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课文默写。

(1)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辉, , 。(郭风《长江》)(2分)

(2)就凭他的 , ,就凭他的 , 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袁鹰《筏子》)(3分)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 。(《春》)(3分) (4)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1分)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1分) (5)暮春三月, , ,群莺乱飞。(2分) (6)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 (7)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木兰诗》)(4分) (8) , ;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3分)

(9)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 。(谭嗣同《狱中题壁》)(2分) (10)不有行者, ;不有死者, 。(2分)

二、诗词分析。

1、《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1)默写唐代杜牧的《江南春绝句》。(4分)

, 。 , 。 (2)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2分)

第1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包含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2分) (4)从诗歌形式来说,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属于 (1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游园不值》宋/南宋·叶绍翁

(1)默写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4分)

, 。 , 。 (2)赏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1)默写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8分)

首联: , 。 颔联: , 。 颈联: , 。 尾联: , 。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游山西村》宋/南宋·陆游

(1)默写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8分)

首联: , 。

第2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颔联: , 。 颈联: , 。 尾联: , 。 (2)本诗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2分)

(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 分) (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5)本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堪称千古名句,试对其进 行赏析。(3分)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 什么情况下引用它?(2分)

(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

(8)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春夜喜雨》唐·杜甫

(1)默写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8分)

首联: , 。 颔联: , 。

第3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颈联: , 。 尾联: , 。 (2)从诗歌形式来说,这首诗属于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6、《赤壁》唐·杜牧

(1)默写唐代杜牧的《赤壁》。(4分)

, 。 , 。

(2)杜牧《赤壁》从诗歌形式来说,属于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7、《泊秦淮》唐·杜牧

(1)默写唐代杜牧的《泊秦淮》。(4分)

, 。 , 。

(2)杜牧《泊秦淮》从诗歌形式来说,属于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8、《过零丁洋》宋/南宋·文天祥

(1)默写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8分)

首联: , 。 颔联: , 。 颈联: , 。 尾联: , 。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借用比喻、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 。(2分)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借用双关、抒写感受的句子是:

, 。(2分)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慷慨正义、舍生取义的句子是:

第4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 。(2分) (3)文天祥《过零丁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梅岭三章》陈毅

(1)默写陈毅的《梅岭三章》。(8分)

其一: , 。 , 。 其二: , 。 , 。 其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陈毅的《梅岭三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诗词分析。

1、《卜算子·咏梅》陆游

(1)默写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上阙: , 。 , 。 下阙: , 。 , 。 (2)词的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什么感受?有什么作用?

(3)词的下阙体现了梅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4)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

(5)这首词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5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6)“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2、《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1)默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上阙: , 。 , 。 下阙: , 。 , 。 (2)本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象征着什么?“飞雪迎春到”体现了什么? (4)“犹有花枝俏”的“俏”用的很好,试作简要赏析?

(5)赏析“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6)这首词里的梅花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哪些词语点明了它生活的环境。 (7)梅花超凡脱俗的美通过“ ”这个字表现出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 有花枝俏”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梅花 的形象。 (8)下片里“俏”“不争”“只”“笑”等词表现了什么?

(9)本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6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10)“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笑”的含义是( )(多选) A.蔑视困难的笑 B.苦尽甘来时无比欣慰的笑 C.功成身退谦逊的笑 D.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11)《卜算子 咏梅》是毛泽东根据 的同名词取材写成的一首词,但立意 确与其 。词中交代梅花所处环境的名句是: ; 写出梅花凌寒盛开、风姿绰约的名句是: ; 最能表现梅花崇高精神境界的名句是: 。 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首词的韵脚字是 。 词中表现梅花乐观谦虚、坦荡无私、不居功自傲的品格的句子是: 。 (12)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

(13)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 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3、《沁园春·雪》毛泽东

(1)默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全词分为两部分,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词结构上的作用各是什么?

第7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4)“望长城内外”中的“望”字领起哪几句?望见了哪些景观?

(5)作者为什么选取长城、黄河?

(6)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7)下阙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8)对于下阙人物作者用了一个字作了评价,是哪个字?这个字含有哪些意味?

(9)“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0)作者在下阙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11)作者认为谁才是是真正的英雄?

