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来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持征的符号,除各种数值数据以外,还包括有字符、声音及图画、影像等非数值数据。 2、 会计数据
是记录下来的经济事实,它是产生会计信息的源泉。在会计工作中。各种原始资料,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等都属于会计数据。 1、信息
是经过加工处理后有用的数据,是数据按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加工处理后的结果,可用符号、文字、数字、图表等形式来反映,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2、会计信息
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会计数据加工或处理后提供给经济管理所需要的各项会计资料,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信息,收入、费用、利润信息,以及能以货币表现的其它各种信息及未来信息。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会计信息是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处理而产生的,会计数据也只有按一定的要求或需要进行加工或处理,才能成为满足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但是会计信息具有相对性,有的会计数据对某些管理者来说是会计信息,对另一些管理者来说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处理,才能变成会计信息的会计数据。 ● 会计数据处理(会计信息处理)
在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中,数据和信息在互相变化着,数据和信息也在不断地流动着,数据流不断变成信息流,信息流也不断地转换为数据流。因此会计数据处理也称为会计信息处理。 会计数据处理
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获得管理所需会计信息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收集、输入、加工、传送、存贮、检索、输出等处理过程。
●系统的概念:是由一系列彼此联系的部分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整体。 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一个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所有要素的集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目的性:任何一个系统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在某些系统中又体现出多重性; 3、关联性:即一个系统中各要素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机制;
4、层次性:一个系统必然地包含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这个更大的系统一般称为“环境”,一个系统内部的要素本身也可能是一个个小的系统,这些小系统一般称为“子系统”。 5、适应性:能扩展、能压缩、能根据要求加以变革。
●信息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和各种软件技术的,容各种关联理论和管理方法,以信息为处理对象,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并在必要时向使用者提供信息的人—机相结合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的收集和输入、信息的存储 、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输出
●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专门用于收集、存贮、传输和加工会计数据,输出会计信息的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目标是核算和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 全部过程。它所定量描述的资金运动过程,与生产经营活动有明显的同步性和一致性。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首要目标是正确、及时、完整、全面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客观情况,如各种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负债的取得和清偿情况,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的发生、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情况等。
●会计电算化:以计算机为主要信息处理手段的会计信息系统,通常称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系统,由会计人员、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以及系统运行规范等要素组成。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异同 1、共同点
(1)系统目标基本相同。
(2)遵守相同的会计规范及各项政策制度。 (3)遵守相同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4)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
2、差别
(1)运算工具不同。 (2)信息载体不同。
(3)会计信息的表示方法不同。大量的会计信息要加以代码化。 (4)信息处理方式不同。
(5)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方法不同。 (6)信息输出的内容和方式不同。 (7)会计档案的保管形式不同。 (8)系统运行环境要求不同。
结论:计算机的应用对传统的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和现代化。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和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软件生命周期法的含义
从构思一个计算机软件之时起,经过软件开发、完成、投入使用、在使用中不断完善、一直到停止使用时止。这一整个过程被称为该软件的一个生命周期。
目前生命周期法是信息系统开发中较为流行的方法,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主要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阶段(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系统测试),运行维护阶段(运行维护和评估)。 生命周期 主要任务 主要文档 软件需系统分析 调查用户需求和处理过程,进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求分析(可行性研究) 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的软件开发计划 阶段 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建立目标系统系统分析说明书 分析) 软件 开发 阶段 系统设计 逻辑模型 概要设计:建立目标系统的总概要设计说明书 体结构及数据库设计 详细设计:对模块进行过程描详细设计说明书 述确定模块间的详细接口 程序设计 系统测试 运行维运行维护 护阶段 按详细设计说明书,为每个模源程序清单 块编写程序 程序设计说明书 检查和调试程序的正确性,排测试报告和用户操作手除错误 册 运行软件 对程序修改扩充 修改有关文档 运行日志 软件问题报告 软件修改报告 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 优点是便于大型系统开发
缺点是基于两个基本的假定,即一是系统的目标能反映用户的要求,二是系统开发的环境是相对稳定的。但是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用户会不断提出新的需求,用户需求的多变性和系统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动摇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提。 ●1、原型法的含义
所谓原型法就是在进行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和实施时,基本掌握了用户的需求之后就进行一般的设计,快速地加以实现并投入试运行。如果发现有用户不满意的地方,就进行修改,经过不断地修改和补充,最终达到用户的要求。
其动机是针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缺乏弹性的缺陷,为了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风险。
2、原型法的优缺点 [优点]
(1)原型法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系统的开发;
(2)原型法是一种用户可以看到、摸到、感觉到的事物。
(3)利用软件工具开发系统,可以边运行,边修改,系统灵活,易维护。 【缺点】(1)开发经历“建模-评审-修改-评审”等多次反复,每一个循环均要花费人力和物力。 (2)不能完全取消正规的文档设计和定义。
(3)开发系统的费用和时间难估算,往往导致系统的范围和复杂性超过预定的计划。 (4)原型法虽然发挥了用户创造力,但减少了系统设计人员的创造力。
