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正确认知古诗词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的积极意义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诗词是伟大的民族瑰宝。古诗词映射了灿烂文明的古代文化,古诗词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意境,延续流传到今天。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精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语文科目都以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古诗词是人文精神发展的代表。我国的古诗词能够千古流传,是因为古诗词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时代变迁的影像。《诗经》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楚辞》印证着人文理念的升级。古诗词是灵魂的沉淀,是文化的积累。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人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古诗词对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闪光之处。
二、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精神与审美追求
古诗词教学中的核心手法就是培养学生的精神享受。语文是思想的集合,语文在思想内涵上,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例如李白的诗浪漫而宽阔,杜甫的诗蕴含了人间真情的浓厚,陆游的诗展示着家国情怀。古诗词会从一个又一个角度,提高学生对于精神世界的认识,从个性层次上
突出审美的追求。我国的教育重视爱国主义思想,重视人性的善良与生命的价值。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语句的凝练,迸发出情感的诉求,融入到情感的世界中。这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学生自身素养的重要体现。
三、运用朗诵促进语句的理解
朗诵是学习古诗词最为恰当的方法。古诗词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词语,会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通过朗诵能够逐渐深入到诗词的核心。教师在课堂上运行朗诵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出诗词所要表达的含义。例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是喜悦的情绪,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的情感是忧思。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的是悲壮,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的心胸,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凄婉哀伤。朗诵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态,能够更深入的体会到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朗诵需要长期性与深入性。四、创建思想与诗词意境的和谐统一古诗词的优美不仅自语词语的婉转悠扬,更在于诗词中体现出的意境。诗词的意境美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出诗词的意境,需要教师积极进行点拨。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中,教师就要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参考,通过辅助的知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诗词的宏伟气魄,
感受惊涛拍岸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情感。创建思想与意境的统一,需要创建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的情景。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意境与思想的统一中完成蜕变的。五、延展知识体系,扩大阅读范围高中语文课本上古诗词涵盖了多个类型,不同的语体,不同的古诗词类型,给予了教学丰富的背景。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实效教学效果的根本性推动,就要在固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扩大古诗词教学范围。例如充分发挥鉴赏的作用,增加个性化体验。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选择优秀的古诗词作为参考模板,通过影视作品,或者影视音乐,直接或者间接的展示诗词中蕴含的能量。高中诗词鉴赏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对历史的发掘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就是要从教学范围上,教学程度上,教学体验上综合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潜力,从教育的目标和教学的过程,增加语文教育对于人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教学过程中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高中语文延续了小学和初中的内容,也提高了语文课程的难度。古诗词在高中语文课内容中占据一定份额,这是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课程传承的需要。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不能以单纯的成绩来衡量教学效果,而应该以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为衡
量标准,以学生的实际接受效果为参考标尺。古诗词教学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古诗词教学是语文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古诗词饱含的情感和艺术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作者:董澍霖 单位:舟曲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在教学中的问题 1.功利化教学
高考已经将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性质完全改变,原有文化传承的意义已经消失殆尽,并且已经发生着从内而外的功利化转变。不注重培养能力。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只强调诗词鉴赏的技巧性内容,而且所强调的内容更加偏重于答题技巧,根本没有关注到古诗词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在高三的阶段,在古诗词鉴赏方面,教师强调最多的是考试内容以及考试技巧,各种速成鉴赏技巧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对古诗词的学习基本忽视了其中的深厚文化内涵,古诗词鉴赏的本质意义完全被功利化扭曲。功利化教学的主要表现就是,片面地追求古诗词鉴赏的数量,并且从题型的角度出发,更多地是为了能够贴近高考的题型,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就不存在对古诗词进行深入领会以及细致的鉴赏。在这一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古诗词的本质属性,仅仅将其作为一项考试内容来对待,无视了这一项内容学习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无视了内容的属性,丧失了诗意的内容,成为一项需要通过
机械方式进行学习的考试内容,完全丧失了古诗词鉴赏的终极意义。
2.学生地位被忽视
古诗词鉴赏从总体上来讲应该属于一门文学艺术,在这一范畴中,更强调的是每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在这一过程中,针对相同的诗词内容,会由于人不同的知识积累、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理想情怀,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以及心理感受,这样一来才使得古诗词鉴赏发挥作用,使学生能够领会更高层次的情感和意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古诗词基本不会产生投入的感觉,在标准答案的限制下,学生很难通过自身对诗词内容的领会和思考产生独具特色的差异化感想。这样一来,这种形式的学习,其本质性意义已经完全丧失,学习成了一件僵化机械的事情,对古诗词鉴赏成了一件与生疏的外科手术相类似的事情,已经脱离了文学鉴赏的范畴。在对李白的作品《赠汪伦》进行讲解时,通过“桃花潭水”这一形象的比喻,将两人之间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进行了表达,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情感,从而增加了这首诗的美感。
