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二中 2017 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生物试卷 2018.3.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
个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 结构如右图。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A.纤维素 B.胰岛素 C.叶绿素 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数量相同的 5 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3.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含有核糖体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 DNA 分子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蓝细菌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D.甲状腺素 2.
4. 粘菌素被称为“最后的抗生素”,可插入细菌细胞膜磷脂中,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它虽 能导致人类肾脏疾病,却可促进家畜生长。下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的 作用原理,P 为质粒,细菌耐药性基因位于 P 上。下列相关说 法错误的是 A. 若青霉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则 对应于图中的①
B. ③④分别为抑制细菌 DNA 的复制和转录,A—U 配对方式为 图中④所特有
C. 长期滥用粘菌素饲养生猪,会导致位于 P 上的粘菌素耐药 性基因频率提高 D. 粘菌素通过②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起杀菌作用
5. 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 系,乙、丙两曲线表示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随温度或 pH 的变化,下列相关分 析正确的是
A. 乙、丙两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温度和 pH B. 分析曲线可知,e、g 两点所示条件是短期内保存该酶的最适条件 C. d、f 两点所示的α-淀粉酶活性一致,该酶的空间结构都遭到破坏 D. 若在 a 点升温或在 bc 段增加淀粉的浓度,都将使反应速率增大 6. 将某种 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 A 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 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 趋势如图所示。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0~4 h 内物质 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 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 内物质 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 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溶胶的渗透压 7. 右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1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2
C.ATP 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8.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 O2 也不放出 CO2,说明细胞已停止厌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需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需氧呼吸时,吸收 O2 与释放 CO2 的摩尔数不同
9.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厌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白肌细胞内葡萄 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 ①酒精 ②乳酸 ③CO2 ④H2O ⑤ATP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0.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别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 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右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室内植物叶片偏黄 B.室外植物叶片偏绿 C.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 D.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 a 含量>叶绿素 b 含量 11. 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成 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A.用 95%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 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 的形态和数目
12.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胚胎期,衰老和凋亡发生在老年期 B. 细胞中相关基因发生多个突变,才会使癌细胞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C.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D.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增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13.下列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 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 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 C. 杂合子 Aa 中某条染色体缺失后,表现出 a 基因控制的性状 D. 基因发生突变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14. 已知某种细胞有 4 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 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15. 在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两条染色单体,随后一 种叫动粒的蛋白质结构在着丝粒处以背对背的方式装配形成,并各自与细胞相应一极发出的
3
纺锤丝结合。动粒与纺锤丝的结合过程,最可能发生在 A.分裂期前期 B.分裂期中期 C.分裂期后期 期
D.分裂期末 16.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 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32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 P 标记 17.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 和 mRNA 都从 DNA 转录而来 B.HIV 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 DNA 的模板
C.细胞中的 RNA 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域碱基互补
