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镇西城区北块G2-1地块
(二标19#房)
优
质
结
构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012年4月17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地理位置 2.工程基本内容 3.工程建设相关单位 4.建设工程简介 5.结构工程概况 5.1基础结构 5.2上部结构
二、质量创优目标及分解 三、创优实施计划
3.1 工程前期创优 3.2 基础、结构阶段创优
四、具体创优措施
4.1创优组织措施
4.2 技术质量创优管理措施 4.2.1创优总体要求
4.2.2强制性条文执行管理措施 4.3.1模板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4.3.2钢筋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4.3.3混凝土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4.3.4砌体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五、质量控制资料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地理位置
上海杨行镇西城区北块G2-1地块位于上海宝山区富杨路东侧,绿龙路北,湄浦路东规划用地内。总用地面积为137700m2,总建筑面积:360689m2,高层工20幢,层数为地上18层,地下1层,II标段总建筑面积:78528m2,5栋高层(含地下室)楼号为8#、10#、12#、18#、19#、21#、地库4。
2、工程基本内容:
幢号 层数(层) 首层 层高 有无地下室 建筑面积(m²) 8# 18 3.6米 3米 有 13617 10# 18 3.6米 3米 有 10274 12# 18 3.6米 3米 有 15446 18# 18 3.6米 3米 有 16845 19# 18 3.6米 3米 有 11200 21# 2 4.5米 4.5米 有 3988 8#、10#、12#、21#±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60米(吴淞高程)室外18#、19#±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75米(吴淞高程)本工程住宅分为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概况如下表:
楼号 8#、10#、12# 18#、19# 21#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50年 50年 结构形式 剪力墙 框架剪力墙 框架 抗震裂度 七度 七度 七度 防水等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耐火等级 地下一级、地上二级 地下一级、地上二级 地下一级、地上二级 工期拟定于:2012年1月15日至2013年7月25日
其中19#房定为上海市宝山区优质结构工程,本号房建筑面积为11200m2。
3、工程建设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上海远正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三凯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总承包单位: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受监质监站:上海市宝山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署
4、建筑工程简介
本项目19#房为住宅大楼,地下一层及地上一层作商铺及社区使用,地上为十八层,其中二至十八层作住宅使用。总建筑面积为11200m²,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609.4m²,地上建筑面积为10590.6m²,建筑总高度为63.45m(室外地面至女儿墙)。首层层高3.60m,以上部分层高为3.0m。
5、结构工程概况
5.1基础结构
本工程19#房上部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采用桩筏基础。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1)地下室采用桩基-筏板的基础形式。工程桩选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桩截面为Ø500、Ø400,桩长19~21米(试桩23~25米),共182根。工程桩已由业主委托的桩基单位施工完毕。
2)地下室筏板板面标高-5.40m,筏板厚700mm、400mm,垫层150厚;地下室外墙板厚为335mm。
3)混凝土强度等级:地下室地板、外墙(包括与外墙相连的框架柱)为C35防水砼(抗渗等级:地下一层为SY-Kp6);地下室框架柱、楼面梁板及砼内墙为C35;底板下垫层为150厚C20素砼。
4)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HRB335级钢筋、HRB400级钢筋。预埋件:采用Q235B级钢;吊钩采用HPB235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
构件部位 垫层 地下室底板、外墙 地下室结构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35p6SY-K C35
5.2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概况:
上部结构为18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HRB335级钢筋、HRB400级钢筋。预埋件:采用Q235B级钢;吊钩采用HPB235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主要包括主筋为25的框架柱;纵筋为12、14、16、18、20、22、25,箍筋为8@100/200的梁;楼板上下皮筋采用10@150、10@180。
柱子截面尺寸:500×500、400×800、400×400、600×700 梁截面尺寸:200×300、200×400、250×400、250×450、250×550 楼板尺寸:90、100、110厚。 5.3结构材料使用情况
1)混凝土强度等级:地下室地板、外墙(包括与外墙相连的框架柱)为C35防水砼(抗渗等级:地下一层为SY-KS6);地下室框架柱、楼面梁板及砼内墙为C35;底板下垫层为150厚C20素砼。上部结构砼强度等级为C30、C35、C45、C40、C35、C30;构造柱、圈梁为C20。
2)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HRB335级钢筋、HRB400级钢筋。预埋件:采用Q235B级钢;吊钩采用HPB235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二、质量创优目标及分解
合同履约率100%;
本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通过备案制验收; 顾客重大质量投诉为零,顾客满意度≥90%; 确保上海市宝山区优质结构。 三、创优实施计划
3.1 工程前期创优
本工程从2012年1月15日开工,在施工前期的创优规划主要采取以下计划: 3.1.1 确定创优目标。
3.1.2 在项目组建管理班子方面,选择优秀项目经理担任本工程项目经理,并加强技术质量安全方面的管理人员。
3.1.3 在确定分包队伍方面,我们择优选择了专业的施工队伍,以确保工程的高质量要求。
3.1.4 技术方案策划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计划、贯彻GB50300-2001新版验收计划,划分检验批、建立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3.2 基础、结构阶段创优
3.2.1质量控制计划:
模板工程:上部结构平台、梁、模板采用全新18mm厚的九夹板;平台、梁搁栅及墙的垂直围檩采用50×100mm木料侧放,模板板面采用传统型的脱模剂,模板拼缝采用双面胶封闭,平台、梁采用传统的散装散拆支模工艺;地下室基础工程根据上海市《关于开展本市创建节约型工地推进工作的通知》(沪建安质监[2006]第074号)、《上海市创建节约型工地指导意见(沪建安质监[2006]第093号)》全部采用旧木方、旧模板。这样的配置对确保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而确保砼质量外光内实、表面平整、截面正确、接槎平整光洁,阴阳角挺拔顺直。
砼浇捣布置:每次砼浇捣坚持签令制度,浇捣前夕进行交底和施工各项准备工作,确定泵车数量位置,确保砼的连续浇捣不出现施工冷缝;砼浇捣过程项目部安排值班人员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以确保砼的振捣质量。
砼的收头和养护:每次砼浇捣均按照标高控制点,采用2~3M长刮尺刮平,砼收水后采用长滚筒充分碾压,再用机械磨光机打磨二至三遍,确保表面平整紧密。砼终凝后覆盖草包、麻袋等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对于框架柱在模板拆除后立即涂刷二度养生液并覆盖薄膜保护,方柱棱角的每个侧边采用九夹板包角,排架水平管支撑在柱子时采用50×100mm木料填充。
施工测量放线:基准点由业主提供,过程中定期复核校对,出现的误差通过与业主进行协调和修正;在每个施工分部施工前,均从基准点引出轴线和标高,放线完成后填写放线记录单报业主、监理复核。
严格执行质量控制验收程序,加强质量交底工作,为确保交底工作的上通下达,作为负责施工的一线管理人员,必须做到除了进行书面交底外,必须进行上
3.2.2过程控制:
操作面的交底,确保工作质量目标层层明确,认真执行。各操作层面、作业部位的施工,必须推行谁施工谁负责的制度,操作人员姓名、实测质量数据,必须用直接标写或图纸标注的方式进行标识反映,定期进行评比、考核,切实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对重要结构部位的工序,应建立质量三级交接管理制度,即由施工班组经自检上报项目部,项目部经验收后,会同施工监理进行工序验收,从而做到工程质量分级控制、层层把关,上道工序被检查不达标绝对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所有材料进场时应对品种、规格、外观及尺寸进行验收,并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书及相应的性能监测报告。
挖土过程控制:挖土工作由施工员总负责,挖土的高程控制点由关切提交,挖土水平桩由专业分包关切负责,控制桩间距应小于2米,整个过程由项目部技术复核,严禁超挖;对于边坡应按施工方案要求放置,由项目部技术员进行监督,如有问题,应反馈至施工负责人,由施工负责人督促分包整改。
基础承台、地梁基槽轴线标高控制:基础承台、地梁垫层支模前,由项目部技术员负责轴线的测放,基础承台、地梁的边线由分包关切放测,项目部技术员负责复核;基础承台、地梁支模后,技术员对模板标高进行复核,同时,由于挖土过程中,某些水平控制桩由于人员的踩踏,需要再次进行复核,在复核时应留下书面记录-技术复核单。垫层浇捣后,由项目部技术员负责轴线的测放,专业分包关切负责承台、地梁边线的测放,项目部技术员复核。
基础底板垫层砼浇捣控制:垫层砼浇捣由施工员总负责,浇捣前应技术员提交垫层标高桩和垫层模板标高复核单,质量员提交砖模对撑检查记录以及回填土的质量评定,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垫层砼的浇捣;垫层砼的厚度要保证,尤其回填土部位填土一定要到标高,防止浇捣超厚;其他扦土部位一定要扦至标高,砼不能此厚彼薄的总量控制;在基础底板的中部,其垫层可适当提高10~15,防止基底积水;由于面积较大,其水平控制桩间距应小于2米。垫层拆模后要及时进行修补。垫层砼未达到一定强度,严禁上人操作。
垫层面标高的检测:一个施工段完成后,必须对垫层的面标高进行复测,复测工作以技术为主,以网格形式测出承台、地梁以及底板垫层的面标高,复测数据交付质量员,为垫层验收的依据;对于超标高的垫层必须进行返工处理,由质量员为总出口。
基础底板钢筋质量控制:底板钢筋绑扎由项目副经理总协调,钢筋笼支架的布置和搭设质量要求由施工员和安全员负责,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验收钢管支架,确保安全;整个底板钢筋分四次验收,即承台钢筋、地梁钢筋笼(在下放前)、底板底排钢筋以及底板面排钢筋和柱子插筋,由钢翻、质量员负责,在班组自检的基础上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和绑扎质量;角铁支架也分2次验收,为地梁在承台处地梁钢筋支架和底板的面排钢筋支架,由木翻、关切和质量员负责,检查角铁支架布置、电焊质量和止水片焊接情况;由于底板钢筋施工环节较多,施工时应有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以确保每个环节上的施工质量。
模板配板控制:模板应按照翻样图编号拼装,拆模后及时清理并涂刷脱模剂,脱模剂应采用精制油。对于七夹板板厚度的问题,由于所指定的板材厚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使用时应进行挑选,把厚度相同的板材放置在同一大模上,以保证大模的平整度和板材拼接平整。
模板翻转中的维修:模板投入使用后,在施工中会碰到各种问题,被钢筋擦伤和碰伤等,在再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整修,必要时应加以调换;对于模板中局部损伤,采取腻子批嵌,待腻子干燥后打磨,并涂刷封底漆;如果模板损伤较大的,就将整块模板换掉;如果模板的钢架发生变形,应通知厂家进行矫正;模板整修后应妥善堆放,下部放置楞木,防止发生变形扭曲;模板拆模后应及时清除表面的浮浆,表面擦涂二道精制油,并覆盖薄膜保护。
梁柱节点模板控制:梁柱节点模板是结构施工是否成功的关键。要做好梁柱节点,要控制好柱、梁的相对位置准确,柱子部分与梁底接触棱角清楚且不漏浆;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委派专业施工队从事梁柱节点的模板制作;②项目部有专人负责,进行验收把关;③在梁柱节点模板安装时有专门的固定节点,模板拼接处设置双面胶。
钢筋绑扎控制:主楼结构施工中,钢筋的体量相当大,且与安装预埋套管有着相互密切的联系,通过与安装施工单位的事前沟通和协调,钢筋绑扎工作较为顺利。安装工程施工我方安排了专责的质量员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检查预埋管道的施工质量,整个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始终处在受控之中。
地下室外防水施工控制:主楼地下室已经进行了外防水施工,外墙板的基层已经进行整修,施工缝、套管、阴阳角、以及裂缝处加贴了防水层,特别是裂缝,
安排了专人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再次进行复查,查明裂缝的数量和位置,做好标志,在防水施工前,对防水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强调裂缝加贴的重要性,做到每条裂缝不能遗漏,目前,经过对防水基层以及加贴层的检查,施工质量基本满足施工要求。
砼结构施工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宜以150mm为上限,根据不同季节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夏季以覆盖薄膜保湿,冬季以覆盖薄膜和草包保湿保温养护,养护时应设专人定期浇水,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砼的质量得到了保证,结构平台上基本没有发现裂缝等情况。为防止被撞坏棱角,在柱子的四角设置了模板护角,通过以上的措施,主体结构的砼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四、具体创优措施
4.1创优组织措施
上海杨行镇西城区北块G2-1地块作为业主非常重视,特别是19#房定为优质工程。作为该工程的总承包单位,将其确立为创优目标工程,主要是以一流的项目管理品质与工程性质相匹配,为实现各项预定的工程目标在管理组织方面提供有力保证。
首先,是结合公司管理体制建立层次明确的创优管理组织框架以及明确相应的职能,一方面为加强对工程项目质量、进度、安全与文明等各方面管理的总的领导、指挥和协调,另一方面更是确保整个工程建设能够合理有序,按质按量顺利完成;其次,建立从分公司一级到现场项目部一级的工程创优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以明确的分工保证措施的落实。 4.1.1创优管理工作组 4.1.1.1组织机构
本项目领导班子由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生产经理组成,主管技术、施工、质量、安全、经营、成本和行政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工程的领导、指挥、协调、决策等重大事宜,项目经理对公司负责,其余人员对项目经理负责,具体安排见下机构图:
杨行镇西城区北块G2-1地块(二标)项目部
组织机构图
施工现场总负责人:陆建彬 施工现场负责人:林仁华 技 术 员 沈 永 飞 施工员 方龙飞 质 量 员 张 旭 祥 项目工程师:王玉龙 预算员 黄少波 安全员 杨荣献 材料员 唐国良 资料员 王丽君 测量员 顾秦卿 主要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见表
职务 施工现场总负责人 职责范围 施工承建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直接领导者、第一责任人,主管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现场一切工作。 施工现场负责人协助施工现场总负责人的一切工作。 分管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 负责项目施工流程、劳动力安排、工程进度的控制。 负责项目的全部质量管理工作。 负责项目预(决)算、合同管理工作。 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负责项目材料的计划、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工作。 负责项目全部的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 负责项目测量管理工作。 施工现场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施工员 质量员 预算员 安全员 材料员 资料员 测量员 4.1.1.2工程科.
负责制定落实生产计划,完成工程量的统计,组织实施现场各阶段的平面布置、生产计划、安全文明施工及劳动力、工程质量等各种施工因素的日常管理。由各科室、施工、统计及电工、机械人员、安全员组成,对生产副经理负责。 4.1.1.3技术科.
负责编制和贯彻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技术培训,办理工程变更洽商、汇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组织物资检验和施工试验,检查监督工程质量,调整工序矛盾,并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一切技术问题,由技术员、资料员、试验员、测量员、计量员组成,对项目工程师负责。 4.1.1.4质量科.
负责施工质量程序的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工程施工质量,编制、收集、整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各相关人员对项目工程师负责。 4.1.1.5材料科.
负责工程物资和施工机具购置、搬运、储存、编制并实施使用计划,监督控制现场各种物资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施工机具等。各相关人员对项目经理负责。 4.1.1.6安全科.
负责安全防护、消防保卫、环保环卫等工作。 4.1.1.7预(决)算科.
