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土是在土中掺入适量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掺合料或其它固化剂,按最优含水率加水拌和,经压实及养生后,抗压强度满足工程要求的混合料。 本试验适用于土粒径小于40mm的水泥改良土、石灰改良土、水泥石灰改良土,水泥粉煤灰改良土、石灰粉煤灰改良土、水泥石灰粉煤灰改良土等各种混合料的击实、无测限抗压强度和水泥石灰的剂量试验。 本试验采样,可用下列方法:
1 四分法:将样品放在清洁、平整、坚硬的平面上,加清水使样品潮湿,用铲翻动使成圆锥体的料堆,再用铲翻动成一个新料堆,如此重复三次。形成新料堆时,每铲翻料都要放在锥顶,应使滑动边部的样品尽可能均匀,并保持锥体中心不移动。自最后形成的一料堆顶部用平头铲反复交错垂直插入使锥体顶部变平,每次插入提起铲时不要带有样品,最后将料堆等分成四份,将对角的两分铲到一边,剩余两份重复上述拌和方法缩分到达要求的样品数量为止。
2 分料器法:如果样品中含有小于5 mm颗粒的细料,材料应是表面干燥的。将材料充分拌和后通过分料器,保留一部分,另一部分再通过分料器,如此重复进行,直至达到要求的样品数量为止。
本试验含水率测定,依试样颗粒大小分别称取:细粒土约50克,准确至,粗粒土约500g,准确至克,碎石类土约2000g,准确至1g。再按本规程第4章第节进行测定;现场快速测定可按本规程第4章第节进行测定。
按预定干密度制成的各种改良土作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件,采用高径比为1的圆柱体。
重型击实试验
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击实仪:尺寸规格应符合本规程表的规定。 2 天平、台称、标准筛等应符合本规程第条的规定。 3 量筒:50ml、100ml、500ml。
4 其他:脱模器、刮平尺、拌和土用工具、切土刀、瓷盘、称量盒、烘箱。
试料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改良土的试料按本章第条取风干试样,如有结块、土团应用木锤捣碎(以不破坏土的单个颗粒为准),然后过筛。在现场将此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缩分至最后取出细粒土不少于30 kg,粗粒土不少于35 kg,碎石类土不少于40 kg。
2 试料全部通过5 mm筛的细粒土,可选用甲法击实;当试样中有大于5 mm的颗粒时,应过20 mm筛,若全部通过,可选用甲法或乙法击实;当试样中有大于20 mm的颗粒时,应过40 mm筛,选用乙法击实。每次筛分后应记录筛上颗粒粒径及占总量百分率。
3 在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应按烘干法分别测定土、石灰、粉煤灰等试样的风干含水率,水泥含水率应为零。
4 改良土混合料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配合比和实测各种风干试样的含水率进行配制。
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准备好的风干试样分成5~6份。每份试样的干质量按颗粒大小称取:细粒土约 kg,粗粒土约 kg,碎石类土约 kg。
2 每份试样按预定的不同含水率,依次使相差约1%~2%,其中至少有两份小于和两份大于最优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可参照土的塑限按如下进行估计:
1)各份试样含水率控制:对砂砾土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取相差1%,其余2%;对细粒土取相差2%,但对黏土取3%。
2)最优含水率的估计,对于细粒土一般最优含水率较土的塑限约小3%~10%(砂性土接近3%,黏性土约6%~10%)。对于天然砂砾土,级配集料等的最优含水率与集料中细粒土含量和塑性指数有关,细土少的,IP为零的未筛分碎石的最优含水率接近5%;细土
偏多,IP较大的砂砾土一般在10%左右。水泥改良土的最优含水率与土接近,石灰改良土的最优含水率较土约大1%~3%。 3 将每份风干改良土试样分别平铺于金属盘内,按公式计算各份试样预定含水率应加的水量。将应加的水量均匀喷洒在试样上,用拌和工具充分拌和使达到均匀状态。当试料是石灰改良土和水泥、石灰综合改良土,可先将石灰和试样一起拌匀,水泥应在临击实试验前拌和,但水泥应加的水量在计算时应予计入。然后装入密封器或塑料袋中浸润备用。
mw(m0mc)0.01w
10.01wo10.01wcmc0.01wc)
10.01wc(mo0.01wo10.01wo()
式中 mw——混合料中应加的水量(g);