D.转录出的 RNA 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 18. 大量研究发现,很多生物密码子中的碱基组成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图 10 A 所示的链霉 菌
某一条 mRNA 的部分序列整体大致符合图 10 B 所示的链霉菌密码子碱基组成规律, 试根据这一规律判断这段 mRNA 序列中的翻译起始密码子(AUG 或 GUG)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D.④ 19.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
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 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20. 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 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 1 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 1 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21.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 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 雄蝇中有 1/8 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 BbXRXr B.F1 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 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 Xr 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 bXr 的 极体
4
22. 下图显示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及其智障儿子细胞中的两对染色体(不考虑受精和胚胎发 育过程中的任何情况下造成),造成儿子异常的根本原因是
A.父亲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
B.母亲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 C.母亲染色体发生缺失
D.母亲染色体发生易位
23. 研究显示,某 基因高度相关,右 PP)与 FM 地雀喙形 具有钝喙、尖喙和 260 只 、 180 只 和 A.35% D.45%
保护区内地雀喙的形态与 ALX1 图显示 ALX1 基因型(BB、BP 和 态的关系。在该保护区内共发现 中间型 FM 地雀的数量分别为 360 只,则 P 的基因频率是 B.40% C.50%
24. 导致右图中 ab 和 de 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 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 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 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 25.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应包括该草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 河流受轻微污染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体现了河流的恢复力稳定性
C.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 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有不同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6.【加试题】将甲、乙两种植物置于 25℃环境中,测得不同光强度下的 CO2 吸收量如图 1 所示。将其中一
2
种植物置于一定光强度下,测得不同温度下的 CO2 吸收量和释放量如图 2 所 示[单位:mg/(m·h)],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 2 中植物为图 1 中的甲 B.当光强度达到 C 点后,限制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C.图 2 中当环境温度刚超过 a 点对应的温度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减少 D.在图 1 的 A、B 点时,植物根尖细胞中可以产生 ATP 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27.【加试题】图 1 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 2 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5
A.图 1 中乙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 2 中 A 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 2 中 A 点下移 C.神经纤维的状态由乙转变为甲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D.图 2 中 B 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28.【加试题】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Ⅱ2 的致病基因位于 1 对染色体,Ⅱ3 和 Ⅱ6 的致病基因位于另 1 对染色体,这 2 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Ⅱ2 不含Ⅱ3 的致病基因,Ⅱ3 不含Ⅱ2 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3 和Ⅱ6 所患的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Ⅱ2 所患的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 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 C.若Ⅱ2 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 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 概率为 1/4
D.若Ⅱ2 与Ⅱ3 生育了 1 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 1 条 X 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 X 染色体来 自母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共 44 分)
29.(6 分)已知某双子叶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响应不同(见下表)。为进一步研究生长素对 该植物生长的影响,将其幼苗根部浸泡在三面遮光的方缸中,右侧给光,培育一段时间后, 发现幼苗根部向左侧弯曲生长,幼苗上部的生长呈顶端优势。将幼苗分 7 组,用不同浓度外 源生长素处理幼苗根部,继续给予单侧光照,实验数据见下图。图中浓度 1~6 为外源生长素 浓度,以 10 倍递增;
-12
对照组外源生长素浓度为 0,此时根部内源生长素浓度低于 10mol/L。
生长素浓度(mol/L)
促进
抑制
根 芽 10-12~10-8 10-10~10-5 10-8~10-5 10-5~10-3
(1)生长素是由小分子物质 合成的,其在细胞间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是 。 (2)在该植物幼苗的①侧芽、②根弯曲处向光侧、③根弯曲处背光侧三个部位,能合成生
6
长素的部位是 ;各部位生长素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3)据图、表数据和生长素作用特点预测,在外源浓度 6 时,该植物幼苗根部弯曲角度约 为 。 据 表 中 数 据 和 生 长 素 作 用 特 点 , 可 推 测 外 源 浓 度 3 最 低 为 A.10-6 mol/L。
-7 B.10-9
C.10D.10
30.(7 分)绣线菊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栽培灌木,花色绚丽,品种 繁多。为研究绣线菊品种 A 和品种 B 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 线,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 (1) 在 8:00〜10:00 之间,品种 A 叶肉细胞产生的 O2 的扩散 路径是 。 (2) 品种 B 在甲、乙两点时,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制造的有 机物总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