3.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只是通过刻板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本身就不具备古诗词鉴赏的基础,不能够对诗词内容进行深刻领会,理解不了古诗词中
蕴含的深远意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刻板僵化的鉴赏教学,从而在高举权威的情况下,推进整个鉴赏教学的进程。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教学形式呈现出了必然的单一、陈旧、刻板,课堂氛围也必然十分沉闷,而且了无生机,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很难产生浓烈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根本不能够对相关内容进行充分领会。这样一来,学习只能停留在文学鉴赏理论层面。具体来讲,在针对白居易的经典作品《琵琶行》进行鉴赏教学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几个意境深远的意象来象征音乐中的具体声音,如急雨、泉水,还有大珠小珠和私语等等,通过文字将音乐的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得《琵琶行》显现出了别样的韵味和美感,通过阅读仿佛感受到了琵琶声在响。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具体方式 1.明确教学思路
叶圣陶先生针对文学鉴赏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看法,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明确教学的整体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明确思路对于阅读鉴赏的重要意义。针对古诗词鉴赏,由于其没有完整的故事背景,语言方面与散文不同,十分简略和跳跃,内容也十分委婉含蓄。意象是古诗词的精髓,代表着一首诗词的灵魂,只有对意象进行充分领会,才能够对诗词进行全面把握。具体来讲,在对苏轼的经典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该在学生对诗
词内容进行详细了解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相关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于诗词内容的思考,如“找出诗词中意境深远的意象”“对诗词内容所表现情感进行充分体会,并表达出来”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在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基础上,更进一步领会诗词内容,并且能够深入诗人的内心,对诗人的情感充分领会,从而深刻感受苏轼内心的苍凉和悲壮。 2.强化课外诵读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种价值观的引领下,人们更加注重对于诗词的诵读,这对于诗词鉴赏来讲也同样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通过督促性措施,使学生强化对相关诗词进行诵读,在课内篇目的基础上,增加课外篇章的背诵,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增加相关内容的积累。具体来讲,在将课内篇目李清照的经典篇目《醉花阴》讲解完成后,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将李清照的其他经典作品给学生进行具体的展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对于李清照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对学生的了解加深,学生可以对李清照的情感体会得更加细腻和深入。在完成背诵之后,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每一个人都将自身想法以及感受进行充分表达,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逐渐丰富自身的认识,并对于李清照的认识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并且对李清照的词能够更细腻地体会。在鉴赏《鹊桥仙》时,通过诗人深情的手法将自身情感娓娓道来,通过传说来强化中心思
想,并突如其来地进行一声深情而猛烈的呐喊,从而成就了千古名句,对人们的内心形成了长达千年的冲击。 3.积极开展活动
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是强化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的基础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相关活动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在活动中逐渐发现诗词的美妙之处,诗词朗诵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朗诵能够通过声音上的抑扬顿挫将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深情并茂的表达,并通过学生点评使学生对诗词情感内容理解得更加全面。学生可以按照杜甫的经典诗歌《绝句》进行尝试性创作,学生可以通过联系自身生活,将自身对生活的感悟映射到诗歌中,学生就能够学会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对诗词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古诗词进行鉴赏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以及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古诗词鉴赏已经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变质,沦为了功利化的教学得分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积极改善。
作者:黄姝萍 单位: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一中 第三篇
一、创建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意境中体会诗词意象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诗词,从而了解诗词,积累一些文学知识,提高文学
素养;另一个是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诗词中所表达的意象,明白诗人的内心所想,并准确地把握诗词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而在诗词鉴赏的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之中,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善于创造情境,把诗词的内容和情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诗词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许多,最常见的就是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来为学生创造诗词的氛围。比如,在《蜀道难》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后人拍摄的蜀地的面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感受到李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体会到这位豪放派诗人的潇洒、放荡和不羁,并深刻地了解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险情境。又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投影仪来播放《春江花月夜》的画面场景,让学生在观看中感受到江南春夜的清丽,并体会到那些游子对闺中妇女的思念之情。多媒体的展示可以给学生带来感观上的冲击,比教师按部就班地读课文念注解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此外,教师也可以用音乐来创设情境。音乐是一种最为直观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以音乐为背景来欣赏诗词,他们能够快速进入诗词的世界,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
二、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