负责编制工程报价、决算,工程款回收,日常财务管理,工程成本核算,资金管理,分包合同管理等工作。各相关人员对项目经理负责。 4.1.2质量管理
4.1.2.1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见下图: 上海市宝山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业 主 监 理 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杨行镇G2-1地块二标项目经理部 质量 4.1.2.2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现场管理 生产 工 长 专业技术 技术 测 量 试 验 施工队伍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现场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其组长和成员如下:
组长: 陆建彬 (项目经理)
副组长:林仁华 (生产副经理)王玉龙(项目工程师)
成员:沈永飞、方龙飞、顾秦卿、陈龙弟、张旭祥、唐国良、王丽君、杨荣献
4.4.2.3质量管理系统 项目经理:陆建彬 生产副经理:林仁华 项目工程师:王玉龙 工方 程龙 科飞 技沈 术永 科飞 质陈 量龙 科弟 材唐 料国 科良 钢金 筋良 班勤 长 模余 板广 班平 长 砼姚 班福 长来 技邢 术辉 测顾 量秦 卿 试唐 验国 计良 量 资王 料丽 君 质张 量旭 祥 安杨 全荣 消献 防 机呙 械文明 一结构 生产 徐敏富 技术 余广平 质量 4.1.3主要管理职责
4.1.3.1总承包部创优工作小组
(1)制定工程施工总承包管理主要目标,组织审定施工组织设计、目标成本计划和主要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履约。
(2)负责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班子成员的优化配置,组织或参与重要的施工人、机、物的资源落实。
(3)加强对工程施工和施工总承包合同履约过程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满足工程合同和建设单位的需要。
(4)工作小组成员每周到现场指导检查工作,根据各自分管业务帮助项目搞好工程施工管理,并及时将项目进展情况书面报公司有关领导或办公室,工作金良勤 二结构 生产 陈二宝 技术 仲海宝 质量 仲国点 水电安装 生产 顾彩林 技术 徐国均 王成田 质量
小组每两周召开一次现场质量专题会。
4.1.3.2现场创优工作组
(1)以实施新版质量验收标准为主线,以最终创优为目标,以建立健全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为保证,在建立施工现场质量责任制,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和施工技术标准及作业指导书为主体的支持性文件等方面,围绕创优目标进行落实,形成了以工程质量管理为中心的创优责任制。
(2)根据工程的特点,切实贯彻落实两个大纲,即施组框架与成本大纲要求,实行样板开路,并不断深化、优化和细化。从人、机、料、法、环、检六个方面制定并实施控制措施,严格施工全过程的监控,着力加强施工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3)加强材料验收和控制管理,完善工序质量三级检验制度,确保施工技术资料和质量验收资料的准确、及时、有效和齐全。
(4)坚持以人为本,在创优实施过程中,加强行政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在项目施工最紧张的时候,与管理人员积极沟通,到项目管理人员家中进行家访,消除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凝聚和调动创优积极性。 4.2 技术质量创优管理措施 4.2.1创优总体要求
本工程质量创优管理主要通过严格执行质量验收新标准并运行管理、加强质量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的实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把握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重点控制和按优质结构工程、区文明工地评比标准、具体细节的控制以确保达到工程创优质量目标。
针对于此,在本工程质量创优的具体实践中,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加强质量验收检验批策划、样板制施工、工序质量三级验收以及施工现场管理检查记录的管理。以新标准中《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为依据开展相关质量活动,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系统管理体系。以新标准以及公司级《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0版系列)检验批划分导则》为策划依据,作为单位(子单位)、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划分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检验批策划、三级工序验收、样板制施工均应做到事先策划,并建立文件化《现场质量检验批实施计划》和《施工项目检验批分布图》,并通过施工参与各方的确认,以形成网络管理系统。建立针对性的检验批、三级工序验收管理制度,以进行工序把关、分级验收管理,实施产品质量创优。
(2)样板引路制度
坚持“样板间”、“样板工序”制度,新分项新工序,工程开前必须先做“样板”,采用多个班组做小块样板,经多方比较后确定方案实施,经项目部技术质
量人员、分公司质量科或技术质量科、业主与监理鉴定达标认可后方可大面积铺开。铺开后的工程不得低于“样板”的标准。
(3)加强检验批质量验收的实施、工序交接验收、分项工程质量汇总。质量控制应在过程中强调工序验收,以形成检验批的分级验收制度。对重要结构部位的工序,应建立质量三级交接管理制度,即由施工班组经自检上报项目部,项目部经验收后,会同施工监理进行工序验收,从而做到工程质量分级控制、层层把关。对于检验批过程控制,应做好阶段性的分项工程质量汇总以及确认手续的完整有效。
(4)加强新标准质保条件控制。做好检验结构实体的同条件养护、钢筋保护层检测、重要部位混凝土强度检测。对工程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测,按新标准要求完善现场标准养护管理制度,建立符合(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标准养护管理制度,建立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数量、部位及养护管理制度。在对工程实体重要部位进行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管理中,应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按工程进展进行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重要部位混凝土强度检测。同条件养护试件制作与检测计划以及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检测计划将与监理商定后确定。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
GB50300-2001
附表A.0.1 开工日期:2012年1月15日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序 号 杨行镇西城区北块G2-1地块商品住宅项目 上海远正置业有限公司 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三凯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项 目 项目经理 陆建彬 施工许可证 (开工证)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总监理 工程师 项目技术 负责人 内 容 ①质量验收制度 ②竞赛评比制度 ③材料管理制度 ④试块、计量管理制度 ⑤模板拆除制度 ⑥质量例会制度 ⑦质量交底制度 ⑧质量奖罚制度 等14项制度 ①岗位责任制度 ②设计交底会制度 ③技术交底制 木工、砼工、泥工、钢筋工及特殊工种有证 310113201107141219 高志强 林均 祝宇梅 李心雁 陈裕新 1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2 质量责任制 3 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 4 分包方资质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 ①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 ②分包方资质 度 审查通过证书号: 工程编号: 施工图会审纪要 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批准齐全 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强制性条文 公司企业技术标准 ①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② 检验批划分导则 ③ 检验批计划 ④ 质量验收记录表 砂浆机及计量设施管理制度 ②计量管理制度 ③ 计量管理台帐 ① 现场材料设备管理制度 ② 原材料进场标识,检验检测制度 ①技术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②技术文件A、B、C、D册 5 施工图审查情况 6 地质勘察资料 7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 8 施工技术标准 9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10 搅拌站及计量设置 11 现场材料、设备存放与管理 12 现场工程资料 检查结论: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基本完整。 总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
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一览表
1.
1
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1.2 1.3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适用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适用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木工、泥工、钢筋工、混凝土工及特殊工种操作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 分包方资质 施工图会审纪要 施工图审查文件 地质勘察报告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方案及审批(1) (2) 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强制性条文 公司企业技术标准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工程质量检验批划分导则 工程质量检验批计划 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砂浆机及计量等设施管理制度 2.
2
质量责任制 2.2 2.3 3 4
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 3.1 4.1 4.2 分包方资质与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 5 6 7 8
施工图审查情况 5.1 5.2 地质勘察资料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 6.1 7.1 8.1 8.2 9.1 9.2 9.3 9.4 施工技术标准 9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10
10
搅拌站及计量设置 10.2 计量管理制度 10.3 计量管理台帐 11
现场材料、设备存放与管理 11.1 现场材料设备管理制度 11.2 原材料进场标识、检验和检测制度 12.1 施工技术文件资料管理规定 12
现场工程资料 12.2 施工技术文件(A册) 12.3 施工技术文件(B册) 12.4 施工技术文件(C册、D册)
4.2.2强制性条文执行管理措施
(1)质量验收规范突出其强制性条文,使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有了重点。对工程建设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大举措,将工程质量管理纳入到了法制化管理的层次。
(2)针对本工程具体实施,首先,应将每一个强制性条文的含义弄清楚,为制定达到该条文规定的措施作准备;其次,在制定各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时,应结合实际,将强制性条文纳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并切实制定针对性的保证措施,作为指导施工以及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再有,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作重点强调,并明确反映条文要求及相应的措施;最后,在实际施工中对措施及条文实施进行检查,来判定达到的程度。为便于检查,可对每一个强制性条文列出表来,检查完各项目后,进行统计分析。
