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巧“六抓”
湖北省崇阳职业技术学校 张继发
诗歌鉴赏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在诗歌鉴赏中,考生普遍的失误表现在不知道文学作品的形象,不知道诗歌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如何驾驭语言,如何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联系平时的诗歌教学,笔者认为:巧抓切入点,准确的把握诗歌,对理解诗歌,提高得分至关重要。
一、抓意象,领悟意象的含义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的精灵,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了解诗歌中的意象是鉴赏诗歌的关键,也是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突破口。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意,其次是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最后,要能领悟每个意象的内涵,正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固定的意象。如描写离别的常用意象有杨柳、长亭、酒;描述思念的常用意象有月亮、鸿雁;表现愁苦之情的常见意象有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鹧鸪、夕阳等。因此,做这类题时,在通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意象,创造性地在大脑中呈现出一幅诗中所描绘的立体生活图景;再揣摩其形象特点、色彩格调、诗人感情等;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格调、感情,从而体味出诗的意境。
【典例精析】(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意象)的知识。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细读《峡口送友人》,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答案: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二、抓炼字,领悟语言的魅力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均与炼意紧密结合。在高考中,这种题型主要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体味诗歌语言的魅力。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而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因此,要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重在如何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歌上下功夫,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积累,培养基本技能,不可求深求难,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典例精析】(10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此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解答时不能就字说字,应该联系全诗的思想感情、艺术倾向来评析。因为古代诗歌讲究炼字炼词,强调诗眼,理解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离句、篇,从整篇出发来理解,要准确鉴赏“红”“翠”和“斜”“叠”的妙处并不难。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三、抓手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想象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借古
讽今、虚实结合、借用典故、衬托、对比、象征、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小中见大等等。掌握这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典例精析】(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查表现手法,已经点出,要求举例分析。在做题时,该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如果不能分析出来,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局限在大致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四、抓修辞,感受表达的效果
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对偶、反问、设问、比兴、借代、双关、反复、通感等。鉴赏古代诗歌时,巧用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表达的效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例精析】.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1) 这首词的题目为《怀故居》,上阕运用什么修辞,借助哪个意象,表现一种春归来而人无归处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解答本题时,熟练掌握相关的修辞手法,就能顺利的解决本题。
答案:拟人 燕子
五、抓诗眼,揣摩作品的主旨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题目一般也是作品中心的“窗口”。我们透过一些诗的题目,可以很容易地抓住诗的主旨。
【典例精析】(10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考生对本题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考生对本题误答原因是答案要点不全或者是表述不明确。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
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六、抓注释,联系创作的背景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背景,如北朝的争战、尚武,南朝的华美、浮艳,唐代的建功立业、边塞生活,南宋的爱国,宋明的示义等。
【典例精析】(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
不遗漏要点。
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总之,鉴赏诗歌,关键是要读懂诗歌,了解所写之景、所叙之事、所述之情。在学习中,巧用“六抓”,善于归纳,精于总结,勤加练习,方法得当,诗歌鉴赏一定可以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