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习方式 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李娇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2期
摘 要: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是许多语文教师课堂努力的方向。转变教师角色,搭建平台,面向学生,通过兴趣激发,课前预习,课中点拨,课后强化,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养成了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了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能力;自主学习;方法
改变传统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是许多语文教师课堂努力的方向。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呢?
一、激发内在需要,引发自学的动机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被激起,就能点燃学生我要学习之火,那学习的劲头就会随之而来,相继出现的必定是海阔天空。 1.“疑”中激趣——培养学生自学的信心
学习贵有疑,如何培养学生“疑”的能力?用心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善待孩子每一个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特别是心中有疑问时,抓住时机,给予关注,教给方法,因势利导,激起他们好问,从而诱发孩子自学的欲望和兴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要强调学生边读边思,尤其在“思”字下工夫,学会质疑,释疑。如教《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一文中,在学生阅读课题之后,问孩子:“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提出:“有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我就自然而然,切入课文,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去了解课文。 2.“境”中引趣——带上老师巧设的慧心
入情入境的学习能有效点燃学习的火花,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有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徜徉其中,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再现文中所表达的意境,图文并茂,视听结合。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身”身入其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
如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春色,再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学生通过观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很快入情入境,与作者情感产生了共鸣。 3.“读”中生趣——来自自我尝试的惬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特别在教古诗词时,放手让学生去读,在读中悟诗情,知诗意,再配上古乐,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诗文内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诊脉课前预习,激发自学的潜能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有利铺垫,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学知识,上新课前做的“热身运动”,也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 1.传授方法——自主学习的根基
学会预习方法是孩子自我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目标,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1)预习时,教师事先出示一份预习单。学生根据预习单,预习课文,预习方法可以多样性,查找资料,上网浏览,讨论交流,钻研等。如在教《猫》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课前找一些有关猫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有条件的,可来一下亲密接触,甚至留影、画画。 (2)指导孩子使用工具书。字典或词典等工具书,能帮助孩子扫除阅读障碍,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必须教给孩子查字典和词典的方法,并能独立运用,形成能力。 2.掌握特点——自主学习的纽带
指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和阅读提示进行自学,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掌握特点,读懂各类文章。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教学,可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李大钊是个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爱亲人的革命者形象。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3.设计学案——自主学习的窍门
学案是服务于学生,是以生为本。教师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参与率、兴趣率、效率等,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之中。 三、营造学习氛围,增强自学的能力
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独立充分的自主学习基础之上,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推进、巩固独立学习行为,深化独立学习效果的活动。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延伸到课外。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只有营造出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只要做好微笑、点头、倾听。通过自身的表情、动作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上得到锻炼,同时也释放了教师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2.给学生留足表现的时间、空间和机会
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如上二年级的《秋天的图画》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秋天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画一画秋天,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还拓展让学生画春、夏、冬,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理解了课文,比老师直接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总之,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不畏知识的更新和时代的变迁,可以充满自信地成为新时代的宠儿。 参考文献:
沈家庄.语文教育新思维[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3. 编辑 谢尾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