分角色朗读课文是教师在上语文课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朗读课文,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高中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和了解诗人生平简介之后,再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朗读诗句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诗词中的人物,感受诗词中所表现的意境,从而掌握诗词的中心思想。比如,在学习《一剪梅》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了诗歌的大致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通过扮演李清照,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情感活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反复吟诵这句诗歌,学生可以感悟到李清照当时哀伤痛苦的心和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之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学生用李清照的口吻将这一句诗歌朗诵出来,他们心中的无奈之感和相思之情也会油然而生。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拓展渠道,丰富学生对意象的认识
诗词鉴赏,最重要的就是意象的认识。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意象知识,才能够从容不迫地分析诗词,掌握诗词的具体内容和中心思想。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有多种方式能够丰富学生对意象的认识。第一,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将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进行分门别类,让学生了解
不同的意象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如,“梅”一般代表的是坚强,百折不挠,逆境等意象;“柳”则代表着分别和伤感。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意象的基本内容之后,也就可以很快地了解诗词的意思了。当学生了解了诗人一般会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后,他们就会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思。当学生掌握了江水代表时光的流逝和绵长的愁苦时,也就很容易理解“一江春水向东流”所抒发的情感了。第二,教师也可以采用谐音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便捷地了解意象所代表的内涵。比如说“柳”与“留”同音,一般情况下,如果诗句里面出现“柳”,那么就是代表留下的意思。第三,教师还可以利用事物的某些特征,引导学生记忆意象的含义。比如,松树四季常青,是不畏严寒,不怕风霜的典范,在诗词中一般象征着品格高尚的人。梅花在冬天开放,是坚强之花,一般象征着坚韧不拔的人格。
四、反复阅读,可以活跃思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流传至今,是有一定原因的。在诗词的学习中,通过反复阅读诗词,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敏,可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将诗词中描述的场景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比如,在《一剪梅》这首词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多次阅读和朗诵的方式,能够将诗人笔下描写的景物印在脑海中,并构成一个充满哀愁和思念的意境,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诗人淡淡的忧愁。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诗
词鉴赏中运用意象教学的方式,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品味诗词的良好习惯,能够从外到里,感悟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作者:李霞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明达中学 第四篇
1.通过朗读诗词找出意象
古诗词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意象,能读懂意象就已经迈开了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读懂、读准古诗词,读懂并非是对整篇古诗词说的,而是指诗词中的字和词。读准是专门针对古诗词的字音,特别是一首古诗词里面有很多多音字、通假字等需要读准其正确的字音。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只有弄明白多音字及通假字的音准,才能真正体现朗读的效果,进而更好地理解。例如在高中语文《蜀道难》里的一句:“噫吁晞!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句统领全文的句子,使诗人豪放的情感充分得到体现,学生朗读这一句的时候要有声势一些,读出豪放的感觉。这些词句融入了散文语句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蜀道难的惊叹,且这样惊叹的情感是非常强烈的。本来“噫吁晞”已经能够表达惊叹之情,再加上使用“乎”、“哉”等延长音将惊叹之情渲染得更强烈。在读诗词的时候要注意领会意象,诗词里面的意象是需要通过词语、句子结合体现的,所以在分析、度诗词的时候,老师应该教学生使用自身的思维
方式把散乱的物象整理形成诗词的意象。 2.创建情景感受意象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仅通过朗读词句从字面上理解什么是“大江东去浪淘尽”或者“惊涛拍岸”等壮观的情景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能够展示赤壁景观的视频和图片,以此引导学生从诗词里体验险怪、感受汹涌,并配以想象力,就能简单地将诗词中浪花拍打石壁而四处飞溅的场景直观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又如杜甫的《登高》一诗中,老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把和杜甫相关的画面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人写此诗的内心世界及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再加上对诗歌反复朗读更能使学生体会诗人当时艰难潦倒的感受。
将自身感受与诗词本身的意蕴进行对比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身感受与文中体现的蕴意相比较,充分理解诗词。同学之间应互相交流感受,因为每个学生对一首诗的理解有所不同,而与诗词本身要表达的意蕴相比看,每个学生理解的意思肯定会存在差异性,所以此时若通过对比、交流的方式就可以把诗词本身的意蕴完整地表达出来。例如《鹊桥仙》一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及“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
间无数”进行自我理解的对比,让学生从本质上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理解透彻。
3.实施有效的拓展来理解意象
要很好地把握意象、理解意象,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的,同时这是一个持续丰富历程的过程,该过程转变成由书本与生活相结合、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向课外拓展的引导,让学生对意象的理解、把握程度在课外拓展中得到提高。 重视学生的积累
学生要了解并掌握不同的意象代表的含义就要注重积累。比如菊花是高洁、坚贞的意义,在诗人元稹的《菊花》一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宋代诗人陈亮的《梅花》中,梅花就有顽强、高傲的含义。除此之外,兰花、主治、杜鹃、莲花等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物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积累这些物象所指的含义,才能在诗词鉴赏中轻松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重视谐音的运用
在诗词鉴赏中还要重视谐音的运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谐音丰富诗词的意象。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些诗人利用谐音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例如“柳”的谐音就是“留”,诗人写作时通常会借用“柳”体现挽留的意思,所以折柳送友人的习俗才会出现,在李白的《折杨柳》和柳永的《雨霖铃》
里就充分地运用谐音体现不舍之情。又如“莲”的谐音就是“怜”的意思,在南朝乐府《西洲曲》里就利用借助“怜”的谐音体现女子对男子的思念和纯洁的爱情。 4.结语
意象是诗词的灵魂,如果老师利用意象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在面对某些生疏的诗词时,就可以对其进行鉴赏,理解诗人表达的意思,领悟其感受。利用意象教学的方式能使学生形象贴切地理解、鉴赏诗词,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顺利开展。
作者:鲁慧芳 单位:赤峰市宁城县职教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