4.2.3积极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4.3主要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4.3.1模板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工艺控制流程
前 期 工 作 施 工 验 收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图技术交材料、支承件、卡具 材料准隔离剂 模板设计数据(承载力、刚度和稳定作业条基础承载力满足施工荷载要求 排水措施 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基础 支架安模板安模板安预埋件 位置准预留孔 标高、中心线、垂直度 压缩变形或弹性挠度 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受损坏的情况下模板设计资料 材料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 模板安装的几何尺寸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立柱 支撑杆
(2) 基础模板制作安装
根据图纸尺寸制作每一阶梯模板,支模顺序由下至上逐层向上安装,先安装底层模板,用斜撑和水平撑钉牢钉稳;核对模板墨线及标高,配合绑扎钢筋及垫块,再进行上一阶模板安装,重新核对墨线各部位尺寸,并把斜撑、水平支撑以及拉杆加以钉紧、撑牢,最后检查拉杆是否稳固,校核基础模板几何尺寸及轴线位置。
A)基础底板模板:
底板模板一般由侧板、斜撑、平撑组成,采用18mm厚九夹板,用50mm×100mm木方作为龙骨,以φ48钢管作为支撑体系施工。侧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板沿长度方向竖向放置50mm×100mm木方作为水平方向背楞,间距400mm,φ48钢管作竖向外龙骨。设φ12对拉螺栓上下各一道。斜撑和平撑钉在木桩与背楞之间。
基础大底板支模节点
φ25钢筋与支模钢管焊接,并与桩钢筋焊接φ14螺杆与基础钢筋焊接@500φ48钢管斜撑φ48钢管竖楞(双管)φ48钢管水平撑基础大底板桩钢筋 集水坑支模节点
B) 地下室墙板模板
地下室墙模板和柱模板均采用18mm厚九夹板,在铺设前均匀涂刷脱膜剂二度,并用短钢筋(墙板厚)焊在墙板钢筋上作为模板限位。板沿长度方向竖向放置50mm×100mm木方作为竖向背楞,间距250mm;Ф48钢管作为水平围檩,扣件连接,设φ12对拉螺栓加固。外墙止水螺杆采用三道止水片,中间一道大于两侧,外侧止水片根据保护层用木块堵头,内侧止水片贴平模板。其间距为500mm×500mm。钢管箍间距与对拉螺栓间距一致,第一道对拉螺栓距地越小越好,且不大于200mm,以防墙根部胀模。墙模内侧支撑与满堂架拉牢,形成一整体,外侧支撑与基坑周围连接牢固。
48钢管40*40垫木80*80*3止水铁片钢筋头50*100方楞@25012螺杆竖向间距@450,横向间距@450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止水钢板地下室外墙支模
墙模内侧支撑与满堂架拉牢,形成一整体。为控制剪力墙的钢筋保护层符合规范要求,除要求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放置砂浆垫块外,防止地下室剪力墙的钢筋网片偏移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C) 地下室墙模板的接点
所有阳角拼缝、阴角拼缝、两板对接拼缝间均粘贴双面胶粘条,模板根部应用1:2.5水泥砂浆仔细坞牢,防止振捣时拼缝漏浆。具体接点如图:
钢管横楞拼角板缝加贴双面胶条100*50方木阳角拼缝
砂浆窝嵌水泥砂浆抄平柱、墙模板底部节点 (3)柱模板
A.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后,按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再安装柱模板,两垂直向加斜拉顶撑,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B.安装柱箍:柱箍应根据柱模尺寸、侧压力大小等因素进行设计选择(木箍)。柱箍间距、柱箍材料及对拉螺栓直径应通过计算确定。
C.防止胀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的现象。
D.控制要点:
① 按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
② 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排架系统斜撑要牢固。
③柱模施工前,经关切放线、定出位置,并在根部找出水平标高,以砂浆找出水平,抱箍自底300mm起,每450mm一道。亦需注意梁底模应“座”与柱模上。
④柱与柱之间用Φ48钢管作水平连杆将柱模相互牵牢,水平连杆在垂直方向间距为1500左右。两根相邻柱之间设剪刀撑将柱模,水平连杆等全部扣牢,剪刀撑下端伸到柱模根部,同时安装剪刀撑,每4跨一道。
E.为确保结构施工质量,本工程柱、墙、梁均采用优质的具有较高表面硬度的18mm厚九夹板,柱模板板面采用50×100木方墙筋。柱箍均采用Ф48钢管和Ф12对拉螺栓进行成井字形抱箍,每道成90º交叉。对拉螺栓采用八字形,间距不大于600mm。柱模每一侧面,每一道水平支撑处,不少于两个支撑点,每道水平支撑处垂直间距不大1200mm。模板拼装制作时拼缝控制在1mm。
18mm厚胶合板50×100mm木方搁栅48钢管支撑@450A12对撬螺栓柱模板支撑示意图
50×100mm木方搁栅12对撬螺栓柱模板立面图
(4)梁、平台模板安装
A.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钉柱头模板。
B.梁底模板: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底板跨度≥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C.梁下支柱支承在基土面上时,应对基土平整夯实,满足承载力要求,并加木垫板或混凝土垫板等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支撑下沉。
D.支撑高度在4.5m以下时,应设三道水平拉杆和剪刀撑。
E.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来确定。
F.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涨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
G.预防措施:
① 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② 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凝土浇筑前,应将模内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H.为保证平台板砼质量,梁、平台模板均采用18mm厚胶合板满樘排架支撑,
楼板厚度120mm,2”×4”应垂直结构长度方向放置。平台模板铺设时,不到模板模数时,采用木模镶嵌严密,防止漏浆。平台搁栅采用50×100mm木档,其间距不超过350mm,木档必须两侧平面刨光轧平,使其断面一致。平台模板底模搁栅设置时,应相互错开接头,保证平台排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梁的底模和侧模均采用18厚的胶合板,龙骨选用50×100㎜@200㎜双面刨光方木。梁侧模、梁底模按图纸尺寸进行现场加工,然后加横楞并利用支撑体系将梁两侧夹紧。梁支撑系统为扣件式钢管满堂脚手架,立杆纵横距为1000㎜。
I.板模板:防止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的现象。 J.控制要点:
① 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② 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③板模按规定起拱。
K.各楼层均采用普通钢管排架,平台模板支撑由Φ48×3.5mm钢管组成排架体系,排架纵横间距采用1000×1000mm。隔栅垂直于结构长度方向放置,间距小于300mm。扫地杆距地面200mm,根据现场情况,楼层高度位2.85m,设置3道水平横杆,第一、第二道水平杆距横杆为1500mm。横杆与立杆连接的直角扣下部,必须再空扣一个扣件,要求两个扣件需“紧靠”在一起,施工时可边紧固边将扣件尽量向上移动,以保证两个扣件成一个整体受力,紧固力矩要求同上,剪力撑沿柱四周和中间设置,以确保柱施工的稳定性和整体排架的稳定性。另外,根据工程轴线部位设置纵横向剪刀撑,以组成稳定的排架支撑体系,施工时须注意排架支撑体系的施工控制,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施工前对各施工班组及操作人员进行详细交底,并提供节点详图。落实专人对施工中的排架体系进行检查、复核。将问题控制在过程中。在施工中落实专人对扣件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必须保证剪刀撑与每根立杆扣接。
(5)楼梯间模板安装
楼梯间模板底板采用全新18mm厚胶合板,搁栅用50×100mm木档,下支撑用Ф48钢管搭设满堂排架,间距为800×800mm,扶梯踏步板采用50mm厚光面木板用两根50×100mm木料作连接支撑。但支撑下端必须有硬支撑承点,以防踏步板向下滑动。
18厚夹板50×100mm木方50×100mm木方斜搭2根5cm厚踏步侧模50×100mm木方支撑48梯段斜撑楼梯模板支撑示意图 (6)洞口模板配置安装
墙体洞口相应位置用多层板作模板,次龙骨为50×100木方,主龙骨为100×100木方,并用100×100木方作为支撑体系,支撑采用十字撑及斜撑。用100×100木方作为支撑体系,支撑采用十字撑及斜撑。参见下图:
多层板模板50X100木方双排800 /2b100X100木方双排600100X100木方80/02 b 800800
大洞口模板支撑示意
(7) 后浇带模板支设
A.后浇带和结构各部位的施工缝,应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位置、形式留置,模板固定牢固,确保留茬截面整齐和钢筋位置准确。
B.底板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做法。
C.地下室外墙水平施工缝采用4mm厚钢板止水带。
300结构钢筋钢板止水带厚4宽300Φ12支架及限位钢筋18厚夹板400Φ12止水螺栓250底 板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施工缝支模示意图
D.地下室墙体垂直施工缝:墙体垂直施工缝留置于两个不同的单体之间,采用胶合板配合钢板网封挡,并绑扎固定于墙体竖筋上,遇钢筋处模板留豁口。 E.楼梯间施工缝:楼梯间比主体结构后做一层,绑扎完楼梯梯板钢筋后,用多层板配合钢板网封挡混凝土留置施工缝,模挡板遇纵向钢筋锯豁口,用木楔子固定。
休息平台楼梯施工缝L/3 休息平台L楼梯施工缝留置
(8)模板拆除时的一般要点
A.拆除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若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B.模板工程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统一由一个作业班组进行作业。其好处是,支模就考虑拆模的方便和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情况,易找拆模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C.模板的拆除对结构混凝土表面、强度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4.3模板拆除的规定。
D.成品保护
① 坚持模板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涂刷脱模剂。 ② 按楼板部位对应层层安装,减少损耗。 ③ 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整齐。
E. 墙、柱模在砼浇捣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拆除,先放松撬螺杆拆除纵横围檩,然后用撬棒由上而下逐块拆除,拆除模板应由上向下传递,严禁随意抛到楼层,以防变形和翘裂,拆除时要注意小心,不随意损坏砼及棱角砼,拆下的螺杆螺帽等设备料要装袋,回收,不随意抛掷,做好拆除时的落手清工作。
F. 底模拆除时的砼强度要求
底模拆除时的砼强度要求
达到设计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板 >2,≤8 ≥75 >8 ≥100 ≤8 ≥75 梁、拱、壳 >8 ≥100 悬臂构件 - ≥100 注:侧模拆除时的砼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9)安全环保措施
A.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
B.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板。
C.拆楼层外边模板时,应有防高空坠落及防止模板向外倒跌的措施。
D.拆模后模板或木方上的钉子,应及时拔除或敲平,防止钉子扎脚。 (10)模板安装要求及技术要点:
(1)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和调平模板支架(包括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刀撑) 按标高铺梁底模板 拉线找直 模板定位 垂直度调整 模板加固 验收
(2)首先在楼层放线时,针对柱、墙体尺寸分别放线,另外特别注意做好柱、墙体双面200mm控制线,便于模板核正工作。
(3)在安装模板前,对柱、墙体的钢筋上离地100mm左右用钢筋焊接好定位点,独立柱四边角部均设置,墙体设置定位点间距小于1.5m。
(4)在基础底板翻高口、地下室顶板下方,逐层顶板下方100mm左右设置好固定点间距小于1.5m。便于逐层外墙模板下方与下层完成墙体砼固定牢固稳定性。另外安装外墙模板之前对下层外墙体砼侧平面处粘贴单面胶带,使外模板与砼墙体接触接触紧密,确保混凝土不流浆,干净美观。
