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光谱荧光成像技术在识别早期腐烂脐橙中的应用研究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第3 2卷,第1期 2 0 1 2年1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Vo1.32,No.1,pp142—146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January,2012 高光谱荧光成像技术在识别早期腐烂脐橙中的应用研究 李江波,王福杰,应义斌,饶秀勤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 摘要腐烂是发生在柑橘类水果中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早期腐烂果的自动化检测有助于提高水果加 工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目前没有有效的自动化检测技术。以脐橙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高光谱成像检测 早期腐烂果。最佳指数OIF理论用于识别腐烂果的最优波段组合(498.6和591.4 nm)。基于最优波长的比 图像及双阈值分割算法,识别率达到100 。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克服梗伤果及果梗在紫外线诱导下所 产生的荧光效应对腐烂果识别的影响。该研究为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对早期腐烂果的在线检测系统的开发 奠定r基础。 关键词高光谱荧光图像;波段比算法;OIF理论;脐橙;早期腐烂;梗伤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4 ̄.issn.1000—0593(2012)01-0142~05 的识别率。随后他们又尝试采用荧光成像技术结合RGB相 中图分类号:S126;TP391.4 引 言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腐烂是柑橘类果实采后最普遍、最严 重的病害,因为一个腐烂果的存在可能在储藏或运输的过程 中引起整批水果被感染,因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l_1]。因 机及区域增长法识别,识别率提高到94.6%。然而,较复杂 的区域增长算法同样限制了这种技术在在线水果分级中的应 用。 高光谱成像技术,尤其是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具有全波 段连续光谱信息及识别目标对象不同化学组分的能力,已被 逐渐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无损检测领域¨6 ]。相关研究l1 胡 表明波段比算法不仅具有减少球形水果弯曲表面带来的光照 不均匀的优点,而且能够有效地增强不同组分之间的差异, 提供一些无法从单波段或者彩色图像中得到的独特信息。本 研究主要目的是采用高光谱荧光成像技术结合波段比检测理 论开发一种有效的早期腐烂果检测算法,为在柑橘类水果分 级包装线上快速检测腐烂果奠定基础。 此,我国国标规定柑橘类水果在装箱起运前不允许有腐烂果 的存在l2]。然而,早期感染霉菌的病斑在外观上与正常果皮 儿乎没有差别,非常难以识别。目前在水果分级包装线上通 常是利用紫外线光源照射并通过人工剔除。但是操作员的手 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下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并且长时问的 工作也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导致误检l3j。 据我们所知,国内未见关于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检测腐烂 果的报道。国外,也仅有少部分学者利用光谱或者图像技术 进行r初步研究。Blasco等l3]利用近红外(NIR)光谱检测被 真菌早期感染的柑橘类水果,结果发现1 050 nm波段最有 利于枪测这种病害。G6mez—Sanchis等L4 利用可见近红外 1实验部分 1.1实验样本 (Vis—NIR)高光谱成像检测柑橘和橙子早期感染果,不同识 别理论用于特征波段提取,研究表明识别树(regression tree, RT)结合线性判别分析(1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u)A)是 试验对象为赣南脐橙,品种为纽荷尔,产地江西龙南。 样本于2010年采自当地橙园。由于我们在预试验(如图1)中 发现仅腐烂、梗伤及果梗3类型区域在紫外线的激发下会发 出荧光(注意,图像中橙子表面紫色的亮斑是由于紫外线光 源所致,并不是荧光现象),因此本试验中主要研究对象为 最有效的。尽管获得了91.3 的识别率,但是大量波段的参 与限制了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Blasco等l5]利用RGB相机 结合可见光成像系统检测绿霉菌感染的柑橘类水果,然后采 用无监督区域增长理论对感染区域进行分割,仅获得65.5 收稿日期:2011-04—11。修订日期:2011—08 01 早期感染真菌的脐橙及梗伤果(带果梗)。真菌感染果(腐烂) 样本制作如下:(1)真菌提取:首先从已被真菌感染的脐橙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0825027)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作者简介:李汀波,1982年生,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e ̄mail:xqrao@zju.edu.CD e-mail:lijiangbo一1982@tom.cor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