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论J.L.Austin的意义观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第23卷第5期 浅论J.L.Austin的意义观 李飞鹏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上海200083) 【摘要J英国哲学家J.L.Austin(191l~1960)一般被认为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开创者和语用学的先驱之一。 人们也多从语用学的角度去分析应用他的言语行为理论。然而实际上他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他对逻辑实 证主义意义观的批判之上的,他的初衷是要开创一种全新的意义观。文章简要回顾对于“意义”的各种哲学探讨,重 点讨论Austin的意义观。 【关键词J意义;J.L.Austin;言语行为理论 【中图分类号J G642.0 l文献标识码J A doi:10.3969/j.issn.167l一5918.2010.05.080 一I文章编号l 1671-5918(2010)O5.0154.03 I本刊网址l http://www.hbxb.net 传统的形而上学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是关于“存在之为 发端于英国哲学家J.L.Austin,而由其弟子美国哲学家 存在”的学问。它关注宇宙的起源,万物的发展,人生的意义等 John Searle等人发扬光大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语用学的研究奠 等议题。形而上学所讨论的问题往往都充满争议而不能使人 、引言 定了基础,同时也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一席。Austin 们达成统一的认知。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形而上学的问题是 的《如何以言行事》被普遍认为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奠基之作。 因为其命题都是无法为经验所证实的“伪命题”。同时形而上 而作者的出发点却在于反驳在此之前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关 学哲学家对哲学命题的争论多囿于其所使用语言的混乱,许多 于“意义”的理论,即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尽管Austin在 争论的实质实际上只是语言表达的不确切而已。因此解决它 其著作中并没有建构一套完整的意义理论,但是他对于传统逻 们的方法就是语言的逻辑分析方法。哲学的论题与社会及自 辑实证主义意义观的质疑,以及他对言语行为这一概念的阐述 然都没有关系,哲学的问题就是语言的问题。他们指出,语言 为他的学生Searle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提出完整的意义理论奠 的有无意义是哲学研究的基础,哲学的任务是运用逻辑和实证 定了基础。 的方法科学地阐述概念、假设和命题的意义,以此来纠正形而 二、哲学的“意义”探究 上学由语言使用的混乱而引起的思想混乱。 意义理论是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根据陈嘉映…,语 逻辑实证主义坚持意义的可证实性标准。逻辑实证主义 言哲学的中心问题有两个,即语言和世界的关系及语言或者语 哲学家将经验命题分为基本命题与复合命题。基本命题是有 词的意义问题。 关简单事实的命题;两个或更多的基本命题构成复合命题。他 对“意义”的探究~直是哲学的中心论题之一。从哲学诞 们指出,基本命题的真假取决子它的内容是否与事实相符合, 生之初的古希腊时期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种探究从未停止 过,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问题将和哲学这门学科一样成 为伴随人类的永恒话题。在哲学的诞生之初,对哲学问题的讨 论就是和对语言的讨论交织在一起的。只是到了二十世纪初, 哲学家们才明确提出哲学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语言的问题,称为 相符合的就是真的,否则是假的:复合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 函项,它的真假性则依赖于基本命题的真假与否。只有真的命 题才是有意义的,假的命题是没有意义的。逻辑实证主义者认 为命题的意义是它的证实方法。根据这个可证实原则,了解一 个命题的意义,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才能使它为真,即能说明它 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转向之后的哲学称为语言哲学,以语言 是通过什么被证实为真的。只有对于一个命题的证实条件有 或者语词的意义问题作为其中心论题。 了了解,才能确定它的为真为假,因而也才能了解它的意义 意义理论主要研究语言符号依据什么而具有意义,什么是 逻辑实证主义意义观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在 命题的经验意义的标准,什么是意义的基本单位,意义是否具 他的名篇《解释篇》里他主张只研究具有真假值的陈述句,其他 有确定性等。印 的句型是修辞学或是诗歌的研究范畴。【3 在哲学研究的历史上,对于意义的探究有如下~些理论: 四、Austin对于意义的别样阐释 意义的指称轮:意义的观念论及其变形联想论;意义的途径论; 虽然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亚里士多德对于意义的 行为主义的意义理论;意义的可证实理论:意义的使用论;意义 论断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但历史上却不乏不同的声音出现。美 的成真条件论等等。…P 4 3—5 1二十世纪是分析哲学发 国哲学家A.P.Martinich…(P 1 2 3)认为言语行为的观念 展繁荣的世纪,分析哲学依据其对意义的不同看法又分为早期 的逻辑实证主义学派与后期的日常语言学派。 三、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观 逻辑实证主义又称逻辑经验主义(维也纳学派),与日后的 日常语言学派(牛津学派)共同构成了近代西方的反唯理主义 形而上学的分析哲学流派。 