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当前,和谐文化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前整个文化建设中具有根本性
地位。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整个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根本地位
OntheRoleofSocialistCoreValueSysteminCulturalField//WangXuemei
AbstractCurrently,harmoniousculturalhasbecomethemaincontentofChina'sculturalconstruction,whilesocialistcorevaluesystemisthebasisofharmoniouscultureconstruction,sosocialistcorevaluesystemplaysafundamentalroleinthewholeculturalconstruction.Specifically,Marxismprovidesbasicpoliticalguaranteeforideologicalandculturalconstruction;thecommonidealofsocialismlaysawidefoundationforculturalconstruction;nationalandinnovativespiritprovidesstrongspiritualsupport;socialistconceptofhonoranddisg-raceprovideconcretevaluebasis.
Keywordscorevaluesystem;harmoniousculture;basicroleAuthor'saddressHubeiYouthVocationalCollege,430074,Wuhan,Hubei,Chin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上层建筑一旦确立就会有相应的独立性,并且对经济基础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思想文化领域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有
着相应的反作用力。因此,
先进的合理的思想文化能够对于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主席在“三个代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就是说,党的理
论、
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而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以倡导、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现状。因此,建设和谐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思想文化领域最主要的内容;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
湖北·武汉
430074)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2-0199-0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建设和谐文化,是巩固
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
谐文化的根本。”
而和谐文化在当前思想文化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前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中处于根本性地位。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共和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因此在我国进行思想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更好地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文化体系,才能保证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以及对
外开放的程度的日益扩大,在我国社会各领域经济成分、
分配方式以及就业方式与利益关系等各方面呈现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人们思想活动具有更进一步的独立性,在不同的价值影响下主体的选择性更加具有多变性,其价值观与差异性进一步显著增强。总的来讲,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转型化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思潮纷纷出现、交错发
展,自由主义、
功利主义、民主主义等等各种思潮都对我国当前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不可否认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决定了只有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对社会发展的把握、
对人的本质的关注、对人的解放的现实路径的揭示,才能保证思想文化的人民性、大众性,才能保证思想文化建设真正为人民服务。
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也证明,只有我们毫不动摇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够做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够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严峻考验,才能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才能够做到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富裕。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做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不懈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建设方针;才能够真正做到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实现真正的健康的文化多样化,并在文化建设领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
199
广角治方向,从而实现建设和谐文化的伟大任务。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才能始终保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先进性。2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思想文化的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并且需要广泛的群众心理基础。缺乏社会心理基础、缺乏人民群众认可的文化建设是没有前途的,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如何能够使得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和谐文化建设中来,使得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拥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这个共同的理想必须能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将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能够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吸引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来。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是在当前我国基本国情基础上,联系社会主义的本质,全面考虑全国各族人民、各个阶层的诉求而提出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
想不仅能够把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重要目标、
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人民的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能够把我国各个阶层与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在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主义社会思想共
识。因此,
能够调动广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
3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其集中体现了一个国
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是一种能够团结一个国家与人民、
推动相应的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一种社会主义和谐精神,倡导一种爱国主义理念,就是要在当前我们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与道德规范,以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软实力。而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中最强大的精神源泉,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从民族精神中汲取自己不竭的营养。同时,在每一国家和民族的一定时期的文化建设中,最能够体现当时时代重心,最具有活力的是该时期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该时期文化建设的中心,也是该时期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爱国主义一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从古时候的岳飞抗金、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到近现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取得的抗日救国的伟大胜利,都贯穿着爱国主义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不断取得
一个又一个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并为了建设一个独立、
民主、富强的国家,一代又一代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中提倡的各种精华为当前的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精神资源和文化基础,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精神宝库。而改革创新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了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够使得社会保持活力,才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够增强国家实力,实现人民富裕。因此,当前我们更应该抓住有利时机深入地推进改革,一方面是为了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200
2012.04(下旬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体制与相应的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前提下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因此,改革创新精神是当前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建设的最具有活力的时代性精神,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特色和谐文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当前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领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深深熔
铸在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之中,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不竭源泉和强大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我国人民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4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胡锦涛主席在云南考察工作时也指出:“要树立共同理想,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特别是要宣传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以“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党在新的时期综合考察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任务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关系出发,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新时期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精要概括,是在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进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与强大思想武器。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需要整个社会拥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建立这种共同的价值基础需要普遍的社会公德,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这种社会公德的价值抽象和理论表达,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做出的基本的价值判断。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基本标准,表明了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坚持什么行为、反对什么行为、倡导什么行为、抵制什么行为,确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普遍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强烈愿望。因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4]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李长春.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J].党建,2007(1).
编辑王恒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