(3)研究发现植物能对温度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将 15℃生长的绣线菊 A 和绣线菊 B 置于 10℃下低温处理一周,分别测定两种植物低温处理前后最大光合速率(图 2)、光补偿点(图 3)以及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蛋白质 量的变化(表 1)。
-8 表 达
①酶①位于
;酶④位于 。 ②结合表 1 数据,概括绣线菊 A 在低温处理前最大光合速率高于绣线菊 B 的原因: _ _ 。
③运用已有知识,结合表 1 数据分析低温处理后两种绣线菊最大光合速率下降(图 2)的共 同原因是: 。 ④光补偿点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 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 时所对应的光强。据图 3 分 析,更适于在北方低温弱光环境下生存的是绣线菊 B,这是因为低温处理后 。
A.绣线菊 A 光补偿点下降,说明其在低温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 B.绣线菊 A 光补偿点降幅显著大于绣线菊 B 的降幅,说明其低温诱导的效率更高 C.绣线菊 B 光补偿点显著低于绣线菊 A,说明其在低温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 D.绣线菊 B 光补偿点降幅小,说明低温对其的诱导效率更高 31. (6 分)猫的毛皮有的呈纯色(如白色、黄色、黑色等),有的呈色斑,两者合称为毛色
7
性状,其控制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决定毛色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如下图。
(1)将不同毛色的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 2(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据表分析,控 制毛色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是 。 (2)写出杂交组合小色斑×大色斑的遗传图解。 (3)猫的毛色性状由毛色基因 W 和色素淡化基因 C 共同决定,两者相互不连锁,色素淡化基 因
+bsb s +
C 包括 C(原有毛色)、C(奶白色)、C(纯白色)、c(白化)。其中,C和 C对 C呈隐 性,
+
对 c 呈显性,且基因 C 对基因 W 有抑制作用(C除外)。
bs
①基因型分别为 Cc 和 Cc 的两只猫交配,F 出现四种颜色不同的猫,其中与亲本表现型不 同1 的两种颜色的猫交配,它们生育的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②考虑基因 W 与基因 C 的共同作用,若一只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此 猫的基因型是 。 ③基因型分别为 WWCC与 WWCc 的两只猫交配,生育出白色小猫的可能性是 32.【加试题】(14 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l
+
+s
T
+
s
。 (一)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发酵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在“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实验中,配制好的尿素固体培养基加上封口膜后用 高压蒸汽灭菌方法灭菌,冷却后加入用 漏斗过滤的尿素溶液。漏斗用后需用适宜 浓度的 浸泡,再用蒸馏水冲洗,干燥后保存。 (2)在“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实验中,可以用 (A.50%乙醇 B.70%乙醇 C.90%乙 醇 D.95%乙醇)鉴别果胶。果胶酶可以从黑曲霉或 中提取,配制这些微生物的 培养基时需要将 pH 调至 。 (3)果酒制作果醋过程中,通入空气需要经过 pH 。
过滤。果醋发酵结束的标志是 (二)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克隆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相关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过程①常应用 方法导入重组诱导基因后得到干细胞;部分干细胞经过诱导可分 化成全身的不同组织或器官,说明这些细胞具有 性。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 中必须通入 O2 和 CO2,通入 CO2 的目的是 。 (2)该过程中甲和乙细胞可经过生物诱导剂 的作用形成丙细胞。取一个丙细胞, 放在含大量失去 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特定培养体系中培养,最后产生大量的细胞群, 这种方法为 法。 (3)下列关于经③和④过程得到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应用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理 养技术
。 B.该过程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
8
C.丙细胞要具有分泌多种抗体的能力 抗体检验
D.丙细胞的形成先通过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再进 行
33.【加试题】(10 分)药物 A 能促进干细胞增殖,且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强。活细胞中的某 种物质能将 MTT 还原成蓝紫色结晶并沉淀在细胞中,死细胞无此功能;可通过仪器检测到蓝 紫色物质的光吸收值,活细胞数与光吸收值成正相关。请设计实验验证药物 A 的作用。 实验材料:小鼠胚胎干细胞悬液(含小鼠胚胎干细胞和全部营养物质)、质量浓度为 3.0 mg/mL 的药物 A、适宜浓度的 MTT 溶液、生理盐水、培养瓶、试管、比色计、血细胞计数板、显微 镜等。(要求与说明:不考虑 MTT 溶液对细胞生存的影响,通过仪器检测蓝紫色物质光吸收 值的具体过程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用生理盐水配制质量浓度为 1.5 mg/mL 药物 A; ②取三组培养瓶,分别加入 ③乙组:加入适量且等量的质量浓度为 1.5 mg/mL 药物 A;丙组:加 入 ;甲组:加 入 ,作为对照组。
④用移液管分别吸取适量且等量培养瓶中的液体置于试管中,分别加入 ,再 ⑤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⑥重复步骤③,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请以柱形图表示预期的实验结果。
;
,并记录;
(3)该实验的目的是 。
9
杭州二中 2017 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1 D 21 B 2 C 12 B 22 D 3 D 13 D 23 D 4 B 14 D 24 C 5 A 15 A 25 C 6 C 16 C 26 A 7 A 17 C 27 C 8 C 18 D 28 D 9 D 19 D
10 D 20 C
29. 色氨酸 主动运输 .① 30. (1). 从叶绿体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 质
①③② (2). 不一定 .0 (3)类囊体膜 A
叶绿体基 绣线菊 A 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碳反应有关蛋白质的表达量均高于绣线菊 B 低温降低了酶的活性或低温降低了电子传递蛋白的表达量/低温降低了电子传递效率 C ThI+ 31. (1).W、W、W、W(2).奶白色:纯白色=1:1
hI+b h++b hI+S h++S .WWCCWWCCWWCCWWCC3/4 32.(一)(1)G6 玻璃砂 HCl (2)D 苹果青霉 中性偏酸(3)脱脂棉(球) 不再减少 (二)(1)显微注射 发育全能 维持培养液的 pH (2)灭活的仙台病毒 增殖力 克隆培养 (3)C 33.(1)②等量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悬液,编号甲、乙、丙 药物 A
③等量的质量浓度为 3 mg/mL 制片在显 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适量适宜浓度的 MTT 溶液,摇匀,测定各组的光吸收值 微镜下进行活细胞计数
(2)
(3)验证不同浓度药物 A 对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