早在波斯物理学家Avicenna(973-1037)和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家Thomas Hobbes(1588一l679)那里就有了迹象。之后苏格兰 哲学家Reid(1710—1796)和德国现象学家Adolf Reinach (1883—1917)曾分别提出过“social act”这样的概念。【6 但真正 系统地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观并研究语言的使用意义的 是英国哲学家Austin。 作者简介:李飞鹏(198O~),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哲学。 l54 第23卷第5期 2010年l0月 (一)Austin的言语行为两分法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O1.23.N0.5 0ct.20l0 的句子“You are hereby wamed that this bull is dangerous.”这样 个长句的作用,虽然语义及所起到的效果上会有一点模糊。 他的这一发现使得上述的对施为式的语法界定失去了效力 由此,Austin提出了“明确的施为动词”(explicit performative verbs)和“明确的施为话语”(explicit performative utterances)这 两个概念,即将上述语法标准作为标准式,任何施为式的话语 都可以简约为或者扩展为这样的标准式。 一Austin对意义的探索从讨论以下句子的真假开始 P5: I do.(uttered at a wedding ceremony) I apologize.(when I step 011 your toe) I name this ship Queen Elizabeth. 1 bet sixpence that it will rain tomorrow. 但是Austin的论证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接下来的 这些话语可以从语法上被归为陈述句,所以不是逻辑实证 进一步分析里,他又发现了问题。比如对如下一些“记述式”话 主义者说的无意义的废话。但是我们却不能确定这些句子的 语的分析: 真假问题。在这里,我们用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无法获知 The catisonthemat butIdon’t believeitis. 这些句子的意义。Austin (P2)认为“许多陈述话语只不过是 ‘伪陈述’,人们所说的许多话语貌似陈述,但它们根本不以坦 直地记叙或传递有关事实的信息为目的,或是仅是部分地以此 为目的”。为区别于那些我们能够确定真假的陈述句,Austin I promise that I shall be there but I have the least intention of being there. All John’S children are bald but John hasn’t got any child—  给这些话语取名叫“施为性话语”(performmive utterances),因 ren.为当说话者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不仅是在说话,而且说这些 话本身就是在做某件事情。“施为性话语”的提出是对于意义 这些记述性的话语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并且按照传统的 理论革命性的一步,因为它突破了逻辑实证主义学派为追求哲 成真条件去验证这些话语是没有意义的。Austin认为这些记 学语言的科学性而将言语及其意义拖离其一般意义上的使用 述性话语和施为式话语一样并不是受真值条件的检验而是受 的做法,使得对意义的考察又回到了日常语言的使用中来。对 “恰当与否”的检验。恰当与否的条件包括说话人是否有行使 于以上话语真假分析的不能确定证实了逻辑实证主义意义观 某个行为的资格,说话人是否真诚等等,而上面三句话的说话 的局限性,也为基于日常语言使用的意义观的确立奠定了基 者明显并不真诚。 础。 同样的对于一些“施为式”的表达方式如: 基于对以上一组句子的分析,Austin将言语分为“记述式” (constative)与“施为式”(performative)两种类型。“记述式”相 当于传统的陈述句,受真值条件的检验。他试图把“施为式”从 语法形式上予以界定并提出了两条语法上定义“施为式”的规 则: 1 warn you… I adviseyou… 我们也可以问这样的问题:“这个警告有根据吗?”或“这 第一条是话语以第一人称单数为主语,现在时态、陈述语 个建议是个好的建议吗?”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则同“记述式”的 气、主动语态动词为谓语,例如“I promise…”、“I agree…”、“I 表达一样要看其是否与事实相符。 swear…”等: 这样一来,既然是否能够判断真假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区分 第二条是与第一条所规定话语相对应的被动形式,即第二 “记述式”与“施为式”的确定的标准,似乎专门把“记述式”话语 人称或第三人称作句子的主语,加上现在时态、陈述语气、被动 分为一类就显得毫无必要。所谓的“记述式”同“施为式”一样 语态的谓语动词。 也是在以言行事。这样“言即行”或者说“言必行”,我们可以用 由于以上两条不能够排除像以下这样一些非“施为式”话 个统一的言语行为理论来考察所有的言语。就此,言语行为 语,如: 两分法变得不再合理。 一(二)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法 在放弃了语言行为两分法之后,Austin提出了言语行为的 1 take a shower every morning. 三分法, 当我们在实施一个言语行为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实 施了“言内行为”(1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所以Austin在以上两条的基础上加上了句式结构中是否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6]p92言内行为指通 1 eat an apple everyday. 能插入“hereby”这个词而保持通顺这个要求,以此来解决定义 常意义上的“说话”,当我们说某人在说话的时候,我们是指他 “施为式”的语法规则在面对上面两句话时所遇到的困境。 但他很快就发现,实际上人们在实行“施为式”话语的时候 完全可以不遵循上面的语法规则,例如我们可以说“Water!”