(5)漏浆控制措施
A、在模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初凝前,用长刮尺将墙边或柱边100mm范围内再一次刮平,并控制好标高。
B、严格控制模板的加工质量,尺寸偏差为每米1mm。
C、在定型柱模板和定型墙模板以及组合模板与楼板面接触的部分粘贴单面条。在模板安装和调整好后,如果模板和楼板间尚存在缝隙,则用砂浆在模板外侧填塞。但必须注意灌缝砂浆不得进入墙体截面内。
D、柱木模板间用5mm×10mm自粘式单面条填嵌,柱下口的50mm×100mm封底木方底部贴单面胶。
E、顶板模板的拼缝间用5mm×10mm自粘式单面条填嵌,靠墙的木方侧面粘贴单面胶。
(6)模板的清理控制及成品保护措施
A、模板拆除后及时清理并涂刷隔离剂,并在规定的区域堆放,对于破损模板及时整修。
B、模板安拆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C、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菱角。 D、特别注意楼梯踏步产品保护,及时做好菱角保护措施。 E、支完模板后保持平台梁内清洁工作。
4.3.2钢筋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工艺控制流程
前 期 工 作 施 工 验 技术交底 钢筋、钢板、焊条、焊剂 材料准备 焊条烘焙 钢筋调直、除锈 作业条件 钢筋焊工考试合格 焊接试件试验合格 模板验收合格 保护层垫块制作 钢筋下料 弯曲 弯钩 钢筋制作 弯起 箍筋成型 钢筋组装 绑扎、安装 焊接,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标准要求 钢筋结构形体的几何尺寸 预埋件的位置和标高 保护层垫块的设置(绑扎) 钢筋、钢板的材质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焊件试件试验报告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基础钢筋绑扎
A.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 B.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
C.绑扎钢筋。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D.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之间设置钢筋锚凳,以保证上排钢筋位置正确。
E.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F.现浇柱与基础连用的插筋,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便连接。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绑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G.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H.钢筋的连接:
① 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② 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ll)。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
钢筋的直径d>16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
④ 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值)且不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b.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基础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I.基础浇筑完毕后,把基础上预留墙柱插筋扶正理顺,保证插筋位置准确。 J.承台钢筋绑扎前,一定要保证桩基伸出钢筋到承台的锚固长度。 (3)柱子钢筋绑扎
A.工艺流程:
弹柱子线→凿除柱混凝土表面浮浆→修理柱子筋→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B.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要向柱子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o,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
C.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D.柱箍筋绑扎:
① 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②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③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④ 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o,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如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10d。
⑤ 柱基、柱顶、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⑥ 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4)地下室剪力墙钢筋绑扎 A.工艺流程:
立2-4根主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主筋。
B.立2-4根主筋:将主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主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主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主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横筋在主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C.主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D.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也可采用梯子筋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E.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扎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F.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G.合模后对伸出的主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横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5)梁钢筋绑扎 A.工艺流程:
模内绑扎:画梁箍筋间距→放梁箍筋→穿梁下层钢筋→穿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梁上层钢筋→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B.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C.先穿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放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
D.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E.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o,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F.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G.在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
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H.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HPB235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HPB235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域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6)板钢筋绑扎 A.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B.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C.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D.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E.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需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F.在钢筋的下面垫好塑料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7)楼梯钢筋绑扎 A.工艺流程:
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B.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C.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D.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8)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连接
A.施工工艺
引弧→电弧→电渣→顶压过程
B. 钢筋电渣压力焊按照标准规定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且应以每300个同一级别钢筋接头为一批进行检测。 C. 钢筋电渣压力焊外观质量检查应符合以下质量标准: ①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 ②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 ③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3°;
④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9)钢筋闪光对焊接头连接 A.施工工艺
钢筋电弧焊是以焊条作为一板、钢筋为另一板,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产生的电弧热进行焊接的一种熔焊方法。包括帮条焊、搭接焊等接头型式。焊接时单面焊5d,双面焊10d。焊接时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
B.钢筋电渣压力焊外观质量检查应符合以下质量标准: ①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
②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烧伤; ③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4°;
④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α,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4.3.3混凝土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工艺控制流程
前期工作 施工 验收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2002) 施工图纸 技术交底 水泥、粗细骨料 材料准备 作业条件 外加剂 配合比 模板内清理洁净 浇水湿润 配制用的计量衡器校正准确 模板和钢筋安装验收合格 和易性 混凝土配制 (水灰比 坍落度 保水性 粘聚性 混凝土的输送 密实性 浇筑混凝土 (浇捣) 混凝土试件制作 (标养) 养护 匀质性 施工缝的留置 原材料 配合比 外掺剂的确定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2002)
(2)混凝土浇筑上时的塌落度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其塌落度的测定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的规定。施工中的塌落度应按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进行测定和控制,并填写混凝土塌落测试记录。
(3)柱、墙混凝土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水泥砂浆。
