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型缅甸语人才培养背景下视听说课程教改初探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型缅甸语人才培养背景下视听说课程教改初探

作者:林诗婷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21期

摘要:缅甸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新时代对新型缅甸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缅甸语视听说是缅甸语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对缅甸语人才培养过程极具重要性,本文通过剖析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案和教学策略的调整。 关键词:缅甸语;视听说;教学改革;策略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外语专业教学迎来了新春天。“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重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要实现这“五通”,语言沟通必不可少,外语人才的桥梁作用不可忽视。但是,外语人才仅仅掌握对象国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培养相关熟知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新型外语人才。缅甸地处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中缅两国重要领导已在共建“一带一路”上达成诸多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缅甸语人才的培养必须改变现有的单一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外语人才模式,为中缅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优质的语言支持和更高素质的人才服务,已然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及其发展的新趋势。 一、视听说课程对新型缅甸语人才培养的作用

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技能。而视听说课程则涉及到听、说、读、译四个方面的技能。“听”与“说”位于这些基本技能的前两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外语听说能力的优劣还是对学生该语言水平掌握情况的直观反映。根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W·里佛斯和M.坦珀尔的统计,“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所占比例为45%,超过说、读或写。[1]由此可见,视听说课程在整个外语教学系统的重要性。

多媒体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其在缅甸语教学过程中形式呈现多样化,教学效果明显,占据着缅甸语专业教学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生除了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基本语言技能以外,还需要熟练掌握本国和对象国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这要求相关的专业课程设计更加需要有专业性和针对性,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缅甸语视听说系列课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对于缅甸语初学者来说,无论是在发音还是书写上都必须从零学起。因此,视听说课程的开设必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缅甸语语音课程之后。在初级阶段,由于学生的缅甸语语言能力只有语音、词汇和简单句子的学习积累,所以在初级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的语言接收性技能。包括字母、单词和句子的听辨、跟读以及听写。

缅甸语视听说课程通常与基础课、口语课、阅读课并轨而行,相辅相成。有了初级阶段的单词积累和简单句子的听辨听写,中级阶段可以进入到交际型的视听说。包括日常会话和简易小短文的听辨听写、会话的组织和演示等。据了解,我国大部分开设有缅甸语专业的院校都会有到对象国学习的安排,身处于对象国的语言环境当中,学生们对日常会话的听辨和表达将有质的提高。

有了前期学习成果的积累,高级阶段的视听说课程可以逐渐涉及到关于新闻、旅游、商业等较为专业的视听说训练。翻譯是一个外语学习者的必备技能之一,高级阶段的训练将是一个外语学习者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将为高年级的口译课程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视听说课程是缅甸语本科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其它核心课程相辅相成,串联着整个缅甸语人才的培养过程。 二、缅甸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视听说课程对学生语言技能培养的多样性目标意味着教学任务的艰巨性。除了一般外语的视听说课程教学存在的难题以外,缅甸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存在着更多的挑战。 (一)缺乏适当的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必备基础材料。虽然缅甸语的教材不如通用语种那样系统和完备,但纵观国内已公开出版的缅甸语教材中,在各大院校缅甸语同仁的努力下,基础课、口语课、阅读课、翻译课等课程的教材相继问世,极大地促进了相应课程的教学。然而目前为止,关于听力或视听说课程的教材却寥寥无几。这也是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复杂性等原因导致的。因此,目前在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当中,需要从现有的其它课程教材中截取基础材料、或是获取缅甸当地的影像资料、或是找到相应的文字材料后请外教帮忙录音来获取教学材料。教学材料的获取就占据了教师大部分的备课时间,极大地限制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推进。 在视听说课程的初级阶段,语音和词汇听辨的材料都可以从各院校的语音课程教材中获取。但到中级阶段,交际型的会话材料多数是采取国内现有的口语课程教材。这虽然解决了教学材料的来源问题,但是用起来仍然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例如同一主题、难易梯度明显的音频会话材料较难获得。适合该阶段教学的影像材料更是少之又少。到高级阶段的教学材料主要来源是网络资料。缅甸的网络发展相对落后,要获取合适语速、题材的音频视频材料并不容易。另外,一些西方国家的广播电台也开设有缅甸语栏目,但往往涉及到政治和宗教等素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由于立场不同,往往会带有诸多不客观的报道和观点,这也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诸多局限性。

(二)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外语学生的思辨能力一直都是国内外语教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是外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所谓思辨能力,文秋芳将其定义为“依据标准,对事物或看法作出有目的、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

对于缅甸语这样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的语言,在初级阶段涉猎的都是认知水平较低的学习材料。这样层次的材料与正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程度不相符,这也是限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因素之一。此外,即便在中高级阶段的视听说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仅仅是对听力材料的反复播放,要求学生做相应的练习,之后便核对答案讲解内容。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久而久之,这会误导学生认为外语的学习就单纯的是对语言的记忆、重复和复述,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长远发展。

(三)学生口语表达欲望不强,表达能力较弱

视听说课程包含听和说两大部分。但大部分的学生都呈现了口语表达欲望不强、表达能力较弱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四点:第一,多数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更为重视听力的训练,忽视了说的技能培养。第二,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总害怕会犯错,闹出笑话。这在课堂上经常表现为教师提问时,若是集体回答则是七嘴八舌,说得滔滔不绝。若是要求单独回答的话却是低着头,鸦雀无声,只有少数同学能够自告奋勇地起来回答问题。第三,学生语言基础不牢。由于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的缺乏,使学生们在组织语言时存在较多障碍,导致表达效果差强人意。第四,部分听力内容离现实的生活较远,学生缺乏参与感,提不起兴趣。 (四)学生缺乏课外自主学习意识

