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浦江两岸三年行动计划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

(上海市级层面)

自2002年启动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以来,两岸地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滨江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开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初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沿江产业集聚带,初步形成集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功能体系,初步形成交通便捷、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取得生态环境修复与公共环境提升成效,初步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新景观和新地标。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黄浦江两岸地区要全面构筑以功能提升为引领、创新突破为动力、统筹协调为保障、民生共享为宗旨、低碳绿色为理念的现代化开放滨江地区,建设成为上海“四个中心”重要核心功能区,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世界著名滨江发展带,大众公共活动的高品质体验地。在此背景下,两岸地区功能、形象、交通等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尤其是要重点推进关乎市民生活、城市形象的滨江公共空间建设。为了合理指导、高效推进滨江公共空间建设,特制订《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 一、总体目标

在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目标的指引下,黄浦江两岸地区要成为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应打造世界级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多样的空间环境。

本次计划重点围绕滨江公共空间、服务设施、交通系统等三个方面,具体要求是: (一)公共空间

实现从徐浦大桥至杨浦大桥滨江空间基本贯通,形成较为完整的滨江公共空间体系,创造舒适宜人、彰显文化、注重生态的高品质空间环

境。

(二)服务设施

高标准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设施、市政设施建设,增加设施数量,丰富设施种类,形成类型丰富、服务均衡、保障有力的设施体系。

(三)交通系统

形成“层次清晰、功能互补、集约低碳、畅达便捷”的一体化滨江交通系统,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的网络联动,加强水陆一体化交通建设,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二、行动原则 (一)公共空间

1、完善空间布局,注重空间的横向连续和纵向渗透,加强空间系统性。构建连续的沿江开放空间和向腹地辐射的纵向空间,有机串联公共活动组织、公共设施与景点,形成相对完整的空间开放系统,确保公共空间贯通和公共活动连续。

2、推进腹地功能与滨江空间联动发展,以人为本提升空间活力。滨江空间建设应和腹地功能建设联动发展,成为有机整体。面向市民的活动需求,丰富空间的功能,从而提升滨江空间的人气与活力。 3、注重空间形象特色、文化内涵、生态效应,提升空间综合品质。注重滨江空间的内涵式发展,通过历史风貌、生态绿化、景观环境艺术等多方面的打造,全方位提升滨江空间品质。

4、因地制宜,节约资源,充分利用滨江现状资源要素进行设计与建设。充分考虑现状情况与既有资源要素,因地制宜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汛墙、码头、硬地、绿化等滨江空间要素进行改造建设,成为实现滨江贯通、提升景观品质的有效载体。 (二)服务设施

1、高标准建设。对原有滨江公共服务设施标准进行完善提升,按照

国际化、精品化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设施、市政设施。

2、差异化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要求,按照人的活动需求开展设施布局与建设。对于各类不同公共空间,各类不同设施,差异化进行配置。

(三)交通系统

1、公交优先、慢行优先、绿色优先。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加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多种公共交通建设,积极倡导慢行交通和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2、水陆一体,两岸缝合。坚持水上交通和陆域交通的一体化发展,加强水陆换乘枢纽建设,有效缝合两岸交通。

3、系统综合,网络联动。加强交通网络之间的联动,构筑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交通、慢行交通于一体的交通网络系统,提高交通出行效率。 三、主要任务 (一)公共空间

1、推进滨江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载体建设

构建“一带、多点、多楔”的滨江绿地空间结构(注:“一带”指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的滨江绿化带,“多点”指滨江绿带局部的重要绿化、广场节点,“多楔”指连接滨江与腹地的楔状绿地,形成多条由滨江向腹地渗透的楔形绿化空间)。增加乔木种植,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悬挂绿化等各类立体绿化形式,有效提高三维绿量。 期内新建约260公顷成片公共绿地等开放空间,涉及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徐汇、闵行、浦东等区。

宝山区:完成上港十四区产业转型项目滨江绿化、江堤综合改造等工程;推动宝杨路码头、吴淞军港等局部功能调整;启动上港九区、十区整体功能转型规划研究。

杨浦区:重点推进上海船厂至杨树浦水厂段、杨树浦水厂至丹东路公共岸线示范段、渔人码头三期至上海化工厂段、杨浦大桥公共绿地、电站辅机西厂至杨树浦发电厂段等公共开放空间建设。