(4)混凝土至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溜管、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或在柱、墙模板上留设浇捣孔等。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 (5)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须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25倍(一般为300mm~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mm~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6)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当超过规定时间应留置施工缝。
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表(min)
气温 混凝土强度等级 低于25℃ ≤C30 210 高于25℃ 180 注:当混凝土中掺入促凝剂或缓凝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7)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及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8)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9)柱的混凝土浇筑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柱混凝土应分层浇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的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并边投料边振捣(可先将振动棒插入柱底部 ,使振动棒产生振动 ,再投入混凝土),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在浇筑柱混凝土的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钢筋的位置,要随时检查目标那是否变形、位移、螺栓和拉杆是否有松动、脱落以及漏浆等现象,并应有专人进行管理。
B.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基础的顶面、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施工缝的留置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措施中明确。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
C.浇筑完毕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10)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A.墙体浇筑混凝土时应用铁锹或混凝土输送泵管均匀入模,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进行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墙体连续进行浇捣,间隔时间不超过2h。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1/3区段。当采用大模板时宜留在纵横墙的交界处,墙应留垂直缝。接搓处应振捣密实。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
柱、墙连为遗体的混凝土浇筑时,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当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宜采取先浇高标号混凝土柱,后浇低标号剪力墙混凝土,保持柱高0.5m混凝土高差上升,至剪力墙浇最上部时与柱浇齐的浇筑方法,始终保持高标号混凝土侵入底标号剪力墙混凝土0.5m的要求。
B.墙体上的门窗裂口浇筑混凝土时,宜从两侧同时投料浇筑和振捣,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一次浇筑高度不宜太大,以防止洞口处模板产生位移。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及振捣器数量,使其满足使用要求,以防止洞口变形。混凝土的浇筑次序是先浇筑窗台以下部位的混凝土,后浇筑窗间墙混凝土,长度较大的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混凝土及振捣,以防止窗台下面混凝土出现蜂窝、空洞现象。
C.外砖内模、外板内模大角及山墙构造柱应分层浇筑,每层不超过500mm,
内外墙交界处加强振捣,保证密实。外砖内模应采取措施,防止外墙鼓胀。
D.作业时振动棒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2/3~3/4,振动棒各插点间距应均匀,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的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且小于500mm。振捣时要做到“快叉慢拔”。快叉时为了防止将表面混凝土先振实,与下层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时为了使混凝土能来得及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形成的孔洞。每插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约20~30s,见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由于振动棒下部振幅比上部大,故在振捣时应将振动棒上下抽动50~100mm,使混凝土振实均匀。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漏振,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明显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外墙板空腔防水构造等。如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E.墙上口找平: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表面找平。
(11)混凝土拆模:常温时柱、墙体混凝土强度大于1Mpa时方可拆模;冬期时掺防冻剂,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时方可拆模。拆除模板时先拆一个柱或一面墙,观察混凝土不粘模、不掉脚、不塌落即可大面积拆模,拆模后及时修整墙面及边脚。
(12)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工艺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有关规定,制作科学的组织和操作方法。常温养护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入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采用的水泥的技术性能决定。当温度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混凝土,应采取加热保温养护或延长混凝土养护时间。 (13)混凝土试块留置
A.现浇结构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少于一次;同一单位工程每一验收项目中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少于一次。
B.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块。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一般指梁、板、墙等结构构件),应与监理(建设)、施工等方共同确定留置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一般每一个工程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留置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时,应根据混凝土量和结构重要性确定留置数量,一般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6组。
C.冬期混凝土试块除按正常规定组数留置外,还应增做不少与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用于检验受冻前的强度。
D.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组数根据以下用途确定,每种功能的试块不少于1组:
① 用于检测等效混凝土强度; ② 用于检测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
③ 用于检测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时的混凝土强度等。 4.3.4地下建筑防渗漏
(1)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应按设计规定留足保护层。
(2)地下室外墙板支模用的穿墙螺栓应焊止水片,外侧模上衬垫厚度20mm以上的木块,拆模后凿除木垫块,割掉螺栓用防水砂浆封口,螺栓切断口应缩入墙面15mm以上。
地下室外墙板对穿螺栓细部防水构造示意图
(3)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的杂物,浇水湿润模板并做到模板内无积水。 (4)混凝土浇捣方案,要综合考虑搅拌站混凝土供应能力、混凝土浇捣流向、浇灌流程、人员组织、机具配备、后勤服务等要素,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确保混凝土连续浇捣。振捣密实做到无蜂窝麻面,严防出现人为施工缝。
(5)地下室工程要作好混凝土养护工作,严防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出现温差裂缝、干缩裂缝、水压性毛细孔。
(6)施工缝设置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施工缝设置位置、型式、尺寸要准确。浇捣前应将两侧混凝土表面浮浆凿清形成毛面,清除带中垃圾并隔夜浇水润湿。 (7)地下室防水材料选用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PET防水卷材,质保资料齐全并经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
(8)防水层施工基层应做到平整、坚固、清洁干燥。
(9)防水材料施工时必须确保设计要求的厚度与遍数,并将防水层做至底板侧面(从底板面上翻大于150mm)
4.3.4砌体工程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设计概况
1.1本工程墙体工程外墙为200厚砂加气砼墙,内墙为200厚加气砼块,卫生间及厨房内隔墙为100厚加气砼块,加气砼块的容量及强度等级需符合设计要求,强度等级为A3.5
1.2±0.00以下采用地下车库墙体均统一为A3.5加气混凝土砌块,砂浆标号M7.5水泥砂浆砌筑。
1.3墙体必须按施工图及设计变更施工,不得随意更改,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建筑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且现场按规定进行检验。
1.4加气砼块砌筑时,钢筋砼墙柱时应采用拉结措施,墙体超过规定长度和高度时加设构造柱或圈梁。
1.5所有一层外围,厨房、卫生间应在墙下做200高C20与墙等厚度的现浇砼带
(2)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2.1施工准备 2.1.1技术准备
(1)砌块砌筑前应对施工部位图纸进行审查,熟悉图纸掌握设计要求和标准。 (2)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编制砌块砌体的施工方案。 (3)根据施工方案要求提出劳动力及材料和施工机具使用计划。 2.1.2材料要求
(1)加气混凝土砌块一般规格尺寸有以下几种:
长度(mm):600;高度(mm):200、250、300;宽度(mm):100、50、200、250。 (2)加气混凝土砌块技术性能:密度为B0.5 级。
(3)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性能指标应符合2007沪J/T-134规定。
(4)检验产品的性能、强度、于密度、干燥收缩值、抗冻性等试验分别按GB 11969~GB 11973 标准的规定进行。 2.1.3主要机具准备
(1)机械:塔式起重机、搅拌机、电动切割机。
(2)工具:夹具、电动手锯、灰斗、大铁锹、手推车、吊篮、小撬棍。 2.1.4作业条件
(1)砌筑前,应结合设计图纸要求和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根据砌体砌块的施工特点,编制施工方案、材料、施工机具计划,按计划进场以满足连续施工要求。 (2)砌筑前,必须完成材料验收签字手续。
(3)砌体基层应清理干净,并在基层上弹好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和其它尺寸线,应立好皮数杆,同时办理验线签字手续。
(4)施工脚手架及卸料平台搭设完毕,操作层脚手板和安全网挂设好,施工脚手架经过验收合格允许使用,环境保护有措施。 2.1.5 施工组织及人员准备
(1)必须有一名综合工长负责现场全面施工管理。