古语常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往往决定着其学习成效高低。但在教学活动当中,往往发现只有少数同学有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大部分的同学在这方面意识较为薄弱。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前不预习或预习不充分、课后不自主温习功课、不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者应付了事。向学生了解情况时,他们往往以其他课程作业太多、课外社团活动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等等为托辞。深究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其中纵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也必然有教师在教学监控方面做得不到位的原因。若是教师对课前预习和作业的要求不够严格、检查力度不够,这往往会滋生学生的侥幸心理,使其蒙混过关。久而久之,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丧失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视听说课程改革方案和教学策略调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培养新型外语人才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和迫切。在外语教学方面,应根据新形势做出适当的改革和调整,找到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外语人才新模式。基于新型缅甸语人才的培养,针对当前视听说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就该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调整作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调整课程课时分配

在对视听说课程进行课程设计时,不应对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课时比例进行均衡的分配。视听说的初级阶段起到的作用是对语音和基础课的辅助教学,夯实学生的语音基础的主要任务应由语音课和基础课来承担。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课时比例可以适当地缩减。到中级阶段主要是训练日常的交际型会话,视听说课程在这一方面也是对口语课的一个补充。此外,这一领域的技能也将会在学生到对象国的期间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到高级阶段,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专业性较强、难度较高的部分。而且,在国外院校学习期间对该项内容的训练极少。所以,应该增加这一阶段的课时比例,使学生拥有一个过渡的缓冲,并在相关的专题上能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使学生做好充分地准备迎接高年级的口译课。 (二)配备固定教材,灵活运用网络材料

教材是实现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一门课程配备有相应的教材应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缅甸语的视听说课程仍然缺乏一套适当的、可用性较强的教材。因此,编写一套符合新型缅甸语人才培养的视听说教材迫在眉睫。有一套固定的教材,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还可以加强人才培养的素质稳定性,不会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换了任课教师等原因导致难以适应、难以衔接的现象。也曾有同仁质疑,视听说课程的高级阶段会涉及到一定量的时事部分,一套固定的教材可能并不能长期适用。

实际上,固定教材并不会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固有化,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完全可以灵活操作,以作业的形式或者讨论课的方式加入到教学当中。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学习资料是我们视听学教学当中不可摈弃的瑰宝。“在教学当中使用互联网的视听资源,不但能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缅甸语环境,减少教师个体发音不准对学生的影响;而且还能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把学生的学习的训练延伸到课外。”

(三)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翻转课堂教学转变

培养新型外语人才不再是单一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应培养其综合能力。而我们传统的视听说教学模式却在教师讲授部分占据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递,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日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欢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原来是被动接受者的学生转变为主动研究者,而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视听说的教学应引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该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时间得以重新分配,教师无需在课堂上反复地播放视听材料,而是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并为讨论提供更多的时间,做到有的放矢,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

美国哲学联合会认为思辨能力包括六种核心技能(阐释、分析、推论、评价、解釋和自我调控)和7个人格特质(寻真性、开放性、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度、好奇心和认知成熟度)。上文提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行的手段。

在教学上,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将课堂的主导权教给学生,多采用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知识。“外语专业学生缺乏的不是思辨能力而是系统知识。唯有借助系统知识,思辨才可能深入。”[1]对于外语教师而言,要在课堂上能够完整地向学生传递某一领域的系统知识是难以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舍弃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可能性。在视听说课程的高级阶段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采取专题式教学。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政治专题、经济专题、文化专题、国际关系专题等等,就每一个专题设置相应的预习环节,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在课前完成相关常识性、背景性知识的学习,在课上教师再以简单汇报的形式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组织讨论,使每一名学生对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习惯。这将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也使学生在课堂以外就能实现非外语部分的系统知识的积累。此外,还能以外语辩论课等形式加以辅助教学,这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外语表达能力。 (五)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一般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组成,而且大多数都是采用平时成绩占比较少、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多。这样的评价模式将不利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仍是以期末考试分数占据绝大部分成绩比例的话,很容易导致学生不愿在平时多努力,而在期末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取高分。因此必须改变单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从视听说这一门课程的性质来看,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首先应先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其次,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那么在教学评价当中也应体现学生的评价。因此,平时成绩部分应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加上学生的评价。学生评价可以由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组间互评三种方式组成。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来给自己打分,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小组成员互评也可是促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敦促学习,使每一位小组成员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其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小组的学习活动当中。组间互评则可以使每个小组都观摩到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吸取他人做得好的地方,共同进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结语

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优质的缅甸语言支持和更高素质的人才服务的背景下,缅甸语人才的培养必须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缅甸语人才模式。缅甸语视听说课程是缅甸语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对新型缅甸语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缅甸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仅仅适用于单一的语言型人才,并且该课程在教学上也面临着缺乏适当的教学材料、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欲望不强、表达能力较弱和学生缺乏课外自主学习意识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新型缅甸语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该课程改革和教学策略提出五点建议:调整原有均衡的课程课时分配,提高高级阶段课程的课时比例;配备固定的视听说教材辅以丰富网络材料进行教学;将传统教学模式向翻转课堂教学转变,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通过这些课程改革方案和教学策略调整,使视听说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型缅甸语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2.

[3]寸雪涛.论互联网资源对缅甸语教学的重要性[N].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4. [4]曲卫国.缺乏的到底是思辨能力还是系统知识?——也谈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问题[N].中国外语,2015-12-1.

[5]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N].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

[6]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N].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 [7]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N].外语界,2013-5. 作者简介:

林詩婷(1990年-),女,汉族,广西贵港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研究方向:缅甸国别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