虹口区:完成汇山地块滨江公共空间景观建设以及扬子江码头地区的绿化景观改造,完成北外滩国际水上游客中心绿地设施优化工程、北外滩景观灯光工程等建设。

黄浦区:完成南浦大桥绿地、十六铺综合改造二期、南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等建设,推进世博浦西滨江岸线优化改造。

徐汇区:完成徐汇滨江开放空间北连、南拓工程建设,推进徐浦大桥北侧WS7单元规划绿地建设。

闵行区:重点推进紫竹滨江公园延伸段、闵行滨江公园、浦江郊野公园一期滨江段等建设。

浦东新区:基本建成杨浦大桥区域滨江绿地及公共环境一期、洋泾港滨江绿地、民生港滨江绿地、新华港滨江绿地、E18滨江绿地南段、E20单元滨江绿地北段、E22单元滨江绿地、上海国际友好城市公园工程、休闲公园等滨江开放空间,推进河口地区滨江森林公园二期、三岔港游艇基地、三林楔形绿地南片等区域建设,深化高化地区滨江空间规划研究。

2、推进滨江公共岸线贯通

在无条件建设成片绿地和广场的区段,设置上跨观景平台,架设水上栈道,局部开辟通道或架设桥梁,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滨江步行活动连续。

期内打通滨江空间断点,完成卢浦大桥浦西节点岸线连通工程、日晖港人行桥等项目,增强公共活动连续性。主要涉及黄浦、徐汇等区。 3、构建滨江慢行空间系统

结合腹地功能、设施布局、景点分布和交通站点,构建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网络系统,将户外活动从腹地引向滨江,形成连续

的游憩路径。加快建设自行车交通体系,辟建自行车专用道,合理布局自行车租赁点、休息驿站,并与轨道交通、大型交通枢纽站实现“无缝对接”。积极推广步行交通,依托两岸沿江公共活动空间贯通的优势,积极宣传鼓励市民步行出行,加强步行专用道建设,实现沿岸交通方人性化的出行环境。

期内重点推进徐汇滨江、前滩等区域慢行空间系统建设。徐汇滨江地区完成慢行通道约2公里,前滩地区完成慢行通道建设约6公里。绿地内的慢行系统应与绿地同步完成建设,绿地外部的慢行系统根据地区建设进程逐步推进。

4、加强历史风貌与工业遗产资源保护利用

根据腹地功能、风貌形象和区位特点,形成以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复兴-新华-民生码头仓储船舶类风貌、浦西世博-龙华-杨浦工业市政类风貌等七个主题段落构成的历史风貌特色区布局。加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修缮利用和功能再植,通过对两岸地区范围内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修缮,在保留其风貌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利用方式。 期内开展一系列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塑造滨江特色文化景观,主要涉及到杨浦、徐汇、浦东等区。

杨浦区:结合渔人码头三期至上海化工厂段、杨浦大桥公共绿地、电站辅机西厂至杨树浦发电厂段、杨树浦水厂至上海船厂段等5个区段滨江景观岸线的建设开展工业遗产资源利用。 徐汇区:结合梦工厂项目进行工业遗产资源保护利用。 浦东新区:结合民生码头项目进行工业遗产资源保护利用。 (二)服务设施

1、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户外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商业餐饮、文化娱乐、休闲体育、旅游服务、演出展览等类型。

期内参照《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环境建设标准》,根据绿地面积一定

比例配置服务设施,在公共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以间隔不高于150米至200米(暂定)标准配置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满足市民户外活动需求。 2、完善市政配套设施

结合公共设施、主要景点、活动场所等同步配建公共停车、公共卫生等市政设施。

公共停车:期内重点推进前滩、南外滩、杨浦滨江、徐汇滨江等区域公共空间停车设施,其中前滩地区约650个车位、南外滩地区约400个车位、杨浦滨江地区约150个车位、徐汇滨江地区约1300个车位,总计约2500个停车位。