(1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诗的 ,蕴含着后来居上的气概, 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自信、抱负。其中“风流人物”指 ,全句表达的感情是 。

第8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13)本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4)《沁园春·雪》中描写静景的名句是: ; 词中化静为动写景的名句是: ; 描绘想象中的美景的名句是: ; 体现全词主旨的名句是: ; 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运用虚写,描绘想象中的美景的名句是: 。 (15)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词句,并说说在词中的作用。

(16)词中“望”和“惜”领起的词句分别是什么?

(17)《沁园春 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18)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 确的一项是(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 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真题汇总】

第9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首词中,词牌是_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惟余: ②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顿: ③须晴日。须: (3)原文填写:

①《沁园春·雪》中虚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沁园春·雪》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雪》中作者“望”见了哪些景物?

(5)按要求写出《沁园春·雪》中的句子:

比喻句: 拟人句: (6)《沁园春·雪》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抱负? 4、《行路难》李白

(1)默写李白的《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 ,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 (2)暗用典故,直抒胸臆,充满对未来的憧憬,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 自信的句子是: , 。

第10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内阅读。

1、阅读《邓稼先》,回答问题。

(1)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介绍了有关邓稼先五个方面的内容: 、 、 、 、 。 文中高度评价邓稼先精神品质的话是: 。 (2)《两弹元勋》中叙写邓稼先一生的简历,那些写得较详?那些写得很简?这 种详略分明的叙写突出了邓稼先哪一点?

(3)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4)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这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5)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作者为何要引用《中国男儿歌》,为什么建议采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7)《永恒的骄傲》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11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8)如何理解“我不能走”这四个字?

(9)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

(10)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11)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在我们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做? (12)根据课文《我不能走》这一部分,回答问题。

①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

②“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③说说下面一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真题汇总】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的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第12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3)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 是以情感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 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 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无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 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5)为什么说“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3分) (6)怎样理解文中“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 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这一句子的含义?(3分)

2、阅读高尔基的《海燕》,回答问题。 (1)文章分为三部分,大意分别是什么?

(2)文章题目是《海燕》,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替作者拟定一个副标题。 (3)在作者笔下,海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4)文章为什么要描写海鸭、海鸥、企鹅等海鸟?它们分别象征什么人?

第13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有什么共同特点?

(5)这篇散文诗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海鸥、海鸭和企鹅?

(6)“像黑色的闪电”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7)“高傲的飞翔” 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8)文章为什么要写大海、狂风和乌云?

(9)“乌云越来越低,越来越暗”有什么象征意义?

(10)“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有什么作用?

(11)“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 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大块的翡翠”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12)“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 浪的飞沫。”“掠起”有什么表达作用?

(13)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指出文中物象各自的象征性含义。

海燕象征: 大海象征:

第14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暴风雨象征: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 乌云、狂风、雷电象征: (14)“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句话使用反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5)“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为什么用它作全诗的结束语?

(16)作者借海燕表达了什么思想?

3、阅读高尔基的《海燕》第一部分(前六段),回答问题。

(1)从这几段文章中,摘录描写“海鸥”、“海鸭”和“企鹅”丑态的重点词语。 (不少于6个) (3分)

(2)“海燕”象征什么?“海鸥”、“海鸭”和“企鹅”象征什么?(3分) (3)除了象征、烘托手法以外,这几段文章还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运用这种写 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4)这几段文章可以分为两层,用分层记号“‖”标在段序之间,并分别概括各 层的主要内容。(3分)

第15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真题汇总】

(1)作者满怀激情,塑造了“海燕”这一形象,感情朗读,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海燕”的象征意义。

(2)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试说说“暴风雨”“大海”“海鸥”“海 鸭”“企鹅”的象征意义。

(3)结合海燕的象征意义,具体说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 句话的含义。

(4)作者以海上自然情景的变化为背景,塑造了海燕这一战斗者的伟大形象。试 问,文中几次描绘了这种情景?试用准确的语言概述。

(5)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海鸥、海鸭和企鹅的?其目的是什么?