m0——混合料中风干土或集料的质量(g); mc——混合料中风干石灰(或水泥)的质量(g); w0——混合料中土或集料的风干含水率(%); wc——混合料中石灰(或水泥)风干含水率(%); w′——混合料要求达到的含水率(%)。
4 浸润时间为生石灰 不少于24 h;黏性土12~24h;粉性土6~8h;砂性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约4h;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约2h。
5 按配比所需水泥用量加入浸润后的试料中,用小铲或其他拌和工具充分拌和均匀后,在1h内完成击实试验全过程,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石灰和石灰粉煤灰改良土除外)。
6 将击实仪平稳放置于刚性基础上,使击实筒与底座联接好,装好护筒,在击实筒内壁均匀涂上薄层润滑油,取制备好的试样(重1、重2分五层击实,每层细粒土约 kg,粗粒土约 kg;轻1、轻2、重3分三层击实,每层约 kg)
倒入击实筒内(其量应分别略高于筒高的1/5和1/3),平整表面,稍加压实后,按所需击数(见本规程表的规定)进行第1层击实(击锤 kg,落距457 mm,锤迹应均匀分布于试样面)。第1层击实后应检查该层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下一层试样用量。用刮刀将击实面拉毛,然后重复第1层的做法,进行其余各层试样的击实。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的高度应小于6 mm(超出高度过大的试件应作废)。
7 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试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再修平试样底部,擦净试筒外壁,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5 g。
8 用推土器将试样从试筒内推出,从上到下取2个代表性试样,按本章第条的规定测定含水率。
本试验凡已用过的试样,均不得重复使用。 试验结果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和绘图:
1 改良土密度和干密度:
gdgm2m1 V10.01wg
式中 g—改良土的密度(g/cm3),计算至 g/cm3;
dg——改良土的干密度(g/cm3),计算至 g/cm3;
m1——击实筒的质量(g); m2——击实筒与试样总质量(g); V——击实筒的容积(cm2); wg——改良土试样的含水率(%);
2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该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ρg,dmax)和最优含水率(wg,opt)。ρg dmax准确至 g/cm3。wg,opt大于12%时,
准确至1%;在6%~12%时,准确至%;小于6%时准确至%。
当曲线不能给出正确的峰值点时,应进行补点。 3 超尺寸颗粒的校正:
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尺寸颗粒的含量为5%~30%时,应按下列公式校正。超尺寸颗粒含量小于5%的可不进行校正。
'g,dmaxg,dmax(10.01P)0.90.01Pa () wg,optwg,opt(10.01P)0.01Pwx ()
式中 'g,dmax——校正后最大干密度g/cm3,计算至 g/cm3;
,计算精度同本条2款; wg,opt——校正后的最优含水率(%); g,dmax——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g/cm3); wg,opt——试验所得最优含水率(%)P——试样中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a——超尺寸颗粒的毛体积密度(g/cm3);
wx——超尺寸颗粒的吸着含水率(%)。
其中a、wx按本规程第条或第条的第2、3款计算。
本试验应进行平行试验,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表的规定。取算术平均值。
表 平行试验允许差值 土类 改良细粒土 改良粗粒土 改良碎石类土 最大干密度允许平行差值 不应超过 g/cm3 不应超过 g/cm3 最优含水率允许平行差值 wg,opt<10%不应超过% wg,opt>10%不应超过% 记录格式应符合表的要求。
表 改良土击实试验记录
