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模块:法律部分
一、法律
1、法律的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关于特征一,往往表现为全国人大制定并表决通过了某部法律;关于特征二和特征三,主要表现为某位贪污腐败的官员被抓捕)
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相同点:①都是社会行为规范;②目标一致,都追求社会的稳定;③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弥补法律的不足。
不同点:①道德依靠的人们的内心良知;②道德调节的范围一般比法律广。③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实施、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和道德并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的问题,我国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双管齐下。法律和道德有的时候是冲突的。
4、法律的功能:①规范、制裁功能;②保护功能。
法律的本质: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
二、未成年人保护
1、年龄:0~18周岁。(民事行为能力:0、8、16、18;刑事责任年龄0、14、16、18)
2、未成年人保护的类型。
(1)家庭保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
1
义务,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
(2)学校保护:学校等教育机构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3)社会保护:社会保护是指各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其主要内容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与健康、保护未成年人的荣誉权、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保护有特殊天赋和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公共场所优惠开放等;
(4)司法保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例如: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案件、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庭审时要求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在场。
3、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怎么区分 (1)看主体
(2)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这种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健康。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五方面。如:停黑和网吧。
4、未成年人常见维权途径。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诉讼是我们维护权利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
5、诉讼通常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三、行为
1、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事情,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2
严重违法行为就是刑事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在民法、刑法、行政法之上,还有宪法,违反宪法同样也是违法行为。 2、所有的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接受一定的法律制裁。 违反刑法要承担刑事责任(法院审判,出现主刑或附加刑)。
违反民法要承担民事责任(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的人身财产关系,重点理解平等主体)。
违反行政法要承担行政责任(俗称“民告官”,行政诉讼的两个主体地位是不平等的,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例如:交警开出罚单、公安局依法拘留某人、拆迁办拆房、环保局责停违规企业等)。
3、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都要接受刑事制裁,受到刑事制裁的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
4、犯罪的三个特征。
①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③刑罚当罚性。 5、刑罚的种类
(1)主刑: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附加刑: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6、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区分:屡教不改、多次、毒品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7、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8、非正义行为和违法行为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9、分析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①家庭原因:缺乏家庭教育,家庭生活不和谐,受家庭成员不良风气影响;
3
②学校原因: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里犯罪教育,教育方法不当:如体罚学生,将犯错学生轻易推给家庭、社会;
③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复杂,社会暴力事件和网络暴力游戏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④个人原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明辨是非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没有调控好不良情绪,没有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没有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具有不良行为,交友不慎。
9、答案不要背,分析原因时一定要多角度。以第八题为例,分析原因的模式也可以用在:“分析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等”,答案尽可能体现资料中的核心名字。
10、分析完原因之后就要提建议,这是连环问的出题套路。提建议也简单,针对发生原因的途径去提建议即可,多角度回答,答案尽可能体现核心名词。
四、宪法
1、公民和人民
2、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基本原则=国家性质=国体)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区别于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宪法原则之一)
3、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
答:①宪法规定国家机构的产生方式;②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
4
人民 公民 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③宪法规定国家机构的工作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体现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方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时)。
4、人民和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人民政府 产生 选举 人 民 人大代表 人民组成 代表大会 对其负责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对其负责 对其负责 注意:①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国家机关的分类。 行政机关:人民政府 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国家机关
司法机关 一府两院 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权力机关(立法机关) 5
注意:①行政机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执法机关,所以执法权一般对应的是行政机关。最高的行政机关是国务院。
②在我国,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是重合的,都是人民代表大会(因此立法权对应的国家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的职权有:立法权(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权利)、决定权(决定国家重大事项)、任免权(关于人事任免)、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③公民享有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④人大代表的职权有:表决权、审议权、质询权、提案权。 6、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
答:除序言外,设有四章。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
7、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活动准则?
答:①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
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
答:①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普通法律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母法和子法的关系)宪法是其他
6
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五、公民权利
(一)宪法分类
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这表明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广泛性。
2、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答:①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②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③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④其他基本权利。例如: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3、政治权利和自由
条件: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并且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意义: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政 治权 利和 自由
(2)政治自由 限制: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种类: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7
注意事项:①在法律范围内行使; (3)监督权
4、人身自由 ②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不得扭曲或捏事实,更不能采取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途径:信访、向人大代表反应情况、拨打热线电话、新闻媒体、邮件。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表现: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身自由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表现: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包括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住宅不受侵犯。 表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通信自由和秘密受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 5、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财产权: 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②分类:占有权(所有权)、使用权、社 会经 济 与文 化教育①含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一)社会经济权利 的权利和义务。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2)劳动权: 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 ②意义: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8
6、其他基本权利
答: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 (二)民法分类 1、人身权利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2)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
(3)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4)人格尊严权包含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但是也有一些行为属于侵犯人格尊严权,却不属于上述五类。
(5)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方面的评价。常见的侵犯名誉权表现:①侮辱行为:起侮辱性绰号,公然谩骂他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向他人身上泼赃物。②诽谤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
9
(3)物质帮助权: 公 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①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
(1)受教育权: 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
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二)文化教育权利 ②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2)文化权利: 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造
的自由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人。
(6)常见侵犯肖像权表现:①未经本人同意,以盈利性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②恶意损毁、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③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7)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盗用、冒用、强迫他人变更姓名属于侵犯姓名权体现。
(8)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如“三好学生”属于一种精神鼓励。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奖状。 (9)常见侵犯隐私权的表现:①监视、监听、窥视他人的隐私生活。②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他人的私人信息。③偷看他人日记、邮件、手机、聊天记录,道听途说传播他人隐私。
(10)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误工费。造成残疾的,还应赔偿残疾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11)如果行为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可以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或消除影响等方式来承担法律责任。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财产权利
(1)分类:物权和债权
(2)侵权人对他人的财产权造成损害,可以赔偿损失、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停止侵害或消除危险等方式来承担法律责任。 (3)未成年人的合法私有财产也受保护。 3、继承权利
(1)未成年人也有继承权利。
(2)几种继承方式顺序:遗赠、遗嘱、法定继承。
10
(3)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4、智力成果权
(1)智力成果权也被称为知识产权。 (2)包含三类: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 (3)未成年人也有智力成果权。 5、消费者权利
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
六、公民义务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
具体表现为: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二)维护国家利益。
包括:(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三)依法服兵役。 (四)依法纳税。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五)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11
六、权利和义务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如何?
①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权利和义务具有对等性。在数量上大致相等。 ③权利和义务具有同一性。有些权利也是义务。
2、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义务必须履行,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
3、公民行使权利时应注意的事项(行使权利受到限制)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同时,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4、公民应该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②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③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2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