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2011-05) A.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 B.学习条件已经完全具备的时候 C.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 D.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时 【答案】 C
2、不属于职业病特点的是 A.群体发病 B.病因不明
C.早期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D.重在预防
E.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答案】 B
3、我国古代第一次将“教”与“育”二字连在一起.使用“教育”一词的著作是()
A.《孟子.尽心上》 B.《荀子》 C.《论语》 D.《中庸》
【答案】 A
4、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外在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社会文化 C.学校 D.家庭 【答案】 C
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 C
6、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思想 D.教学原则 【答案】 B
7、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荀子 B.威尔逊 C.华生 D.洛克 【答案】 B
8、反映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A.效度 B.难度 C.信度 D.区分度 【答案】 C
9、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答案】 B
10、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职业教育法》 【答案】 C
11、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答案】 A
12、日本学者()曾经强调:“学力是靠生活指导增长的,不彻底地进行生活指导,学力就低。” A.松泽光雄 B.小泉又一 C.赞可夫 D.布鲁纳 E.洛克 【答案】 A
13、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B.书山有路勤为径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学而时习之
【答案】 A
14、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A.与社会福利、服务、保险和救济部门联系,帮助患者解决康复治疗费用 B.通过与医疗机构联系,解决患者住院存在的困难 C.通过红十字会为患者募捐,解决后续康复治疗费用
D.对患者进行系统评定,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对社会各种资源的利用度 E.通过与专业组各成员间协调关系,帮助患者配合各专业进行全面康复 【答案】 A
15、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答案】 B
16、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是( )。 . A.学科编制 B.学科顺序 C.教学科目的设置 D.课时分配 【答案】 C
17、()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答案】 B
18、“学不躐等”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 C
19、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关键期表现在() A.儿童个性发展 B.儿童智力发展
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D.儿童动作发展 【答案】 C
2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思想反映的是教育的()。 A.历史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答案】 C
21、中医养生中“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包括( ) A.泻不伤正 B.用药宜缓 C.补勿过偏 D.益气壮阳 E.滋阴补血 【答案】 A
22、人身权中最基本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教学原则 【答案】 A
23、劳动合同的分类不包括 A.终身合同 B.固定期限合同
C.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合同
D.无固定期限合同
E.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 【答案】 A
24、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答案】 C
25、提出共同要素说的是( ) A.贾德 B.科勒 C.加涅 D.桑代克 【答案】 D
26、长期摄取食盐18g/d以上,患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A.高脂血症 B.高血压病 C.糖尿病 D.胃癌 E.肝癌
【答案】 B
27、个体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应该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答案】 C
28、洛克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中。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答案】 B
29、夸美纽斯教学论的基础是()。 A.心理学统觉论 B.伦理学 C.整体认识论 D.个体认识论 【答案】 D
30、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2008-11)
A.吸吮 B.后天的经验 C.动作 D.先天的成熟 【答案】 C
多选题(共20题)
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 A.教师的领导风格 B.班级的规模 C.班级的性质 D.学校的规章 E.对教师的期望 【答案】 ABC
2、教育民主化的内涵包括有( )。 A.按入学成绩分别接受相应的教育 B.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 C.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的机会均等 【答案】 BCD
3、课外活动的形式包括(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班集体活动 【答案】 ABC
4、客观题包括以下哪些题型?() A.选择题 B.完型填空 C.匹配 D.是非题 【答案】 ABCD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答案】 ABCD
6、“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 A.遗传的作用 B.教育的价值 C.家庭的影响
D.文化的功能 E.人的能动性 【答案】 A
7、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 )。 A.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B.明确的共同目标 C.集体成员之间平等 D.有详细的班级管理规定 E.一定的组织结构 【答案】 ABC
8、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逆向迁移 D.自下而上的迁移 E.自上而下的迁移 【答案】 AD
9、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有( )。 A.义务感 B.责任感 C.事业感
D.自尊感 E.集体主义 【答案】 ABCD
10、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四种反思的方法有( )。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行动研究 E.探索研究 【答案】 ABCD
1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止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答案】 ABC
12、对性格特征的差异分析一般从( ) 方面进行。 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社会特征 E.性格的意志特征 【答案】 ABC
13、教学的物质环境包括( )。 A.课堂自然条件 B.师生关系 C.教学设施 D.上下级关系 E.空间布置 【答案】 AC
1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有( )。 A.描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答案】 ABCD
15、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 A.具有依附性 B.缺乏原则性
C.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D.自我为中心
【答案】 ABC
16、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 A.内发论 B.成熟机制
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教育 E.外铄论 【答案】 AC
17、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E.暂时隔离法 【答案】 ABCD
18、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体现在( )。 A.公正性 B.客观性 C.计划性 D.可比性 【答案】 BCD
19、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答案】 ABC
20、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有( )。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E.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答案】 ABCD
大题(共10题)
一、某市部分公办小学,家长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孩子就可以享受优质师资、小班授课、软硬件升级的“贵族班”待遇。学校的解释是国家财政拨款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只能想办法找出路。请用教育法规知识分析学校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1)这些学校的做法不正确。(2)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3)学校通过收取费用来让学生享受不同的教育条件明显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这种做法不仅给家长带来诸多困扰,也使
教育公平的原则被异化。(4)对于这种做法,当地教育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查处。
二、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一栏。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地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说服教育,真诚与之沟通。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多,故教师应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评价。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三、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一栏。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地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说服教育,真诚与之沟通。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多,故教师应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评价。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四、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木要求。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木要求: 【答案】
五、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突然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紀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按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案】这位教师的闲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稈中都冇这样的体会:在讲课过稈中,冇的学生会在下而冇各种小动作或是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冇的同学会窃窃私语或是很自由的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于上述现象,你的基木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答案】基木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冇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七、不会听课的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很着急。他自
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请分析小刚不会听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答案】原因: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3.虽巳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方法: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
八、我国某高二学生考过这样--道历史试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死于公元哪一年?最远打到哪里?美国世界史教科书上也有这样的历史事实,考法却是这样: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要取消考试,请你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原理并结合以上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答案】(1)素质教育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如认为素质教有就是取消考试,素质教育是没有负担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活动等。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在于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精神实质存在理解上的偏差。(2)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教育现实中“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3)“应试教育”的特点是一-切教育与学习活动都以升学考试为目的,考试成为了指挥棒,导致了现实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片面发展等问题,这是素质教育所反对的。但是素质教育并不否认考试的作用,当然,考试
只是一种检查教育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的方式,关键在于怎么考。如材料中所示,同样的考核内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效果是完全不-样的。材料中美国的考试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九、三年级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问题:请用德育原则分析这一案例。
【答案】(1)该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一十、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了一个18人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子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答
案:(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分析。 【答案】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3.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4.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