(6)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含义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1、《愚公移山》列子 (1)字词解释

方七百里。方: 河阳之北。阳: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且: 面: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塞: 迂:

第16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聚室而谋。室: 谋:

吾与汝毕力平险。汝: 毕: 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 阴: 杂然相许。杂然: 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献: 以: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 损: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

且焉置土石。且: 焉: 置: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杂: 诸: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 荷: 叩石垦壤。叩: 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京城: 孀妻: 遗男: 始龀。始: 龀: 寒暑易节。易: 节: 始一反焉。反: 河曲智叟。叟: 甚矣,汝之不惠。惠: 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以: 残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 毛: 其如土石何。其: 如„„何: 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长息: 固: 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曾: 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穷匮: 苦: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操: 已: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之: 感: 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负: 厝: 汉之阴,无陇断焉。阴: 陇断: (2)指出并解释通假字

第17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一厝朔东。 ⑤指通豫南。 ⑥无陇断焉。 (3)词类活用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 险: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③面山而居。

面: (4)特殊句式

帝感其诚。 甚矣, 汝之不惠。 - 何苦而不平?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5)原文填空

①智叟嘲笑愚公的理由是: ②愚公评价智叟的观点是: ③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理由是: ④晋代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 “ ”而言的。 (6)句子翻译

①惩(苦于)山北之塞(阻塞),出入之迂(曲折,绕远)也。

②吾与汝(你们)毕(用尽)力平险(险峻的大山),指(同“直”,一直) 通豫南,达于汉阴(山之北,水之南),可乎?

第18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③以(凭)君之力,曾(连„„都)不能损(削减)魁父之丘,如太行、王 屋何(把„„怎么样)?且(况且)焉(哪里)置(放)土石? ④遂(于是)率子孙荷(负荷,挑)担者三夫,叩(敲,打)石垦壤(挖掘 泥土),箕畚(用簸箕)运于渤海之尾。

⑤邻人京城(复姓)氏之孀妻(寡妇)有遗男(遗孤,孤儿),始(才,刚) 龀(换牙),跳往助之。

⑥寒暑易(交换,交替)节(季节),始一反(同“返”,往返)焉。 ⑦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你太不聪明了)。以(凭)残年(老 迈的年纪)余力,曾(连„„都)不能毁山之一毛(草木),其(难道) 如土石何(把„„怎样)?

⑧汝心之固(顽固),固不可彻(通),曾(连„„都)不若孀妻弱子。 ⑨子子孙孙无穷匮(穷尽)也,而山不加增,何苦(愁)而不平? ⑩帝感(被„„所感动)其诚(诚心),命夸娥氏二子负(背)二山,一厝 (同“措”,放置)朔东,一厝雍南。

(7)开篇写太行、王屋两山的面积广且极高的作用是?

(8)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第19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9)文中的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是否矛盾?为什么?

(10)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11)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笑” 是一种 笑,愚公认为两座大山可以 搬走的理由是 ; 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是哪一句? ; 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 。 (13)文段用神话结尾,其作用是什么?

(14)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各持什么样的态度?

(15)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16)什么是愚公精神?

(17)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8)请说出几个与“愚公移山”寓意类似的成语或故事。

(19)用原文回答,对愚公反驳智叟的话,操蛇之神有何反应?天帝有何反应?

第20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真题汇总】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2)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 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 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3)写智叟讽刺愚公的句子是: , 他的根据是: 。 (4)愚公斥责智叟的句子是: , 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 。 (5)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 ) A.对待困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B.静止的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矛盾。 C.人如何正确的估价自己的力量。

第21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D.智者有时不“智”,愚者有时不“愚”。 (6)文中画线句子包含怎样的思想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②汝之不惠。惠: ③帝感其诚。感: ④越明年。越:

第22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2)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 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 魄和坚强毅力。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 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属 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 汇编。孟子,名 ,字 ,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与孔子并称 “ ”。后世尊称他为“ ”。南宋朱熹把 、 、 、 合称为“四书”。 (2)字词解释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畎亩: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筑: 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士: 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 任: 是人: 必先苦其心志。苦: 心志: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劳: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饿: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空乏: 行拂乱其所为。行:

第23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行拂乱其所为。拂: 乱: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 动:

忍: 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曾:

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过: 然后: 困于心,衡于虑。困于心: 衡: 衡于虑,而后作。衡于虑: 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征: 色: 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发: 发于声: 喻: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法家: 拂: 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敌国外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4)词类活用

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苦: 劳: 饿: 空乏: 乱: 动: 忍: ②人恒过。过: (5)特殊句式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第24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6)句子翻译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原文填空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 的论断,阐明忧患意识对于治理国家 的重要性,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短文的中心论点: 。 ②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③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 。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

。 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 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 。 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

。 ④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第25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 句子是: 。 ⑤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

。 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 。 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 ,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阐述了经历磨难后 产生的结果是: 。 ⑦《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写人心理 状态的变化: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 的好处,其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 (8)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 道理?

(9)第二段内容主要说的是什么?

(10)课文第三段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 本文的论证方法是 、 、 。 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即逆境出人才,忧患兴国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论述?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 别是什么?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

第26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12)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请写出至少两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13)文章第二段的结论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

(14)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5)就文章内容说说一个国家要想强大,需要哪些因素?

(1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困于.

心,衡于虑 C.征于.色,发于声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真题汇总】

【2015·安徽中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百里奚举于市。举: 必先苦其心志。其: 曾益其所不能。曾: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015·孝感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第27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

第28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 亲赐给的箭, 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 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 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4)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 (2分) 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字词解释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余: 即: 嗜: 无从: 致: 以: 每: 假: 于: 之: 手: 笔: 录: 计日: 屈: 伸: 弗: 怠: 毕: 走: 逾约: 以是: 以: 假: 因: 得:

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 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既: 加冠: 益: 之: 道: 患:

第29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硕师: 硕: 游: 尝: 趋: 乡: 先达: 执经叩问: 叩: 隆: 望: 尊: 德隆望尊: 门人: 填: 填其室: 未尝: 辞: 色: 左右: 援: 质: 请: 或: 叱咄: 愈: 至: 复: 俟: 故: 虽: 卒:

③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 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之: 负: 箧: 曳: 屣: 穷冬: 皲裂: 而: 舍: 支: 僵劲: 媵人: 汤: 沃灌: 以: 衾: 拥: 乃: 寓: 逆旅: 日: 再: 食: 之: 享: 被: 绮绣: 缨: 之: 腰: 容臭: 臭: 烨然: 若: 缊: 敝: 略无: 慕: 艳:

第30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以: 有„„者: 口体之奉: 不若: 盖: 之: ④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 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耄老: 预: 君子: 宠光: 缀: 侍坐: 谬称: 其氏名: 其: 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 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 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 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今: 诸: 于: 太学: 县官: 日: 廪稍: 岁: 裘: 葛: 遗: 馁: 患: 厦: 无: 劳: 为: 宜: 于: 假诸人: 诸: 业: 成: 非„„则: 天质: 之: 卑: 岂: 过: 哉: ⑥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 余,撰长书以为贽, 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 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流辈: 甚: 贤: 朝: 谒: 撰: 书: 贽:

第31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辨: 言: 和: 色: 夷: 于: 亲: 之: 以: 诋: 夸: 际遇: 骄乡人: 归见: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3)词类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腰: ②不必若余之手录。手: ③手自笔录。笔: (4)翻译句子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③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④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

⑤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第32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5)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 的作用; 本文的文眼是: 。 (6)作者为什么开篇就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

(7)本文主要写作手法是对比,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8)阅读第一节,思考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 (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10)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 (11)作者写此文,主要表达出了什么思想?

(12)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3)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章中的话作答: 。 用自己的话回答: 。 (14)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第33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15)读了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真题汇总】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翻译下面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课文哪句话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作者成年后的求师情形的?

(4)读了本文,你觉得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5)古人嗜学的事例有很多,试写出一两个。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第34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注解: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jì):腌菜或酱菜。④啖: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或遇其叱咄。或: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 礼愈至。至: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陋: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无车马之.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其中所说的道理,共同之处有哪些? (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第35页 (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日煮粥一釜。日: 馈以佳肴。馈: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不敢出一言以.复(来) 遗以.食物(把)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就学于.南都书舍(在) C.俟其.欣悦(他,指老师) 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 辍耕之.垄上(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表。(3分)

第36页(共36页) 整理人:田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