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一、文本研读:
《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的记载演绎、扩充成的一篇神话,其中加入了作者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充分展现了神话的魅力。 二、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教者从“阅读提示”和“批注”入手,寻找切入点,并从神话的文体特点入手,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指导“演读”,体会神话的“神性”;通过圈划和批注,来了解神话的“人性”,并对“女娲”可爱之处进行重点讲解,设计通过添加“呵呵”“哼”画外音的方式,师生演读;从“黄土”这一意象入手,探究土地崇拜,生命的起源,以此了解神话的“社会性”,并得出想象要真实合理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得出神话情节的特点;最后,以《哪吒》为例,自己总结如何写好神话。课后练习,用课堂所学方法补写文中删掉的情节。 三、活动组织 1.导入
同学们,关于“女娲”,你了解哪些事情? 2.出示“阅读提示”:
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一种神奇想象。 通过这句话,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故事②汉民族③人类起源问题④特点:神奇想象 3.寻“神奇”
《女娲造人》哪个地方,你觉得最“神奇”?(生交流并朗读,要求:读出“神奇”的感觉) 4.觅“人性”
请同学们圈划描写“女娲”人性的句子,并概括女娲的形象。可以运用这样的句式: 例如:
我从“______”一句中,读出了一个 ________的女娲。(圈点批注在有关语句旁边) ①分享交流:情感丰富、勤劳执着、聪明智慧、无私慈爱…… ②重点研读:
她笑,池子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 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请同学们跟老师看这两句话,如果要把这个场景拍成电影,加一个声音进去,你会添加什么词?(生交流:呵呵,嘿嘿……;哼……) 交流:女娲还有纯真可爱的特点。 师生演读。 5.探“价值”
下面请同学们看批注3:女娲用黄泥造人,而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你能从这个“巧合”中读出什么?
①我们的皮肤颜色,体现了汉民族的特点。②泥土的可塑性很强,跟我国的陶瓷技艺相似,
体现了想象的合理性。③大地孕生万物,万物在大地上繁衍,体现了先民对土地的崇拜。 6.对比阅读
①请同学们参照《风俗通》的记载,看看课文增添了哪些内容呢?
②重点研读“女娲造人的原因”,由此得出“使故事曲折生动的方法之一:制造矛盾。 7.如何写好神话?
请同学们以电影《哪吒》为参照,结合本课所感,帮助“女娲”上热搜。 8.作业:
请你对照《风俗通》的记载,发挥想象,在文章末尾,补写文中删减的画面。 四、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袁珂
神 神性 神奇想象 话 人性 合理真实 故 社会性 人类起源 起因 制造矛盾 事 经过 动人画面
结果 生生不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