●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是将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程序生成技术、关系数据库技术和各类开发工具相结合,形成支持系统开发的综合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开发环境。
总结:1、原型法,它是通过模拟以及模拟后原型的不断讨论和修改最终建立系统。 适用于小型局部系统或处理过程比较简单系统的设计。
2、面向对象法,是一种围绕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然后用面向对象的工具建立学方法。这种方法不涉及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因此不能成为支持系统开发全过程的方法。
3、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是一种除系统调查外的全面支持系统开发的自动化开发方法,但是,CASE必须依赖于一种具体的开发方法。因此,也是一种辅助开发方法。 4、生命周期法,是真正能够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
软件开发方法有很多,每种开发方法都有不同的特点,将各种不同的软件开发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各种开发方法的长处和优点,是进行技术攻关的可取路线。以生命周期法为主线,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运用原型法快速构造系统原形,开发原型系统直到满意为止,将满意原型经系统测试后交付用户使用,且是不断扩充的,直到完成全部系统的目标为止。
在系统开发过程的每一步都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特别是在程序设计中,充分利用面向对象方法的封装性、继承性、可重用性和易维护性等特点,快速开发系统原型。从而将这三种开发方法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整合后的优势,使系统的开发过程呈现出螺旋式上升过程。
综上所述,四种系统开发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根据开发的信息系统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采用生命周期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开发模式。 第二章
●我们可按照如下思路对其进行分类:采用两维坐标进行分类,一维是按时间过程的特点,另一维则是按关键分析要素。
按时间过程来分,我们可以把系统开发方法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它们分别是这个维度对应的坐标轴的两头,实际上还有处于中间的许多方法,比如阶段原型法、阶段生命周期法等等。 对原型法还可进一步分类
按照对原型结果的处理方法可将原型法分为试验原型法和演进原型法
试验原型法只把原型当成试验工具,试完之后就抛弃,再根据试验的结论重新构造出新系统; 演进原型法则把试好的原型结果保留并成为最终可运行系统的一部分。
●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又称为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实际上就是LC-PO方法,它是迄今为止各种开发方法中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一种。基本思想是: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做法,按用户需求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分析与设计。
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
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而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应坚持自底向上逐步实施,通过组织人员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编写程序),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逐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最终形成完整的信息系统。
●按照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理论,系统开发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系统规划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
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 明确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
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对建立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 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 确定分阶段实施进度;
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项目建议书。 二、系统分析阶段。此阶段的任务是:
在系统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和全面分析; 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 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
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
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因此,系统分析阶段又可成为逻辑设计阶段,它是整个信息系统建立的关键阶段,是信息系统开发工程与一般工程项目的重要区别所在。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是系统分析报告,它是后一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开展的依据,也是未来系统验收的依据。
三、系统设计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总体结构设计; 代码设计;
数据库/文件设计; 输入/输出设计;
模块结构设计与功能设计;
与此同时,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购置与安装一些设备,进行试验,最终提出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概要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它是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开展依据。 四、系统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是将系统的设计付诸实施的阶段,主要任务包括: 程序的编写(由程序员执行); 系统测试;
根据测试的对象不同,安排不同人员进行测试; 其中单元测试由程序员完成;
组合测试一般由系统设计人员和程序员共同完成; 验收测试则通常由用户和系统分析人员共同完成。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成果包括程序清单、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报告(主要包括测试方案、测试所用数据、测试结构以及分析报告)。
五、系统运行阶段,又称为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组织结构调查,管理功能调查,业务流程调查,薄弱环节调查,对会计系统“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调查。 ●详细调查的方法:要素分析法,输入输出分析法、功能分析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面向数据流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它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思想来描述系统。结构化分析方法通常使用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处理逻辑说明等工具来清晰、简明、准确地描述系统的逻辑模型。
●形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在对现行系统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分析是提出新系统逻辑模型的重要步骤。 这一步骤是通过对现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找出现行系统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和改进的办法,给出新系统所要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案。 详细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二次分析系统目标
分析业务流程,实施BPR(业务流程重组) 分析数据流程并对其进行优化 数据属性分析
数据存储分析
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 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研究确定新系统可用的管理模型
管理模型是系统在每个具体管理环节上所采用的管理方法,确定管理模型就是要确定新系统在每一个管理环节上的具体处理方法。财会管理模型、成本管理模型、经营管理决策模型、统计分析与预测模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