公共卫生:参照《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环境建设标准》,以一定的服务半径为标准,合理布局公共厕所等卫生设施。设置方式上应尽可能避免独立式,应与其他服务设施结合,环境质量应达到室内标准。 3、因地制宜提升环境景观

滨江环境景观设施主要包括街道家具、指示标牌、灯光照明、公共艺术等类型,如座椅、垃圾桶、雕塑、灯具、指示牌、树池等。 期内以各类滨江绿地项目与岸线贯通工程为载体,丰富种类,增加数量,着力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增加休闲服务、环境配套和公共艺术设施建设, (三)交通系统

1、积极推进常规公交建设

新辟或调整公交线路覆盖公交空白地区;新辟滨江线路串联轨道交通站点、轮渡码头等;优化延伸外围公交线路至滨江。

期内新增浦西徐汇滨江至南外滩地区、浦东东昌路至前滩地区等公交线,实现沿江公交基本贯通;推进轨交12号线提篮桥站、船厂路、云锦路、龙耀路、其昌栈枢纽、浦东大道、钱康路、周家渡、沪车营路和林耀路、闵行滨江等公交枢纽、首末站建设;优化北外滩、徐汇

滨江、浦东新华民生、世博前滩等4个区域常规公交线网。 2、积极推进有轨电车建设

积极开展沿江地区有轨电车系统研究与建设,弥补沿江轨道交通缺失的不足,提供低碳绿色的观景游览交通方式。

期内完成沿江有轨电车系统规划;启动沿江有轨电车一期建设,范围为浦西徐浦大桥至南浦大桥,总线路长约13.1公里。 3、积极推进水上巴士建设

基于原有轮渡码头,结合两岸公共设施、主要景观点、游憩空间和陆域交通站点设置水上巴士站点与线路,形成兼顾通勤和游览功能的水上巴士系统。

期内完成水上巴士建设规划;启动水上巴士南线(徐汇滨江至小陆家嘴)和北线(小陆家嘴至杨浦滨江)等两条试验线建设,线路总长度约20公里;改造一批轮渡站和两组水陆交通枢纽。 4、积极推进滨江路网优化

优化滨江规划路网系统,加快推进未实施规划道路建设,提高两岸沿江地区道路密度,改善两岸滨江陆域通道。主要涉及宝山、杨浦、黄浦、徐汇、闵行、浦东等区。

宝山区:完成上港十四区产业转型项目规划道路工程、宝杨路改扩建工程、滨江大道等建设。

杨浦区:完成渔人码头三期至上海化工厂段丹东路、兰州路、规划德纱路、宽甸路、渭南南路、安浦路,上海船厂公共岸线段规划天章路、宁远路等支路建设;启动杨浦大桥公共绿地段、电站辅机西厂至杨树浦发电厂段广德路、规划临清路、双阳南路、宁武路、平定路、隆昌路、腾越路、规划贵阳南路、通化路、阳浦路、安浦路等支路建设。 黄浦区:完成外马路辟通工程、中山南路地下通道工程、苗江路-外马路连通工程等。

徐汇区:完成龙腾大道南延伸段工程;推进龙兰路、黄石路、云谣路、

规划七路、规划八路、规划九路、规划十一路等支路建设。 闵行区:新建浦江路。

浦东新区:完成即墨路(含地下通道)、崮山路、微山路等建设。 四、保障机制

一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滨江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机制,进一步细化各项任务的节点目标,落实责任主体,完善考核制度,确保各项任务按照既定目标推进。 二、聚焦重点,稳步推进。三年行动计划涉及项目多,任务重,协调难度大,资金压力大。各区、各部门要根据行动计划要求,聚焦重点、重大项目,合理安排项目推进计划,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三是加强研究,完善规划。规划是项目实施的前提和依据。为了保障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各区、各部门要加快黄浦江游艇码头布局、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沿江有轨电车等各专项规划的落地工作,并逐步实现下游段及上游段重点地区控详规划全覆盖。 四是提升标准,注重品质。黄浦江两岸地区要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要求,制订完善与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相适应的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和标准,强化科技支撑和引领,注重低碳、生态、环保、可持续,为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奠定基础。

有关奉贤区的项目名称: 奉贤滨江地区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控制 奉贤区政府、 至2017年 市规土局 市、区相关主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