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年鉴综述 概述的编写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浅谈年鉴综述 概述的编写

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随着各地年鉴的不断编纂出版,各个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相关数据刊载在年鉴上,显现出年鉴所具有的可供纵横比较的资料价值。要分析研究某部门(单位)、某行业(事业)、某地区多年来的发展情况,或对某一部门(单位)、某一行业(事业)、某一地区的年度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最直接的渠道就是综述、概述(概况)。因此,写好年鉴综述、概述(概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写好年鉴综述、概述(概况),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识综述、概述(概况)的含义与特点

1. 综述、概述(概况)的含义。综述是年度内某一部门、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综合记述,从宏观上反映类目所辖部门、行业、领域的全面情况。综述设在类目下各分目之首,属于分目一级,下设若干条目,起到统领类目下各分目的作用。概述是年度内某一单位、某一事业、某一地区的概括记述,从宏观上反映分目所辖单位、事业、地区的基本情况。概述设在分目下各条目之首,属于条目一级,是记述事物的基本单位(不能再分),起到统领分目下各条目的作用。

2. 综述、概述(概况)的特点。它们都起着反映宏观事物的作用,为读者提供综合性、概括性的信息,反映“面”上的情况,使读者对全貌一目了然。具有综合性、概括性的特征。但两者又有所区别:综述侧重揭示年度内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其趋势;概述侧重勾勒年度内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因反映的侧重点不同,它们在选题选材、内容要素等方面又有所区别。

(1)综述的显著特点是既综合概括,又在记述中作适当分析,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选题选材具有整体集合性。从综述结构看,为了全面反映一个类目的宏观情况,综述可分若干条目,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事物进行反映,每一个条目就是一个相对的独立体,但这些条目并非“各自为政”,条目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广西年鉴》(2009)渔业类目下的渔业综述分目,下设大灾之年渔业不减产、水产品质量安全措施扎实有效、水产养殖产业化有新进展、渔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成效显著、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和产品认证5个条目,每个条目都是一个相对的独立体,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第二,内容记述紧扣综合概括性。综述分目,无论是介绍所辖行业的基本情况,还是反映某一部门的工作,都体现综合、概括性。如《广西年鉴》(2009)旅游业类目下的旅游业综述分目,此分目涵盖了境内旅游业的发展态势、接待能力、经济收入,以及富民惠民工程的实施等,较为综合、概括地反映出旅游这一行业的总体情况。第三,记述事物可作适当的评述。综述分目与其他条目的区别,是它从标题到内容都具有评述性。这种评述要求实事求是、文字精炼,要提纲挈领、突出特点、深化主题。如《江西年鉴》(2010)城乡建设类目下的综述分目,下设新型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城市生态环境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突出、房地产市场监管不断强化、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建筑行业有序健康发展、风景名胜区管理切实加强、对口援建小金县示范工程基本完成8个条目,它们的标题与内容都含评述。

(2)概述的显著特点是全面性与概括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内容要素齐全完整。概述从宏观上反映单位、事业和地区的基本情况,其内容具备单位、事业、地区的基本情况、年度指标及主要成绩、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既见指标数据、活动情况,又见成绩和问题,体现出概述的全面性。如《宜兴年鉴》(2005)蚕桑生产和管理分目下的概述条目,先介绍基本情况,再介绍指标数据及发展特点,最后指出存在的问题。第二,表现手法概括简洁。概述只选择读者较为关注的情况、数据,至于具体情况都应舍去或从略。注重强化反映单位、事业、地区的整体形象,而不是对某些具体资料的展开论述。如《宜兴年鉴》(2005)粮油种植分目下的概述条目,就是一个较为概

括、简洁的例子,在条目中用几句话把粮油种植的扶持、措施、产量及农民增收带过,不加细述,为后设的条目留有空间余地,以便进一步展开埋下伏笔。

二、把握综述、概述(概况)的要素与选材

1. 综述、概述(概况)的内容要素。它们是综合记述一个部门(单位)、行业(事业)、地区的发展全貌,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使用价值高,具备四个基本要素:一是部门(单位)、行业(事业)、地区的总体情况;二是年度内实现的主要指标及取得的主要成绩;三是部门(单位)、行业(事业)、地区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四是存在的问题或发展的趋势。由于它们反映的对象不同,其内容要素也有所差别:综述是设在类目下的第一个分目,以类目对象为中心主题,对年度情况进行综合、概括记述或说明,起揭示发展特点及趋势的作用,内容要素包括关系全局的重要情况,重要举措及其成效,发展特点及趋势,促进发展的主要因素等。概述(概况)是设在分目下的第一个条目,以分目对象为中心主题,对年度情况进行综合、概括记述或说明,起勾勒全貌和背景的作用,内容要素包括基本情况、年度内取得的主要成就、发展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2. 综述、概述(概况)的选材要求。选择资料,是编写综述、概述(概况)的前提,它要求年鉴编纂者既要熟悉本部门(单位)、本行业(事业)、本地区的总体情况,又要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鉴定选择,去掉那些不真实、不准确的,只反映局部状况、事物表象的部分,保留那些确有价值的资料。年鉴编纂者选择资料时,一般要遵循四条原则:一是选择符合年鉴编纂方针,要素齐全、有“点”有“面”的信息资料;二是选择具有存史价值和历史意义,具备典型性、代表性的信息资料;三是选择具有新意,能反映年度特点、地区特点和行业特点的信息资料;四是选择具有实用性,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年鉴编纂者选定的资料,应符合“全、大、要、特、新”的要求。(1)全,指上一年度发生的或所做的,能反映全局的总体情况。(2)大,指上一

