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一) - 含答案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演达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复习(一)——第三单元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桃花源记(5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 )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 )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34分)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演达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复习(一) 第 1 页 共 8 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不仅表现了桃源人对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的珍惜,也为下文人们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看似闲笔却匠心独运。

B.《桃花源记》中与《大道之行也》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在听了鱼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叹惋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B.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也自知只是一种空想,故在头尾对此都有暗示:桃源虽有具体地点,人们想再访却不可得。

C.具体形象的理想“桃源”,艺术地折射出当时的“乱”和“苦”;设计“桃源”,实际也是艺术地提出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广大人民希望过的是这种安定美好的生活。 D.作者描绘桃源景象,从环境到人物衣着、精神状态,层层深入,井然有序,无一句多余;语言几近口语,清新朴实,实在是言简意深,这和他的田园诗风一脉相承。 二、小石潭记(3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 )百许( )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14分)

2.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演达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复习(一) 第 2 页 共 8 页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B.第二段明写游鱼的数目、活动和情态,暗写潭水之清澈见底。

C.第三段巧用比喻,传神地刻画了小石潭源流曲折莫测,是作者情感的自然过渡段。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先后写了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和潭中气氛等内容,由远及近,期间作者的情感发生了由乐而悲的变化。

B.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的特点。

C.第二段是用了动静结合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极其巧妙。字面上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活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本文的中心句,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气氛清幽的特点,而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三、核舟记(50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 )寸之木,为( )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不因( )势象( )...形,各具情态。尝( )贻(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 )...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 )二黍许。中轩( )...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 )之。 .

船头坐三人,中峨( )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 )类( )弥勒,袒胸露乳,矫(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 )之——珠可历历( )数也。 ..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 左手倚一衡( )木,.

演达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复习(一) 第 3 页 共 8 页

右手攀( )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 )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 ),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 )不盈( )寸。盖简...( )桃核修狭( )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34分)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第一、第六自然段的总说各具特点:开头的总说是在概述事物的基础上引出评论,结尾的总说则由评论引入所要介绍的事物。

B.第一自然段用“奇巧”一词总括全文,突出雕刻技艺的特点,接着自然地指出雕刻作品核舟的来历和核舟的主题。

C.第三自然段重点写船头上的三人,东坡居中是雕刻者王叔远的有意安排,这样紧扣了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D.本文生动介绍了明朝末年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二到五自然段详细介绍了核舟,基本上是按照船舱-船头-船尾-船顶的空间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B.第四自然段的两个舟子形神各异,左边的舟子动作粗犷而神态闲散,右边的舟子神态平静。他们与船头的三人相映成趣。

C.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文中“珠可历历数也”和“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突出了雕刻技艺的精巧。

D.文章首尾呼应,“曾不盈寸”照应“径寸之木”,“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照应“罔不因势象形”,“灵怪”照应“奇巧”,进一步突出了雕刻者技艺的精巧。

演达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复习(一) 第 4 页 共 8 页

演达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复习(一)——第三单元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桃花源记(5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沿着,顺着)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对……感到惊异)之。复前行,.欲穷(尽)其林。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若有光。便舍(舍弃,丢下)船,...从口入。初极狭,才(仅仅,只)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全,都)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于是,就)大惊,问所从来。具(详细)答之。便要(同“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全,都)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于是,就)与外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问今是何世,乃(竟然,居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此人一一为(对,向)具言所闻,皆(全,都)叹惋(感叹惋惜)。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告诉)云:“不足(不值....得,不必)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路,处处志(做记号)之。及(到)....郡下,诣(拜访)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派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打算,计划)往,未果。寻(随即,不久)..病终。后遂无问津(渡口)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34分)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错杂。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就到头了,渔人便看见一座山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声可以互相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5)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到了郡城,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演达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复习(一) 第 5 页 共 8 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

A.“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不仅表现了桃源人对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的珍惜,也为下文人们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看似闲笔却匠心独运。

B.《桃花源记》中与《大道之行也》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在听了鱼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叹惋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B.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也自知只是一种空想,故在头尾对此都有暗示:桃源虽有具体地点,人们想再访却不可得。

C.具体形象的理想“桃源”,艺术地折射出当时的“乱”和“苦”;设计“桃源”,实际也是艺术地提出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广大人民希望过的是这种安定美好的生活。 D.作者描绘桃源景象,从环境到人物衣着、精神状态,层层深入,井然有序,无一句多余;语言几近口语,清新朴实,实在是言简意深,这和他的田园诗风一脉相承。 二、小石潭记(3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竹林),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格外)清冽(清凉)。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来,表示约数)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穿透),...影布石上。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凄凉)幽邃(深)。以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跟随)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年轻人),曰...恕己,曰奉壹。

3.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14分)

4.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演达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复习(一) 第 6 页 共 8 页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B.第二段明写游鱼的数目、活动和情态,暗写潭水之清澈见底。

C.第三段巧用比喻,传神地刻画了小石潭源流曲折莫测,是作者情感的自然过渡段。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全文先后写了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和潭中气氛等内容,由远及近,期间作者的情感发生了由乐而悲的变化。

B.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的特点。

C.第二段是用了动静结合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极其巧妙。字面上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活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本文的中心句,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气氛清幽的特点,而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三、核舟记(50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直径)寸之木,为(做,雕刻)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无,没有)不因(顺着,就着)势象(模拟,雕刻)形,各具情态。...尝(曾经)贻(赠)余核舟一,盖大苏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赤壁云。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高可(大约)二黍许。中轩(高)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慢慢地)来,水波不兴(起)”,石青糁(用颜料等...涂上)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高)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说话)。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极,..非常)类(像)弥勒,袒胸露乳,矫(举)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卧右...膝,诎(弯曲)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靠)之——珠可历历(分明的样....子)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 左手倚一衡(同“横”)木,.右手攀(扳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演达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复习(一) 第 7 页 共 8 页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平),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楚明白),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朱红)。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竟然)不盈(满)寸。盖简(挑选)桃...核修狭(长而窄)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34分)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无不就着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篷覆盖着它。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第一、第六自然段的总说各具特点:开头的总说是在概述事物的基础上引出评论,结尾的总说则由评论引入所要介绍的事物。

B.第一自然段用“奇巧”一词总括全文,突出雕刻技艺的特点,接着自然地指出雕刻作品核舟的来历和核舟的主题。

C.第三自然段重点写船头上的三人,东坡居中是雕刻者王叔远的有意安排,这样紧扣了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D.本文生动介绍了明朝末年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文章二到五自然段详细介绍了核舟,基本上是按照船舱-船头-船尾-船顶的空间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B.第四自然段的两个舟子形神各异,左边的舟子动作粗犷而神态闲散,右边的舟子神态平静。他们与船头的三人相映成趣。

C.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文中“珠可历历数也”和“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突出了雕刻技艺的精巧。

D.文章首尾呼应,“曾不盈寸”照应“径寸之木”,“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照应“罔不因势象形”,“灵怪”照应“奇巧”,进一步突出了雕刻者技艺的精巧。

演达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复习(一)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