试验编号: 试验方法 混合料名称: 混合料含水率 水泥、石灰剂量: 试验序号 应加水量(g) 干密度 试筒和湿试样的总质量(g) 试筒的质量(g) 湿试样质量(g) 湿密度(g/cm3) 干密度(g/cm3) 盒号 盒和湿试样的总质量(g) 含水率 盒和干试样的总质量(g) 盒的质量(g) 水的质量(g) 干试样质量(g) 含水率(%) 平均含水率(%) 超尺寸颗 粒的校正 1 2 3 4 5 6 最大干密度(g/cm3) 最优含水率(%) g,dmax= g/cm3 wg,opt= % 复核 年 月 日 试验 年 月 日 无
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圆孔筛:孔径为10 mm、20 mm、40 mm。
2 试模的尺寸(直径×高):细粒土50 mm×50 mm、粗粒土100 mm×100mm、碎石类土150 mm×150 mm。
3 脱模器。
4 液压千斤顶:~ MN。
5 反力框架:400 kN以上。
6 击锤和导筒:同本规程第条表中Z2和条的规定。 7 恒温恒湿箱或混凝土标准养护室。 8 水槽:深度应比试件高50 mm。 9 材料试验机:大于200 kN。
10 天平:称量200 g,分度值 g;台称称量10 kg,分度值5g。 11 其他设备:量筒、拌和工具、漏斗、烘箱、称量盒。 试料准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按本章第条取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可在50 ℃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不破坏原颗粒粒径),将试料过筛(细粒土应除去大于10 mm颗粒;粗粒土应除去大于20 mm颗粒;碎石类土应除去大于40 mm颗粒)备用,备用试料数量:细粒土~ kg,粗粒土16~17 kg,碎石类土74~78 kg。在预定试验的前一天,按本规程第条测定风干含水率。
2 混合料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应预先按本规程第节击实试验确定。 试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同一改良土应制备相同状态的试件数量:细粒土不少于6个;粗粒土不少于9个;碎石类土不少于13个。细粒土可以一次称取6个试件的试料,粗料土可以一次称取3个试件的试料,碎石类土一次只称取一个试件的试料。
(只要偏差系数小于10%都可为6个试件,偏差系数小于10%-15%都可为9个试件,偏差系数大于15%为13个试件,TB10414-2003)
2 根据试模尺寸,每个试件所需干试料质量:小试件ф50 mm×50 mm约需180~210 g;中试件ф100 mm×100 mm约需1700~1900 g;大试件ф150 mm×150 mm约需5700~6000 g。所需风干试料的质量由下式计算。
mgmdg(10.01wg) ()
式中 mg——风干改良土试料质量(g); wg——改良土试料的风干含水率(%);
mdg——改良土干试料的质量(g)。
3 将称取的风干试料放入方盘(约40 cm×60 cm×70 mm)内,按公式计算应向试料中加的水量(细粒土使其含水率较最优含水率小3%,粗粒土、碎石类土按最优含水率计算)。将试料与水拌和均匀后放入密封容器内浸润备用,石灰改良土和水泥、石灰改良土,可将石灰和土一起拌匀浸润。浸润时间为生石灰不少于24h;黏性土12~24h;粉性土6~8 h;砂性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约4h;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或砂约2 h。
4 将浸润过的试料,加入预定数量的水泥并拌和均匀,在拌和过程中将预留的3%水(细粒土)加入试料中,使混合料的含水率达到最优含水率(拌和均匀的加有水泥的混合料应在1h内按下述方法制成试件,超过1h的混合料应作废,其他混合料可不受此限,但也应尽快制成试件)。
注:水泥或石灰的剂量按干土质量的百分率计。
试件制备可采用静力压实法或锤击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1 静力压实法:利用反力框架和液压千斤顶将混合试料压入试模中。加入混合试料的数量,按预定的干密度和试模容积计算。
msgdgV(10.01wsg) ()
式中 msg——应取浸润混合料数量(g);
wsg——浸润混合料的含水率(%);
ρdg——改良土试件的干密度(g/cm3); V——试模的容积(cm3)。
先将试模内壁和上下压柱底部涂上一薄层润滑油,再将试模的下压柱放入试模的下部,约外露2 cm。将称取预定数量的浸润混合料分2~3次用漏斗灌入试模中,每次灌入后都用夯棒轻轻均匀插实。然后将上压柱放入试模内,也约外露2 cm。再将整个试模连同上下压柱,放到反力框架内的千斤顶上,千斤顶下应放一扁球座,施加压力直至上下压柱都压入试模为止。维持1min
后,解除压力,取出试模,拿去上压柱,放到脱模器上利用千斤顶和下压柱将试件推出脱模,称取试件质量,准确至小试件1 g;中试件2 g;大试件5 g;最后用游标卡尺量试件高度,准确至 mm。