年度发生的重大事件,举办的重大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举措等。(3)要,指上一年度本部门(单位)、本行业(事业)、本地区所做的主要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发生的主要变化。这些工作、措施和变化虽从整个地区来说,不算重大事物,但从部门(单位)、行业(事业)角度看是主要的,很有分量的,在反映这一工作、措施和变化时,不能不加以记述。(4)特,指上一年度发生的具有年度特点、地区特点和行业特点的事物,以及那些特别的事物。(5)新,指上一年度发生的新情况、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新问题,以及新获得的奖励、荣誉等。

三、掌握综述、概述(概况)的写法与要求

1. 综述、概述(概况)的写作方法。编写综述、概述(概况),就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仔细研究,下一番分析和综合的工夫。分析就是要剖析事物之间的原因和结果、表象和本质、一般和特殊、事实和假象、历史和现状的关系,通过比较、概括、测算得出判断,分析出新的认识、知识和结论。常用的写作方法有三种:(1)紧扣主线式。紧紧围绕上一年度生产、经营、工作、科研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主攻方向这条主线,概括并评价其实施情况。如《宜兴年鉴》(2005)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分目下的概述,就是紧扣农业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来写的。全文不足200字,却以10个数据和3个市级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的事实,概括了这条主线的项目实施结果,有点有面,信息密集。(2)突出特点式。把全年工作情况或行业、学科发展状况,概括成若干特点,并以画龙点晴式的段首语揭示出来的一种写法。如《江西年鉴》(2010)农业类目下的综述先用段首语引出,再概括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农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开放型农业蓬勃发展、服务“三农”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等六大特点,让读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3)分头并述式。把一项事业或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开来加以综述。如《南昌县年鉴》(2010)教育管理分目下的概述,分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三个部分进行综合记述。

运用以上写作方法,在对所写事物进行评价时,只能直陈其事,寓理于事,寓评于述,以事实、资料或他人的评价来表达,而不能写成理论论证或逻辑分析、推理。评价可运用点面结合、纵横比较、彰明因果等方法:(1)点面结合。“面”是事物的概貌,“点”是事物中的典型。点面结合是采用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反映方法,既勾勒全貌,又介绍某一方面典型,具有相互补充、印证的作用,强化说理性。一个部门(单位)、行业(事业)、地区全年的工作千头万绪,要恰当反映,就要提纲挈领地抓住关键,突出特点,反映主要矛盾。(2)纵横比较。年鉴条目内容要体现年度特点,但事物发展是有继承性的,所以年鉴要从资料的系统、连贯、可比等方面考虑。一般情况下,年鉴资料数据要与上年进行对比,在必要时还要反映近几年甚至是这一事物多年的情况,以供纵向比较,找出规律。另外,年鉴所刊载的资料,还可以与情况相近的地区或性质相近的行业进行横向比较。(3)彰明因果。因果关系是事物之间的重要联系,只有分析出因果关系,才能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年鉴作为资料性工具书,就要反映事物的利弊得失,分析其原因,并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真正起到“鉴”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能提炼为单一性条目的内容,综述、概述(概况)不要涉及或尽量少涉及,以留给单一性条目记述。

2. 综述、概述(概况)的撰写要求。写好综述、概述(概况)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把繁杂的事物全貌、全情概括清楚,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年鉴编纂者不仅要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认识水平,还要狠下一番工夫。一是从深化事物角度来看,年鉴编纂者必须在“广、深、高”上下工夫。所谓“广”,就是要从平时做起,广泛积累各类原始资料,如年初的计划、部署,年内的汇报、简报、小结、调查、评比、会议、统计、新闻报道资料,年末的总结、报表等,都要及时收集、整理。只有这样,写起来才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所谓“深”,就是要对大量原始资料做艰苦细致的鉴别筛选、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加工提炼工作,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只有这样,写出来的综述

才能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所谓“高”,就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地区、部门(单位)决策人或负责人的高度,对所写地区、行业(事业)或学科的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劣势、困难与潜力、问题与对策,作鸟瞰式的审视与思考。只有这样,写出来的综述才能高屋建瓴,给人启迪。二是从内容要素角度来看,年鉴编纂者必须在“全面、稳定”上下工夫。所谓全面,就是既要反映综合情况,又要反映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为了解、分析、解决问题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此外,还要尽量体现发展趋势,对部门(单位)、行业(事业)、地区未来的发展进行科学预测,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所谓稳定,就是内容要素要相对稳定,所选的指标要尽量保持连续。从横向比较,既要反映本部门(单位)、本行业(事业)、本地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又要体现各自的具体情况和特色。三是从编纂人员角度来看,年鉴编纂者必须在“严谨、负责”上下工夫。综述、概述(概况)是对某部门(单位)、某行业(事业)、某地区全面情况的综合反映,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体现该部门(单位)、该行业(事业)、该地区总体布局和发展趋势,对研究地情、行情和领导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年鉴编纂者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选取的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要经得住历史的检验,要为当代和后代的读者负责。由于年鉴是连续出版的,所以刊载的资料和数据要与以前出版的年鉴进行对比。因为年鉴信息密度的大小主要是通过数据体现的,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年鉴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如果有些数据确实无法对应和吻合,就要说明原因,如统计指标的更新,行政区划和统计口径的调整,年报和快报数据的差异等。

总之,年鉴综述、概述(概况)的编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年鉴的总体质量,年鉴编纂者要充分认识综述、概述(概况)的含义与特点,把握综述、概述(概况)的要素与选材,掌握综述、概述(概况)的写法与要求,切实写好年鉴的综述与概述(概况),提高年鉴的使用价值,发挥年鉴资料性工具书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