这 样一个词来进行“I(hereby)request you to give me a glass of water.”这样一个行为。再如下面的例子: You are hereby warned that this bull is dangerous. This bull is dangerous. 发出了表达意义的声音,说出了单词、短语和句子等。如果光 有这一动作,我们并不能认为他在进行言语交际,真正使说话 者达成交际行为的是在实施这个行为的同时,他所实施的言外 行为及言后行为。 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个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人们往 往通过发出声音说话这个动作来做成各种事情,达到不同的目 的。Austin用公式“当我说x的时候,我在做Y”来表示这种 行为。言外行为是以言内行为作为载体的,两者在时间上是同 时进行的。 Dangerous bul1. Bul1. 言后行为是指说话的效果,在时间上,言后行为要滞后于 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因为它是指说话者在实施了言内行为及 他发现一个简单的词“Bull”就可以起到语法上更为复杂 言外行为后对听话者的感情、思想或行动所产生的影响。例 1 55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第23卷第5期 定实施了某种言外行为。如果说实施言内行为的句子的字面 意思是可以根据语言规则准确推定的话。实施言外行为的句子 的言外之力则不能根据句子字义必然确定,字面意思确定的同 样一个句子放置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言外之力。 在区分”记述式”话语和”施为式”话语的时候,Austin对逻 因此,我们实施言内行为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目 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论”意义观提出了质疑。他的思路基本 的是产生符合某种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的句子,而在实施言 上是认为”记述式”话语还是属于传统逻辑实证主义界定的意 外行为时则必须满足一定的恰当条件,目的是产生符合某种语 义范围的,因为其真假是可以确定的。而”施为式”话语不受真 言的使用规则的能够起到某种交际功能的话语。可见,言内行 如,通过说出”我警告你…”,”我奉劝你…”,”我希望你做…”等 类似的话语而使听话人受到了警告,接受规劝,或是去做了我 们希望他做的事情。 (三)Austin两种言语行为的分类中所体现出的意义观 值条件的检验,而是要受”恰当条件”的制约。然而,接下来的 为和言外行为是同时发生,有着共同的载体,但却又各自具有 讨论证明这样的二分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施为式”上所出 套制约规则的两种不同的言语行为,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现的种种”不恰当”的情况同样会出现在”记述式”话语上,并且 的。那么话语的完整的意义应该是包括了句子字面意义及言 一约束”记述式”的真假条件同样也可以用来约束”施为式”。 外之力的,意义的基本单位也就不再是句子或其所包含的词语 在后来提出的三分法里,Austin认为研究考察的重点应该 而应该是一个言语行为。由于言外之力的实现受到语境因素 放在”言外行为”那里 】Pl03,但他”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的 的影响,所以整个言语行为的意义也就随语境的不同而不同 区分还是带了前一种二分法的特征。这里可以看出他试图在 了。 五、结束语 原来逻辑实证主义意义理论的基础上再补充一类被逻辑实证 主义者忽略的意义,即言有所行的意义,而不完全抛弃逻辑实 虽然Austin对于意义理论的阐述还残留了逻辑实证主义 证主义的意义。 的部分影响,但他的”言语行为”概念的提出却是具有革命性的。 Austin意义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PIlO,他认为句子的意 其对哲学”意义”探讨的意义是深远的。言外行为的提出把言 义由字义和所指组成,一句话中的单词、短语都表达了字义,句 语带回到了交际的现实,使我们不再局限于抽象的、脱离了语 中有些单词或短语的所指则通过语境得以明确。言语行为三 言运用实际的形式化的领域来谈论意义,使逻辑实证主义者试 分法中的言内行为就是指完成句子字面意思的表达,这种字面 图用科学的方法规范哲学论题,建立脱离语言实际的科学元语 包括言后行为的提出启发我们 意思的表达和理解所要依靠的是语言的句法规则和语义规则。 言的努力归于失败。言外行为,如果一句话是没有任何语境的情况下说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可 将意义的考察置于交际的实际中并与说话者的意图及听话者 以依据句法以及语义规则确定它的字面意义。如果句子是在 对于说话者意图的领会联系了起来。他的学生Seafle正是基 定的交际情景中说出的,那么这句话就必然具有一定的言外 于这样的认识而将意义视为意图的派生物,在Austin所开创 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也就是说在进行言内行为的同时一 的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意义理论。 一参考文献: [13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涂纪亮.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323~330. [3]Smith,B.Towards ahistoryofspeech acttheory[A].inA.Burkhardt,(eds.),SpeechActs,Meanings andIntentions:critical ap- proaches to the philosophy ofJ0hn R.Searle.Berlin[C].New York:de Gruyter,1990. [4]Martinich,A.P.The Philosophy ofLanguage.4th edition[M].NewYork:OxfordUniversity Press,2001. [5]Austin,J.L.HowtoDoThingswithWords[M].Oxford:TheClarendon Press,1962.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