注:1 小试件可以将试料一次倒入试模中,上下压柱露出试模外约2 cm部分应该
相等。
2 用水泥稳定具有黏结性的材料制成的试件可以立即脱模;用水泥稳定无黏
结性材料制成试件最好过数小时后再脱模。
2 锤击法:步骤同静力压实法,不同的是以击实试验用的击锤代替反力框架和千斤顶将上下压柱击入已放有试料的试模内,压柱顶面应垫一块牛皮或胶皮,以保护锤面和压柱顶面不受损伤。 试件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件脱模称量后应立即放入密封的恒温恒湿箱内进行养生,养生时中、大试件应先用塑料薄膜包复。
2 养生时间视需要而定,通常取养生7d。养生期间的温度应保持(20±3)℃。 3 养生期的最后一天,将试件再次称量。如果试件需要浸水时,应将试件放入水中浸泡24h,水面应高出试件顶部 cm。取出试件用柔软的抹布吸去试件表面的余水,称取试件的质量。在养生期间试件质量的损失:小试件不得超过1 g;中试件不得超过4 g;大试件不得超过10 g。试件质量损失超过此规定的,应作废。质量损失是指水分损失,试件掉粒或掉块,不作为水分损失。 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取养生后(或已浸泡24h)的试件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高度,准确至 mm。
2 将试件安装在材料试验机的升降台上进行抗压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应使试件的变形等速增加,并保持速率约为1 mm/min,记录试件被破坏时的
最大压力。
3 从破碎试件中取代表性试样,按本规程第条规定测定其含水率。 试验结果应按下式计算:
Rc=P/A ()
式中 Rc ——无侧限抗压强度(MPa),小于 MPa计算至 MPa;大于计算至
MPa;
P——试件破坏时最大荷载(N); A——试件面积(mm2)
本试验允许相对标准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侧限抗压强度相对标准偏差:
CV(S/Rc)100R1ncnRi1c S1nn(R2cRc)i1式中 CV—相对标准偏差(%);
RC--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值(MPa);
S—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偏差(MPa); n--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个数。 2 允许相对标准偏差CV%:
小试件 CV不大于10% 中试件 CV不大于15% 大试件 CV不大于20%
记录格式应符合表的要求。
()表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记录 试验编号: 最佳含水率: 混合料名称: 最大干密度: 固化剂剂量: 试件压实度: 水泥种类和标号: 试件尺寸: 石灰等级: 养生龄期: 材料的颗粒组成: 试件压制方法: 试件号 制试件日期 试验日期 养生前试件质量(m1) g 浸水前试件质量(m2) g 浸水后试件质量(m2) g 养生期间质量损失(m1-m2)g 吸水量(m3-m2) g 养生前试件高度(h) cm 浸水后试件高度(h) cm 试件破坏时最大荷载(P) N 无侧限抗压强度(Rc) MPa 试件破坏后含水率(w) % 复核 年 月 日 试验 年 月 日
水泥或石灰的剂量测定(EDTA滴定法)
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标准筛:孔径2 mm, mm。 2搪瓷杯:容积约 L,(10个)。 3搅拌棍:不锈钢或粗玻棒(10根)。
4量筒:容量100 ml、50 ml、5 ml。
5 天平:称量200 g,分度值1 mg;称量500 g,分度值 g;称量100g,分度值 g。
6 容量瓶:1000 ml(1个)。
7 烧杯:约2 L(或1 L);300 ml(10个)。 8 锥形瓶:容量约250 ml(10个)。 9 移液管:容量10 ml(10支)。 10 滴定管:酸式50 ml,分度值 ml。 11 滴定台及滴定管夹。
12 其他设备:秒表、表面皿、玛瑙研钵、pH试纸(pH12~14)、洗瓶、吸水球、乳胶管、毛刷、去污粉、特种铅笔、厘米纸、角(或塑料)勺、塑料桶、试剂瓶。
试剂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mol/L,c(EDTA)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N2O8Na22H2O) 于1L容量瓶中,用微热的无CO2纯水溶解,待冷至室温后,继续稀释至刻度。
