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分析
摘要:为考察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据我国1981-2007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动态计量分析中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在研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在短期偏离长期均衡时,会以45%的力度被调整到均衡状态;城市建设用地变动主要受到自身冲击的影响,与其滞后值关联度很大,城市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其扩张有利于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政府应该严格遵循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城市增长的边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鼓励节地型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动态计量分析;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1-0007-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1.002 随着经济持续平稳较快的增长,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从2000年的36.2%增加到2009年的46.6%,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仍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进程伴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化和集中,导致大量的农地向城市用地流转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同时也使得各种非农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并且经济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提高城市化率,引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进一步增加。
目前关于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研究文献较多,主要集中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或者两者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1],巴曙松[2]认为城市化可
以通过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两方面的基础性因素而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和模式转变产生持久性作用。李金昌[3]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运行两变量协整的理论和相关的计量经济方法,检验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上,高魏[4]将农地城市流转纳入到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系统来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5]考察了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关于城市建设用地的研究,学界主要集中于城市建设用地的驱动力[6-8]、城市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9,10] 两个方面,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灰色关联分析和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主的计量经济分析。虽然上述角度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将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本研究利用我国1981-2007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动态计量分析中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模型,对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变化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 1 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1 理论框架
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非常复杂。根据西姆斯的理论,如果在一组变量之中有真实的联立性,那么这些变量就应平等地加以对待,而不应该事先区分内生和外生变量[11]。因此,研究将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同视为被解释变量,考察其滞后值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其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如下:[KG)]
式(1)中,UJS、GDP、URB分别表示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α、β、χ、ε、、φ、η、ι、κ为各变量回归系数,δt、γt、λt代表各方程的随机扰动项,并且与解释变量和自身滞后值不相关。
1.2 研究方法
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来描述变量关系的模型,但是经济理论通常并不足以对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提供一个严密的说明,而且内生变量既可以出现在方程的左端又可以出现在方程的右端,使得估计和推断变得更加复杂[12],VAR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并具有易操作性。 1.3 变量选择
(1)城市建设用地(UJS)。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以及经济的强劲增长,还会使更多的农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其中主要为城市建设用地,并且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城市建设用地是城市经济的载体。因此选取城市建设用地面积(km2)作为研究对象。
(2)经济发展。研究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为剔除价格影响因素,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将当年GDP调整为以1978年为基年的实际GDP,折算公式为:GDPt=GDP1978×(当年GDP指数/100),单位为亿元。
(3)城市化(URB)。对于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有单一指标法、综合指标法等,角度不同,指标也不一样,综观各类指标,还是从人口角度衡量得到广泛的认同,一般来说,中国有两个城镇人口的统计指标:“城镇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4]。二个指标无论选择哪个作为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研究选择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测度城市化水平,单位为%。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981 -2007年的城镇人口、全国总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摘要2009》,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可比价,1978=100)、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7》,只是其中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含北京市和上海市。为此进行了如下处理: UJS2005=UJSother+UJSBJ+UJSS(2)
式(2)中,UJSother表示2005年除北京和上海外其它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UJSBJ、UJSS分别代表2005年北京市和上海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因为统计数据中查找不到,只能根据2004年和2006年统计数据进行推断。依据《200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推断2005年北京市的建设用地面积为1 254km2,上海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以2004年数据作为替代。因此2005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2 715.8km2。
为了消除异方差,使得研究结果更有实际意义,对UJS、GDP和URB三个时间序列分别进行了对数化处理,这并不改变三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变换之后的序列分别为lnUJS、lnGDP和lnURB。计量分析软件采用的是EViews5.1。 赵可等: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1期2 计量分析结果 2.1 平稳性检验
本文利用ADF检验和PP检验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lnUJS、lnGDP和lnURB三个时间序列在10%显著性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而其一阶差分序列dlnUJS、dlnGDP和dlnURB则全部平稳。因此,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三个时间序列均是一阶单整序列,即lnUJS~I(1),lnGDP~
I(1),lnURB~I(1)。表1为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三个时间序列的检验结果。 2.2 协整检验
本研究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的方法来检验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协整关系,选择序列有确实性线性趋势,但协整方程只有截距项,做协整检验。表2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根统计量都表明在1%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还会进一步增加,但鉴于新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是农地流转,而这些流转的农地多为优质耕地,会危险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城市政府应该:①严格遵循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城市增长的范围;②清理辖区内非法和违法建设用地,目前城市边缘区存在着大量的农地非法流转为建设用地的现象,不利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③提高城市范围内土地利用强度,城市政府不仅从外延上寻求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更应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向“空间”要土地;④积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改变过度依靠投资推动型的发展模式,曲福田[14]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很大一部分用于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场地的购买,这直接拉动了土地非农需求量的扩大。另外还应积极鼓励节地型产业的发展。 (编辑:田 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翼,何有良.中国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生产率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24(4):9-12.[ hang Yi, e Youliang. he Empirical Study of Urbanization Level and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J].Economy and Management, 2010,24(4):9-12.]
[2]巴曙松,邢毓静,杨现领.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力:一种长期观点[J].改革与战略,2010,26(2):16-19.[Ba Shusong,Xing Yujing,Yang Xianling.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A Longrun View[J].Reformation and Strategy, 2010,26(2):16-19.]
[3]李金昌,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6,32(9):19-30.[Li Jinchang,Cheng Kaiming. An Analysis of Dynamic Econ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6,32(9):19-30.] [4]高魏,闵捷,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与城市化、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计量经济分析——以湖北省1980年至2003年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3):564-572.[ Gao ei, Min Jie,hang Anlu. Dynamic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and Growth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in ubei Province[J]. Resources Science, 2010,32(3):564-572.]
[5]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10):4-21.[ Research Group on China's Growth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Urbanization,Industrial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Growth[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9,(10):4-21.]
[6]刘瑞,朱道林,朱战强,等.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11):1919-1926.[Liu Rui,hu Daolin,hu hanqing,et al. Analysis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Sprawl in Dezhou CityBased on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J].Resources Science, 2009,31(11):1919-1926.]
[7]鲍丽萍,王景岗. 中国大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动因浅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8):68-72.[Bao Liping,ang Jinggang.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J].China Land Science, 2009,23(8):68-72.]
[8]陈利根,陈会广,曲福田,等.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以马鞍山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4,26(6):137-144.[Chen Ligen,Chen uiguang,Qu Futian,et al. Economic
Development,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Scale Regul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he Case of Maanshan City[J]. Resources Science, 2004,26(6):137-144.]
[9]姜海,夏燕榕,曲福田. 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8):4-8. [Jiang hai, Xia Yanrong,Qu Futian. Study on Contribu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to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Regional Difference[J].China Land Science,2009,23(8):4-8.]
[10]姜海,曲福田.不同发展阶段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响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70-75.[ Jiang ai,Qu Futian.
Contribution and Response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to Economic Growth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 Case Study for Jiangsu[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19(1):70-75.]
[11][美]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Damodar N.Gujarati. Basic
Econometrics(Fourth Edition)[M].Beijing: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