(2)砌体技术工人应由20%高级技工、50%中级技工和30%一般技工组合成砌体作业队伍。
2.2质量安全与环境保护控制要点 2.2.1 材料的关键要求
(1)加气混凝土砌块试验检测的各项指标,必须符合加气混凝土砌块规定的技术性能标准。
(2)水泥、砂子试验检测,必须符合水泥强度等级及水泥安定性标准,砂子的密度应符合建筑用砂规定。砂子碱集料反应,试件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
2.2.2技术的关键要求
(1)严格执行施工工艺的操作程序和施工安全技术质量标准。
(2)砌筑过程中余下的砌块渣及落地灰,应及时清扫、集中装车或装袋运输,禁止从楼上抛扔,造成环境污染。 2.2.3质量关键要求
(1)砌块砌体纵横交叉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对于无法同时砌筑的部位,留搓处沿墙高每隔600mm,每120mm 厚墙放一根φ6 筋,其埋设长度以留搓处算起,每边不小于1000mm,末端弯钩90。
(2)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不应与其它块材混砌,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最小搭砌长度不得小于200mm,竖向通缝不得大于2 皮砌块高度。 (3)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底部应砌筑混凝土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不应小于200mm。
2.2.4 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
(1)施工应严格遵守现场安全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施工安全意识。
(2)砌筑墙体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墙上施工,高空作业应系好安全带。 2.2.5环境关键要求
(1)施工应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2)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止噪声和粉尘飞扬措施。
(3)在居民稠密区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噪声和粉尘的污染。 (4)施工现场及搅拌的污水须经过沉淀池沉淀,排入指定地点。 2.3施工工艺 2.3.1 工艺流程 2.3.2操作工艺
(1)墙体放线:墙体施工前,先清扫地面垃圾灰尘,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放线,并且设置好门窗洞口,以及按照图纸及有关规范的规定留设构造柱的位置线。 (2)按照标高控制点进行引测各楼层的1.0m水平线,根据图纸要求及皮数杆的控制划出门窗洞口和拉墙筋的位置。
(3)后进行平面构造柱的植筋,填充墙拉墙筋,现浇过梁植筋工作,每120mm厚墙放一根Ø6筋,200厚墙放置2 Ø6筋,其埋设长度700~1000mm,末端加工成90º弯钩。
(4)根据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做好卫生间、厨房间、干湿交替的部位均设置200高C20混凝土导墙。其它墙体下部采用混凝土砌块砖或混凝土导墙。 (5)后进行构造柱的绑扎工作,砌墙之前先设置好皮数杆和剪力墙或柱上划线工作。
(6)第一皮砂加气块砌筑前应先用水湿润基面,再施铺M7.5水泥砂浆,并将砂加气块底面水平灰缝和侧面垂直灰缝满涂专用粘结剂方可砌筑。
(7)第二皮砂加气块的砌筑应待第一皮砂加气灰缝砂浆和粘结剂初凝后方可进行。
(8)已砌筑的砂加气块表面(铺灰面)应平整,否则需要用磨砂板磨平并清理尘灰后方可继续往上砌筑。
(9)砂加气块砌体灰缝应饱满,并及时清理挤出的粘结剂,做到随砌随勾缝。 (10)砌上墙或刚砌筑的砂加气不应受到外来撞击或随意移动,若需校正,应重新铺抹粘结剂进行砌筑。
(11)砌块的排列:应根据工程施工图纸,结合砌块的品种,先绘制砌体砌块的排列图,经审核无误后进行砌筑前的试排,砌体中主规格砌块应占总量的80%以上。
(12)砂加气水平灰缝和宽度应为2~3mm,墙体的水平钢筋应埋设于水平灰缝中的砂加气块凹槽内,且用粘结剂填实平砌块面。灰加气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宽度分别宜为15mm和20mm。
(13)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连接处应用钢筋拉结,埋设间距为2皮砂加气块高度,并且墙体中钢筋沿墙全长贯通。
(14)墙体与构造柱处先留设好马牙槎,先退后进100mm,墙体砌筑时应错缝搭
砌,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被搭接的砂加气块长度的1/3,且不得小于200mm。 (15)填充墙墙顶与钢筋混凝土梁板底面间必须预留20~50mm空隙,空隙内的填充物宜在墙体的砌筑完成后7d进行,填充物材料采用细石混凝土塞缝塞紧,分二次施工,再用水泥砂浆进行收面。
(16)填充墙砌筑时根据门窗洞口设置好混凝土块,便于下道工序门窗的安装固定。
(17)管线开槽应待墙体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先弹线后开槽,开槽深度竖向不得超过墙厚的1/3.水平向不应大于1/4墙厚,且应避免在同一位置及槽距500mm范围以内的墙体正、反面开槽。
(18)敷设管线后的槽应用专用修补材料或砂加气块碎屑拌水泥、石灰膏及适量胶水进行填实,宜比墙面凹进2mm,再用粘结剂补平,并沿槽长贴宽度不小于200mm的玻璃纤维网格布或钢丝网增强。 2.4砌体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2.4.1一般规定
(1)加气混凝土砌块开始砌筑时,其产品龄期应超过28d。
(2)加气混凝土砌块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进场后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防止雨淋。 (3)砌块砌筑时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
(4)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墙底部应砌筑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坎台等,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 2.4.2主控项目
(1)砌块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2)砌块的抗冻性能,强度等级损失<20%,表观密度损失≤5%。
(3)检验方法:检查砌块的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砂浆试验报告。 2.4.3一般项目
(1)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不能与其它块材混合砌筑。
(2)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一般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6.4.3-1 规定。 检查数量:每步架子不少于3 处,且每处不应少于3 块。
(4)墙砌体留置的拉结筋或网片的位置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拉结筋及网片应置于灰缝中,埋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一皮砌块高度。 抽查数量:在检验批中抽查20%,且不应少于3 处。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尺量检查。
(5)砌块砌体位置应错缝搭砌,砌体的灰缝厚度与宽度应正确,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
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竖向通缝不应大于2 皮,加气混凝土砌块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宜分别为15mm 和20mm。
抽查数量;在检验批的标准间中抽查10%,且不应少于3 间。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尺量检查。
(6)砌块砌体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砌块砌体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抽检数量:每验收批抽10%砌块砌体墙片(每两柱间的砌块砌体墙面为一墙片),但不应少于3 片墙。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4.4资料核查项目
(1)加气混凝土砌块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2)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3)砂检验报告。
(4)砌筑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及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5)施工隐蔽记录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记录。 2.4.5观感检查项目
(1)检查砌块砌体墙面是否横平竖直,搭砌方法是否正确、上下墙面组砌是否一致。
(2)检查砌体水平灰缝及丁头缝砂浆饱满、无透明缝。 2.4.6成品保护
(1)加气混凝土砌块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防止损坏棱角边。 (2)加气混凝土砌块堆放场地应比其它地面高一些,防止泡水,雨天应覆盖防止雨淋。
(3)墙体上的预留孔槽应留准,因漏埋或未留时,重新剔凿应采取措施,不因剔凿而损坏砌体的完整性。
(4)拆除施工架子时应注意保护墙体及门窗洞口边角。 2.4.7安全环保措施
(1)砌筑外架及室内砌筑临时架搭设完毕,须经安全员检查验收后方可使用。 (2)操作层的脚手架必须满铺跳板,严禁搭设有探头板。
(3)砌体中的落地灰及碎砌块应及时清理成堆,装车或装袋运输,严禁从楼上或架子上抛下。 2.4.8季节性施工措施
(1)室外平均气温连续5d 稳定低于5℃时,砌体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日最低气温低于0℃时,也应按冬期施工措施执行。
(2 ) 冬期施工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筑前应清除砌块表面的污物、冰霜、雪等遭水浸泡受冻的砌块不得使用。 2)砂浆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
3)石灰膏、电石灰应有防冻措施,如遭冻结融化后方可使用。
4)冬期施工不得使用无水泥拌制的砂浆,所用砂不得有冰块或直径大于10mm 的冰结块。
5)拌合砂浆宜采用两步投料法,水的温度不得超过80℃,砂的温度不得超过40℃。
6)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气温低于0℃下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但必须增大砂浆的稠度,
抗震设防烈度为9 度的建筑物,无特殊措施不得砌筑。
7)冬期施工每日砌筑后应及时在砌筑表面覆盖保温材料,砌筑表面不得留有砂浆,在继续砌筑前,应扫净砌筑表面,然后再施工。
(3)冬期施工砂浆砌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留不少于2 组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测试检验各龄期强度和转入常温28d 强度。 (4)冬期施工砂浆使用时的温度不应低于5℃。
(5)采用掺盐砂浆法施工时,宜将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的等级提高一级。 (6)在冻结法施工的解冻期间,应经常对砌体进行观测和检查,如发现裂缝不均匀下沉等情况,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7)采用暖棚法施工,块材在砌筑时的温度不应低于+5℃。 (8)配筋砌体不得采用掺盐砂浆法施工。
(9)雨期施工时,加气混凝土砌块应有防雨措施,砌块严禁被雨淋。 (10)雨天施工时,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顶面应防止被雨水直接冲刷,雨后应检查墙体灰缝砂浆和墙面垂直度等,整修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2.4.9砌体构造柱施工要点:
①施工顺序:绑扎钢筋→砌筑墙体→支设模板→浇筑砼。
②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形成100mm宽、200mm高的凹凸槎口。
③构造柱两侧模板必须紧贴墙面,支撑必须牢靠,严禁板缝漏浆,在板缝处粘贴双面胶,防止漏浆;构造柱砼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④浇灌构造柱砼前应清除落地灰、砖渣等杂物,并将砌体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润湿,然后先注入与砼配合比相同50mm厚水泥砂浆,再分段浇灌、振捣砼,直至完成。凹型槎口的腋部必须振捣密实。振捣时,应避免触碰墙体,严禁通过墙体传震。
(9)上部结构圈梁施工要点:
①圈梁应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不能再同一水平面上闭合时,应增设附加圈梁,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倍圈梁的垂直距离,且部应小于1000m。