2 10% NH4C1溶液:将500 g,分析纯NH4C1放入10 L洁净的聚乙烯桶中,加水4500 ml,充分振荡使完全溶解。此溶液应当天配制,当天用完。
3 % NaOH(含三乙醇胺)溶液:用100 g天平称取NaOH,18 g,放入洁净干燥的1000 ml烧杯中,加水1000 ml,待完全溶解并冷至室温后,加入2 ml三乙醇胺,搅拌均匀后贮于聚乙烯瓶中。
4 钙指示剂:称取钙指示剂(C21 H13 O7 N2 S Na) g与预先在105℃烘干1h的(K2 SO4 )20 g,一起放入玛瑙研钵中混合均匀研成粉末,贮于棕色瓶中以防止吸潮。
标准曲线绘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从现场采取具代表性的石灰、土或集料。风干后,分别过孔径2 mm或 mm筛,然后分别测定其风干含水率,水泥的含水率为零。
2 当风干混合料的质量为300g时,由以下公式计算混合料的组成,单位为克。
干混合试料的质量=300 g/(1+,opt) 干土的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
干石灰(或水泥)质量=干混合料质量-干土质量 风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 风干石灰的质量=干石灰质量×(1+)
应加水的质量=300 g-风干土质量-风干石灰质量
式中 wg,opt——混合料最优含水率(%); C——石灰或水泥剂量(%); w0——风干土含水率(%); wc——风干石灰含水率(%)。
3 按上述计算混合料组成的方法,配制5种水泥或石灰改良土混合料试样,其中水泥或石灰的剂量分别为0%、2%、4%、6%、8%,每种试样均取两份作平行测定,每份风干混合料为300g。
试样1,准备水泥或石灰剂量为0%的风干混合料试样两份,每份300 g,分别放入2个搪瓷杯中,然后根据混合料的含水率应等于现场预期达到的最优含水率的要求,按上述计算应加水的质量,土中所加的水应与现场所用的水相同。
试样2,准备水泥或石灰剂量为2%的风干混合料试样两份,每份300 g,分别放在两个搪瓷杯中,然后根据混合料的含水率应等于现场预期达到的最优含水率的要求,按上述计算应加水的质量,所加的水应与现场所用的水相同。
试样(3、4、5),各准备水泥或石灰剂量分别为4%、6%、8%的风干混合料试样各两份,每份300 g分别放入6个搪瓷杯中,其他条件均与试样2相同。
4 取一个盛有水泥土或石灰土混合料的搪瓷杯,从中加入10% NH4C1溶液600 ml,用搅拌棒以110~120次/min的速度,搅拌3 min。放置4 min,
若不澄清应继续放置,直至出现澄清悬液为止。记录所需时间。以后所有该种水泥土或石灰土混合料的试验均应控制同一时间。然后将上部清液移至300 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待测。
以上操作当混合料是细粒土时,计算每份风干混合料的质量,可由300g减为100g,加入10%NH4Cl的溶液,由600ml减为200ml。另外绘制水泥或石灰剂量为0%~8%标准曲线,现场实际所需水泥或石灰剂量应处于标准曲线范围内,否则应重新绘制适合现场的标准曲线。
5 用移液管吸取上部清液10 ml,放入约250 ml锥形瓶中,加% NaOH(含三乙醇胺)溶液50 ml,此时溶液可用pH试纸检验,pH值为~然后加入钙指示剂少许,摇匀,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由玫瑰红色转变为天蓝色为终点,记下EDTA标准溶液用量,准确至 ml。
6 其他各搪瓷杯中的试样均按本条第4~5款用同样方法进行试验,并记录各自的EDTA标准溶液的用量。
7 以同一水泥剂量或石灰剂量混合料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平均值为纵坐标,水泥剂量或石灰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 2520151050246(%)8 图 标准曲线 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称取水泥或石灰混合料300 g,放于搪瓷杯中,用搅拌棒将结块搅散
后,加入10% NH4C1溶液600 ml,以下步骤按本试验第条第4、5款操作,以测得EDTA标准溶液用量。
2 利用图标准曲线,由测得EDTA标准溶液用量(ml),可以确定其相对应的混合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 记录格式应符合表的要求
表 EDTA法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记录 试验编号 混合料名称 稳定剂种类 由 EDTA用量(ml) 至 耗 试验结果 平均 稳定剂剂量(%) 备 注 复核 年 月 日 试验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