贵东西的同学,出自《大腕》;“做人要厚道”用来数落不会做人的同学,出自《手机》。“我顶你个肺”原为广东话,表示愤怒,出自《疯狂的石头》;“我拿什么拯救你?„„”表示无奈,出自《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电视节目:如“海选”意为有大量选手参加的初选,出自“超级女声”和“梦想中国”;“PK”在英文里全称是player killing,做名词,意为游戏中两个玩家彼此对打,后由于“超女”的影响,变成动词性的,意为双方一对一你死我活的决斗。 广告作品:如“我们的目标是„„”出自牙膏广告;“我才刚上路叻”表谦虚,出自男装广告。

流行歌曲:如“有多少„„可以重来”出自《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小品相声:如“相当”、“忽悠”出自赵本山的系列小品;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不差钱》,“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跑偏了”、“PiaPia地”等词语成为流行语。

三、来源于外语

随着整个社会的开放,当代学生接触的文化比过去更为多元,他们都学习英语,有些还会其它多门外语。所以,语言间的接触使得部分外语词汇也被吸收进了校园流行语中,甚至出现了英汉夹杂的情况。

英文词汇大多都以它们的本来面目出现,像“Hi”、“Hello”和“Bye-bye”等几乎每天都挂在学生的嘴边,而“cool”酷、“happy”表高兴、“high”表兴奋、“sexy”性感,这些词也常被用到。学生在使用这些词的时候很可能是其夹杂在汉语中,比如“好happy”“玩得high”,这种“语言马赛克”正好能给予说话者一种“言语快感”。

“萌萌哒”这种源自日韩、追捧“可爱”的青少年亚文化影响颇大。“倒”和“晕”具有震惊和不满的意项,因为日本漫画在表示人物惊讶或错愕时常将人物画成晕倒状;“欧巴桑”日语おばさん的音译,日语里指中老年妇女;“卡哇伊”(日语かわい的音译,日语里指可爱、漂亮、温柔)等等。

第 5 页共 5 页

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浅析

结语

语言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而校园流行语就是形象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一面镜子。大学校园流行语来源广泛,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是学生精神状态的反映。它源于生活,承载着大学生活中鲜活、生动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了在校学生特定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心态。同时,大学校园是各种文化思潮交汇

[7]的地方,多种信息在这里容易形成特殊的文化形态,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网络、

影视等社会媒体促进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产生,语言间的接触也使得部分外语词汇被吸收进了校园流行语中。

注释:

[1]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70页 [2][6]杨吉.校园流行语产生的文化因素[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3]张小升.浅议高校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分析[J].高等教育论文,2014年04期

[4]潘世松.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词语特征[J].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骆小所.现代语言学理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2-323页 [7]钱道静.大学校园流行语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信阳师范学院,2008年01期

参考文献:

[1]吴文珏,《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03期

[2]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新疆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周明强,《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321-330页

第 6 页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