②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00mm,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Φ12,箍筋间距为200mm,砼强度等级为C20。
③圈梁与过梁相碰时可兼做过梁。
C25细石混凝土楼 面C25细石混凝土C20细石混凝土240砖墙C25混凝土圈梁C25混凝土导墙2Φ6@500c20混凝土导墙2Φ6@500构造柱用砼2Φ6@500构造柱用砼混凝土结构φ6钢筋混凝土结构φ6@200箍筋1(25000)0≥100≥2504φ≥10主筋0≥100≥250砖墙拉接筋大样图
圈梁钢筋大样图2.4.10产品保护措施
(1)质量要求:结构施工应注意现浇混凝土楼面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混凝土
柱脚、墙阳角采用板条护角防损,楼梯踏步口采用夹板护角防撞,砌体在浇捣构造柱和圈梁时,边缘采取加贴双面胶带防漏浆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及避免墙面污染。
(2)施工控制措施:
混凝土现浇楼面采取措施保护面层的完整性。
具体为:混凝土浇捣收头后初期密切关注防止受到雨淋(塑料薄膜待料备用),禁
止上人上物,模板排架搭设要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后方可施工,楼面上施工时,各种物料工具等不能随意扔放,避免碰损楼面,另外,当上层混凝土浇捣完成后,要及时对滴在楼面上的混凝土浆进行清理干净。
在混凝土柱模板拆除后,尽可能早地对混凝土柱角易遭碰撞的位置采用护角防损,另外在拆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碰撞柱角以免碰坏。
楼梯踏步口也按照柱角保护要求进行封口,以防直接碰撞。
砖墙在浇捣构造柱及圈过梁时,砖墙边缘(砖墙与混凝土交接处)采用贴设泡沫胶带封口,然后再上模板,以保证模板与墙面的接触严密,防止产生漏浆,保证墙面的清洁度,另外,模板安装时,要注意保护墙体的稳定,夹模不应紧,以防墙体移位并产生裂缝。浇捣圈梁时,在其下部的墙体用塑料薄膜进行临时遮盖,以防混凝土浆水滴下时污染墙面。
木料进场后应储存在仓库或料棚中,并按制品的种类、规格水平堆放,底层应搁置垫木,在仓库中垫木离地高度应不小于200mm,在临时料棚中离地面高度应小不于400mm,使其能自然通风并加盖防雨、防晒。
对底层阳角处要用保护条护角,对楼层窗口处石材顶面要加盖保护板,防止人跨越和拆脚手和搬运石材碰撞窗口石材顶面棱角。完工时一切石工部分的表面均应刷净和嵌缝。(所有的石墙和石楼板饰面都应用防潮纸覆盖保护,其它各种结构的表面也应用纸板保护,边角亦应加套,一直到合同完成为止。届时,保护物应当移走,各种结构的表面应当刷净、打蜡、磨光,以供验收批准)。
在结构施工阶段重点要做好安装预留预埋工作,在深入理解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及时以书面形式提供预留孔洞尺寸、位置,并积极安排施工人员进行预埋工作。预埋件穿过防水层时,主动与结构施工人员协商,以保证结构防水层完好。
在室内管线施工时明确建筑标高,对大型通风设备及配件考虑好运输吊装通道,并及时组织就位安装,避免造成返工,保护好土建产品。
在墙体配管时,采用专用机械切割设备,使其开槽规范、平直,决不乱砸乱打,野蛮施工。
对露天设备应覆盖保护,以防击坏或淋雨,对地面下安装的各类设备电器、自控器件要采取通风和防排水措施,以防受潮浸水。
2.5结构阶段创优实物质量控制措施 2.5.1混凝土整体工程
(1)质量要求:外光内实,表面平整、截面尺寸正确、接槎平整光洁,阴阳角挺拔顺直。
(2)施工控制措施:
预先对轴线网络的测设进行周密的策划,并由专职人员认真测量定位放线,并由专人进行复核把关。
大截面结构柱筋绑扎时采取措施,控制好柱筋垂直度。
结构柱采用夹板,外围用金属连杆进行加强嵌箍,模板尺寸配合与辐射梁作相互对照复核,确保梁柱节点的正确空间度。
排架支撑系统作为模板几何尺寸、整体刚度的稳定保证,施工中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架设。
首层混凝土结构及方量大于800m3施工前,由公司进行质量验收,签令认可后方可浇捣。
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专职质量员旁站严格监督,控制浇捣顺序、浇捣时间及混凝土坍落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在规定时间内安排专人负责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保温养护工作。
2.5.2结构混凝土柱梁板节点
(1)质量要求:棱角清晰、阴阳角规则顺直,表面无凹凸现象。 (2)施工控制措施:
施工前对模板配置及翻样进行周密考量,并以实际放大样的方法进行调整完善,以保证柱梁的接口严密准确。
柱梁板模板节点处质量由专人负责看管,重点控制节点处的几何尺寸,尤其是梁节点处的梁模板端部尺寸正确。
节点处模板拼缝要严密、平直,并按构件截面尺寸放置梁模板,不要过长或过短。
混凝土浇捣时,柱脚进行接浆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的下料的合理均匀、混凝土材料的均匀组合及混凝土的振捣密实性。
拆模过程要严格执行“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原则,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
完好及避免模板的无谓损坏。 2.5.3混凝土楼面收头
(1)质量要求:面层光洁、平整,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2)施工控制措施:
设置楼面标高控制点(间距不小于2.5m)。
混凝土初步收头时用长刮尺依据标高控制进行刮平。 最后一次收头要严密关注混凝土硬化状态,不能过早或过晚。
根据气候情况,预先配备材料,如薄膜等,以防混凝土面层淋雨导致水泥浆流失。
2.5.4对拉螺栓修补
(1)质量要求:地下室板墙对拉螺栓设置间距均匀一致,横平竖直,对拉螺栓修补封口统一采用直径为30mm圆形,出进一致。
(2)施工控制措施:
施工前统一在墙面上进行放线,以保证修补点的位置均匀平齐。 预先制作圆形套版,以控制修补圈的外形规格统一。 对修补部位进行基层清理,施工前隔夜浇水湿润。 2.5.5砌体整体质量
(1)质量要求:墙面横平竖直,灰缝厚度均匀合适,砂浆饱满,墙面完整性好,清洁度佳,构造柱及圈梁截面正确,边缘清晰内实外光,表面平整,混凝土导墙表面光洁平整,上口平直,截面尺寸及位置正确。
(2)施工控制措施:
施工前认真编制质量交底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及控制要求,应有可操作性,并及时对班组进行交底。
进入施工现场的砖在厂内养护龄期不得低于28天,并持有同一厂家出厂合格证和准用证。
砖块进场堆放和运输搬放要小心,以免破碎,堆放场地采取了防淋防水措施,砌块堆放高度不高于1.8m。
墙体施工前应由专人根据图纸编绘砌块排列图,用以指导施工。砌筑时,应依据皮数杆来控制每皮高度。
墙与梁之间的填塞处理,等墙体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天后,方可进行。 构造柱模板封堵前,砌体槎口边沿按麻线控制贴设双面胶。
构造柱与结构梁接口处,上口开设畚箕口,确保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振捣密实。 现场专职质量员重点监督、控制砌体灰缝厚度和均匀度、砂浆饱满度及圆弧墙的弧度和顺,砌体面观质量要求混水墙要当作清水墙标准进行砌筑
2.5.6砖墙及构造柱、小构件
(1)质量要求:混凝土导墙标高一致,表面光洁平整,门洞处预埋块定点加工制作,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构造柱混凝土内实外光,与墙体接口平整,严密不漏浆,留槎上下垂直,均匀一致。
(2)施工控制措施:
混凝土导墙的高度控制在200mm以上,其实际高度依据砌块从上向下划出的皮数而定,并要求导墙的顶面水平高度要保持一致、上口棱角顺直无缺。
砖墙留大马牙槎时,挂设垂直控制麻线,确保留槎尺寸正确,上下垂直,先进后退,进退一致。
构造柱模板安装时,要控制两边模板的压紧程度,防止过量。 构造柱模板封堵前,砖墙槎口边沿按麻线控制贴设泡沫胶带。
构造柱及圈梁的模板按配制、钻孔、清理、刷涂隔离剂、支模、校正、验收的顺序进行施工。
构造柱与结构梁接口处,上口开设畚箕口,确保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振捣密实。 构造柱混凝土浇捣采取合理间隙、间隔的浇捣方法。
预埋块由专人定点制作,要求面观光洁平整,棱角挺直无缺。成品由专人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埋墙位置按统一要求进行留设。 2.5.7结构楼梯踏步
(1)质量要求:棱角清晰,阴角平直,踏步口完整,表面平整。 (2)施工控制措施:
首先在施工方案中要求明确楼梯间梯段及平台的模板搭设方式及具体标准要求(配以模板图)。
δ为第一级及中间各级踏步整体斜向推高值为第一级(推高后)踏步的结构高度为最上一级(减少后)踏步的结构高度为第一级踏步根部的板面层厚度为第一级及中间各级踏步的面层厚度为最上一级踏步(板)面层厚度不同踏步位置推高与高度减小构造注:由于踏步段上下两端板的建筑面层厚度不同,为使面层完工后各级踏步等高等宽,必须减少最上一级踏步的高度并将其余踏步整体斜向推高.整体推高的(垂直)高度值 = - ,高度减小后δ的最上一级踏步高度 = -( - )
要求施工操作人员加强对楼梯施工的重视,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以保证模板的施工质量及稳固。
混凝土浇捣时,要合理安排好流水施工顺序,避免“冷缝”现象的发生,施工缝要认真进行清理,并凿除表面浮浆,隔夜浇水湿润,浇捣前要认真做好接浆工作,浇捣时特别控制振捣质量,避免施工缝处产生夹层,松散现象。
混凝土浇捣后浇水养护工作及时跟上,以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发展,严格控制梯段踏步板的拆模时间(尽可能拖晚),拆模后用夹板护角及时封闭踏步口,防止碰损。
现场专职质量员重点监督、控制支撑的搭设,模板的位置、拼缝,梯段施工缝处理,混凝土收头情况等。
五、质量控制资料 一、检查标准 地基与基础
1.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书及进场检(试)验报告
现场使用主要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子、商品混凝土、成品桩等,有出厂合格证书及按要求提供的进场检验报告。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注明去向。需降级使用的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并有审批手续。合格证、检(试)验报告的抄件(复印件)注明原件存放单位,并有抄件人、抄件(复印)单位的签字和盖章。 2. 桩位竣工图
桩位竣工图标注桩的编号,沉桩后轴线和标高偏差情况及处理结果; 桩位竣工图除加盖竣工章外,还应有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签字(章)。 3. 地基(桩)承载力及桩身质量测试报告
(1) 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2) 工程桩有承载力检验和桩身质量检测报告。检测方法和数量应符合设
计及规范要求。
(3) 钢桩连接有焊缝探伤记录。
4. 基槽(坑)开挖有勘察单位签署的地基验槽记录。 5. 试块抗压、抗渗试验报告及强度评定记录
(1) 混凝土、砌筑砂浆试块的留置组数符合规范规定;
(2) 混凝土、砌筑砂浆试块的强度进行统计评定,其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3) 混凝土抗渗试块的留置、评定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规定。 6. 地下室防水效果检验结果满足设计规定的防水等级。
7. 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及隐蔽工程验收符合验收规范规定,签名手续完备。 主体结构
(一)混凝土、砌体工程
1.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书、进场检(试)验报告
现场使用主要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子、商品混凝土等,有出厂合格证书及按要求提供的进场检验报告。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注明去向。需降级使用的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并有审批手续。合格证、检(试)验报告的抄件(复印件)注明原件存放单位,并有抄件人、抄件(复印)单位的签字和盖章。
2. 蒸压(养)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及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砌筑时的产品龄期达到28天以上。 3. 钢筋接头的试验报告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符合设计要求。
(1) 钢筋焊接有接头试件力学性能试验报告,报告应注明焊接方法和焊工
姓名及考试合格证编号。闪光对焊、气压焊接应提供弯曲试验报告。
(2)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按性能等级和应用场合所作的检验报告。 4. 试块抗压、抗渗试验报告及强度评定记录
(1) 混凝土、砌筑砂浆试块的留置组数符合规范规定;
(2) 混凝土、砌筑砂浆试块的强度进行统计评定,其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3) 混凝土抗渗试块的留置、评定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规定。
5.混凝土结构应提供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实体检验资料,检验数量和结果应符合验收规范的规定。........忽略此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